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6月4日,美国总统布什、巴勒斯坦总理阿巴斯和以色列总理沙龙在约旦红海城市亚喀巴结束三方会晤。会晤后三方各自发表声明,宣布正式启动久已盼望的中东和平“路线图”计划。 沙龙在声明中承认巴勒斯坦建国的权利,并承诺拆除约旦河西岸未经许可建立的犹太人定居点。他说,统治巴勒斯坦不符合以色列的利益,巴勒斯坦人应在他们的国家内自己管理自己。  相似文献   

3.
作为中东问题核心的巴以冲突,是阿拉伯和犹太两个民族的跨世纪之痛。为了实现巴以和平,国际社会付出了极大的努力,但由于种种原因,主要是由于美以之间的态度,使和平的前景并不十分乐观。一、巴以和平“路线图”的由来1991年10月的马德里中东和会根据联合国242号和338号决议精神  相似文献   

4.
作为中东问题核心的巴以冲突,是阿拉伯和犹太两个民族的跨世纪之痛。为了实现巴以和平,国际社会付出了极大的努力,但由于种种原因,主要是由于美以之间的态度,使和平的前景并不十分乐观。  相似文献   

5.
6月4日,美国总统布什在约旦红海港口城市亚喀巴主持召开了美巴以三方首脑会议。会议期间,布什分别对以色列总理沙龙和巴勒斯坦自治政府总理阿巴斯施压,终于启动了中东和平“路线图”计划,为恢复停滞已久的巴以和谈带来了一线希望。不过,观察家认为,中东和平“路线图”计划虽在推迟了一个多月后得以启动,但其前景不容乐观。  相似文献   

6.
中东和平“路线图”出台前后 2000年9月28日,在巴以和谈难有进展的情况下,以色列右翼政党利库德集团领导人沙龙无视巴勒斯坦人的民族和宗教感情,强行“参观”耶路撒冷的阿克萨清真寺,从而引发了巴以新一轮的暴力冲突。这一次冲突被称为自1993年奥斯陆协议签署以来中东和平进程中最糟糕的一次冲突。在两年半的  相似文献   

7.
“路线图”计划是美国一手策划、由美欧俄和联合国四方共同推出的和平方案,旨在停止巴以流血冲突、在巴勒斯坦分阶段建国的基础上实现巴以两个国家和平共存。但是,巴以和平进程的历史证明,任何和平方案的初衷与现实发展之间总是存在着巨大反差。“路线图”同样并非医治巴以矛盾痼疾的灵丹妙药,很难指望它能够给巴以带来永久和平。“路线图”的由来及主要内容2000年9月底,巴以爆发大规模流血冲突。当时的克林顿政府为促成停火,先后推出“米切尔方案”和“特尼特计划”,但均与事无补。2001年春,以政府更迭,利库德集团领袖沙龙出任总理;新上台…  相似文献   

8.
长达半个多世纪的巴以冲突,不仅给双方带来了严重损害,也影响了美国在中东的利益.伊拉克战争后,2003年4月30日,美正式公布了由其主导制定的中东和平"路线图".那么,"路线图"能给中东带来和平吗?我们认为前景难测.  相似文献   

9.
2009年新年伊始.中东加沙地带战火纷飞。燃于中东的战火和美国政府的中东政策有很大关联。美国在中东面临战略困局.短期看布什外交失大于得。但在军事革新、控制地缘要地等方面.美国是有一些收获的。美国的软实力受到重挫.战争耗费成为引发金融危机的重大诱因。但总体看.美国实力依然超强,未来也未必长期陷在中东。  相似文献   

10.
让多数国家感到失望的计划 美国总统布什6月24日在白宫宣布了中东和平新计划,其核心是要求巴勒斯坦开始全面的改革进程,然后才有可能回到谈判桌上来。即便巴勒斯坦按照美国的要求先把自己建设成民主的市场经济,没有腐败,三权分立的机构,那么他们所能得到的也只是一个临时的国家。虽然布什没有指名道姓,但他在计划中所说的要巴勒斯坦更换领导层的意思是再明显不过了——让阿拉法特下台。该计划只对巴勒斯坦提出苛刻的要求,而对以色列则什么要求都没有提。  相似文献   

11.
以色列军队此次对巴勒斯坦的入侵震惊了世界。概括沙龙这次大打出手的目的有三:一是通过完全孤立和军事围困等手段打乱巴方的指挥系统,最大程度地削弱阿拉法特及巴民族权力机构的施政能力,动摇其基础;二是清剿巴激进组织,解除其武装,使其无法再同以叫板;三是通过显示实力来恢复以色列人对国家安全的信心,为以后以巴恢复和谈抢占有利位置。通过一个多月的猛烈进攻,沙龙的上述目的已基本实现。4月21日,以色列安全机构称,为期24天的军事行动摧毁了杰宁地区90%的巴勒斯坦“恐怖力量”,严重削弱了纳布卢斯和  相似文献   

12.
在美国的大力斡旋下,巴勒斯坦领导人阿拉法特和以色列总理内塔尼亚胡经过9天艰苦卓绝的谈判,于10月23日凌晨在美国首都华盛顿签署了巴以临时和平协议,美国总统克林顿作为见证人也在协议上签了字。协议的签署使长期停滞不前的中东和平进程取得了突破性进展,为巴以双方根据奥斯陆协议开始最后阶段的谈判打开了大门,因此在阿拉伯世界和国际上受到了广泛的欢迎。  相似文献   

13.
中东是上世纪才出现的政治地理概念。这一名称起源于西方殖民主义的“欧洲中心论”。欧洲人以自己的居住地为起点,将东方国家按距离远近分为近东、中东和远东。中东地处欧亚非三大洲交汇处,面积为1500多万平方公里,人口近3亿,它包括22个国家,其中18个是阿拉伯国家。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50余年来,中东一直是全球关注的“热点地区”,  相似文献   

14.
9月13日上午11点15分,在华盛顿的白宫南草坪,巴解执委会成员阿巴斯和以色列外长佩雷斯在克林顿总统主持下,签署了包括加沙——杰里科自治方案和巴以相互承认在内的和平协议。尔后,阿拉法特和以  相似文献   

15.
近一个时期以来,世界舆论瞩目中东形势,它的演化发展值得人们认真观察和思考,本文就当前中东形势做一个简要的综述性分析.  相似文献   

16.
由巴解组织执委会成员阿巴斯率领的巴勒斯坦代表团和由以色列外交部办公厅主任萨维尔率领的以色列代表团5月5日和6日在埃及红海旅游胜地塔巴就自治最后阶段开始举行正式谈判。双方在首轮谈判结束后发表的公报说,双方决心结束几十年来的对抗和在相互尊重的基础上和平共处。双方决定成立指导委员会和一些工作小组。 根据巴以1993年在华盛顿签署的自治原则宣言,为期5年的巴勒斯  相似文献   

17.
杨景明 《探索》2004,3(4):8-10
20世纪80年代 ,世界进入了一个不同于“战争与革命”的新的历史时期 ,和平与发展成为当代世界的两大主题和基本特征。邓小平的“和平发展观”就是在时代发展、国际形势和世界格局发生重大变化的背景下形成的。在邓小平“和平发展观”的理论指导下 ,中国开始了以社会主义制度自我完善为主要特征的渐进式转型历程。转型的稳健性、和平性造就了一个东方大国的日益崛起 ,这是一条世界近代史上大国崛起所从未走过的全新战略道路。本文主要从苏联兴衰的历史轨迹和中苏两国社会主义崛起道路的比较研究 ,分析邓小平“和平发展观”的理论精髓及其对中国社会主义和平崛起的历史性贡献  相似文献   

18.
用审判萨达姆来展示美国式民主在中东跨出的第一步注定要失败。因为“桔生淮北则为枳”,美国式民主在中东本没有适宜的气候和土壤,更何况所谓的民主本就持有双重标准!其实,在美国的掌控下萨达姆的命运早已注定,目前出现的审判表演,只不过是由美国导演、伊拉克临时政府和萨达姆主演的政治秀。  相似文献   

19.
党的十六大制定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蓝图,省八届二次全委会议作出了深入学习全面贯彻党的十六大精神,奋力推进四川发展新跨越的决定。“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跨越之行,始于何处?  相似文献   

20.
阿富汗大选、巴勒斯坦大选和伊拉克大选是美国改造中东地区而连续砍下的民主“三板斧”,三次大选如美国所愿,选出了他们认可的领导人,美国的大中东民主计划的实施似乎有了一个较好的开端。大中东民主计划是否会一帆风顺地在中东地区实现呢?问题没有这么简单。中东伊斯兰国家的文化传统根深蒂固,长期以来形成的政治制度和生活方式一朝一夕难以改变,强行推行西方式民主不利于中东地区的和平与稳定。美国的大中东民主计划难以收到预期的效果,中东伊斯兰国家的民主化进程将是个长期的、艰难曲折的过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