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国家公务人员持枪涉枪暴力犯罪的心理"痕迹"是持枪人的"适格性"与"不作为"相分离的一种体现,它包括"公务特权和优势需要"、"拒绝自陷入罪的特权"、"职务上的特权"和以"合法"手段获得逃逸的"保证"等四种情况.国家公务人员持枪权利体现的是对合法持枪人员人身安全的保障及其对相关社会利益与特定社会关系的保护与维护,不是特殊权力的产物.未来制定的相关法规中应确立预防国家公务人员持枪涉枪暴力犯罪的法律适用规则.  相似文献   

2.
涉枪犯罪是一种严重的暴力犯罪 ,刑法对此已有规定 ,但笔者认为还不够完善。本文拟就涉枪犯罪在罪名、罪状、法定刑方面的完善问题发表自己的看法 ,使《刑法》对涉枪犯罪规定更加全面、科学、合理。  相似文献   

3.
涉枪犯罪是对社会危害性极大的一类犯罪.当前形势下,上海涉枪犯罪的特点:涉枪暴力犯罪案件日趋增多,恶性程度加剧;涉枪犯罪多与流氓恶势力犯罪交织,涉枪赌博犯罪更趋突出;诸多不法商贩通过互联网及物流渠道兜售非法枪支,使得涉案枪支的来源具有多种渠道且涉案枪支类型繁杂等等.因此,公安部门必须加大对涉枪犯罪的惩处,清查收缴社会上流散的枪支,加大对枪支运输途径的截留查处,加大对相关法律宣传力度,彻底消除涉枪犯罪行为.  相似文献   

4.
面对日趋增加的涉枪暴力犯罪案件和穷凶极恶的持枪歹徒,警察往往处于被动的不利状态。如何变被动为主动,减少不必要的伤亡,以最小的代价克敌制胜,很值得我们研究探讨。警察在枪战中要变被动为主动,克敌制胜的要点是:1.保持警觉、充分准备;2.及时隐蔽、保持距离;3.动作简练,出其不意;4.抢占先机、一枪制敌;5.顺详敌意、以退为进。  相似文献   

5.
涉枪行为有合法与非法之分。非法涉枪行为严重危害公共安全和公共秩序,应当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当前我国对涉枪行为法律责任的追究主要关注刑事责任,体现出重刑化、缺位化和简单化的特点,而忽视行政法律责任、民事法律责任在法律责任追究中的阻遏作用。涉枪行为法律责任追究与行为的主观恶性和社会危害性不相适应,已经对公平、公正的依法治国理念的落实产生了不良影响。涉枪行为法律责任设置应做到梯级分布、相互衔接,避免责任追究过于严厉,以达到既保障公共安全,又能回应公民对基本权利保障的诉求。在其法律责任追究方面,应体现主客观相一致、行为的社会危害性与承担的法律责任相适应的原则,以此形成更为科学的涉枪行为法律责任追究体系。  相似文献   

6.
公务用枪配置的范围涉及到公、检、法、司、铁、交、民、林等部门及民警,还有部分金融、仓储、科研等要害单位的保卫、警卫人员和押运人员。本文通过对部分公务持枪人员的涉枪案件分析,指出个别单位存在着枪支管理与队伍管理脱节,思想工作不到位,持枪人员随意性较大等不适应因素。并通过对现行枪支管理方式利与弊的分析,提出了要想管好枪必先管好人的观点,提出了进一步明确持枪人员条件,对持枪人员的持枪资格和持枪能力进行审查和考核的设想,提出了采用相对固定的配枪方式和谁主管谁负责,谁持枪随负责以及逐步实现对枪支的动态管理等解决问题的措施与对策。  相似文献   

7.
特殊防卫的起因条件是严重危及人身安全的暴力犯罪 ,时间条件是严重危及人身安全的暴力犯罪实际存在并正在进行 ,主观条件是防卫人具有合法的防卫意图 ,对象条件是不法侵害者本人 ,限度条件是没有强度和后果的限制。我国《刑法》第 2 0条第 3款中“行凶”一词的使用不够科学 ,应以“故意伤害”取而代之 ;同时应通过立法或司法解释方法将“行凶、杀人、抢劫、强奸、绑架”界定为犯罪手段 ;对“其他严重危及人身安全的暴力犯罪”不能随意扩展。  相似文献   

8.
涉枪犯罪在我国持续增长,在犯罪过程方面,涉枪犯罪具有阶段性、突发性和连续性的特点;在犯罪成员方面,涉枪犯罪行为人多为两劳释放人员和无业中青年,且团伙犯罪日益增多;在犯罪时空方面,涉枪犯罪大多发生在经济发达、人口稠密、交通便利的地区,虽然可以全天候实施,但有些涉枪犯罪在时间分布上的规律性还是比较明显;在犯罪类型方面,涉枪犯罪以侵财为目的持枪抢劫罪居多;在犯罪对象方面,持枪犯罪的侵害对象多为机动车、金融机构及个体经营者;在犯罪工具方面,涉枪犯罪中的枪支多为民用枪支和自制枪支。  相似文献   

9.
(一) 人民公安机关是人民民主专政的重要工具之一,担负着打击刑事犯罪,维护社会治安,维护政治稳定的重任,因而法律赋予公安机关的各项职权是公安机关独有的权利,或者说叫“特权”。“特权”在词典中指特殊的权利。公安机关的职权是一种国家权力,是国家意志的体现,它既是公安机关履行职责的保证,又是公安机关完成各项任务的手段,所以,公安机关在各项工作中,依法享有这种“特权”。如《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条例》中规定的对违反治安管理的处罚(警告、  相似文献   

10.
当前以爆炸手段进行严重暴力犯罪在严暴案件中十分突出,占的比重仅次于涉枪犯罪案件,居第二位,而且犯罪气焰十分嚣张,在社会上造成了极坏的影响,给国家和人民生命财产带来了巨大的损失。是一种不可低估的犯罪势力。一、严重暴力爆炸犯罪现状与趋势1985年至1989年5年间,全省立严重暴力爆炸案件56起,破获51起,占全部严  相似文献   

11.
媒体对暴力犯罪的不当报道,会对潜在犯罪者起到模仿示范效应。鉴于新闻传媒客观、如实反映事件的职业伦理,其应当于公众知情权与犯罪预防间寻求平衡。但此种平衡未必尽然体现为“冷处理”式的抑制,必要时,在恪守媒体报道“绝对禁区”的前提下,适度地对特定暴力犯罪予以“热处理”,不仅是无害的,而且,其本身即为规避模仿示范效应的另一种至关重要的途径。  相似文献   

12.
当前,澜沧江—湄公河流域面临的非传统安全局面波谲云诡,流域内涉枪违法犯罪“暗流涌动”,部分国家和地区走私贩运枪支、弹药违法犯罪依然高位运行,严重威胁我国边境安全和海外利益,值得高度关注。基于2022年澜沧江—湄公河综合执法安全合作中心“靖枪行动”的分析视角,聚焦流域内涉枪违法犯罪的生存样态与发生机理的“二元”分析,从“合作基础、技术保障、行动逻辑、制度规制、价值目标”五个维度提出治理逻辑和路径,期冀为进一步遏制澜沧江—湄公河流域涉枪违法犯罪提供理论借鉴和实践参考。  相似文献   

13.
反特权斗争是新时代全面从严治党的现实需要,是中国共产党自我革命战略思想的重要体现。自我革命推动反特权斗争持续向前发展,具有精神源泉和价值指向的功效,能够激发反特权斗争的政治勇气和持续动力。中国共产党贯彻自我革命方略,坚持人民至上的反特权立场,敢于祛除“有害肌体”,厚植了党的执政根基,凝聚了民族复兴的磅礴伟力。反特权要标本兼治,既要强化理想信念教育,发挥领导干部的“关键少数”作用,还要构建以提升法治化水平为核心的反特权长效机制,推动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新时代的反特权斗争是对人民期待的答复,展现了中国共产党沉稳应变的高度自信。  相似文献   

14.
台湾暴力犯罪是当前影响海峡两岸社会治安的主要因素之一。台湾暴力犯罪泛滥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其日益向大陆渗透 ,在大陆活动的主要特点是 :犯罪分子多渠道入境 ;以合法形式落脚 ,并积极寻找“保护伞” ;犯罪目标的经济性 ;犯罪组织的帮派性与犯罪手段的残暴性 ;内外勾结进行犯罪活动 ,危害严重。对此 ,各地警方要高度重视 ,在实践中因地制宜地探索打击涉台暴力犯罪的具体策略。同时加强两岸协作 ,共同打击暴力罪犯。  相似文献   

15.
暴力犯罪是以暴力为手段的犯罪类型。它是一种严重危害社会安全和公民生命财产安全的犯罪种类。对暴力犯罪的有效治理,直接影响社会治安形势,历来是治理犯罪的重中之重。以暴治暴和以教治暴是治理暴力犯罪的两种基本的治理策略。以暴治暴侧重于治理暴力犯罪的强制性,以期达到“以毒攻毒”的治理效果,主要是一种外在的硬控制。以教治暴强调治理暴力犯罪的教化性,以期达到“以柔克  相似文献   

16.
<正> 我国国家公务人员比较完整的工资体系始建于1956年的第二次工资改革。当时建立了全国统一的,按工作性质对各种职务进行归类,工作性质相同的各个职务采用同一职务等级工资标准表,一职数级、上下交叉的“一条龙”式的职务等级工资制度。历史地看,这次改革是有一定的积极意义的。建立了全国统一的国家公务人员的货币工资制度,取消了“工资分”这种比较混乱、落后的方法,加强了国家对公务人员工资的管理,也比较适当地提高了国家公务人员的工资水平。这种一条龙式的职务等级工资制,具有统一、简单易行,  相似文献   

17.
毒品犯罪的关联性 ,是指毒品犯罪与涉枪涉黑、涉黄涉赌等相关犯罪具有相互牵连和影响的特征或属性。其类型可分为犯罪学类型和刑法学类型。把握毒品犯罪与其它刑事犯罪的关联性 ,积极开展对毒品犯罪的“主攻战”和“配合战” ,才能从根本上打击和遏制毒品犯罪。  相似文献   

18.
非法涉枪行为包括涉枪违法行为和涉枪犯罪行为。"两高"《批复》通过明确法官、检察官的自由裁量权,试图解决我国涉枪犯罪行为法律责任追究存在的"唯数值论"、"唯数量论"的"一刀切"以及较低的入罪门槛和升档量刑标准问题,但也带来了自由裁量权过大等一系列问题。现结合我国立法和司法实践,借鉴相关国家和地区的经验,提出如下解决问题的思路:一是明晰法律责任追究的起点,提升枪支致伤力标准;二是限制法官、检察官的自由裁量权,努力实现公平正义;三是平衡司法正义与公共安全的关系,完善非法涉枪行为法律责任追究体系。  相似文献   

19.
确立《廉政法》责任主体,要明确几个区别:行政类立法与刑事立法的区别;“社会公务”与刑法上“公务”的区别;公务人员与国家工作人员的区别;公务与劳务的区别;公务组织与公务人员的区别。  相似文献   

20.
针对当前涉枪暴力犯罪日益增多,公安民警在警务活动中常常和犯罪分子直接对抗的事件时有发生。因此,提高公安民警查缉战术业务能力显得日趋重要,本文着重阐述了对公安民警进行战术法规、战术基础动作和实战演练等内容的培训。通过实践证明,开展查缉战术培训工作,是提高公安民警实战业务能力行之有效的途径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