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黄蕙兰 《各界》2014,(6):92-94
我和顾维钧的婚姻不完全是中国传统式的,不是两个互不相识的人在神案前首次见面。有一天,顾维钧造访大学同窗,一眼瞥见钢琴上摆着的我的照片,他一见钟情,于是妈妈安排我到巴黎和他会面。我嫁他是顺从妈妈的愿望,而他娶我是因为他看到一张漂亮的面庞。  相似文献   

2.
丁启阵 《各界》2011,(9):2-2
读过鲁迅散文《藤野先生》的中国人,数以亿计。鲁迅在这篇深情怀念藤野先生的文章中说“……在我所认为的我师之中,他是最使我感激,给我鼓励的一个。有时我常常想他的对于我的热心的希望,不倦的教诲,小而言之,是为中国,就是希望中国有新的医学,大而言之,是为学术,就是希望新的医学传到中国去。他的性格,在我的眼里和心里是伟大的……”  相似文献   

3.
于小东 《各界》2014,(5):11-12
经济学研究的几个特点 我从小到大一直生活在父亲身边,到现在快五十年了,相对来讲对他有更多了解与观察的机会。我知道他是一个不平凡的人,在心中我很少把他当做一位有影响的经济学家。他所给予我的,更多的也不在专业方面,而是在他的道德文章和人格魅力。  相似文献   

4.
许燕吉 《各界》2014,(2):20-21
在香港,妈妈监督我和哥哥读书,或清算我俩的错误,都是在爸爸下班回来之前。爸爸一进门,马上“结业”,我俩就像放飞的小鸟一样聚到爸爸身旁,快乐无边。爸爸大概不会打听我的“劣迹”,就是知道,我相信他也不会嫌弃我,因为他喜欢孩子,而且见孩子都喜欢。公公说他是“孩子头”,妈妈也说他“不分大小”,的确,我们和他一起玩时,一点儿也没觉得他已是四十大几的一位长辈。  相似文献   

5.
“我是晚辈,他是我最亲爱的伯父;我是老百姓,他是我最崇敬的人民好总理。”周秉德,1937年生人,是周总理二三弟周恩寿的长女,12岁随父母迁入北京,随后住进中南海西花厅,在周总理夫妇身边度过了自己的少年和青年岁月。  相似文献   

6.
陈侃章 《各界》2014,(2):6-8
时光倏忽,吴江先生道山归去将届一年。关于吴江先生,我觉得有不少话要说,然而至今未成纪念文章。据吴江先生二公子家英兄告,在他家父的忘年交中,吴老与我交往时间最长,给我的亲笔信函最多,面对面访谈的次数最频,且是他常常念叨之人。他从医院中发出的人生最后‘封信也是写给我的。然而抱憾的是,吴老仙逝,我因事缠身,竟不能面送他最后一程!不用说,那莫名的愧疚和惆怅相牵相绕无时不已。  相似文献   

7.
吴志实  韩一民 《民主》2008,(9):45-45
我每年都订好几份报纸,看报是习惯也是工作,另外还带有消闲的成分。在我来讲,躺着看报纸要比坐着上网看电视惬意得多。话说有一回遇上邮递员送报,他不无夸张地说,您家的报真多。多吗?我不置可否。他说,这楼里没几家人订报,我早一趟晚一趟,送都是您家的。我只好向他表示感谢。不过我也从他的话里感觉到,以今天资讯发达的程度看,  相似文献   

8.
刘平章  章玉政 《各界》2014,(11):16-19
父亲在世的时候,很少谈个人的事情。我知道的一些事情,都是父亲过世后母亲告诉我的。这几年,我看了一些他的回忆录,还有他在“反右”期间写下的两份检查,对他的了解又多了一些。  相似文献   

9.
张继敏 《党政论坛》2009,(16):15-15
有一段很有名的对话,寒山子问拾得:“世间有人谤我、欺我、辱我、笑我、轻我、贱我,我当如何处之?”拾得曰:“只要忍他、让他、避他、由他、耐他、不要理他,再过几年,你且看他。”这样的弹语中其实包含了人生的很多哲学,而宽容则是一种很重要的人生哲学。  相似文献   

10.
程青 《瞭望》1999,(26)
从通第一次电话,我就感觉出马啸老师是一个充满热情的人。他说他给下岗的朋友开心理调适课,只是为了能给他们一点帮助,自己并不愿意被宣传。最终他没有拒绝我的采访,恐怕只能说是他被另一种热情打动。但他跟我说好,发表时不登照片,也不用他的本名。我理解一个质朴的人希望过一份质朴的生活的心情。而通过对他的访谈,我也理解了一个质朴的人希望别人也能过上跟他一样质朴美好的生活的心情。马啸是成人教育的老师,1996年以来他利用许多时间和精力研究下岗职工的心理状态,在崇文区成人中等职业学校中为下岗职工开设的免费培训班上讲。…  相似文献   

11.
严隽琪 《民主》2008,(8):5-5
我眼中的朱永新同志,对工作勤奋认真、热情似火.无论是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还是一名地方政府官员,都是如此。更难得的是他一直保持着积极思考、勇于探索的锐气,因此工作业绩斐然。刚过去的五年中,他又多了一重身份——全国政协委员,他同样尽职尽责干得有声有色。现在,永新同志要我为他的新书《我在政协这五年》写个序,作为民进会员,他积极履行民主党派成员的职责,取得的成果和所做的理性思考令人感到高兴,所以我欣然奉命。  相似文献   

12.
他走了,走得似乎有些 突然,也有些过早了 点。这只是我们的一种心愿,不希望他离开我们。其实,他走得是那样从容,那样平静,安然入眠似地闭上了双眼,永远地离开了我们。当我听到说,陈沂同志走了,我还是不禁一怔,还是难以接受这个事实,因为我们不愿他真的就这样走了。记得在为陈沂同志九十岁生日祝寿时,他招手叫我坐到他的身旁,很高兴地同我合了一张影,尔后抓着我的手说,没想到我陈沂能活到这么大年纪。我能理解他讲这句话的意思。以前,他多次讲过,要抓紧时间,为党为人民多做工作。他还讲过,我们耽误的时间太多了,要…  相似文献   

13.
王珺 《各界》2014,(3):25-28
我曾长期在中央社会部工作。康生领导过上海特科,在延安是中央社会部部长,他和这个部门的历史渊源是很深的。我头一次见康生是1940年在抗大听他的报告,讲托派如何从一个政治派别变成帝国主义的间谍。  相似文献   

14.
秦铁  李菁 《各界》2011,(4):13-15
说起来已经是64年前的事情了,但是很多细节却依然清楚地印在我脑海里。我还记得那天晚上,妈妈告诉我:“你爸爸明天就回来了,我们明天一起去机场接他。”我听到后,高兴地在窑洞的床上跳来跳去,兴奋得睡不着。其实对只有6岁的我来说,更让我兴奋的,不是要看见爸爸了,而是终于盼到他临行前答应要送给我的礼物了。我是长在延安的“土娃子”,既没有什么是“漂亮”的概念,  相似文献   

15.
梁衡 《党政论坛》2009,(2):35-35
康熙时黄河泛滥,经年不治,工程上马后又众说纷纭,意见不一。治河老臣靳辅在黄河上滚了十几年,因与皇上看法不一被贬。后事实证明他的意见正确,又召他回来。他上书说:“我已70岁,心有余而力不足了,还是请皇上另选他人吧。”康熙说:“我知道你老了,我是用你的心,  相似文献   

16.
小茶壶     
多年来我苦苦寻觅一样在平常人看来微不足道、甚至是嗤之以鼻的东西,是为了圆我父亲多年来一个简单而纯朴的愿望:拥有一件他渴望拥有的东西。当这一切都变成现实时,我惊异地发现伴我走过春夏秋冬的不仅有父亲对我的爱,也有我对他的爱。父亲很喜欢喝茶。但他喝茶却有季...  相似文献   

17.
我打谷志有     
王克明 《各界》2010,(6):18-21
为了让自己觉得打一个被批斗者没错儿,我曾经在长达十年的时间里警惕他,在长达二十年的时间里疏远他,在长达三十年的时间里不敢面对他。三十多年来,我十几次回我插队的余家沟,想靠帮村里做些事,来减轻心底的负罪感。但这种罪责压着卸不掉,一直沉重。直到我觉得必须清算自己,才走进他的窑洞,为了那一拳,向他道歉。  相似文献   

18.
一次去大理旅游,车上刚好遇到一个藏族同胞,我们两个聊得很投机,当我问起他去大理干什么时,他却什么也没说。一路上,我们相处愉快。到大理后,他提出要和我住一个房间,我想他是为了省钱,就爽快地答应了。  相似文献   

19.
刘婉媛 《各界》2011,(12):10-13
“蒋经国在信里说,让我待在香港,他将来会给我布置任务。但这一次,我没有听他的。”  相似文献   

20.
《党政论坛》2013,(14):48-48
刘震云是15岁开始走上文学道路的。那是1974年,他刚当兵。 母亲对他写作影响最大 刘震云说,母亲是对他写作影响最大的人。他说:“我母亲是个卖酱油的,酱油店边上有个书店,她经常拿鲁迅的书看。有一天,她知道我在搞写作,就说:‘你也写东西?这工作不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