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张良在博浪沙谋刺秦皇未遂,逃匿到下邳隐居。有一回,他在镇东石桥上遇到一位白发长须、手持拐杖的老者要他拾鞋,他照做了。不料老者不但不道谢,反而大咧咧地伸出脚要他帮着穿上。张良默不作声,又恭敬从命…… 张良以礼待人,赢得了黄石老人“孺子可教”的首肯,但考验并未结束。此后五日,当他如约与老者相会不幸迟到后,对方愤然作色,只说了句“与老人期,后何也?”便怫然而去。 如是者凡三,直到张良整夜伫候在桥上。黄石老人才高兴地将三卷自己用毕生心血注释的《姜子牙兵法》相赠。张良获此书后勤读不辍,后来终于成为韬略满腹、智谋超群的兴汉名臣。 我由此联想起一个人生道理:礼让,不是软弱无能之表现;它是意志的磨砺,更是智慧的积蓄。  相似文献   

2.
随着全国文化产业改革试点工作的经验总结和推广,全国报业的改革即将进入实质性的推进阶段。从整体上看,报业广大从业人员对要不要改革的问题已经基本没有思想障碍,“盼改革”已经成为思想主流,“怕改革”的问题已经基本解决。现在大家最关心的问题是,自己所在报社以及整个报业  相似文献   

3.
张良之于汉高祖,算不算是好干部?恐怕人人说算。可是张良对于汉高祖的言行,却并不是句句赞成,事事拥护。刘邦打进咸阳后,一进秦宫,见宫内惟帐华丽,珠宝放光,美女迷眼,就不想出去了。樊哙劝他出去,他不听。于是张良就批评他说:“夫为天下除残贼,宜缟素为资。今始入秦,即安其乐,此所谓‘助桀为虐’。且‘忠言逆耳利于行,毒药苦口利于病’,愿沛公听樊哙言。”还不错,刘邦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无锡日报报业集团进一步解放思想、大胆创新,制定和落实《无锡日报报业集团人力资源战略规划》,着力提升人才队伍建设水平,加快人才强企,努力使无锡日报报业集团成为全国报业改革的先行者、全省新闻事业的排头兵、全市文化产业的主力军,打造全国一流的传媒集团。一、率先建成人才强企是报业集团的战略选择  相似文献   

5.
1 1935年6月,成思危出生在湖南湘乡,父亲成舍我是我国报业杰出的开拓者之一。他是成家五姐弟中唯一的男孩,“自强、独立、民主”的家训,使他从小就有了“男儿当自强”的意识,父亲给他取名为“思危”,就是想要他居安思危,不要忘记一个男儿的责任,干出一番轰轰烈烈的事业。两岁的时候,抗日战争爆发,父亲任社长的《立报》由于坚持抗日立场,被迫于1937年11月25  相似文献   

6.
西方的报纸“消失论”刚刚落寂,金融风暴中欧美报纸倒闭声又起。浅浅的太平洋难挡这些信息与声浪对我国报业的冲击与影响。然而,环球并非同凉热,我国报业当运用科学发展观正确分析和认识国内外报业形势,科学决策,沉着应对,挡住大洋那边的报业“寒冬”,营造我们自己的报业春天。  相似文献   

7.
现在,我们已经进入了新世纪,进入了我国国民经济“十五”发展时期,我国即将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下面我就我国报业面临的新形势及如何发展的问题,谈点看法。可以说,中国报业是在欢庆胜利的喜悦和认真的思考中进入新世纪和我国“十五”发展时期,面对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挑战的。在新的形势下,进入一个新的发展时期,报业如何应对?大家都在进行认真的思考,都在认真研究制定自己报社“十五”发展计划,这种情况是过去少有的。思进、思改、思发展,是中国报业的思想主线。发展是主题,发展才是硬道理,不发展没有出路,这是被实践充分证明了的  相似文献   

8.
陈鲁民 《奋斗》2006,(4):58-58
前不久,被誉为“当代毕昇”的著名科学家王选院士溘然长逝。他所领导的科研集体研制出的汉字激光照排系统,被誉为“汉字印刷术的第二次发明”,引发了我国报业和印刷出版业“告别铅与火.迈入光与电”的技术革命.彻底改造了我国沿用上百年的铅字印刷技术。这一贡献.怎么评价也不过分。他是个伟大的科学家.其业绩将彪炳史册.但王选更以当一个好人而自豪,他曾多次谈到自己的“好人观”,话虽不多,但语重心长,富于哲理,给人启迪。  相似文献   

9.
中央政治局常委李长春在视察深圳报业集团、重庆日报报业集团等多个党报集团时,多次严肃指出“党报坚持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是宣传思想战线必须长期坚持的工作原则”,他还提醒党报的领导:“新闻报道如果不贴近,群众不爱看、不爱听,导向也就失去了对象”。作为新闻宣传思想战线上的一支重要队伍——中央、省、地(市)三级党报工作者,要站在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高度,尽心尽力地努力实现“三贴近”,并以此为突破口,乘风乘势全面推进党报的新闻改革,全面提升党报的办报质量,做到“多创品牌栏目,办出特色,办出风格,增强吸引力,提高  相似文献   

10.
《城市党报研究》2008,(6):46-46
11月28日至29日,由新闻出版总署新闻报刊司主办、信息中心传媒发展研究所承办的“2008中国报业年会”将在北京举行。在中国报业经历众多不利因素、改革进入关键阶段的当下,此次会议的召开备受关注,它究竟能否为困惑中前行的中国报业廓清发展方向并找到解决方案,让业界对会议有了更多的期待。  相似文献   

11.
他研制的汉字激光照排系统,绕过当时国际流行的二、三代照排机,创造了直接研制第四代激光照排机的奇迹,引发了我国印刷业“告别铅与火,迈入光与电”的技术革命,他由此被誉为我国现代印刷业革命的奠基人;他研制的汉字激光照排系统,不仅占据国内99%的报业市场和90%的书刊(黑白)出版业市场,还冲出国门,占据海外80%的华文报业市场,并打入日本、韩国和欧美市场,为祖国争得了荣誉;他还致力于计算机技术在信息传播中的应用;推出了电子图书出版、印前领域全数字化工作流程系统、网络安全系统等基于数字化、网络化的新技术、新产品,形成了电子出版这一新兴产业,成为高新技术改造传统行业的典范。  相似文献   

12.
章林 《前线》2020,(4):85-87
张良,字子房,原姓姬,因谋刺秦始皇失败、躲避缉捕而改姓张,与西汉的开国功臣萧何、韩信一起被誉为“汉初三杰”,为汉帝国的创建立下了不朽功勋。同时他又是一位洞察秋毫的谋略家和富有远见的政治家,精通黄老之学,深知功成身退的道理,做到了常人难以做到的“不伐其功,不矜其能”,为自己的一生画了一个圆满的句号。  相似文献   

13.
《城市党报研究》2004,(2):24-24
罗建华在《南方新闻研究》上撰文认为,资本市场是继发行、厂告市场之后我国报业实施“跨越式发展”的第三市场。目前,我国报业发展的资本空间主要表现在:安全有效的融资渠道得以开辟,业外资本纷纷加盟报业,传媒上市持续利好走高。  相似文献   

14.
入世是各行各业面临的重大课题,连报业也不例外。人世后,我国无论什么“市场”,都应按“国际惯例”行事,按市场规律办事,这是不言而喻的事情。因此,我们的报业也必须建立一个健康有序的与国际惯例接轨的市场。这既是形势所迫,又是势在必行,否则将不利于竞争,不利于中国报业的发展。要应对人世,就要建立一个与国际接轨的报业市场,这是我们的共识。但建设一个什么样的市场,怎样建立市场,是既要深思又要付诸实践的问题。当前我国的报业市场,从总体上看,发展速度之快、态势之积极、成效之明显,举世公认。特别是电子化、集团化、产业化的发展,给中国报业立于世界之林既鼓舞了士气,又增强了信心。这是主流、是首要的东西。其次是以广州和四川成都为代表的国内报业市场竞争态势已经形成,而且异常火热。全国已经打破了“皇帝女  相似文献   

15.
改革,是当今中国的历史潮流。随着各行各业改革的深入,我国各项事业得到了蓬勃的发展。报社,作为宣传改革的前沿阵地,理应走在时代的前列。近些年来,报社紧跟时代的潮流,在诸多方面作了一些改革尝试,但在人事制度改革方面却措施不力,触动不大。随着报业事业的激烈竞争,人事制度的改革便成了当前一切改革的中心和重点。本文试就这个问题作一些探讨,以求教于诸位专家学者。难堪的报业现状需要人事制度改革人在一切事业发展中是起决定性作用的。自然,报业事业的发展离不开起着决定性作用的人。只有用科学的方法和制度来管好人,报业事业的辉煌才能出现。遗憾的是现行人事制度,不利于调动报人的积极性,严重地制约了报业事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16.
有这么一批能够对中央最高经济决策施加影响的经济学家:党中央、国务院每遇重大经济问题不时会问计于他们;常出入中南海受最高决策人召见;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20余年,经济理论的每一次重大突破并被决策层接受直至写进党中央文件、政府工作报告,都凝聚着这类经济学人的贡献。人们称他们为“决策圈经济学人”。 这其中有一位被称为“中国改革理论先驱”与“中国市场经济理论之父”的经济学家,他就是吴敬琏。 “小时候,母亲及家庭对我的影响很深刻” 吴敬琏出生在江苏省南京市一个有着几代民族资本家传统的书香门第。母亲邓季惺是我国杰出的知识女性,著名的律师、报业家、社会活动家,20世纪30年代与丈夫  相似文献   

17.
一、报业面向市场、走向市场、参与市场。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中国报业随着改革开放的大潮而迈开走向市场的脚步,从最初吃“皇粮”到逐步“断奶”,顺应改革大潮、逐步适应市场,面向市场、走向市场,参与市场。尽管在走的过程中,存在着从无序到有序,从被动到主动,从自发到自觉的现象,尽管发展很不平衡,但是,经过努力最终都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二、“周末热”、“扩版热”、“晚报热”、“文摘热”的兴起。从1981年,《中国青年报》在全国首家推出“星期刊”以来,星期刊,周末版如雨后春笋,在全国成百上千家报在破土而出,很快形成了“周末…  相似文献   

18.
废除官本位:现代报业人才管理改革的突破口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报业的竞争,说到底是人才的竞争,这已是报界的共识。然而,认识到这一点,并不意味着建立了人才培养、成长、使用的有效机制。观照报业的人才现状,人心思散、人才流失、人才老化、缺乏进取的动力和活力,已是不争的事实。这一状况时时困扰着报业的管理者们,也成为报业竞争的一大制约因素。分析这一现状的背后动因,我们惊奇地发现,“官本位”这个困扰着各行各业、时时受到报纸抨击的观念和机制,也严重地侵蚀着报业肌体。如不及时得以纠正和根除,报纸的新闻改革的深入进行很难有持续的推动力。  相似文献   

19.
王涛 《世纪桥》2006,(8):44-48
他,是一名普通的知识分子,起初在中国社会科学院从事世界经济调研工作,后来从事软件产业并开始经商,做到了经商和学说两不误,根据经验著书立说。从3万元起步,在十二年时间便使一个默默无闻的文化公司,发展为拥有11家子公司、上亿元资产的国信集团。他是企业家,也是学者,为中国营销学说的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在2004年11月27日的人民大会堂中国策划年会上,评为“中国十大杰出策划专家”称号。他还是国家信息产业的软件设计专业管理人才、世界信息产业联合会北京代表处首席代表、民盟中央联络委员会委员、民盟群言出版社科技编辑部主任,北京市大兴区工商联副会长、北京市大兴区政协委员,也是一  相似文献   

20.
在计划经济年代,我国报业生产按计划进行,报社没有进入市场的压力和动力。改革开放之初,经济发展带来了报业繁荣,党报一统天下的报业格局被打破,一批新的适应读者需要的报纸诞生了。但是由于报社普遍具有“事业单位”的身份,因此这些报纸在经历过创业初期的喧嚣后就小富即安,缺少了继续闯荡市场的动力和信心。再加上当时报业市场远未达到饱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