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国际制度有效性的研究属于国际制度理论研究的基础性工作之一。国际机制的有效性是国际机制解决导致其创立的初始问题的程度。因为国际机制创立的前提条件是有一定的问题存在,所以问题属性成了影响有效性的初始变量;又由于国际机制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涉及到多方参与、协调各自对策,成员数量成了影响有效性的过程性变量;初始问题最终能否解决,还取决于参与各方对条约的遵守情况,遵约问题是影响机制有效性的约束性变量。问题属性、成员数量、遵约问题,这三个维度共同决定了国际机制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2.
相互依赖、国际机制、全球治理是新自由制度主义的基本范式。与现实主义和新现实主义强调权力与安全、强调国家的中心作用相比,新自由制度主义更强调相互依赖,强调国际合作的可能性。复合相互依赖模式是新自由制度主义的重要的理论创新,它为推进全球化时代国际合作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了重要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3.
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相互依赖已经成为当代国际政治中的一个重要问题和国际社会的一个基本特征,也是当代国际政治中使用最广泛的概念工具之一。与之相应,相互依赖理论在国际政治中的影响也越来越大。一、相互依赖理论是对当代国际政治理论的创新。相互依赖这一概念最早由美国经济学家理查德·库珀提出,随后著名国际政治学者罗伯特·基欧汉和约瑟夫·奈在《权力与相互依赖》一书中为其建立了一个清晰的理论框架。《权力与相互依赖》一书的出版,标志着新自由主义国际关系学派挑战新现实主义理论霸主地位的开始,构成新自由制度主义兴起的理论基…  相似文献   

4.
国际干预是国际关系理论研究中的常见话题。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加速发展,国际干预的现实发展呈现出更为复杂的新现象。因此,在梳理、辨析"干预"与"干涉"基本理论的基础上,探讨现代国际干预历史发展进程中的新现象及"人道主义"国际干预的国际法理,可以对国际干预的合法性和非法性作出明确的价值判断。重视和强化联合国在合法国际干预中的主导地位,国际干预的决策机制应进一步民主化、完善化,国际干预的实施必须具备更为明确的标准,不断健全国际干预的协调、执行、指挥、管理、监督机制,严格界定并遵守国家在国际干预中的权利、义务和责任,这是当前国际社会合法性国际干预的路径依赖。  相似文献   

5.
朱杰进  诺馥思 《外交评论》2020,(3):45-68,I0002,I0003
为什么在湄公河流域已经存在数十个国际合作机制的情况下,还要建立澜湄合作(LMC)这一新型次区域合作机制?既有研究大多强调湄公河流域大国国际制度主导权竞争的宏观背景因素,而较少关注澜湄合作机制的新制度特征及其形成原因,即澜湄新型次区域合作机制究竟"新在何处"。与大湄公河次区域经济合作机制(GMS)等既有国际机制相比,澜湄合作机制具有两大新的制度特征:一是议题范围更加广泛,除了传统的区域经济合作议题外,还增加了区域安全合作以及水资源合作等新议题;二是集中程度更高,与之前合作机制主要由"职能部门引领"以及"借用"亚洲开发银行作为国际秘书处的做法不同,澜湄合作机制采取了"领导人引领、各部门参与"的机制运行模式,并逐步建立独立的国际秘书处。通过运用国际制度理性设计的理论模型,本文考察了在湄公河流域国际合作中上游国家与下游国家之间所面临的日益严峻的分配问题和执行问题,并以此解释了澜湄合作新制度特征的形成原因。  相似文献   

6.
国际气候机制自国际环境机制发展演化而来,经过近40年的不断革新和发展,在理念、内容和责任主体上趋于成熟和完善,并能够不断适应新情况、新形势的需要,逐渐成为国际社会共同应对全球气候问题的不二选择。随着发展中国家力量的增长以及对国际气候问题认识的深化,它们将在国际气候机制中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为国际气候问题的最终解决注入新的因素和活力。  相似文献   

7.
张建宏  郑义炜 《外交评论》2013,30(4):143-154
无论在国内政治领域还是在国际关系领域,授权行为都是一种重要的政治现象。受益于美国政治学家对国内政治的委托代理分析,国际关系学者也开始广泛运用委托代理理论分析研究国际组织。目前,国际关系学界有两种对国际组织研究的理论视角:社会学制度主义视角和委托代理理论视角。两种理论视角在研究国际组织时侧重点有所不同,前者重点研究国际组织自身的行为,后者重点研究国家和国际组织之间的互动及其问题,同时也关注国际组织自身的行为。本文对委托代理理论在国际组织研究中的理论运用进行梳理,重点阐述国家为什么授权国际组织(授权的好处)、委托人方面的问题、代理人方面的问题以及授权前后的控制机制等理论问题,这些是该视角研究国际组织的优势所在。文章还揭示了该理论视角潜在的弱点和问题:对规范取向较强的国际组织解释力不强;学者们对授权的逻辑缺乏共识;面对来自建构主义的国际组织研究的挑战;不太重视霸权国的存在;过多研究集中于欧盟和少数重要的国际组织;与长授权链相关的民主问责问题。  相似文献   

8.
《外交评论》2016,(1):31-59
现实制度主义是基于折中主义和理性主义分析路径而诞生的一个新的理论框架,是对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爆发之后国际体系阶段性变化的最新理论回应。该理论认为,"战争恐怖平衡"机制、"复合相互依赖"机制和"科技创新制胜"机制正在推动当前国际社会逐渐进入一个基于规则的新世界,它以伙伴关系网络和国际制度竞争为核心特征。现实制度主义致力于解释在这个新世界里国际制度竞争产生的原因和基础,以及由此带来的特定国际制度的兴起与衰朽。国际制度具有公私双重属性,既可以提供公共产品,吸引国家"结伴"参与国际制度建设,又能被主导国"私有化"为追求私利目标的重要工具,甚至帮助主导国建立制度霸权。在当今国际体系中,由于权力的转移,崛起国和守成国围绕国际制度的主导权展开激烈竞争,这种新的大国竞争形式既是主导国权力地位的竞争,也是主导国为伙伴国提供国际公共物品的竞争,还是制度设计本身的合法性竞争。主导国推动的国际制度竞争究竟是呈现相容性还是互斥性,成为塑造未来国际秩序走向的根本力量。现实制度主义为理解当今大国权力政治形态的变化提供了一把新的理论钥匙。  相似文献   

9.
罗伯特.基欧汉是当代西方国际关系理论新自由制度主义的代表人物,他以批判新现实主义理论作为理论建构的逻辑起点,以国际政治经济的发展变化作为理论建构的现实支点,以新制度经济学理论作为分析视角,吸收了自由主义的理论内核,建构了新自由制度主义国际关系理论。而国际合作理论是基欧汉政治思想的核心内容之一。他批判了新现实主义的权力论,认为国际关系的实质是无政府状态下的合作;运用理性选择理论和集体行动理论,论证了国际合作的可能性;运用市场失灵理论和科斯定理,分析了国际合作的制度选择,建构了新的国际合作模式。其国际合作思想在彰显秩序与民主的同时,又存在一定的理论缺陷。  相似文献   

10.
冷战后主流国际政治学研究出现了一些新的动向,在思潮方面主要有“共产主义失败论”、“历史终结论”、“文明冲突论”、“民主和平论”、“第三条道路”、“主权理论”;在理论研究方面主要有“建构主义理论”、“后现代主义”、“全球治理理论”、“国际社会理论”、“国际机制论”、“多边主义”、“现实主义”、“世界秩序新论”;在政策方面主要有“人权外交”、“新干涉主义”、“单边主义”。这些不同方面揭示了各自学术发展的内在逻辑以及三者间的相互关系,预示着未来国际政治研究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1.
主流国际体系理论研究评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体系理论是当前国际关系理论研究中最核心的内容之一。国际体系研究来源于对国际关系研究进行的层次划分,这是在对决策分析进行系统反思的基础上完成的。国际体系是在体系层面考察国际关系时提出的新概念,它是指在特定历史时期,彼此进行互动的主要世界大国,按照一定的结构形式结合在一起所构成的整体。目前为止,国际体系研究的内容涉及国际体系的无政府性、国际体系的结构和进程等核心内容,各大主流理论流派都对此有不同的观察和论述。一方面,体系理论研究建立了空前简明的科学理论模型和整体主义的宏大理论,但另一方面,也存在着非常明显的排斥单位要素的理论倾向。  相似文献   

12.
康德在国际法思想发展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本文从国际法基本原理的角度逐一分析了康德在国际法上的重要观点 ,并从其批判哲学、法哲学入手指出这些观点背后的理论渊源 ,且结合当代国际实践指出其思想的重大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3.
新公共管理和新公共服务是当前西方国家政府治理进程中颇具影响力的前沿改革理论。从理论传承的视角来看,新公共服务理论是对新公共管理理论的一种扬弃和超越,两者彰显诸多共性。然而,从公共行政发展的本质来看,新公共管理与新公共服务是在"效率"与"民主"这两大价值观之间进行取舍或者相互博弈进而衍生出来的一系列管理理念、管理制度、管理技术和管理手段的集合。两者更多地凸显其鲜明个性,这两种理论是在恪守不同价值取向的前提之下,有针对性地寻求不同的理论基础,进而设计不同的制度安排,最后依赖不同的研究方法进行知识积累。多维度辨析这两种理论之异同,对我国推行新一轮行政改革、有针对性地借鉴西方政府改革的成功经验意义非凡。  相似文献   

14.
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科学发展观的根本思想来源;党的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关于发展的思想是科学发展观的直接思想来源;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发展理念是科学发展观的间接思想来源;国际社会发展的理论成果是科学发展观的重要思想来源。  相似文献   

15.
国际机制一直是国际关系理论界的关注对象。空间是国际机制权力集中运行并发挥效果的最佳场所,通过国际机制的空间化运作,制造了国际机制的"参与者"与"旁观者",以及国际机制的"核心参与者"与"非核心参与者"这两种重要的社会类属,并使之与特定的国际社会位阶相对应。研究国际机制与国际社会的秩序、冲突之间的关系,使得在全球化时代对国际机制重新进行思考成为可能。  相似文献   

16.
江泽民在“七一”讲话中关于国际形势和外交政策的论述内涵丰富,思想深刻,立意高远,充分显示对邓小平外交思想的继承和发展.  相似文献   

17.
构建“国际化社区”基层境外人口管理机制是浦东新区构建和谐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也是公安机关面临的一个新课题。在总结已有实践经验基础上,应建立高效、便捷、和谐的“国际化社区”境外人员管理工作机制。  相似文献   

18.
李开盛 《外交评论》2006,10(2):51-58
与其他社会科学理论一样,国际关系理论总是反映了一定的价值倾向。秩序与正义是国际关系中两种基本的价值倾向。在三种理论传统中,现实主义传统潜含着秩序追求,革命主义传统高举正义的大旗,自由主义传统则游走在秩序与正义之间。国际关系理论的客观性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为其中的价值倾向是否符合国际社会发展的客观要求,理论批判因此也可以转化为价值批判。要建构一种完善的解释或预测理论,就需要认清国际社会发展规律,学会调适自身的价值观。  相似文献   

19.
赋予马克思主义理论鲜明的民族特色就是科学处理马克思主义理论质的规定性与民族特色之间的张力关系,是理论的普遍性通过民族国家实践的特殊性得以呈现,并且赋予理论新的内涵。在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史上,关于马克思主义民族化的争论其实是政治与经济因素双向同构的结果,批评马克思主义民族化概念于理论或实践都是不可取的。民族特色并不仅仅是传统文化的指称,也应该包含民族国家、地区特有的政治、经济等因素在内。马克思主义与民族特色相结合,不仅仅赋予民族性的表达形式,更多地是为了实现与现实实践的结合。一方面,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普遍性必须在具有民族特色的具体形式中才能加以表述;另一方面,综合考虑民族特点基础上形成的具体实践经验的理论提升为丰富、发展马克思主义理论提供了新的“质料”,为马克思主义理论赋予新的民族性内容。  相似文献   

20.
公共管理学思想源流探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公共管理学的思想源流汇集政治学、经济学、管理学等多学科的理论体系及其方法。其历史沿革要追溯到公共行政学的由来;新公共管理有公共政策途径和企业管理途径两种概念演进途径;当代公共管理学的理论基础源自公共选择理论、新制度经济学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