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云南省政府官员车志敏称,该省将在全国首设“诤言奖”,最高奖金高达5万元人民币,以此鼓励民众讲真话、讲实话,监督政府工作,促进民主决策和科学决策。云南“诤言奖”为常设奖项,每年评选一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党中央高度重视反腐工作,采取了一系列重大措施,推动反腐败斗争向纵深发展。但是有些地方腐败现象蔓延的势头还没有得到有效遏制,尤其是近年查处的“腐败窝案”现象,表明腐败已由单个的人或单个的事,发展到一个单位、一个地区,形成了带有一定社会性的问题。 编织网络 难解官场“ 千千结”“腐败窝案”的最大特点,就是腐败分子勾结在一起,形成一张“腐败网络”。他们互相包庇,狼狈为奸,少则几人、十几人,多则几十人、几百人;小则一个家庭、一个单位,大则一个系统、一个地区。当前,“腐败窝案”有以下几种形式:“地区…  相似文献   

3.
说起腐败,恐怕没有人不对此深恶痛绝的。即使是腐败分子,在大庭广众面前也会装腔作势地大讲腐败的危害,大谈自己反腐败的决心。然而,人人都憎恨腐败,各级党组织、各级政府也深入开展了反腐败斗争,但为何腐败之风仍然屡禁不止,仍有领导干部如飞蛾扑火“前赴后继”呢?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有些人远恨腐败近“沾腥”。他们在反腐败问题上,只做表面文章不真正反腐败,甚至明里喊反腐败,暗里搞腐败。领导干部的腐化堕落,大都有一个蜕化变质的过程。在市场经济环境下,领导干部面临着许多诱惑和陷阱,只要你手中有点权力,奉承逢迎者便会围上来投其所好,…  相似文献   

4.
防腐败探要     
遏制腐败不仅要立足于反,而且要着眼于防。只有反、防结合,才能相得益彰。经验告诉我们,与其等腐败已经出现或相当严重了再来反,不如在腐败出现之前就来防,将其遏制在萌芽中。所以,探讨防腐败,对减少和遏制腐败,具有重大意义。  一、腐败与反腐败的“时间差”现象呼唤加强防腐败  对腐败如果严于反疏于防,腐败与反腐败之间就会出现一个明显的“时间差”。在现实中,这个“时间差”已经反复出现,造成了重大损失。它暴露了对腐败疏于防的弊端,同时也表明了加强预防腐败的重要性和迫切性。所谓腐败与反腐败的“时间差”,是指某…  相似文献   

5.
厉忠教 《创造》2002,(9):38-39
腐败作为政治之癌,其表现形式是多种多样的,其产生的原因也是五花八门,因而惩治腐败的方式与手段也是多种多样的。本文拟从思想道德建设的角度,探讨自我修养的重要途径——“四自”即自重、自省、自警、自励,在抵御与防治腐败中的重要作用和有效方法,以期从历史文化的变迁中,为反腐败斗争提供一种新的视角。一、从“精神腐败”的危害,可以看出发扬“四自”精神的极端重要性。严格说来“精神腐败”只能算作是腐败的一种心理动因,不能算作是腐败的现实表现。也不属于党纪国法所调控的范围。之所以把“精神腐败”作为一个概念提出来,…  相似文献   

6.
今年初,习近平总书记在中纪委十八届五次全会上针对反腐败斗争明确提出要“减少腐败存量,遏制腐败增量”。用最坚决的态度减少腐败存量,用最果断的措施遏制腐败增量,是党中央今后一个阶段在反腐败斗争中的新亮点。对“减少腐败存量”的思考。腐败的本质是公权私用、以权谋私。所谓“腐败存量”,是指已经发生而尚未受到查处清除的腐败现象总量,既包括已  相似文献   

7.
王湧 《现代领导》2010,(9):19-19
人之本,在于心,思想决定行为。官员腐败,都有一个“失衡补偿、侥幸支撑、由惧到坦、肆无忌惮”的心理过程.以及“继发型形成、自强性内化、合理化选择”的蜕变犯罪过程。要使官员拒腐保廉,必先从官员的“心理腐败”着手预防。因此,高度重视廉政心理建设.构筑反腐败的心理防线.切实有效地防治腐败心理演变,是从源头上建设反腐败体系的一个不可缺少的重要方面。  相似文献   

8.
《公民导刊》2007,(7):4-4
云南省将在全国首设“诤言奖”,最高奖金高达五万元人民币。  相似文献   

9.
杜斌 《半月谈》2003,(12):46-47
随着我国反腐败斗争的进一步深入,反腐工作重点在抓“大案要案”的同时,我们也不应忽略一些似乎并不起眼的“小人物”职务犯罪现象。记者在调研中,不少专家指出,反腐工作绝没有“大人物”与“小人物”的区分,“小人物”的腐败造成的大危害不可忽视,大小腐败都要反。  相似文献   

10.
上文《“大东”沃土上的不老松》,记述中日合资的南通大东有限公司总经理胡苍松一个子儿不拿应得的400万元承包奖,他本人并不感到吃亏,反而感到一种“前  相似文献   

11.
《人民政坛》2013,(1):46-47
姜明安2012年12月11日在《检察日报》撰文《反腐败不仅应烧“三把火”》认为,反对腐败、建设廉洁政治,是党一贯坚持的鲜明政治立场,要解决好反腐败的问题,必须坚持打持久战和打攻坚战相结合的方针,在未来一年中做好五大工作。一是在深入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制定未来五到十年的反腐败中长期规划,确定五到十年的反腐败目标、任务和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12.
反腐败,既是一场政治斗争,也是一场文化斗争。因为,腐败也容易作为一种社会风气和生活方式,渗透到一些人的日常行为模式之中,成为一种文化现象。当前,我国的集团性腐败、体制内腐败以及人们的羡腐心理等等,都是“腐败文化”滋长蔓延的可怕信号。而我国反腐败斗争的一个突出难题是反腐倡廉的社会文化资源十分短缺,因此,十七大首次把“加强廉政文化建设”写入党代会报告之中。这表明加强廉政文化建设,既是反腐败斗争的一个重大基础性课题,也是构建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13.
林松练 《广东民政》2011,(3):I0001-I0001
继3月2日肇庆市送出第一台“和谐中华”加奖电视机后,3月5日,位于高要金渡镇第二大队44170625投注站又传喜讯,该站的一位幸运彩民又刮中“和谐中华”四等奖,除获得1000元奖金外,成功赢取第二台幸运加奖的液晶电视机。  相似文献   

14.
如果把腐败比作”山”——就其严重性和顽固《而言,我以为算不码夸张;耶么反腐败的勇士就是挖山不止的”愚公”——就其斗争的艰巨性和长规性来说,也是恰如其分的。据《商方周末》载,浙江省浦江县浦阳镇西街6.0名年逾花甲的老人,自1995年9月开始向县反贪局举报城西街党支部书记朱祖荣的贪污受贿罪行。但于“种种原因”。一直未能定案。老人们开始向省、市有关部门举报。三年中告状达3.00余次,终于引起县委、县检察院的重视,将朱祖荣逮捕归案。人称这些老人是反腐败的”老思母”。哈尔滨也有一位反腐败的”全愚公”。哈尔滨市国原公…  相似文献   

15.
几年前刚开始反腐败时,有不少部门自称是“清水衙门”,认为腐败“事不关己”,可以“高高挂起”。因为腐败离不开权钱交易,所以腐败只是在权重钱多的“混水衙门”里才有条件产生,而既无权又无钱的“清水衙门”哪有腐败的可能?  相似文献   

16.
从源头上预防和解决腐败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反腐败问题,是我们党和人民群众普遍关心的一个热点问题。党的十六大报告在充分肯定这些年反腐败斗争取得的成果和经验的基础上,对今后一个时期的反腐败斗争提出了明确要求,作出了战略性部署。 一、坚决反对和防止腐败,是全党一项重大的政治任务 党的十六大报告指出:“坚决反对和防止腐败,是全党一项重大的政治任务。不坚决惩  相似文献   

17.
摇广东、辽宁等省纷纷出台规定,领导干部在“两节”期间违规收送钱的,一律先行免职,再按规定处理。节日往往是腐败行为高发的特定时段,这种腐败现象并非新生事物,是千年传承而来的官场陋规。“节日腐败”已由仅限于官场内部的陋规发展了横跨官场商界、影响全社会的潜规则,侵蚀着我们整个民族的肌体。而治理“节日腐败”的措施多是呼吁领导干部加强廉洁自律,增加对“日腐败”的处罚条款。这些体制内的防范惩治措施基本上没有跃出传统治模式。令人担忧的是,禁令措辞一年比一年严厉,“节日腐败”现象却屡禁止,甚至还有愈演愈烈的趋势。要根除“…  相似文献   

18.
时下,一些尚未掌握实权的非领导干部和党政群机关的一些普通工作人员在谈论反腐败这个话题时,常常要说这样一句话:“我们这些人无职无权,想腐败都腐败不起来。”这句话乍听起来确实有道理,因为腐败常常是与职务、权力紧密结合在一起的,无职无权的人一般是难得沾上边...  相似文献   

19.
国有企业有没有腐败现象,该不该在国有企业里开展反腐败斗争?这些本是显而易见、不容置疑的间题,在一段时间竟也变得模棱两可起来。有一家颇有影响的大报曾经登出一篇文章,文章说,有的人将企业经营人员的违法犯罪行为当成是腐败,这种含混概念是极为有害的。腐败的本意是指政府权力与金钱的交易,也就是政府工作人员以权谋私。因此,腐败是指政府工作人员的行为,反腐败被限于政府领域。企业确实存在着一些违法现象及非规范行为,但这不属于反腐之列。腐败与违法现象及非规范行为不是一个等同的概念,切不可混同使用。真是这样吗?回答是否定的!不错,腐败的本义的确是指政府部门权力与金钱的交易,是指一些政府官员凭借手中的权力徇私舞弊的不良行为。但事实上,我国现有的经济管理体制正处于从传统  相似文献   

20.
反腐败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其艰巨性同腐败产生的社会文化基础直接相关。当前,我国反腐败斗争中存在的一个突出难题在于,反腐倡廉的社会文化资源相当短缺。因此,加强廉政文化建设,是反腐败斗争的一个重大课题。警惕“腐败文化”蔓延如果腐败呈现出普遍化、流行化、社会化的趋势,除了体制层面的原因外,还因为它获得了一种文化上更有力、更稳定的支持。这就意味着,腐败也容易成为一种社会风气和生活方式,渗透到一些人的日常行为模式之中。当前,我国的集团性腐败、体制内腐败以及人们的羡腐心理等等,都是“腐败文化”滋长蔓延的可怕信号。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