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尹成勇 《创造》2001,(9):13-14
绿色食品,中国农业新世纪发展的主旋律;绿色食品,21世纪世界消费的主导。绿色食品,芬兰、瑞典等国家称“生态食品”、“健康食品”,在美国叫“有机食品”,在日本称“自然食品”。自1990年我国农业部推出绿色食品工程以来,目前我国绿色食品已有粮油、蔬菜、果品、饮料、畜禽、蛋奶、水产、酒业及其它9大类的1360个品种,全国已拥有742个绿色食品生产企业,实物年生产总量达到1000多万吨,绿色食品生产企业年产总值达494亿元,年销售额302亿元。目前,我国现有绿色食品绝大多数属于A级水平。到1999年底,…  相似文献   

2.
赵德文  傅晴岚 《创造》2002,(2):23-24
绿色食品是遵循可持续发展原则,按照特定生产方式生产,经过专门机构认定,许可使用绿色食品标志商标的无污染的安全、优质、营养食品的统称。绿色食品这一概念为我国所创,与美国的有机食品、日本的自然食品、瑞典的生态食品相似。我省大可利用自己的自然优势和资源优势,把绿色食品开发作为增加农民收入的一项重要措施来抓,使之成为我省继烟、糖、茶之后的又一支柱产业。经过近几年的发展,我省绿色食品开发已经初见端倪。目前,我省已有28家企业的40个产品通过绿色食品质量认证,有18家企业的28个产品使用绿色食品标志进入市场,2000年…  相似文献   

3.
当前,我国绿色食品产业发展迅速,但是结构性失衡问题成为了绿色食品产业跨越发展的瓶颈。绿色食品产业必须立足结构性改革这一突破口,从培育消费市场、优化产业结构、健全市场体系和强化科技创新方面进行改革创新,全面提升供给体系的质量和效率。  相似文献   

4.
《人大研究》2002,(7):17-18
绿色食品已为我国广大农村和食品生产企业系统所接受、采用和推广。近年来 ,我省的绿色食品事业也得到了蓬勃发展 ,产生了显著的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一是扩展了绿色食品的概念。使其蕴涵了绿色食品事业的基本理念 :保护环境 ,保障食品安全 ,增进人类健康 ,实现可持续发展。二是形成了一套管理模式。形成了“以技术标准为基础 ,为质量认证为形式 ,以标志商标管理为手段”的开发、管理模式。三是省上成立了绿色食品工作协调领导小组 ,全省共有 10个市、州、地成立了绿色食品办公室 ,有 1个经认证许可的绿色食品环境监测单位 ,形成…  相似文献   

5.
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消费观念的逐步转变,出于对自身健康环境的关爱,追求绿色食品消费,已成为本世纪人类消费的主流.在国外,绿色食品市场供不应求,需求量呈逐步上升的趋势.而我国近年来绿色食品也开始受到众多消费者的欢迎.很多消费者为了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宁愿多花一些钱购买绿色食品.绿色食品消费已不仅是当今社会消费的一种时尚,更成为新世纪消费的主流.  相似文献   

6.
正郡县治,天下安。县域发展绿色食品,是云南省打造"绿色食品牌"的重要途径。昆明市寻甸县是一个农业大县,也是国家级贫困县,新时代农业需要在"专、优、精、特"等方面下功夫,走具有绿色、有机、特色的新型农业路子。一、寻甸县绿色食品产业发展的现状昆明市寻甸县是40个云南省高原特色农业示范县和16个昆曲绿色经济  相似文献   

7.
江西是个农业大省,准确讲是农业比重较大的省,原中国绿色食品发展中心主任、现任中国绿色食品协会会长刘连馥同志来江西考察工作时曾经说过“如果江西不能搞绿色食品,全国没有哪里可以搞绿色食品。”省委书记孟建柱同志对发展绿色食品产业非常重视,指出我省农业资源丰富,生态环境良好,发展绿色食品大有希望,大有作为。江西人称“六山一水两分田,一分道路和庄园”,有着开发绿色食品得天独厚的自然生态条件,创建全国绿色农业基地(包括:全国绿色食品原料标准化基地、全国绿色农业示范区、全国绿色农业示范基地),走绿色农业之路是江西农业发展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8.
农业部: 你部《关于开发"绿色食品"的情况和几个问题的请示》收悉。现批复如下: 一、开发"绿色食品"(无污染食品)对于保护生态环境,提高农产品质量,促进食品工业发展,增进人民身体健康,增加农产品出口创汇,都具有现实意义和深远影响。这是一项新的工作,我国目前还处在起步阶段。要采取有效措施,坚持不懈地抓好这项开创性的工作,各有关部门要给予大力支持。  相似文献   

9.
绿家园营地     
在北京机场路附近的一个塑料大棚里,有一块绿家园营地,去年春天,一帮绿家园志愿者,在那里撒播下第一批种子:樱桃萝卜、玉笋萝卜、豌豆苗、玫瑰、向日葵……孩子们好奇而兴奋地说:我们真的可以在这里耕耘吗?耕耘这两个字他们只在书本上见过,一下子变成了亲自经历的事倩,他们怎能不兴奋。绿色食品是1990年开始在我国发展起来的,7年来,我国共发展了标志产品740多种。什么是绿色食品.专家们这样解释道:经过专门机构认定,允许使用绿色食品标志的,健康、营养、安全的食品。绿家园志愿者们不仅在这个大棚里耕耘,还学到了“有机耕种…  相似文献   

10.
从九十年代初到现在 ,绿色食品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少到多 ,走过了一个快步发展的历史阶段。面对全球性的经济结构调整和我国即将加入WTO的新形势 ,要把“绿色的蛋糕”做大 ,非常有必要把绿色食品上升为绿色产业来抓。这是因为 :其一 ,单一的绿色食品已经明显地暴露出了一些新的矛盾和长远发展的局限性。突出的表现就是“一短、一窄、两缺”。“一短” ,就是加工链条短。大部分的绿色食品基本是“一加一卖”原始型的初级产品 ,真正达到精深加工、吃干榨净的廖廖无几。“一窄” ,就是发展的领域窄。只是单纯地围绕“吃”字做文章 ,没有…  相似文献   

11.
浅谈绿色环境税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工业化的发展,为解决全球资源短缺、环境污染严重的“环境退化度”问题,实现全球经济“可持续发展”的理论得到广泛认同。世界上不少国家开始利用税收强制手段,控制自然环境退化,实施了对自然资源、生态环境保护的“绿色环境税收”制度。本文从绿色环境税收的产生发展、概念种类、中国绿色环境税收的现状出发,提出了完善中国绿色环境税收的构想。  相似文献   

12.
对我国食品安全现状的思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食品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基础,食品安全已远远超越人们对维持生命基本物质需要这样的简单层次,但我国的食品安全监管尚存在诸多问题,导致"毒奶粉"等食品安全事件频发。因此,需要从完善我国食品安全监管体制、建立食品安全监管的保障体系、提高食品安全监管效能、建立食品安全突发事件应急机制、建立食品安全监管的社会推动机制等五个方面提出对策建议,以此促进我国食品安全事业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3.
高芸  王若琳 《长白学刊》2022,(2):102-113
当前,构建绿色金融体系已成为推动绿色经济快速发展、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重要途径。着眼绿色基金领域,通过分析基金重仓股明细,以及进行单因素评价模型的实证检验,探究我国绿色证券投资基金能否兼顾环境效益与经济效益的双重目标。结果显示,部分样本基金没能很好地执行投资策略,需调整资金配置,增加对绿色环保相关行业的投资;大部分样本基金在剔除掉风险因素的风险调整后收益的对比分析中,表现出了较强的获利能力,基金管理者市场调整和分散风险的能力较强。综合来看,我国绿色证券投资基金未能兼顾环境效益与经济效益的双重目标,环境效益有待进一步提高。为此,建议基金经理人对投资策略要充分予以执行,严格按照“绿色”标准选股投资;要进一步完善与绿色证券投资基金发展相关的配套机制和法律法规,丰富和完善绿色证券投资基金评价体系;提高投资者对绿色证券投资基金的认可度,建立多层次多元化投资主体结构。  相似文献   

14.
张惠 《桂海论丛》2013,(4):92-95
在经济结构调整和转型发展的攻坚期,绿色经济催生的绿色金融将可持续发展内生化,成为推动我国经济转型升级的重要杠杆。但当前我国的绿色金融遭遇到绿色支持政策重设计轻效能、绿色产业发展重投入轻效用、绿色金融服务重风险轻成效等现实困境。文章提出优化绿色金融顶层架构机制、实施绿色金融市场运作机制、打造绿色金融专营运作机制等建议。  相似文献   

15.
文章分析了生态思维的概念、特征和西部地区自然人文生态环境的特殊性,提出生态思维应成为西部旅游开发的主体思维模式,并从效益权衡、开发评估、绿色GDP、绿色技术、生态管理、文化保护和生态教育等方面,对生态思维在西部旅游开发中的应用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6.
蓝波 《桂海论丛》2013,(2):121-124
德国是世界上最早实践循环经济的国家,也是全球循环经济发展水平最高的国家之一。其成效主要表现在:构建起较完整的循环经济产业链,形成了较为全面的循环经济体系,基本走上了可持续发展道路。考察德国发展循环经济的经验主要有:强化法律约束,制订了发展循环经济的制度规范;强化全民的环保意识;注重监督和服务并举,以规划为先导,重视发挥市场主导作用和技术体系建设等。作为中国"欠发达、后发展"的西部地区,应借鉴德国的成功经验,以发展循环经济为抓手,促进新一轮西部大开发战略的深入实施。  相似文献   

17.
台湾经历了“以农业培养工业”到“支持农业”的发展阶段,其粮食供给从基本自给走向了进口依赖,但稻米作为主要粮食却一直保持较高自给率.本文简要回顾了台湾历年的粮食供给状况,通过分析台湾当局的粮食战略选择及为确保粮食安全所采取的粮食生产、进出口管理、市场管理和粮食储备等政策措施,为中国大陆制定粮食安全宏观调控政策提供借鉴.结合台湾粮食调控的经验,未来保障中国大陆粮食安全须巩固和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明确保障重点,确保谷物自求平衡,加快建立粮食进口预警系统,推进粮食市场管理法制化,加大粮食储备设施投入和推广应用储粮新技术.  相似文献   

18.
信息化条件下我国制造业绿色创新政策体系构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从信息化对我国制造业绿色创新的影响分析入手,探讨了我国制造业绿色创新现行政策的缺失,阐明了信息化条件下构建制造业绿色创新政策体系的必要性。从产学研合作、人才培养与引进、知识产权信息服务、财政补贴、税收优惠和金融支持六个方面构建了信息化条件下我国制造业绿色创新政策体系,以期为我国制定信息化条件下制造业绿色创新政策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9.
闫海  孟娜 《桂海论丛》2012,(6):113-117
食品经营者与消费者之间存在信息不对称是食品安全事件频发的主要原因之一,食品标识是经营者向消费者披露食品信息的基本方式,相关法律制度的建立健全是解决食品领域信息不对称的重要措施。欧盟、美国对于食品标识立法起步较早,且形成较为系统的食品标识法律制度。我国食品标识法律制度已经初步建立.但是尚存较多问题,需要进一步完善法律体系,健全食品标识的内容,并强化相关法律责任。  相似文献   

20.
One key element in the development of regional and global food production systems is the corresponding changes in food consumption patterns. The 'modernization' of food consumption is encouraged by businesses and policy makers alike. For example, in China, change and growth in food consumption behaviors are promoted as a means for improving nutritional well-being, promoting economic growth via expanding consumer demand, and appeasing citizens. The objective of this paper is to investigate the pattern of dissemination of modern food consumption in contemporary China. It utilizes Sklair's notion of the 'culture-ideology of consumption' to differentiate between Chinese consumers according to whether their food consumption patterns are more or less modern. As a proxy for time-series analysis, household food consumption patterns are analyzed by age, household income level, food shopping behaviors and attitudes, and interest in imports and branded products, in order to determine if more modern food consumption patterns are more likely to be evidenced by one group than another. The data used in the analysis were obtained in a food consumption survey in metropolitan Qingdao,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Results indicate that a modern culture-ideology of food consumption is being built around high-income consumers who sometimes shop at supermarkets, rather than through advertising or generational differences in consumption.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