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楚丰翼 《传承》2010,(33):108-109
吉尔吉斯是中亚五国中唯一发生过"颜色革命"的国家。巴基耶夫早前经由美国扶持上台,此次政权更迭被看作是吉国政坛的又一轮回。通过从国内因素即经济持续低迷、国内政治派系斗争、民族矛盾尖锐和国际因素即俄罗斯的传统"战略后院"、美国中亚战略的一枚棋子、中国西部边境安全的重要保障者这两个维度、六个层面来透视吉政局更迭的深层次原因,最后探讨吉新政府维持国内稳定的三大战略取向。  相似文献   

2.
魏俊杰  汤勤福 《求索》2011,(2):224-227
十六国各政权疆界的变动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和制约,主要是当时各政权间实力强弱的变化是促使疆界发生变动的主要原因,边境政治势力的向背也直接关系到疆界的变动,地理条件等客观因素也制约着各政权对外开疆拓土。  相似文献   

3.
对科什图尼察当选南斯拉夫总统,江泽民主席已致电表示祝贺。南斯拉夫领导人的更迭是南的内政。我们尊重南人民的选择和总统选举结果。我们对南有关方面以南国家和人民的根本利益为重,妥善解决南政局中出现的问题感到高兴。我们衷心祝愿南新政权领导南各族人民实现政治稳定,恢复经济发展,重返国际社会。中南两国和两国人民之间  相似文献   

4.
奥巴马主义的东亚版与美国国家战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涛  李永强 《求索》2011,(11):84-85,163
奥巴马主义实质上是实用主义原则指导下的美国国家战略,这种战略正深刻影响着美国国家政策的运行,并已成为美国国家政策发展演变的基本趋势之一。从美国国内看,华尔街金融风暴的影响依旧在持续,美国经济并未完全走出金融危机的影响;从美国国家战略维度看,在全球进入后金融危机时代的大背景下,美国的对外贸易、能源与气候政策、移民政策等问题,也制约着国内的政治选票。这些问题迫使美国战略层面的不断调整,从奥巴马政府的政策表态看,这种国家战略的调整,深刻反映在其东亚政策的转变上。通观奥巴马主义“东亚版”的发展与演变脉络,有利于我们对美国国家战略发展的重点与趋向进行预测,并根据预测采取相应的战略应对,最终实现两国利益的互利与共赢。  相似文献   

5.
三、构成美国战略的三个“恒定因素”:理想、实力、手段一般都把乔治·W·布什政府上台后的国际战略,特别是“9·11”后的外交,归纳为极端美国主义的“新保守主义”。不论从它的政策表现和制定政策的核心班子看,这一点是有一定的道理的。但是,在“新保守主义”的外衣下,我们永远不要忘记美国战略的坚硬内核——现实主义。布什第一任期内美国新保守主义政策的突出特点有三:单边主义;先发制人;更迭别国政权。“9·11”事件使布什政府的反恐政策由其对外战略的工作次重点变成了首要任务。美国国会通过并经总统签署的《国土安全法》(2002年11月…  相似文献   

6.
2004年12月27日,举世关注的乌克兰大选尘埃落定,反对派领导人尤先科胜出.从乌克兰选举风波,看上个世纪八九十年代发生的东欧剧变、苏联解体,以及南联盟政权更迭和格鲁吉亚的改朝换代,人们发现:"街头政治"是美国支持一国反对派夺取权力和建立亲美政权的得力工具.20年来,美国的"街头政治"屡屡得手,扶持了一批亲美势力上台;今后它必将把这一套推而广之,威胁更多不愿听命于它的国家.这一动向务必引起我们的高度警惕.  相似文献   

7.
从民族政治学的学科视野出发可以认为,民族国家是建立在一个或多个民族对于这一国家认同基础之上的主权国家。以掌控国家政权的民族(即国族)数量多少为分界,可以把民族国家区分为单一民族国家与多民族国家。就单一民族国家来讲,其特征主要为国族的单一性、国族与少数民族的政治地位存在显著差别、少数民族政策的非平等性和歧视性等等,其政治发展的方向是国族的多元化。就多民族国家来讲,其特征主要是国族的多元性、民族关系主要表现为不同国族间的竞争、民族分离主义成为影响国家未来走向的核心因素等等,其政治发展的方向为国族一体化。伴随民族政治的发展,国族的一体多元将成为民族国家的显著特征。  相似文献   

8.
政党制度是现代国家政治结构的核心部分。一国选择何种类型的政党制度,关系到该国各政党在国家政治生活中的地位、作用及其相互关系,关系到哪个阶级、阶层来执掌国家政权。极少数主张“全盘西化”的人深谙其妙,  相似文献   

9.
4月14日,金砖国家领导人会议在中国海南三亚圆满结束,会议发表了《三亚宣言》。宣言指出,世界经济逐渐从金融危机中复苏,但仍面临一些不确定因素。主要经济体应继续加强宏观经济政策协调,努力推动世界经济强劲、可持续、平衡增长。谈到峰会的意义,媒体普遍认为,金砖国家领导人就当前重大国际经济议题进行了磋商,协调立场,避免新兴市场国家在今年的G20峰会可能会因为立场不一致而集体失语,那将不利于新兴市场国家的发展,也不利于世界经济的发展。  相似文献   

10.
议会外交的未来趋势 相对其他外交形式,议会外交有着自身鲜明的风格和特征,具有灵活性、广泛性、全面性、延续性等优势,受到越来越多国家的重视和推崇。议会外交是一国外交的一个重要平台,可以从事政府外交无法或者不便于开展的一些外交活动,可以为政府外交带来必需的议会支持,同时也可以广交朋友,在政权经常更迭的背景下构筑两国关系长期稳定的基础。  相似文献   

11.
本文是一项回溯性的研究,通过豫东平原F县的农村税费改革过程的分析指出,国家政策与基层治理模式相互制约,国家体制塑造了基层治理模式,而基层政权的运作方式又直接影响了国家政策的执行效果。在农业税费征收和减轻农民负担之间是一个政策系列,由于国家各项政策在基层治理中的地位不一样,从而使得农村基层政权只能通过中心工作和一线政策等治理策略,来防止涉及农民负担问题恶性案件的发生。一线政策的压力又反过来使基层治理陷于困境之中,从而影响了农业税费征收政策的实施,最终导致了税费改革及治理农民负担问题等国家政策的调整。  相似文献   

12.
刑事政策是指导一国犯罪防治工作的总体策略,其科学与否对该国犯罪防治效果及刑事法治的发展有重要影响。时值我国1979年刑法施行30周年之际,探讨30年来中国刑事政策的历程有助于发掘刑事政策演变背后的更深层次的问题。重新梳理相关刑事政策间的关系,并分析其演变后的社会因素,是把握今后刑事政策发展方向的必然要求。  相似文献   

13.
社会政策是旨在提升公共福祉的国家行为。国家实施社会政策,目的是对社会问题进行干预,满足社会需要。因此,经典的社会政策具有很强的社会问题导向。按照英国福利国家的设计者贝弗里奇的分析,社会政策旨在解决社会生活中的“五大恶”:贫穷、疾病、肮脏、无知、失业。受贝弗里奇的影响,传统社会政策主要包括以下五大方面:社会保障政策(解决贫穷问题),医疗卫生政策(解决疾病问题),住房政策(解决肮脏问题),教育政策(解决无知问题)和就业政策(解决失业问题)。  相似文献   

14.
耿邦 《人民论坛》2012,(35):248-249
一国竞争政策的定位,有赖于该国竞争政策基本概念的确定。在将竞争政策作广义和狭义区分的基础上,确立与竞争法并列的中国竞争政策概念,并以有效市场竞争模式、公共利益、效率优先兼顾公平为目标,系统构建和完善具有中国特色的竞争政策体系。  相似文献   

15.
无论是传统国家还是现代国家,国体都是政治权力和国家制度的顶层设计。中国共产党领导人将人民民主专政发展成为我国的国家制度,并且以宪法这一最高权威形式确定下来,这对中国政治发展具有决定性意义。政治发展是现代化的重要领域,政治民主乃是政治现代化的内容和目标,这一内容的展开和目标的实现依托于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政权,人民民主专政国家政权在推动中国民主政治发展的进程中承担着重要功能。  相似文献   

16.
<正>支柱产业是一定时期内支撑一个国家或地区国民经济发展的产业,是国民经济的主体和国民收入的主要来源,基于支柱产业的这种重要地位,正确选择支柱产业就成为一国或地区制定经济发展战略和产业政策时必须考虑的重大问题。一般而言,一个国家和地区支柱产业的实际选择,能有定量的标准作参考固然增加其科学性,但如果仅仅通过定量计算来予以筛选确定恐怕过于机械,应该在以定量计算结果为基础依据,再对该国或地区面临的国内国  相似文献   

17.
<正>周边是一个国家维护主权权益、发挥国际作用的重要保障,是提升国际地位的主要支撑点与战略依托带,也是他国制约该国发展不可或缺的媒介和利用对象。周边外交的成功与否,周边环境好坏程度,将会深刻影响一国国家利益的实现。要构建良好的周边关系,使周边环境有利于一国发展,离不开合理的、具有针对性和前瞻性的周边战略的指导。周边外交从来不是抽象的、静态的,也永远不能一劳永逸。一国周边外  相似文献   

18.
1、我们,巴西、俄罗斯、印度、中国和南非领导人,于2014年7月15日在巴西福塔柒萨举行金砖国家领导人第六次会晤。作为金旳国家领导人会晤第二轮首场,为体现金砖国家政府采取的包容性宏观经济和社会政策以及为应对人类实现  相似文献   

19.
持续了一年的中东剧变,继续在阿拉伯世界蔓延。利比亚卡扎菲政权瓦解、也门达成交权协议后,叙利亚被进一步推上风口浪尖。国内反政府示威活动如火如荼,阿盟对其不断施压,北约要复制"利比亚模式"。反对派、阿盟和西方国家步步紧逼,叙利亚巴沙尔政权可谓压力重重。反对派不仅要改革,还要政权更迭。  相似文献   

20.
煽动颠覆国家政权罪是危害国家安全罪的一种,指以造谣、诽谤或其他方式煽动颠覆国家政权、推翻社会主义制度的行为。本罪的主体是一般主体,包括中国人、外国人和无国籍人。本罪的主观方面为直接故意,并以推翻国家政权和社会主义制度为犯罪目的。本罪侵犯的客体是国家政权和社会主义制度。本罪的客观方面表现为以造谣、诽谤或其他方式煽动颠覆国家政权、推翻社会主义制度的行为。造谣指制造政治语言,蛊惑民众的行为。诽谤指捏造事实,低毁国家主要领导人和社会主义制度的行为。其他方式指呼喊口号、发表演讲、张贴标语、散发传单等行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