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城镇化是中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伴随着快速城镇化的步伐,农民阶层不断地进行着各种分化,由此影响到农村社会的稳定。如何在城镇化背景下科学、合理、有效地分析农民阶层不断分化的事实,并能有效整合农民的价值认同、政治认同和文化认同,这不仅关系到农民阶层的切身利益,更关系到能否为城镇化的健康发展创设一个稳定的环境问题。  相似文献   

2.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化,中原经济区当代农民的思想状况也发生了一系列深刻变化。我们通过对中原经济区农民思想状况的调查,分析总结了中原经济区农民现阶段的思想现况和存在的问题,探讨了问题出现的原因,从而有针对性的提出了有关提高农民思想政治道德素质与改善农民思想政治工作的一系列对策。  相似文献   

3.
王涛 《探索》2012,(6):62-66
市场化改革使中国社会焕发出惊人的活力,但利益的高度分化也带来了更多的社会冲突。在社会稳定维护中片面强调国家权力的运用,割裂社会稳定与政治稳定的辩证关系,偏离制度建设的根本任务,不利于实现社会的韧性稳定。政治稳定是社会发展的前提,但转型时期的政治稳定取决于政治体系自身,取决于其能否对社会要求作出有效回应,从而化解社会冲突。因此,推进政治体制改革,使政治稳定与社会稳定步入良性循环,才是实现社会稳定的根本途径。  相似文献   

4.
扩大基层民主是建设有中国恃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重要内容和必然要求。农村基层民主建设的状况和进程,与农民和农村基层干部的民主意识直接相关。如果农民和基层干部的民主意识强,扩大基层民主就会比较顺利;反之,扩大基层民主就会困难重重,甚至会影响农村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现实中存在的农民和基层干部的民主意识与扩大基层民主的形势和要  相似文献   

5.
农民政治心理的发育状况直接影响着乡村政治发展的质量和速度。本文对改革开放30年来中国农民政治心理的发育历程进行总体梳理后认为现代性是其总体标向,然后以D村2008年的村级换届选举为考察样本,分析了农民在其中的政治行为和背后的政治心理后,认为当下中国农民政治心理是传统与现代的矛盾体。  相似文献   

6.
中国是个农业大国,农民占人口的绝大多数,农民问题关系到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成败、中国现代化的进程和社会的稳定。农民的现代公民角色转变,实质是实现农民从体现传统社会特性的村民角色转变为体现现代社会特性的公民角色,具备顺应社会发展的价值观念、意识思维习惯和行为模式,即我们说的公民意识,包括主体意识、权利义务意识、公平正义意识等,这些都集中地体现在村民自治的政治参与活动中。  相似文献   

7.
中国是一个农业人口占较大比重的国家,农民的政治参与状况直接影响当代中国社会政治文明的进程,也直接制约着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步伐。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村经济得到了较快的发展,农民的政治参与能力和水平也有了相应的提高。但农村因受经济、文化等诸因素制约,农民的政治参与状况不容乐观。本文通过村民政治参与存在问题和原因的分析,提出解决这些问题的对策与路径。  相似文献   

8.
对新形势下农村思想政治工作的几点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实行土地联产承包责任制后,广大农村生产组织方式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农民的就业形式、生活方式、财富状况、思想状况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传统的宣传教育方式不再适应新形势下加强和改进农村思想政治工作的需要,导致一些地区农村思想政治工作方法老化、队伍软化、阵地弱化,对农民的教育抓得不紧,工作苍白无力,农村文化生活贫乏,为封建迷信、伪科学甚至反动思想的传播蔓延提供了可乘之机。面对这种情况,我们必须进行积极探索,进一步改进农村思想政治工作,为农村长期稳定、持续发展提供不竭的思想动力。首先,必须以维护农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为…  相似文献   

9.
黄柳新 《世纪桥》2014,(6):94-96
政治认同是政治生活中重要的现象,它与政治稳定密切相关。基于我们在通山县调查的数据,当前我国农民的政治认同的主要特征为:农民的政治认同类型从经济利益型政治认同转向民主权利型政治认同;农民的法律意识已经觉醒,但水平相对低下;农民的政治自主性逐渐增强,但政治参与的渠道比较复;对当前基层政府的不满意度较大,但对未来发展充满信心。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增强和改善农民政治认同的路径。  相似文献   

10.
新农村建设的重大政治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蔡永飞 《新视野》2006,(4):17-18
新农村建设不仅是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问题,也是政治发展问题。伴随着新农村建设在经济社会方面的进步,还将调整中国的社会关系、提升农民的社会地位,将调整并重建执政党和农民的关系、国家和农民的关系。  相似文献   

11.
论乡村政治发展中的制约因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宋仕平 《求实》2002,(7):42-43
乡村政治稳定是国家政治稳定的基础。本文从乡村社会阶层的分化 ,乡村公共权力的异化 ,以及农民利益的被侵占等方面分析了乡村政治发展的制约因素 ,并提出了相应的转化对策与措施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随着我国政治体制改革的展开,我国农民的政治文化素质不断增强,政治参与水平也随之提高.但伴随着社会转型的逐步深入,我国农民的非制度政治参与呈现扩大的趋势.非制度政治参与是一种失范的政治参与,给我国农村政治稳定与政治文明发展带来了负面影响.破解农民非制度性政治参与,必须加强法律和制度建设,为村民自治发展提供硬性保障;提高农民的组织化程度,为农民的制度化参与提供组织保障;提高农民素质,扫除农民制度内参与的人为障碍;大力发展农村经济,为农民的制度内参与提供物质保障.  相似文献   

13.
乡镇政府是我国农村最基层的政权组织,是社会的基础,是农村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组织者.乡镇政府的职能运行能否适合农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形势,是关系到我国政治稳定、社会稳定、经济繁荣的大事.  相似文献   

14.
村支书的政治思想素质、工作作风、知识水平和工作能力,直接关系到党在农民群众中的凝聚力、影响力和号召力,关系到解决“三农”问题的成效和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特别是农民群众脱贫致富奔小康的进程。  相似文献   

15.
统筹城乡发展不仅包括统筹经济、政治、文化发展,也包括统筹社会发展.农村的落后不仅在于经济文化发展的落后,也突出地表现为社会发育的落后,即社会组织化程度很低.统筹就是实现均衡.让农民组织起来,主旨是让农民获得大体公平的发展条件和环境,拥有维护自己权利的机会和途径.改革开放带来的经济市场化和政治民主化进程,不仅使农民感到需要组织起来,而且使政府希望农民组织起来.四川农村民间组织在改革开放之初就出现并顽强地发展着,这些组织主要的和大量的是经济组织,它们对于发展生产、化解矛盾有十分积极的作用,它们尚具有明显的官办色彩,它们与政府的关系主要不是对抗而是合作.总体上看,农村社会尚存在组织化程度低和组织得不规范的状况,其组织化程度与经济发展水平有关,但并不成正比例关系.  相似文献   

16.
20世纪以来,中国农村政治和社会发展经历了几次大的社会历史变迁,中国农民的命运发生了根本的变化。在探讨农村政治和社会的发展历程,预测农村政治和社会发展的未来情况时,一定要考虑农村发展的历史延续性。  相似文献   

17.
彭小霞 《求实》2014,(3):84-88
被征地农民非制度化政治参与的狭隘性、极端性、分散性以及低效性等特征不仅威胁着农村社会的稳定、制约着经济社会的发展,而且极大地阻碍了我国的民主化进程。在分析被征地农民非制度化政治参与的政治文化传统成因、经济成因、制度成因与机制成因的基础上,探寻被征地农民由非制度化政治参与向制度化政治参与转向的路径。  相似文献   

18.
中国农民问题是新世纪中国的最大问题。农民的命运就是国家的命运。没有农民的发展,就没有全面的发展;没有农民的稳定,就没有国家的稳定;没有农民的小康,就没有真正意义上的小康。农民是农村和农业的主体,农民的生存状况、权利状况决定着农村的兴衰,农业的成败。解决了农民问题。农村和农业问题也就迎刃而解了;解决了农民问题,就为国家的全面现代化创造了相对稳定的基础。——题记  相似文献   

19.
王雨萌 《世纪桥》2013,(1):26-27
思想政治教育是党的一切工作的生命线,解放战争时期党对农民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成为革命取得全面胜利的重要因素。本文从解放战争时期党对农民的思想政治教育的背景入手,了解当时社会矛盾的变化以及农民的阶级状况,从土地改革宣传土地政策以及整党中阐述党对农民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内容,进而探究其在新时期农民教育中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0.
袁刚  张旭  吴学飞 《世纪桥》2012,(19):117-119
农民政治参与的状况是我国民主政治发展的重要体现,也是我国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基础和保障。在我国环首都地区仍存在一些贫困县和贫困村,这些地区农民政治参与的情况具有典型性,值得我们进行深入的研究。本文通过问卷调查,对环首都贫困县农民政治参与的限制性因素进行理论上的归纳和总结,并探索进一步完善我国农民政治参与的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