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党课》2011,(2):14-14
据日本国立社会保障及人口问题研究所日前公布的2009年版“家庭动态调查”结果显示,20—39岁的成年人与父母同住的比例较上次调查时(2004年)有所增加,其中35—39岁的男性占41.6%,  相似文献   

2.
朱佩明 《理论文萃》2002,(4):16-21,15
20世纪80年代初中国农村小城镇的崛起,同乡镇企业的崛起一样,是中国农民在体制转型中的伟大创造。这一创造对于克服长期以来存在的二元经济结构、缩小城乡差别、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具有重要影响。20年来,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和社区功能的转换,小城镇的地位和作用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相似文献   

3.
加快农村富余人口转移是实现城乡统筹发展的关键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是我国在本世纪头二十年的奋斗目标。实现这个目标的关键在农业,重点在农村,难点在农民,没有农民的小康就没有全国的小康,没有农村的现代化就没有全国的现代化。党的十六大提出,农村富余劳动力向非农产业和城镇转移,是工业化和现代化的必然趋势。解决“三农”问题,缩小城乡差距,实现城乡统筹发展,关键是要加快农村富余人口向非农领域转移。一、加快农村人口转移的必要性第一,加快农村富余人口转移是解决农村人地矛盾的需要。目前,我国人口已近13亿,其中有9亿农村人口,占到70%。在我国9.6亿公顷的总土地面积中,能够用于农业…  相似文献   

4.
李丽 《学习月刊》2009,(13):26-28
杨齐福先生在《科举与古代官僚制度》中描述:北宋年间进士,世族家庭出身者仅占12.8%.中等家庭和寒族出身者占87.2%;而明清两代进士大约有44.9%出生于从未有过功名的家庭。潘光旦和费孝通统计清末915名科场中试者.发现41.16%的人来自乡村。中国农业大学是以农村生源比例较高为一大特色的高等院校.10年来城乡新生比例统计结果显示:1999年至2001年3年间,  相似文献   

5.
6.
乡镇是党的农村工作的基础和前沿,乡镇干部是党同农村群众联系的桥梁和纽带,是党的形象的化身。在农村改革开放进一步深化,基层民主政治建设稳步推进,群众思想意识日益活跃,各种利益关系不断调整的新形势下,作为乡镇干部要做好农村工作,必须用真情实感对待群众,千方百计为群众谋发展。十五届六中全会《决定》明确指出:“加强和改进党的作风建设,核心问题是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与人民群众的关系问题是一个根本的政治问题。作为基层干部首要的一条是摆正与人民群众的关系。人民群众是党的力量之源和胜利之本,干部手中的…  相似文献   

7.
8.
竺光 《奋斗》2007,(3):45-47
中国是个农业大国。农村人口约占70%.消费市场的主体是八亿农民,扩大消费需求的关键是开拓农村消费市场。扩大农村消费需求不仅关系到我国短期经济的需求。更重要的是关系到今后我国经济能否可持续性发展。国民经济能否顺利完成从落后经济到发达经济的转变。因此。扩大农村消费市场是今后相当一段时期内。经济发展战略中值得关注的重大问题。  相似文献   

9.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是党和国家在21世纪头20年的奋斗目标。这一目标的提出,令举国上下振奋,小康社会已成为人们热议的话题。然而,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在憧憬小康社会未来的同时,任务艰巨,担子不轻。 一、问题及现状 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民是最大的群体,但近年来农民的收入提高较慢,落实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任务,关键在农村。 有关资料显示:尽管中国已经从总体上实现小康。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中国政  相似文献   

10.
黄肇漳 《学习月刊》2011,(22):70-71
我国是世界上第一人口大国,也是老年人口(指60岁以上人口)最多的国家。据统计,我国老年人口已高达1.7亿,占全国总人口的12%以上,今后还将以年均约800万的规模递增。伴随人均期望寿命(目前为73岁)的不断提高,人口老龄化趋势必然日益显现。人口老龄化问题将成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不可忽视的重大民生问题和严峻社会问题。  相似文献   

11.
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我国推行了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实行以家庭联产承包为主的责任制,过去那种单一的集体统一经营体制已转变为统一经营和分散经营相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这种体制把集体的优越性和广大农民的积极性有机地结合起来,有效地增强了农村经济的活力。可是中西部地区目前的问题是,多数农村集体经济是“空白”,统一经营这个层次很脆弱甚至“断层”,不仅阻碍了农民脱贫,也影响了家庭经营稳定发展。因此,培育集体经济,解决农村集体经济“空壳”问题,、是当前中西部农村深化改革和稳定发展中需要认真研究解决的战略性课题。 应…  相似文献   

12.
党的十六大报告指出,建设现代农业,繁荣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大任务。这是立足我国国情和农村实际作出的一个重大判断。在我国绝大多数群众稳定地解决温饱、进入小康以后,今后10—20年,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任务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完成这一伟大的历史性任务,重点和难点都在农村,要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推进农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步伐。一、稳定党在农村的基本政策,继续深化农村改革十六大报告充分肯定了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们党在领导农村改革的实践中形成的一整套农村基本政策,指出了农村改革的重点和方向。…  相似文献   

13.
14.
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的重点、难点在农村,而要解决好这一重点、难点的关键在于建强一支农村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队伍。我带着这一问题深入到秭归县茅坪镇农村进行了实地调查研究,先后走访了茅坪镇的长岭村、金缸城村、中坝子村、陈家坝村等,与10多名村两委班子成员进行了座谈,走访了15户农家,访问了12名农村育龄妇女,并与茅坪镇计生办的2名负责同志进行了座谈。通过调查访谈,对茅坪镇农村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的队伍建  相似文献   

15.
声音     
《廉政瞭望》2011,(9):4-4
在中国没有出现大量的贫民窟,原因是我们限制了农村人口进入城市。当然这种限制政策也抑制了中国经济的发展,也妨碍了中国农村的发展。  相似文献   

16.
有院士指出,若不从战略上研究并解决新生代农民弃农的问题,人口大国将面临无人种地的局面。在今年的“两会”上,农业部部长韩长赋也忧心忡忡:青壮年劳力、有文化的劳力都进城打工了,将来谁来种地?  相似文献   

17.
18.
党的十六大对于全面繁荣农村经济、加快城镇化进程,做出了重大部署,这是今后一个时期我国农业和农村工作的指导方针和行动纲领。目前我国城镇化水平仍然很低,城镇人口比重占有38%,低于世界平均水平十多个百分点。城镇人口在全国总人口中的比重越高,享受城市生活的人口总量越多,全社会文明进步的整体水平就会越高。所以,把提高城市化水平作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任务。是我国现代化建设的客观要求,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建国以来,我国城市化之路呈现为马鞍型。建  相似文献   

19.
《理论与当代》2012,(11):62
郭亮在9月14日的《东方早报》上撰文指出:在这几年对中国农村的跨区域调研中,我反复地接触并感受着因财富占有不均而出现的日益分化。在发达的农村地区,村庄的富人一掷干金,一次婚宴可以花费几十万元。他们不仅在日常生活中主导村庄,而且还介入到村委会和村党支部选举中,成为新的政治精英。然而,与之相对,另一部分农村人口却因个人能力、机遇等方面的原因而在生活上只能保持基本温饱,甚至需要依赖国家的低保和各种救济政策  相似文献   

20.
党的“十六大”提出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并且要求,“为完成党在新世纪新阶段的这个奋斗目标,发展要有新思路,改革要有新突破,开放要有新局面,各项工作要有新举措。”为了促进南岸农村经济健康快速发展,为了在南岸早日实现全面小康的目标,我们也要与时俱进,创新思路。本文结合南岸区实际对农村发展的总体思路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