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回扣,随着我国商品经济的发展,曾一度在社会上流行,涉及人员之多,范围之广,已引起人们的注目。因此,全国人大常务委员会于1988年1月21日通过的《关于惩治贪污罪贿赂罪的补充规定》(以下简称《补充规定》)中第四条第三款规定“国家工作人员,集体经济组织工作人员或者其他从事公务的人员,在经济往来中,违反国家规定收受各种名义的回扣、手续费,归个人所有的,以受贿论处。”本文就什么是回扣,它具有哪些特征,对回扣行为应该怎样定罪等问题,浅谈一些看法。  相似文献   

2.
一、关于在购销活动中以低于同期市场价购进商品,又向卖方索取或收受回扣归个人所有的问题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惩治贪污贿赂罪的补充规定》(以下简称《补充规定》)第4条第3款规定:“国家工作人员、集体经济组织工作人员或者其他从事公务的人员,在经济往来中,违反国家规定,收受各种名义的回扣、手续费,归个人所有的,以受贿罪论处”.非法收受回扣、手续费在当前社会经济活动中是大量发生的,特别是在某些乡镇企业发达的地区和承包企业中更为普遍,他们把给回扣、手续费作为有竞争手段.对在购销活动中以低于同期市场价购进商品,并且质量又没有问题的,而向卖方索取或收受回扣归个人所有的问题,就有不同的理解和认识.有一种观点认为,只  相似文献   

3.
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回扣问题一直是人们争论的热点,褒贬不一。1988年第六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24次会议通过了《关于惩治贪污罪贿赂罪的补充规定》(以下简称《补充规定》),首次把利用回扣进行经济犯罪活动明确纳入刑法的调整范围,为打击以回扣为手段的经济犯罪提供了法律依据。笔者根据有关法律规定,对回扣犯罪的认定及防治谈一孔之见。一、回扣与收受回扣的关系。回扣与收受回扣是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的两个概念,回扣是指在商品或劳务购销业务中,买卖双方按价成交后,由卖方从收到的价款中退给买方的钱或物。买方是特殊主体,包括公有制性质的单位和其经办人;卖方则是一般主体。回扣的特征表现为:第一,回扣是在经济交往中,买卖双方私下共同认可的行为;第二,回扣的款物源于买方单位,归于买方;第三,交易标的物的实际售价与开票计帐不符;第四,卖方为推销产品,买方想从中获得利益,双方往往互相串通,侵害国家或集体的利益而中饱私囊。  相似文献   

4.
此案不能以犯罪论处郑俊顺读罢贵刊今年第4期登载的案例讨论《彭××、魏××为本部门“创收”索要回扣案如何定性》一文,笔者认为,此案的性质应定单位受贿行为。但是在处理上,不能以单位受贿罪论处。因为,虽然根据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惩治贪污罪贿赂罪的补充规定》...  相似文献   

5.
1988年,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的《关于惩治贪污、贿赂犯罪补充规定》(以下简称《补充规定》)第11条第1款规定,国家工作人员的财产支出明显超过合法收  相似文献   

6.
试析惩治假冒注册商标犯罪的几个问题刘飞1993年2月22日第七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30次会议通过了《关于修改商标法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和《关于惩治假冒注册商标犯罪的补充规定》(以下简称《补充规定》。《决定》将《商标法》第40条修改为...  相似文献   

7.
我国贿赂犯罪的立法现状与完善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我国贿赂犯罪的立法现状与完善王礼仁我国贿赂犯罪的立法,主要有刑法,刑事单行法规(即刑法的有关补充规定和决定),非刑事法律规范中的有关贿赂犯罪的规定和司法解释。如《刑法》第185条,《关于惩治贪污罪贿赂罪补充规定》(简称《补充规定》)第4、5、6、7、...  相似文献   

8.
非法得利罪的立法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第六届全国人大常委会于今年元月21日通过的《关于惩治贪污罪贿赂罪的补充规定》(以下简称《补充规定》)第11条第1款规定:“国家工作人员的财产或者支出明显超过合法收入,差额巨大的,  相似文献   

9.
第六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24次会议审议通过的《关于惩治走私罪的补充规定》(下称《补充规定》之一)和《关于惩治贪污罪贿赂罪的补充规定》(下称《补充规定》之二),根据新形势下经济犯罪的新特点,对刑法有关条文作了重要补充和修改。这次补充和修改,不但使与之相应的刑法条文的内涵发生了变化,而且使刑法学的有关理论问题在立法上有所突破,因此,研究这些变化及对刑法理论的启示,是十分必要的。本文试就这方面淡一些粗浅看法。  相似文献   

10.
1993年2月22日第七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30次会议通过了《关于惩治假冒注册商标犯罪的补充规定》(以下简称《补充规定助.《补充规定》第1条第2款规定:“销售明知是假冒注册商标的商品,违法所得数额较大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可以并处或者单处罚金;违法所得数额巨大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这就是《补充规定》增设的一个新罪即放意销售假冒注册商标的商品犯罪.保护他人注册商标专用权,维护社会主义市场秩序,保障广大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本文论从以下几个问题作些探讨,以求司法实践…  相似文献   

11.
<正> 第六届全国人大第二十四次会议通过的《关于惩治贪污罪贿赂罪的补充规定》(以下简称《补充规定》)第11条第1款规定:“国家工作人员的财产或者支出明显超过合法收入,差额巨大的,  相似文献   

12.
完善受贿罪立法之探索曲伶俐目前,我国涉及受贿罪的立法有三个,即《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以下简称《刑法》)第185条、1988年《关于惩治贪污罪贿赂罪的补充规定》(以下简称《补充规定》)、1995年《关于惩治违反公司法的犯罪的决定》(以下简称《公司法的...  相似文献   

13.
《人民司法》1998年第9期发表了王发强同志的文章《内外勾结的受贿罪共犯是否已被取消》(以下简称《王文》),作者根据修订后的刑法关于贪污罪的法条中保留了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惩治贪污罪贿赂罪的补充规定》(以下简称《补充规定》)第一条第二款关于内外勾结伙...  相似文献   

14.
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关于公安机关管辖的刑事案件立案追诉标准的规定(一)的补充规定》(以下简称《补充规定》),经2017年3月28日最高人民检察院第十二届检察委员会第六十二次会议审议通过,4月27日印发执行。为规范公安机关、检察机关执法司法活动,提高办案质量,正确理解和准确适用《补充规定》的相关内容,现对《补充规定》解读如下。  相似文献   

15.
析挪用公款案件中使用人不退还的法津责任孙光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1988年1月21日通过了《关于惩治贪污罪贿赂罪的补充规定》(以下简称《补充规定》),规定了挪用公款罪、1989年11月6日,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执行《补充规定》若干问题...  相似文献   

16.
1993年2月22日第七届全国人大常务委员会第三十次会议通过的《关于惩治假冒注册商标犯罪的补充规定》(以下简称《补充规定》),为严厉打击这种犯罪,以保护正常的市场秩序,进一步提供了法律依据.正确理解,准确运用《补充规定》,对于充分运用审判职能,准确有力地惩治犯罪,促进商品经济的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7.
略论惩治假冒商标犯罪的几个问题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第七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三十次会议通过的关于惩治假冒商标犯罪的补充规定》(以下简称《补充规定》)对于加大对假冒商标犯罪的打击力度,维护国家商标管理制度,起了重要的作用。但是,人们对该《补充规定》中的一些问题,认识还不一致。笔者试就这几个问题谈点认识。  相似文献   

18.
1988年1月22日,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通过的《关于惩治贪污罪贿赂罪的补充规定》(下称《补充规定》第四条规定:“国家工作人员、集体经济组织工作人员,或者其他从事公务的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索取他人财物的,或者非法收受他人财物、为他人谋取利益的,是受贿罪”。同时《补充规定》第七条规定“为谋取不正当利益,给予国家工作人员、集体经济组织工作人员或者其他从事公务的人员财物的是行贿罪。”这是我国迄今为止,从立法角度给贿赂罪(含受贿罪、行贿罪)所确立的定义。该《补充规定咱颁布实施以来,对贿赂罪定罪量刑起…  相似文献   

19.
法人行贿犯罪是我国商品经济发展过程中出现的一种新型犯罪,近年来日趋严重,其犯罪方式已由过去的隐蔽化、单一化向公开化、多样化发展。法人行贿犯罪所产生的社会危害性已达到相当严重的程度,必须予以严惩。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惩治贪污罪、贿赂罪的补充规定f(以下简称《补充规定》)第9条规定:“企业事业单位、机关、团体为谋取不正当利益而行贿,或违反国家规定,给予国家工作人员、集体组织工作人员或者其他从事公务的人员以回扣、手续费,情节严重的,判处罚金,并对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  相似文献   

20.
受贿罪与商业受贿罪辨析□周作学《关于惩治违反公司法的犯罪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第九条,是对我国刑法及《关于惩治贪污罪贿赂罪的补充规定》(以下简称《补充规定》)中关于受贿罪的一种补充式规定。也就是说,过去有受贿之实而无受贿之名的非国家工作人员受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