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法人》2013,(3):8-10
近日,美国国际贸易委员会(ITC)宣布,对包括华为和中兴在内的几家企业发起337调查。ITC认为,华为和中兴在美国销售的智能手机等产品涉嫌侵犯美国企业的专利。ITC此举,源于今年1月份4家美国企业提出申诉称,华为、中兴、三星、诺基亚公司的相关产品,包括智能手机在内的移动  相似文献   

2.
2005年7月1日,美国Unilin Beheer B.V.等几个申请人以来自中国、美国、加拿大、韩国等国家的30多家强化地板生产商或进口商作为被申请人,向美国国际贸易委员会提起“337调查”申请,称这些被申请人进口到美国或在美国销售的强化地板侵犯了Unilin在美国的某些专利权利。其中,有17家中国企业成为本案的被申请人,涉案行业产值高达200多亿元人民币。2005年7月29日,ITC批准了Unilin的申请,正式启动“337调查”程序。中国共有11家企业对本次337调查进行了应诉,其中,北京市德恒律师事务所获聘担任国内5家强化板企业的代理人,是代表全部应诉企业最多的律师事务所。在经历了申请人长达9个月的拉锯战,并完成了应诉答辩、调查取证以及提交专家报告和听证会阶段的较量后,2006年7月3日,美国国际贸易委员会行政法官卢克恩(Luckern)先生发布了对本案的初步裁决:(1)申请人Unilin的779专利无效:(2)德恒所代理企业的涉案产品没有侵犯申请人的292专利:(3)德恒所代理的某一应诉企业的某些产品没有侵犯任何涉案专利,今后将畅通无阻地出口美国。至此,德恒所代理的5家中国被申请人企业在应对本次“337调查”中取得了阶段性的重大胜利。  相似文献   

3.
2005年7月1日,美国Unilin Beheer B.V.等几个申请人以来自中国、美国、加拿大、韩国等国家的30多家强化地板生产商或进口商作为被申请人,向美国国际贸易委员会提起“337调查”申请,称这些被申请人进口到美国或在美国销售的强化地板侵犯了Unilin在美国的某些专利权利。其中,有17家中国企业成为本案的被申请人,涉案行业产值高达200多亿元人民币。2005年7月29日,ITC批准了Unilin的申请,正式启动“337调查”程序。中国共有11家企业对本次337调查进行了应诉,其中,北京市德恒律师事务所获聘担任国内5家强化板企业的代理人,是代表全部应诉企业最多的律师事务所。在经历了申请人长达9个月的拉锯战,并完成了应诉答辩、调查取证以及提交专家报告和听证会阶段的较量后,2006年7月3日,美国国际贸易委员会行政法官卢克恩(Luckern)先生发布了对本案的初步裁决:(1)申请人Unilin的779专利无效:(2)德恒所代理企业的涉案产品没有侵犯申请人的292专利;(3)德恒所代理的某一应诉企业的某些产品没有侵犯任何涉案专利,今后将畅通无阻地出口美国。至此,德恒所代理的5家中国被申请人企业在应对本次“337调查”中取得了阶段性的重大胜利。  相似文献   

4.
冉瑞雪 《中国律师》2012,(5):46-48,49
当前,美国国际贸易委员会(ITC)在知识争议解决领域的地位大幅提升,2011年ITC受理的美国337调查数量达到了历史上最高位。337调查已经成为产业全球化背景下跨国公司遏制竞争对手的利器和平台。继2010年出现的智能手机厂商相互提起6起337调查后,2011年包括索尼和LG、苹果和三星、HTC和苹果、LG和欧司朗等竞争对手之间均相互提起了美国337调查。与跨国公司之间的较量不同,国外公司针对中国企业的美国337调查仍基本沿袭了过去针对中国中小企业的特  相似文献   

5.
一、2010年中国企业涉诉案件的立案、应诉和裁决情况 1.美国337调查立案数量以及涉及中国企业的数量在过去的10年中,美国国际贸易委员会(以下简称“ITC”)受理的337调查案件数量迅速增长.尤其是2010年受理的案件数量大幅攀升。2010年ITC受理了58件美国337调查.大约是2009年的两倍.是ITC历史上受理美国337案件数量最多的一年。  相似文献   

6.
国内简讯     
《电子知识产权》2013,(9):14-17
华为、中兴在美337调查初裁获胜——ITC裁定华为、中兴在美国销售的无线电子设备并未侵犯相应专利,本案是华为、中兴经过艰难诉讼取得的第二起337调查案初裁获胜,客观反映了中国企业的竞争实力,有力地鼓舞了企业应诉信心。  相似文献   

7.
一、2013年中国企业涉诉案件的立案、应诉和裁决情况 (一)美国337调查立案数量以及涉及中国企业的调查数量 在过去的13年中,美国国际贸易委员会(以下简称“ITC”)受理的337调查案件数量迅速增长。2013年ITC受理了41件美国337调查(以在2013年立案为标准进行统计),比2012年略多。  相似文献   

8.
日前,美国国际贸易委员会(U SI n t e r n a t i o n a l T r a d eCommission,简称ITC),根据荷兰Unilin公司以及在爱尔兰和美国注册的两家子公司对在美所申请的“地板锁扣”专利技术遭侵权的指控,于今年7月29日决定对向美国出口强化木地板(高密度复合地板)的多个国家的几十家企业立案展开“337调查”。其中,中国的17家木地板企业登上“黑名单”。面对“山雨欲来风满楼”的态势,中国有8家木地板出口企业组成两个应诉团队,展开反击,他们分别是圣象、升达、非林格尔三家行业的龙头老大率先组成的第一支应诉团队,以及江苏常州赛力为首的常…  相似文献   

9.
美国“337调查”是指美国国际贸易委员会(Intemational Trade Cominission—ITC)根据关税法(1930)第337条调查处理涉及不公平竞争的进口物品及其在美国国内销售的行政司法救济程序,主要是针对侵犯美国知识产权的产品的进口和销售。  相似文献   

10.
由于近几年中国公司在美国国际贸易委员会(以下简称“ITC”)被提起337条款调查的案件急剧上升,此现象已引起中国国内各界的关注。ITC官方网站的信息显示:在其2007年受理的总共41起337条款调查中。中国公司被提起调查的为10起,占24.4%。根据337条款规定,如果被调查方被实施禁止令,则其对美国的涉案进口产品将被没收或其将被禁止今后再次进口和在美国销售涉案产品。可见,被实施禁止令的后果对中国公司的打击会是十分严重的。本文将介绍337条款调查程序的特点并提供案件进展表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宋华安 《法人》2009,(7):50-51
中国企业在美国337调查败诉后的“上诉”也有成功范例,它通过上诉程序改变了美国ITC的裁决结果,对上诉企业和相关企业均具有极大的市场效益  相似文献   

12.
一、问题的提出 2003年上半年,美国国际贸易委员会(International Trade Com-mission,简称 ITC)发起了 11例“337” 调查。在11 个案件中,其中四例指明了中国公司作为涉嫌侵犯知识产权被调查的对象,占案件总数的36.4%。近年以来,几乎每年都有中国企业受到调查,且这种趋势有愈演愈烈之势。 美国1930年《关税法》第337条,即业界俗称的“337条款”。“337条款”是美国企业阻止竞争对手进入美国市场的一种保护手段。这个出台于1922年的条款,尽管一直遭到国际社会的非议和质疑,但  相似文献   

13.
(二)欧共体和美国关于1930年关税法337条款的纠纷1984年,美国Dupont公司依照337条款向ITC指控荷兰AKZO公司生产并向美国出口的高强度纤维(aramidfiber)侵害了前者的方法专利权。委员会审理后认定AKZO公司侵权,并于1985年发布限禁令,禁止AKZO公司产品向美国出口。AKZO公司向美国联邦巡回上诉法院和最高法院上诉未果。之后欧共体请求GATT缔约国整体宣告337条款与GATT1947不符以及请求认定美国Dupont公司与荷兰AKZO公司之间的特定案件适用337  相似文献   

14.
黄文俊 《中国律师》2005,(11):60-62
自1986年12月29日美国对我国发动第一起337调查案件以来,美国累计已对我国的出口产品启动了44起337调查案件,涉案总金额数百亿美元。337调查已经成为继反倾销措施之后,美国推行新一轮贸易保护主义、实施非关税壁垒和阻击外国产品进口的重要手段,越来越多的中国企业开始感受到337调查对其产品向美出口所带来的巨大压力和潜在威胁。事实上,337调查这一贸易救济措施的实施效果远比反倾销调查严厉得多。如果将反倾销制裁的效果比作美国用来打压我国出口产品的“常规武器”的话,那么337制裁的威力就将是“大规模杀伤性核武器”。337条款项下的贸…  相似文献   

15.
(二)与中国企业相关的已决案件1、天瑞诉ITC案2011年10月11日,美国联邦巡回上诉法院(以下简称"CAFC")就天瑞集团有限公司和天瑞集团铸造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天瑞")不服美国国际贸易委员会337调查裁决而提起的上诉案作出判决。CAFC合议庭3位法官中,最终以2:1的比例形成了裁决,维持了ITC的终裁。持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美国频频对我发起337调查,337调查逐渐成为继反倾销、保障措施之后,美国遏制我国具有一定出口潜力,特别是技术密集型产品和高附加值产品对美出口的重要手段。实践中,337调查主要针对进口产品侵犯美国知识产权的行为。无论是美国企业还是外国企业,只要其在美国拥有知识产权,如果认为进口到美国的产品侵犯了其知识产权,可以向美国际贸易委员会提起337调查申请,要求其采取救济措施,排除侵权产品进入美国,并禁止侵权企业在美国境内从事侵权行为。本文通过具体案例,总结我国应对337调查的成功经验,研究其存在的不足和问题,提出了今后的应对建议。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美国337调查已经成为中国企业对美贸易中不得不直面的现实问题。从1986年至今,美国337调查案件涉及中国企业的已有56起。鉴于日前已有大量关于美国337调查基础知识的文章,在此不再赘述337调查的概念及其威力。下文将基于笔者代理美国337案件的实际经历介绍美国337调查程序中对于中国企业生死攸关的商业秘密保护问题。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伴随337调查案件数量的持续增长,被告缺席的比率亦随之上扬。被告参加337调查存在制度与实践上的劣势,部分被告理性选择缺席反而能获得“外溢利益”,也同时导致应诉被告诉讼成本的增加。基于美国《联邦氏事诉讼规则》第23条(a)款和(b)款规定,建议ITC采取集体诉讼方式,被告缺席情形能够得到缓解,并消除部分被告的投机性行为,ITC的判决也将更加公正公平。  相似文献   

19.
美国337条款赋予美国海关根据其国际贸易委员会(ITC)的决定,阻止被指控侵犯美国知识产权的外国产品入境,该条款被指假借知识产权保护之名行国际贸易保护之实,它是中国外贸商品出口面临的主要知识产权壁垒。随着长江经济带的确定、国家鼓励政策的倾斜,安徽经济发展势头迅猛,2009到2013年,安徽大力实施知识产权战略,专利量和质的增速均为全国前列,在此背景下,安徽外贸企业面临的以337条款为首的知识产权壁垒的挤压形势更为严峻。推而广之,我国外贸企业同样面临着挤压。故而,以外贸企业产品在美国的市场占有率和是否涉案为研究基础,探求适合我国外贸企业应对美国337调查之策略显得尤为必要。  相似文献   

20.
三、2012年与337调查有关的法律进展和案例 (一)重大法律进展 1、证据开示的一般限制以及电子开示2013年5月21日,《联邦公报》(Federal Register)公布了ITC的《程序与规则》中新修订的第210.27条,该条中的相关规则自2013年6月20日起生效。此次修改主要是为了限制337调查取证的范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