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政治动员是中国共产党的一大政治优势,是党领导人民群众不断取得胜利的重要武器。在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开放时期,党根据时代需要和环境变迁,采取不同动员方式,形成了不同的政治动员模式。  相似文献   

2.
历史经验证明,中国共产党获取革命和建设的胜利,其成功地进行政治动员是不能被忽视的。中国共产党的政治动员在不同的政治发展时期呈现不同的形态,完成不同的历史使命。文章立足于1921-1966年中国政治发展的视角,对这一时期中国共产党政治动员的绩效进行分析和评估。  相似文献   

3.
政治动员:中国共产党的政治优势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政治动员是我们党的政治优势。中国共产党人在革命实践中 ,创造了民众政治动员的奇迹 ,激发了广大民众的政治热情。中国共产党根据党在各个时期的中心工作和主要任务 ,提出了不同的政治动员口号 ,调动了广大民众政治参与的积极性 ,为取得新民主主义的胜利奠定了强大的群众基础。  相似文献   

4.
政治动员在中共历史上具有特殊的意义。高度组织化与群众运动相结合是毛泽东时代政治动员的重要特征。这些政治和社会运动的实践,使新政权在比较短的时间内较有效地对社会进行政治动员和政治整合,进而实现执政党的政治、经济和社会目标。可以说,1949年以来的中国现代国家构建与政治动员密切相关,制度化(官僚化)与革命化(群众运动)的双重逻辑在中国政治和社会生活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文革"的爆发标志着新中国政治动员实践达到了高峰。  相似文献   

5.
抗战时期,抗日救亡开始凸显并逐步成为时代主题。无论是国共两党还是其它社会阶级阶层、抗日党派,都现实地面临着如何激发起民众的爱国热情与民族意识,进而促使民众抗日参战或者整合社会资源等等一系列问题。因此,抗日战争以它宏大的历史背景和历史事实向我们讲述了曾经发生在中国社会的广泛的政治动员。如何挖掘这一史实,特别是要注意总结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政治动员的重大意义,这应该是一个很有意义的课题。基于此目的,本文从中国共产党政治动员实施的原因、手段和意义三个方面进行一些分析。  相似文献   

6.
中央苏区时期,中共和苏维埃政府结合时代特征展开了全方位的政治动员,其鲜明特点体现在动员方式的多样性与深入性、动员过程的高度组织性与广泛参与性相结合、阶级动员与民族动员以及利益驱动与革命教育的有机结合.政治动员激发了苏区民众的政治热情,推动了苏维埃革命的发展,并对尔后中国革命的动员工作产生了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7.
网络政治动员是公民参与政治的一种行为,它受政治需求、网络公共领域、网络政治权力结构、网络民意代表、网络舆情等多种因素的影响,但是,网络政治动员不会按照既定的动员模式运转。要使公民网络政治动员步入常态的轨道,解决之道在网络之外,即要把网络政治动员纳入政府的施政过程,将网络政治动员纳入法治和文化的运行轨道,强化网络舆情监控,提高公民的政治教育水平。  相似文献   

8.
陈菲 《世纪桥》2011,(21):22-23
政治动员是中国共产党进行革命和建设的重要方式,是中国共产党的政治优势和基本工作方法。中国共产党在新中国成立初期实施了积极有效的政治动员,它极大地调动了新中国广大人民群众的积极性和创造力,提高了党和政府的威信,推动了政治发展、社会稳定和经济建设,为新中国建设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但同时也出现了某些负面效应。本文通过对新中国成立初期中国共产党政治动员的特点和效应进行分析,为新时期中国共产党政治动员提供理论和实践方面的借鉴和启示。  相似文献   

9.
新中国成立初期,由于复杂的现实情况,中国共产党为实现历史使命,采用多种方式开展一系列政治动员。通过政治动员维护了国家安全,为现代化建设提供了和平的国际环境;重建了社会秩序,为现代化建设提供了安定有序的社会环境;提高了自身执政能力,为现代化建设提供了坚强的政治保证;增强了民众的政治认同感,为现代化建设提供了人才资源和社会力量,对当前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有着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0.
苏区时期党成功开展政治动员的原因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徐腊梅 《党史文苑》2008,(11):16-17
苏区时期,党和政府的民众政治动员无疑是成功的.其成功的原因有三:一是党和军队对政治动员工作认识到位;二是重视加强自身建设;三是创新政治动员内容和形式,提升政治动员的绩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