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把人本管理理论应用到企业思想政治工作之中,提出推行人本管理,要以尊重人为前提,树立符合企业实际的人本管理理念;要以激励人为核心,促进员工在岗显能、迸发活力;要以化育人为目的,努力引领员工和企业共同成长的观点。对企业思想政治工作与员工价值系统和企业目标系统相适应进行了有益探索。  相似文献   

2.
浙江民营企业发展至今,已取得了很大的成就.随着知识经济的发展,民营企业的生存和发展与知识型员工密切相关.而知识型员工工作质量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企业对他们的激励.因此,如何对知识型员工进行激励是浙江民营企业必须认真对待的问题.本文首先提出研究的现状和意义,介绍了知识型员工的概念和特征,及知识型员工的激励原则,通过抽样问卷调查,对调查的样本对象进行了统计分析.根据研究结果做深入分析,形成本研究的结论,并构建了民营企业知识型员工激励模型.进而根据知识型员工的特征、需求和当前民营企业激励知识型员工的现状和问题对知识型员工提出了几点对策性建议.  相似文献   

3.
知识员工更看重精神激励和成就激励,企业对知识员工的激励不能等同于非知识员工的激励,必须注重激励的公平性与及时性.必须重视对知识员工的培训,必须让知识员工参与管理决策,必须做到"以人为本"的人性管理,不断为知识员工创造发展条件与机会.  相似文献   

4.
《学理论》2013,(2)
从人力资源管理与开发的角度,结合商业银行经营管理的实际,对如何提升员工的职业能力进行思考。企业应该营造和谐的经营管理环境,增强员工的责任感,激励人的创造力,发掘人的潜能,通过实现组织愿景和个人目标的有机结合,较好地推进员工的职业生涯规划、企业的经营发展,从而切实承担起商业银行及其员工的社会责任。  相似文献   

5.
陈洪文 《学理论》2009,(12):134-135
激励,就是激发人的动机,将“激励”一词用于管理,就是通常所说的调动人的积极性,更多的实现企业赚取利润的经济效益和服务大众的社会效益。但是,激励只是一种手段,如神话激励、万能激励,有时不仅不能刺激员工积极性,反而会增加压力。但压力达到一定程度而又无法完成任务时,员工就可能不堪重负,只好选择离开了。对企业来说.没有激励是不行的,但激励也并不是万能的。  相似文献   

6.
赞赏激励作为一种符合人发展需求的激励形式,在现代企业管理中的作用越来越大。赞赏激励不仅仅是一种形式上的表扬,它有着丰富的内涵。本文认为,赞赏激励是一种实现目标管理的有效手段;是对员工的一种尊重;是管理者与员工最有效的一种沟通方式;是构建一种积极和谐企业文化氛围的关键。论文基于对赞赏激励的深刻认识,重点提出在实践中如何运用赞赏激励。  相似文献   

7.
公务员与企业员工激励比较与借鉴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公务员和企业员工分属于公共部门和非公共部门,在这两个部门的人力资源管理中存在管理目标、管理对象的行为取向、任职资格、管理重点和适用法律的差异,这些差异影响到公务员和企业员工的激励也不尽相同.二者在价值目标、绩效评价和分配方式、效率意识的强弱、激励诉求点、约束机制、程序要求等方面存在着差异.由于企业员工已经拥有成熟的激励机制和激励方法,因此,公务员激励可以借鉴企业员工的绩效管理,在精神激励为主的前提下重视正当的物质利益、尽力降低公共产品的生产成本、激发公务员的内在激情,从而提高行政效率.  相似文献   

8.
由于知识员工需求不同于普通员工的需求,对知识员工的激励不能同于普通员工的激励。知识员工看重公平的竞争环境,有着较强的自主性、成就动机和流动意愿。企业必须建立合理的薪酬激励制度,强化知识员工的薪酬激励;必须根据知识员工需求特点,加强对知识员工的成就激励;必须健全股权激励机制,加强对知识员工的长期激励;必须实施差异化的激励政策,满足不同知识员工的个性需求;必须加强文化激励,增强知识员工的归属感。  相似文献   

9.
随着知识技术全球化创新的涌现,企业的生存和发展离不开高效率高素质的员工--知识型员工,如何有效地激发知识型员工的创造力,是人力资源管理的核心.本文在阐述知识型员工定义及基本特征的基础上,深入分析了知识型员工激励的主要内容,并探讨了强化知识型员工激励机制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0.
于延庆 《学理论》2013,(13):102-104
如何运用激励理论,结合本企业实际,探索员工激励的有效形式和方法,激发员工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充分发挥人力资源作为第一资源的效能,构建和谐的企业人际关系,实现员工与企业共同成长,始终是企业管理的关键课题。从理论和实践结合的角度,描述了激励理论的形成和发展,论述了常用的激励方法及其运用,阐述了构建员工激励机制的基本原则,指出了在员工激励问题上的五种错误观念。  相似文献   

11.
企业知识员工激励是一个伴随知识经济时代而产生的新课题,对知识型员工进行激励,既要结合知识员工自身的个体特点,也需要综合考虑知识员工群体的总体特点,还要考虑知识员工的工作性质。企业必须构建灵活的福利和薪酬激励体系,满足不同类型知识员工的需求;必须营造宽松的文化氛围,提供知识员工自主的工作环境;必须对知识员工进行系统培训,为知识员工职业生涯提供发展空间。  相似文献   

12.
员工自我效能感是其对自己能力的一种确切的信念,而培训迁移是员工对所学培训内容应用到实际工作环境中的过程。自我效能感分别影响员工对培训迁移内容的掌握、推广及维持。因此,提出三种策略来提高员工自我效能感,即员工进行积极自我暗示、培训者创造的良好氛围及组织给予员工及时激励。  相似文献   

13.
企业家年轻化是民营企业的特点之一 ,青年企业家有能力、有文化 ,精力充沛 ,可塑性强 ,在民营企业的发展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本文通过分析民营企业的激励结构得出以下结论 :当前 ,民营企业对员工的激励 ,除了制度契约和管理文化之外 ,青年企业家魅力的激励作用也非常有效。  相似文献   

14.
马丽荣 《学理论》2012,(2):89-90
从马斯洛理论的角度出发,分析在企业管理中企业绩效考评对员工激励的影响。企业绩效考评存在着制度简陋、标准模糊、激励作用差、缺乏前瞻性等问题,要以人的多层次、多元化需求出发,设计满足员工不同层次需求的激励机制。  相似文献   

15.
人力资源在当今知识经济时代已充分体现出其核心价值作用,企业的发展将更多地依靠员工的主动投入与积极创新.构建企业和员工和谐的劳动关系,吸引、留用和激励员工,使员工保持良好的工作状态已经成为企业经营者的重要工作内容之一.  相似文献   

16.
知识经济时代,封社会和经济发展起重要作用的将是知识及掌握知识的知识型员工。近年来,随着市场竞争的加剧,越来越多的单位,在知识型员工的管理方面,受到严重的挑战,普遍存在激励手段匮乏。如何有针对性地管理知识型员工,有效地调动他们的工作积极性,是全社会的人力资源管理者都极为关注的问题。由此引发了社会封如何管理和激励知识型员工的广泛探讨。本文以知识型员工为研究对象,针对知识型员工的主要特徵,对如何有效地管理和激励知识型员工进行了一些深入的探索。  相似文献   

17.
上海烟草包装印刷有限公司是烟草行业全额投资的子公司。现有职工1654人,其中劳务员工645人,占职工总数的40%。随着企业生产建设不断扩大,从2003年底起,烟印公司先后从本市和外地招收了相当数量的劳务员工。为激励劳务员工全身心地投入到企业的建设发展之中去,持续推进企业外来务工者这一群体的素质工程不断向前,  相似文献   

18.
毛泽东说过:“世间一切事物中,人是第一个可宝贵的, 在共产党领导下,只要有了人,什么人间奇迹也可以造出来”。现代管理的最大特色就是人本管理,即“以人为中心”的管理。它要求一切管理工作均应以调动人的积极性,做好人的工作为根本。坚持人本原则正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和客观要求。 激励是人本管理的核心,研究激励问题就是把人看成是最重要的资源,通过探讨如何调动人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实现人力资源的保值与增值,从而提高组织的绩效。 企业激励就是企业领导者通过各种有效的方式去激发员工的工作动机,诱发员工的行为,使其极…  相似文献   

19.
能力建设及其在当代中国的实践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进行能力建设是人类历史发展的启示,是知识经济的兴起和市场经济建设的内在要求,是我国实现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的迫切需要,也是促进人的思维发展和人的全面发展的必由之路.能力建设,就是为了促进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而展开的开发人的潜能,增强人的能力和充分发挥人的能力的教育、培养、配置、使用、管理和激励的活动和过程.围绕培养和提高人的创造能力,充分调动广大人民群众的积极性,加强领导和管理,实现制度创新和体制创新,建立能力运行机制,塑造能力人,营造能力型组织和能力型社会,是当前我国进行能力建设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20.
理性化·物化·人力资源开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市场经济是理性化经济.市场经济的发展客观上要求人力资源开发首先以理性的方式处理问题.为此,能力本位自然成为人力资源开发的基本指导思想.根据能力选人、用人,把能力作为主要的竞争内容,进而促进员工进行能力建设成为现代人力资源开发实践应体现出的基本特征.在贯彻能力本位思想的同时应注意防范人力资源开发物化的生成.在人与人力资源统一基础上实现组织管理的民主化、激发员工的批判与创新精神、促进员工的发展则成为预防与克服人力资源开发物化的基本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