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日邦交正常化及中日关系的改善成为亚太和平的重要保障1960年日美两国签订了"新日美安全保障条约",由此,20世纪50—60年代日本在外交上一直追随美国,对新中国采取敌对态度。1971年7月美国尼克松政府在日方完全不知情的情况下,  相似文献   

2.
<正>中日关系近年发生的变化,可谓两国恢复邦交正常化四十多年来前所未有。这种变化深刻地影响着两国民众。中日双方许多人士都对这些变化表现出强烈的担忧。对此,笔者认为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去客观冷静地看待。中日关系出现新变化的原因一、中日两国实力地位发生历史性变化。近代以来,日本作为中国近邻,其兴衰与中国密切相关。19世纪中叶,以英国为首的西方资本主义  相似文献   

3.
中日毗邻而居,两国关系源远流长。周恩来总理对两国交往历史有过精辟概括,两千年友好,五十年不幸。1972年两国实现邦交正常化具有划时代意义,不仅结束了战后两国间的不正常状态,使中日关系重回和平、友好、合作的轨道,也深刻改变了国际和地  相似文献   

4.
20世纪是亚洲国家获得新生的世纪,觉醒的世纪。从最近25年东亚经济的发展势头看,可以断言:21世纪将是亚洲腾飞的世纪。在竞争日趋激烈的国际环境中,如何克服制约亚洲腾飞的因素,建立地区的国际新秩序,是当前东亚地区各国亟待回答的问题。中国和日本是亚洲的主要国家,两国关系发展好坏不仅关系两国自身的利益,也将直接影响亚洲的进程。自1972年中日邦交正常化以  相似文献   

5.
目前,中日关系因钓鱼岛问题陷入僵局。中日两国在四十多年前可以搁置钓鱼岛问题,从而实现两国关系的战略性突破,四十多年后却不能如当初设想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反而搞得剑拔弩张,其中问题到底何在?日本首相安倍妄言是因为中国的“反日教育”。然而,纵观中日建交后四十年的历史.我们可以看到,正是日本在推进“政治大国”战略中的右翼取向,从各个方面侵蚀和破坏着中日政治关系发展的根基。如今,当日本国内政治生态和亚太战略环境都进入到一个历史性关口时,中日之间的各种矛盾终于集中在钓鱼岛问题上爆发出来。而安倍的政策又恰恰是利用钓鱼岛问题来实现其国内外政治目标,这使中日关系面临陷入对抗性格局的危险。  相似文献   

6.
正笔者将中日邦交正常化以来的双边关系每十年划分为一个阶段,分别为友好与合作的第一个十年、摩擦与合作的第二个十年、对立与合作的第三个十年、对抗与合作的第四个十年等。具体地说,在经贸领域一直呈现合作态势,但在政治、安全、历史、领土等领域却从友好发展为摩擦、对立乃至对抗局面。从发展趋势来看,未来中日关系不容乐观,很有可能是冲突与合作的一个时期,因而未来十年中国发  相似文献   

7.
程万军 《工会博览》2013,(15):51-52
自从21世纪日本拉开小泉新政,中日两国关系就进入了冰川时代.期间虽有乍暖之时,但总的说来,冬夜漫漫.时光流转到2012,这中日建交四十周年的纪念年份,却成为中日关系再起波澜的争端年,美国亚太新战略、钓鱼岛争端、日本政坛右翼化,令四十庆敷衍了事,不欢而散.东方这两个举足轻重的非常邻邦,如今到底是敌还是友?  相似文献   

8.
1972年中日邦交正常化以前,日本政府一直实行"政经分离"的对华政策,一方面追随美国承认台湾当局,另一方面逐渐扩大与大陆之间的民间贸易。到1962年,中日缔结了战后第一个长期民间贸易备忘录(LT贸易),双边贸易有了新的发展。然而,台湾当局利用日本国内的亲台湾派等渠道极力阻挠。由于这一问题与日本的国内政治斗争相纠缠,池田内阁最终对台作出妥协,使中日民间贸易遭受挫折。本文充分利用中、日、英三种文字的第一手资料,再现了这一历史过程,有助于我们理解上述"政经分离"原则的内在矛盾以及日本国内政治与对外关系之间的密切关联。  相似文献   

9.
中日关系近年持续僵冷,已跌人中日邦交正常化以来的最低谷,且尤以双边政治关系为甚。在多种因素的交互作用下,中日关系今后一段时间的走向仍难以明朗。影响中日关系的因素很多,其中既有历史的纠葛,也有现实的利益,有已经显现出来的磨擦,也有隐性存在的问题,而在中日政治关系出现严重困难的情况下,中日间无论显性或隐性存在的问题和矛盾都一一凸显了出来,当中包括极具敏感性、关键性的台湾问题。台湾问题在中日关系中占有什么样的地位,它为何成为中日关系中最具敏感性、关键性的因素,近来台湾问题何以在中日关系中越来越凸显。未来又将会如何演化?本文将试就这些问题进行分析与探讨。  相似文献   

10.
中日“战略互惠关系”与日本的国家战略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日本是中国的近邻。无论是从地缘政治、地缘经济还是从地缘文化来说,中日两国人民的利益都是紧密相关的,中日关系是两国最重要的对外双边关系之一,中日关系的发展走向,影响并制约着中日两国政治、经济、安全和文化交流与合作的全面发展,还影响着亚太地区特别是东亚地区的和平、稳定与繁荣。  相似文献   

11.
本文是为纪念中日邦交正常化30周年,由日本岛根县立大学和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于2002年10月4日-5日在岛根县联合举办的“东北亚的中国与日本”学术研讨会上的发言,文章比较全面地阐述了30年来中日经贸关系的迅速发展,详细论述了中日贸易和日本企业对华投资、日本对华ODA和中日经贸合作发展的前景,作者认为,中日经贸关系是两国关系中“双赢”效果最突出的领域,是长期稳定双边关系的关键和基础。  相似文献   

12.
刘柠 《南风窗》2007,(1):79-80
如果安倍2007年能顺利度过内政改革和参议院选举的考验的话,对中日关系也许是不坏的选择。但如果安倍政权超越“短命”成为“长期政权”的话,日本“普通国家”化进程就会提速,这反过来又会刺激中日两国新一轮民族主义的对立。这是一个悖论。  相似文献   

13.
初晓波 《南风窗》2007,(7):31-33
在东海问题上中日之间摩擦频率和烈度都很高,双方军事力量在此区域存在非常集中,存在因“擦枪走火”的突发偶然性事件引发直接冲突、甚至是一定烈度的军事接触或战争的可能,对此我们必须高度重视,未雨绸缪。  相似文献   

14.
李润泽 《南风窗》2007,(7):37-38
中日第二次共同会议仅仅是确定了今后的研究方向和进程,以及最后报告书中对于核心问题的“各自表述”,具体的讨论结果要等到今年12月召开的第三次共同会议才能对外公布。  相似文献   

15.
40年前,也就是日本投降27年之后,中国掩埋了历史的巨痛和伤害,和日本签署了联合声明,宣布中国和日本结束不正常状态,恢复外交关系。这是一段无比艰辛的路,中日都走得磕磕绊绊。和德国将纳粹历史解释为一段歧途不同,日本文化并没有提供这样的回旋空间,日本整个近代国家认同始于明治维新,并没有把二战后和平发展的日本与此前侵略亚洲的日本割裂开来。这注定了中日对历史有不同的解读。  相似文献   

16.
郭凯 《南风窗》2008,(18):80-82
在官方正面纪念历史、冷处理靖国神社问题、淡化历史细节分歧的前提下,中日两国攸关政治经济实质利益的交往,就没有必要以一方的让步来"埋单"。从战术上看,只有中日之间的交易在各自国内都有挑剔的声音,才会是公平的买卖。  相似文献   

17.
中日邦交正常化以后的日本对台政策演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修春萍  刘宏 《台湾研究》2004,(3):24-31,58
1972年中日邦交正常化以后,两国关系得到不断发展,主流与趋势是好的。但同时双方也存在着一些难以忽视的问题,这些问题随着形势的变幻而演变,并不时对两国关系产生影响,台湾问题则是其中一个极其敏感和关键的问题。应该说,30多年来,中日关系得以平稳发展,与日本政府信守一个中国政策,较妥善地处理与台湾的关系有直接关系。  相似文献   

18.
2007年12月1日,中国外交部长杨沽篪和日本外相高村正彦分别代表中日两国政府签署了2007年度日本政府对华日元贷款政府换文,这是日本最后一次对华提供低息长期贷款。日本早在2005年就宣布将于2008年度终止新的对华日元贷款项目,并且从2004年度开始逐年减少对华日元贷款额度。  相似文献   

19.
美国新任总统拜登提出将重振美国同盟体系,突出美日同盟的重要性.未来美日同盟的双向义务合作与日本的同盟对等化诉求将相伴发生、相互影响,并逐步内化于美日澳印四国安全机制及西方盟友圈构建之中.中日关系中固有的结构性矛盾加上中美关系的紧张状态,使得美日同盟的对华针对性日益凸显.美日两国确认钓鱼岛适用于《美日安保条约》第五条,公然侵害中国领土主权及国家安全利益,使得中美日关系进一步复杂化,并影响亚太地区乃至世界的和平、稳定与发展.  相似文献   

20.
赵灵敏 《南风窗》2008,(11):14-16
日本的经验已经证明,没有健康平和的精神面貌和思想境界,一个国家的前途终归有限。这是我们在学习日本的过程中不应该忘记的。5月6日到10日,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对日本进行了名为"暖春之旅"的访问。访日期间,日本天皇三次和胡锦涛见面,胡应邀在日本知名学府早稻田大学大隈讲堂发表演讲,并与日本首相福田康夫共同签订题为《中日关于全面推进战略互惠关系的联合声明》的政治文件.这是继1972年建交时的"中日联合公报",1978年的"中日友好和平条约",1998年江泽民访日时的"中日联合声明"之后中日之间的第四份重要政治文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