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全国第四届国共关系史研讨会于1992年7月在长春东北师范大学召开。来自全国各地研究国共关系史的专家、学者和统战工作者约110人参加了这次会议。会议以国共关系与祖国统一为中心议题,展开了充分的讨论。现就会议研讨的有关问题综述如下。一、国共关系演变的规律问题有些学者提出:“合作——分裂——再合作——再分裂——再次酝酿合作”是国共关系发展的主要规律。毛泽东提出的“合作——分裂——又合作”或“统一战线的建  相似文献   

2.
瞿秋白是中共早期主要领导人,在大革命时期为国共党内合作做出了重要贡献。维经斯基作为共产国际驻中共代表,在中国革命的早期先后6次来华,与中共关系密切。在国共党内合作问题上,瞿秋白与维经斯基既有共同的观点,也存在意见分歧。探讨两人在国共党内合作立场上的分合,有利于进一步认识中国大革命。  相似文献   

3.
中国共产党与中国国民党都是中国现代政治舞台上举足轻重的政党,国共两党关系的演变左右着中国历史发展的步伐。两党有过成功的合作,也有过长时间的分裂和对抗。其原因是多方面的,不少政治家和历史学家对此已有过评论。本文从国际关系变化对国共两党关系发展变化的影响的角度探讨国共两党合作与分裂的原因。  相似文献   

4.
杨汉强 《党史文苑》2006,1(9):15-16,24
中国共产党与中国国民党都是中国现代政治舞台上举足轻重的政党,国共两党关系的演变左右着中国历史发展的步伐.两党有过成功的合作,也有过长时间的分裂和对抗.其原因是多方面的,不少政治家和历史学家对此已有过评论.本文从国际关系变化对国共两党关系发展变化的影响的角度探讨国共两党合作与分裂的原因.  相似文献   

5.
中国共产党通过"帝国主义"概念的中国化转换,使民众对帝国主义的本质有了直接、深刻的认知。为了履行反对帝国主义的使命,中共主张采取既联合又斗争的方式与国民党建立民主联合战线。与国民党依赖单纯军事手段不同,中共重视依靠和发动民众力量进行反帝运动。由于国共双方对待人民群众的态度截然相反,国共党内合作走向分裂。通过依靠人民,建立人民军队,开展武装斗争,中国共产党最终带领中国人民完成了反帝革命任务。  相似文献   

6.
1925年3月12日孙中山逝世至1927年7月27日鲍罗廷启程回莫斯科.是中国革命史的重要历史时期,不仅是国共两党由合作到分裂、轰轰烈烈的大革命从胜利走向失败转变期.也是孙中山逝世后国民党各派系及其政治代表的初步定位期。在错综复杂的中苏关系、国共关系、国民党内各派系关系、封建势力与反封建势力及帝国主义势力与反帝国主义势力之间关系漩涡中,汪精卫、蒋介石不断角逐国民党最高领袖地位.双方的政治关系也经历了合作一分离一对立一合流的过程.全面把握其演变进程、客观分析其实质和根源.对不同视角深化民主革命时期的党史研究具有非常重要的价值。  相似文献   

7.
在第一次国共合作中,从合作伊始到分裂之前,中国国民党方面,始终存在着对合作对象中国共产党的限制策略。这个策略在实质上反映了国民党巩固和加强自身对国民革命的领导权的基本意图。了解和研究国民党限共策略的演变过程及其特点,对于深化第一次国共合作时期国共关系的认识,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8.
对国共两党关系几个问题的探讨田克勤加强国共关系的研究,不仅有助于人们全面总结国共关系的历史经验,正确揭示和把握国共关系发展的客观规律,而且也有助于深化中国现代史、中国革命史等学科的研究。本文仅就国共关系的几个基本问题作一些粗浅的探讨,以就教于史学界同...  相似文献   

9.
徐光寿 《党史纵览》2003,(11):40-43
1924年至1927年的国共合作,是以共产党员和共青团员以个人名义加入国民党、实行党內合作的方式进行的,孙中山先生在世时,多次顶住国民党内右派分子对国共党内合作方式的反对,在共产国际和中国共产党的帮助下,坚持实行“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完成了对国民党的改组,使之成为中国各革命阶级的联合战线组织。党内合作建立前后,虽然也曾出现过右派分子的分裂图谋,  相似文献   

10.
西安事变后,为求得国内和平的巩固和国共合作的正式实现,我党向国民党提出了五项要求和四项保证。国民党于1937年2月召开五届三中全会,中心议题是讨论结束内战和国共关系,这是自国共分裂以来国民党的一个重大转变。宋庆龄、何香凝、冯玉祥  相似文献   

11.
抗日战争时期国共关系发展三阶段刍议段元满,周纪青抗日战争是近代中国历史上中华民族反对外敌入侵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的民族解放战争。在中国共产党的积极倡导和推动下,实现了第二次国共合作。这是取得胜利的重要保证。探寻这一时期国共关系的发展过程和特点,对实事求...  相似文献   

12.
中国内战的爆发与苏联对国共双方的影响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一方面,苏联明里支持国民党,但暗中却不与国民党合作,致使国民党在美苏之间由表面上的中立最后完全倒向美国,毫无顾忌地发动旨在武力消灭中共的战争;另一方面,苏联为一己之利压制中共,但暗中也给予了中共有限的援助,这既使中共坚定了独立进行武装斗争的决心,也使中共增强了战胜国民党的信心。国共双方,一方敢于发动战争,另一方又无所畏惧地应对战争,战争于是不可避免地爆发了。  相似文献   

13.
1945年8月5日,日本宣布投降,中国大地上只剩下国民党和共产党两大武装力量,国共关系如何发展,引起国内外关注。  相似文献   

14.
《探索》2015,(3)
重庆谈判并不局限于国共双方,而是具有宽广的历史背景,尤其带有明显的美国因素。1944年8月美国政府派遣赫尔利前往中国调解国共关系,协调蒋介石与史迪威之间的关系。这一时期,横跨二战后期和中国抗战胜利初期,赫尔利比较忠实地履行了其作为美国政府代表的职责。在二战后期同盟国联合作战并着手战后安排的背景下,赫尔利对国共两党劝和、促谈,合力打击日本,试图在中国建立西方式的"联合政府",从而提升了中国在二战中的影响。这也与中国共产党的"七大路线"吻合,对中国民主政治的进程也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在抗战已经胜利,构架中国战后政治秩序的过程中,赫尔利仍然为了美国的利益,在保持国民党统治的前提下,推动国共两党和平谈判,最终达成协议。这客观上有利于中国向"和平、民主、团结"的方向发展。本文以《美国对外关系文件集》(FRUS)为基础,努力补充史料,完善并还原这段历史,探讨在二战胜利前美国政府对中国事务特别是国共关系所发挥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王春华 《世纪风采》2009,(10):41-43
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中国大地上只剩下国民党和共产党两大武装力量,国共关系如何发展,引起国内外关注。  相似文献   

16.
中国共产党在第一次国共合作时期作了大量的有益的政治军事工作,这对于共产党在国共分裂的关键时刻,举起八一革命的大旗,反抗国民党的反动,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就共产党早期所做政治军事工作与八一起义的关系作一分析.  相似文献   

17.
中国全民族抗日战争开始后,国共两党在闽粤沿海共赴国难,合作抗日,在中华民族的抗战史册上写下了可歌可泣的一页。 国共合作,抗日军兴 中国共产党倡导和组织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正式形成,开创了国共合作、抗日军兴的崭新局面,闽粤两省的国共关系和闽粤沿海的抗战形势随之发生深刻变化。  相似文献   

18.
霞飞 《党史纵横》2005,(6):32-37
战争年代,毛泽东与蒋介石分别在北伐战争中的国共合作时期共过事,在抗日战争胜利后的国共重庆谈判时会过面。新中国成立后,毛泽东与蒋介石就再也没有见过面。但,这并不等于说两人再没有过任何接触,只不过,他们之间的接触是以特殊方式进行的。先后三次的台海危机中,毛泽东看出,蒋介石不想分裂中国新中国成立后,在台湾海峡发生过三次危机。虽然这三次台海危机每次都是剑拔弩张战云密布,但毛泽东却从中看出:蒋介石丝毫没有分裂中国的打算。第一次台海危机发生在1950年。这年,朝鲜战争爆发,美国第七舰队开进台湾海峡,由此造成了第一次台海危机。…  相似文献   

19.
台湾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领土,这是不争的事实。然而,台湾问题至今阻碍着祖国的统一。历史上,台湾虽曾为荷兰殖民者、日本帝国主义所侵占而历尽沧桑,但最终还是摆脱了外国的奴役,回到中国人的手中。而今,台湾却由于国共内战的历史遗留问题和“台独”分子的分裂活动而孤悬海外,长  相似文献   

20.
国共党内合作从提出伊始就受到激烈反对,至今已超过90年了。今天运用体制机制创新理论来分析党内合作问题,破解难题就有了新思路。党内合作体制机制上存在障碍和缺陷,必须在体制机制上进行创新,中国革命才有胜利的可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