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杜日辉 《世纪桥》2000,(3):47-48
作为中国现代史上影响最大的资产阶级学者之一的胡适,在思想上、政治上都是一个极其复杂的人物。他的思想转变也经历了一个极其复杂的过程,正象胡适1914年11月3日在《容忍迁就》一文中说:“吾于家庭之事,则从东方人;于社会、国家、政治之见解,则从西方人。”这可以说是胡适在治学与做人方面的基本概括。本文对此进行探讨,力求还“历史一个本来面目”。 一、胡适作为一个资产阶级学者,可以当得起“终生勤奋、著作等身”八字的考语。  相似文献   

2.
毛泽东之所以能够成为一个集政治家、革命家、理论家、思想家于一身的当代世界伟人,是因为他争分夺秒、博览群书、力求甚解,把毕生所学用于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实践之中,他的这种严谨的治学精神,堪为各级干部学习的楷模.  相似文献   

3.
胡乔木的勤奋善学的品质、不懈求索的精神、深厚扎实的理论学养、治学为民的理论情怀构成了他治学的鲜明风格。领导干部在建设学习型政党中起着核心、带头作用,在新的历史条件下,自觉、勤奋、不懈学习,向书本、实践、群众学习,牢记学习宗旨、把握学习原则、检验学习效果是胡乔木治学之道对于学习型领导干部的培养的重要启示。  相似文献   

4.
高金岭 《理论学刊》2005,10(2):123-125
朱光潜美学研究的特色在于他治学方法的与众不同,这是一种翻译与科研紧密结合的方法.他用这种方法不但创立了自己的美学体系,而且介绍了众多西方美学经典著作.本文着重阐述这种治学方法的形成与内在机制.  相似文献   

5.
人们常说,人人心中都有一个孔子。但是,不仅人人心中有一个"不同的孔子",中华民族心目中还有一个"共同的孔子"。孔子不是简单的历史人物,他是中华民族道德信仰的核心和整个民族文化精神的象征。中华大众所崇尚并践行的仁、义、礼、智、信、忠、恕等等,就是孔子提倡的。我拜谒曲阜三孔,有一个深刻的感受:孔子,以他一个人的力量提升了整个民族。我们知道,中华民族的"轴心时代",就是春秋战国时代。这个血与火的时代之所以被后世推崇,不是因为那些残忍嗜血的诸侯,而是因为一些在历史的星空中永恒闪耀的名字:老子、孔子、墨子、孟子、庄子、荀子、韩非子……  相似文献   

6.
国学大师陈寅恪治学,涉及面很广,他对宗教、历史、语言、人类学等均有独到的研究和著述。此外,陈寅恪的讲课也是一绝。他每次上课,都夹一个蓝布包袱,把包袱打开,  相似文献   

7.
朱熹,南宋时期著名的思想家,宋代理学之集大成者,也是中国教育史上的著名教育家。他一生大部分时间从事治学、教育等活动。在长期的教育实践中,朱熹汲取孔子、孟子的思想精粹,进行了深刻的经验总结。《朱子语类》是朱熹的重要著述,我们可从中看出他的教育理念,  相似文献   

8.
朱熹是我国南宋时期著名的哲学家、思想家、教育家,他集儒家学说之大成,吸收道、释之长,创造性地建立了理学体系,成为中国学术史上的一座丰碑,其影响是极其深远的。探究他的治学方法,寻找他智慧之泉的“源头”,对后学者大有裨益。熟读精思——求知的五个途径温故。孔子曾经说:“温故  相似文献   

9.
史乐翔 《前线》2013,(3):83-83
顾颉刚,我国著名的历史学家。他学识渊博,在学术上颇有建树。他曾将自己的治学经验归纳为四个字:“天圆地方”。  相似文献   

10.
二十一世纪是科技突飞猛进的时代。有位学者提出,中国在进行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之后,正在进行第三次革命一一科学技术革命。高科技时代对领导干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作为一名现代领导应具有什么观念才能适应新时期的工作呢?  相似文献   

11.
邓小平同志的战略思想是一个完整的科学体系,是马克思主义的战略理论与当代中国实际和时代特征相结合的产物.他的战略思想有着丰富的内容:和平与发展是邓小平对当今时代主题的战略判断;国家利益是邓小平战略思维的基本出发点和归宿;"三个面向"是邓小平战略思维的时空观;大局观念是邓小平战略思维的着眼点.  相似文献   

12.
论与时俱进与哲学繁荣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先达 《理论学刊》2003,2(1):23-28
江泽民同志把与时俱进作为我国哲学社会科学保持活力的重要保证是完全正确 ,非常及时的。与时俱进是我国哲学繁荣之路。我们的哲学特别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理论工作者应该吃透江泽民关于与时俱进论断的重大意义 ,把它变成一种治学态度和治学方法 ,解决我们的哲学意识与马克思主义品质之间可能或现实存在的不同程度的矛盾。要使哲学与时俱进 ,需要正确处理传统与当代的矛盾、哲学的人文本性和市场经济利益导向的矛盾。要正确处理这两对矛盾需要树立三种眼光 :一是时代的眼光 ,二是世界眼光 ,三是问题的眼光。哲学工作者要树立正确的价值导向。在哲学家个人来说 ,在金钱与学术之间应该分个轻重。一个是个人的问题 ,一个不仅是个人的问题 ,更重要的是事关民族精神的培育和文化繁荣的问题。要正确认识哲学家的使命 ,自觉地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 ,为提高我们的人民特别是青年的人文素质服务。  相似文献   

13.
在孔孟儒学思想体系中,包含着丰富的人学思想。孔子是我国思想史上第一个提出人学思想的人,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真正从人的角度探讨人的本质、人的价值、人格修养和人的理想的思想家。而自认为"私淑孔子"的孟子,则极大地丰富了孔子的"仁"(即人)学,将孔子的人学思想更加理论化和系统化,潜心构建了儒家人学思想体系。孔子所处的时代,正值中国社会从奴隶制向封建制转变之中。巨大的社会变革,促使思想家们深刻思考人类自身的问题。当时所存在的"礼崩乐坏"、"民散久矣"、"天下无道"的严峻事实,使"从周好礼"的孔子感到极大的困惑。他没有认识到这些现象是社会发展过程中的必然反映,而把"周礼"失去约束力的问题归之于人,因而他把人类生存和发展的问  相似文献   

14.
共识问题是现代多元社会实现社会团结和社会统一必须认真思考的重大问题。本文从政治学的规范取向和经验取向梳理了西方古代社会、现代社会和当代社会共识观念演变的内在逻辑,从而为准确理解和把握当代共识问题提供理论支撑。  相似文献   

15.
《天津支部生活》2007,(2):37-37
党性观念,是共产党员自觉按照中国工人阶级、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先锋战士的标准来严格要求自己,锻炼和改造自己的观念。党小组长的党性观念强不强,不仅关系到其能否在新形势下做一个合格党员,而且关系到他能否团结带领小组党员完成好党支部交给的各项任务。因此,党小组长在学习和工作中要自觉加强党性锻炼,不断增强党性观念。  相似文献   

16.
孔子的人格     
王月光 《世纪桥》2007,(8):100-101
孔子生活于社会转型期,他的人格是时代的产物,也是他主观努力的结果。他的理想人格是君子。原则性强,灵活性不足,行为谨慎,日常生活一丝不苟,是孔子人格的主要特点。  相似文献   

17.
刘青 《学习月刊》2009,(8):29-30
自中国晚清以来.随着科学与民主思潮的倡导.西方近代学术中的理性精神与治学方法.逐渐深入到中国的学术界。其中比较明显的.是对于本属于“旧学”的史部之学的重大影响。1901年.梁启超发表《中国史叙论》,批判了中国传统史书“只见有君主.不见有国民”,仅仅“纪述一二有权力者兴亡隆替之事”.虽然其名为“史”.实则只是“一人一家之谱牒”而已。因之.梁启超取准于西方的历史哲学.呼吁“新史学”的开启.他认为.“善为史者.必研究人群进化之现象.而求其公理公例之所在。”——因梁启超的倡导与他同时代诸多学者的唱和.中国的历史学进入了一个“现代化”的阶段.  相似文献   

18.
张明 《理论学刊》2022,(1):64-71
五四新文化运动期间,中国传统文化遭到了釜底抽薪式的清算,一大批激进学者如陈独秀、鲁迅、胡适、吴虞等纷纷加入到对孔子和儒家学说的批判当中。然而,在对孔子儒学的一片讨伐声中,曾开五四时期创造风气之先的郭沫若却逆势而行,表达了对传统文化特别是孔子学说的强烈认同。郭沫若的这种文化认同并未仅仅停留在精神思辨的层面,而是转化成了一种政治实践行为,成为他投身救亡图存革命活动的强大动力。更为重要的是,这种文化认同还成为郭沫若实现儒家文化的现代转化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思想基础。时至今日,马克思主义与儒家文化的关系依然是一个重大的时代命题,作为这个命题的较早提出者,郭沫若的这种探索对于我们当前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无疑仍具有不可低估的启示意义和借鉴价值。  相似文献   

19.
依法治国是时代的要求,我们要实现依法治国必须要树立法制建设的新观念,实现从义务本位到权利本位、人治观念到法治观念、官本位到民本位观念的转变.  相似文献   

20.
21世纪是知识经济时代,是要求人的素质全面提高的时代,基于Internet网络技术的现代远程教育具有实时远程教学等功能和优势,能充分适应知识经济时代的需要,而目前我国在远程教育观念方面存在着一些误区,影响了其发展的进程,因而有必要转变远程教育决策者、教育者、学习者、管理者的观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