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怀念母亲     
一般人只有一个母亲,而我有两个:生母和养母。母亲怀上我时,和父亲去舅舅家。舅父舅母看着母亲的大肚子,想起两年前天折的女儿,不由大放悲声。母亲幼年丧母丧父,与舅舅相依为命,姐弟情深,不由跟着暗暗啜泣。父亲睹此情景,跟母亲商量后,对舅父舅母说:“你们不要担心老来无人奉养,你姐姐怀的这个,不管是男是女,都给你们。”  相似文献   

2.
歌唱祖国     
几年前,有位年近六十的老者,他八十岁的老母亲去世了。当他谈起此事时,在他脸上、那张沧桑的脸上,我看到了几分无助。那天,他给我讲了他母亲的许多小事,虽然他没有流泪,但我分明感觉到他心里的痛,痛彻肺腑的痛。他有一句话,让我至今都记忆犹新:你知道吗?不管人多么老,只要母亲在,他就是孩子,是永远都长不大的孩子,还可以随时向母亲诉苦和撒娇的……我不想加深他的悲伤,就强忍着泪水,但我深深地感觉到:世界上最疼他的那个人去了……  相似文献   

3.
陈放 《当代党员》2006,(11):57-58
我叫任静,是秀山一中高2008级18班的学生。 张伯伯,给您来信,占用您宝贵的时间,实在过意不去,但我无可奈何,只有找您才有希望,因为,我们家出现了莫大的困难——我的母亲,由于积劳成疾,不幸患上了尿毒症,急需动手术治疗……我母亲李国珍今年才42岁呀!她上有我70岁的奶奶、外婆要赡养,下有我和弟弟两个未成年孩子……救救我母亲,救救我们全家吧!……”  相似文献   

4.
主席,各位代表。各位同志:北京市第一次妇女代表大会今天开幕了.我热烈地庆贺你们。并预祝你们的成功。我相信.经过这一次大会.全市100万妇女同胞将进一步组织起来.在建设首都.建设新中国的伟大事业中,起了伟大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思考与运用》2006,(12):43-50
这个讲课讲得好不好,跟打仗用计一样,我这个计特别好,但在你们那儿不灵,你们不吃我这一套,你们不上我的当,我这个计就白用了。我这个脑袋想破了觉得天衣无缝,但是你们来个不予理睬,我这个题就荒了。我也不知道各位的需求。马克思有句名言,说一个理论在一个国家实践的成果取决于它的需要的成功。如果我讲得有趣,你们就稍微的舒服一点,如果讲得没趣你们就受点罪。  相似文献   

6.
我的母亲长得很漂亮,为人善良,生了3个小孩——我和两个弟弟。现在一个弟弟已死,一个弟弟尚在。母亲在35岁时即患肺痨而死,原因是我家在祖父去世后,每况愈下,母亲因操劳过度成疾。我出生后……把我过继给叔父,由守寡的叔母抚养。叔母即嗣母陈氏,是受过教育的女子,在我5岁时就常给我讲故事,如《天雨花》、《再生缘》等七词唱。嗣母终日守在房中不出门,我的好静的性格是从她身上继承过来的。但我的生母是个爽朗的人,因此,我的性格也有她的这一部分。  相似文献   

7.
在今天的全省党报党刊发行工作会议上,我首先要深深地感谢在座的各位,感谢各位在过去漫长的岁月里给予党刊的关心、支持和帮助。我要真诚感谢全省各级宣传部门、组织部门的领导和同志们,感谢社会各行业、各单位的领导和同志们,是你们的心血和汗水,浇铸了党刊通向人民群众的桥梁,使党刊沿着这座桥梁走向寻常百姓家。没有你们的支持和帮助,就没有党刊的今天。党刊的军功章上,有你们厚重的一半。因此,请接受我代表党刊向你们致以的最真诚的谢意!  相似文献   

8.
姜金叶 《党课》2014,(7):103-105
现在人买衣服都讲究品牌、面料,而那琳琅满目的面料,多得让人无法选择。可在我小的时候,穿的盖的都是母亲从种棉花开始全手工纺线、织布,然后一针一线做出来的。母亲纺线、织布、做衣服的情景就像是一幅幅画,在我的脑海里时隐时现。  相似文献   

9.
大姐     
母亲最讨厌的人是大姐。 大姐长我20岁。她聪明伶俐,能说会道,有一样,就是倔犟。她爱和母亲唱对台戏,母亲让她往东,她偏往西,常常气得母亲抹眼泪。也许是基于这个缘故,上世纪70年代初的一个冬日,母亲便把20岁的大姐嫁了出去。  相似文献   

10.
家乡的果园     
1980年10月,秋高气爽,正是农民收获的季节,服役两年的我回家探亲。刚进家门,就看到了母亲忙碌的身影,弯着腰晾晒玉米的她,累得汗流浃背。为了养育我们6个兄妹,母亲透支了自己的岁月,此时只有44岁的她看起来比实际年龄却要大得多。  相似文献   

11.
难忘的见面     
彭嘉株 《世纪风采》2007,(10):12-13
“可把你们找到了……我是党代表陈毅,是代表党中央毛主席来接你们下山的,一路经过吉安、安福、莲花,好不容易才找到了你们……”站在我们面前的是一位年龄在三十六七岁、黑红脸膛、双眼炯炯有神,头戴礼帽,手持文明棍,身穿长衫,一副富商模样的人,我们怎么也不敢相信眼前的这个人是毛主席、朱总司令派来的党代表。这是我生平第一次见到陈毅同志,  相似文献   

12.
与我们这一代相比,你们这一代人的社会化远在你们踏上社会之前就已经开始了。我唯一的害怕,是你们已经不相信了——不相信规则能战胜潜规则,不相信学场有别于官场,不相信学术不等于权术,不相信风骨远胜于媚骨。  相似文献   

13.
《学习导报》2012,(18):49-49
每一次看到这位慈祥的老人.总让我想起我的亲人。他的亲人,有13亿之众。他的亲人,是一个国家的人民。这个人,就是温家宝。我常常想,是什么让他内心的涓涓细流汇聚成无边的大爱,像亲人一样熟悉、亲切。是母亲,是母亲对他的教诲与叮咛。  相似文献   

14.
在北京西城区总政老干部服务处居住着南京军区空军原政治委员李中权将军。这位92岁高龄的老红军战士,腰板硬朗,精神矍铄。窗明几净的客厅里挂着中央军委原副主席迟浩田赠送的条幅:“书敬李中权将军——满门革命赤子,辉煌永留青史”,和一幅李中权母亲的画像。李老将军说:“我们全家9人全都参加了长征,我母亲是在长征路上去世的。每每回忆起长征来,  相似文献   

15.
《新湘评论》2012,(18):49-49
每一次看到这位慈祥的老人.总让我想起我的亲人。他的亲人,有13亿之众。他的亲人,是一个国家的人民。这个人,就是温家宝。我常常想,是什么让他内心的涓涓细流汇聚成无边的大爱,像亲人一样熟悉、亲切。是母亲,是母亲对他的教诲与叮咛。  相似文献   

16.
1973年,我6岁。我最大的理想就是能吃上一块冰凉甘甜的冰糕。在我6岁那年的夏天,我梦想成真吃上了冰糕。回想起吃冰糕的经历,我心中就会掠过无边无际的疼痛——眼前仿佛闪现出在炎炎烈日下不停奔跑的母亲的身影。  相似文献   

17.
朋友!中国是生育我们的母亲。你们觉得这位母亲可爱吗?我想你们是和我一样的见解,都觉得这位母亲是蛮可爱蛮可爱的。以言气候,中国处于温带,不十分热,也不十分冷,好像我们母亲的体温,不高不低,最适宜于孩儿们的偎依。以言国土,中国土地广大,纵横万数千里,好像我们的母亲是一个身体魁大、胸宽背阔的妇人,不像日本姑娘那样苗条瘦小。中国许多有名的崇山大岭,长江巨河,以及大小湖泊,岂不象征着我们母亲丰满坚实的肥肤上之健美的肉纹和肉窝?  相似文献   

18.
卢新宁 《学习导报》2014,(12):38-39
谢谢你们叫我回家。让我有幸再次聆听老师的教诲,分享我亲爱的学弟学妹们的特殊喜悦。一进家门,光阴倒转,刚才那些美好的视频,同学的发言,老师的讲话,都让我觉得所有年轻的故事都不曾走远。可是,站在你们面前,亲爱的同学们,我才发现,自己真的老了。1988年,我本科毕业的时候,你们中的绝大多数人还没有出生。那个时候你们的朗朗部长还是众女生仰慕的帅师兄,你们的渭毅老师正与我的同屋女孩爱得地老天荒。而现在他们的孩子都该考大学了。就像刚才那首歌唱的,“记忆中最美的春天,难以再回首的昨天。”如果把生活比作一段将理想“变现”的历程,我们只是一叠面顿有限的现钞,而你们是即将上市的股票。从一张白纸起步的书写,前程无远弗届,一切皆有可能。面对你们,我甚至缺少一分抒发“过来人”心得的勇气。  相似文献   

19.
辽宁北部有一个中等城市——铁岭,在铁岭工人街街头,几乎每天清晨或傍晚,你们都可以看到一个老头推着豆腐车慢慢地走着,车上的蓄电池喇叭发出清脆的女声:“卖豆腐,正宗的卤水豆腐!豆腐咧——”那声音是我的。那个老头,是我的爸爸。爸爸是个哑巴。直到长到二十几岁的今天,我才有  相似文献   

20.
《理论与当代》2012,(9):60-61
7月6日的《中国青年报》刊登了1988届毕业生卢新宁在2012年北京大学中文系毕业典礼上的致辞。他说,我知道,与我们这一代相比,你们这一代人的社会化远在你们踏上社会之前就已经开始了,国家的盛世集中在你们的大学时代,但社会的问题也凸显在你们的青春岁月。我唯一的害怕,是你们已经不相信了——不相信规则能战胜潜规则,不相信学场有别于官场,不相信学术不等于权术,不相信风骨远胜于媚骨。你们或许不相信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