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读了《人民检察》1999年第4期刊出的讨论案例后,笔者倾向于第三种意见,认为罗某的行为构成侵犯商业秘密罪。理由如下:一、罗某的行为不构成盗窃罪。盗窃罪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秘密窃取公私财物,数额较大或者多次窃取的行为。本案中的罗某尽管在主观上有非法占...  相似文献   

2.
《法学评论》一九八八年第三期司法实践栏所载案例,我认为对被告人季某的行为应定诈骗罪,不应定盗窃罪或贪污罪。理由如下:一、本案不应定盗窃罪。盗窃罪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秘密窃取数额较大的公私财物的行为。该案中被告人虽然秘密窃取了空白现金支票,但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和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当前办理盗窃案件中具体应用法律的若干问题的解答》的规定,没有盖印或签字的支票不属于有价证券。故在本案中,被告人窃取的未加盖财务专用章和填写金额的支票是没有价值的,被告人仅凭空白现金支票并不能达到非法占有本单位钱财的目的。所以,窃取空白现金支票只能算是一种盗窃行为,尚不够盗窃罪。在本案中,被告人所实施的窃取空白  相似文献   

3.
行为人采用秘密窃取手段将被国家机关扣押的本人财物取回的行为,侵犯了盗窃罪的法益,客观上实施了秘密窃取的行为,并使得国家机关遭受了财产损失,行为人主观上具备非法占有目的,符合盗窃罪的犯罪构成。当财物处于司法机关的控制之下时,行为人的行为同时构成非法处置查封、扣押、冻结的财产罪,特定情况下也可能构成拒不执行判决、裁定罪。根据想象竞合犯"从一重论处"的原则,应当以盗窃罪定罪量刑。当财物处于行政机关的控制之下时,则只构成盗窃罪,而不构成其他两罪。  相似文献   

4.
盗窃罪小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盗窃罪,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秘密窃取数额较大的公私财物的行为.盗窃罪的对象是国家、集体和公民个人所有的各种财物.在我国,盗窃罪为侵犯财产罪之一种.  相似文献   

5.
我同意大冶县人民法院大多数同志的意见,认为被告人肖国宣已构成盗窃罪。那么,什么是盗窃罪呢?盗窃罪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秘密地或乘人不觉窃取公私财物的犯罪行为。构成盗窃罪的基本特点是:犯罪分子采取不使财物所有人、或者保管人发觉的方法取得财物。所谓抢夺罪是意图为自己或第三人非法占有,公然夺取公私财物的行为。抢夺罪基本特点:一、犯罪行为是公开地进行的,就是犯罪分子  相似文献   

6.
一、盗窃罪与诈骗罪理论上的区别 盗窃罪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秘密窃取数额较大的公私财物或多次盗窃公私财物的行为。诈骗罪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以虚构事实或者隐瞒真相的方法骗取数额较大的公私财物的行为。从犯罪构成理论上讲.盗窃罪与诈骗罪都属于侵财性犯罪。  相似文献   

7.
读了贵刊刊登的讨论案例后,笔者认为,罗某的行为宜定盗窃罪。一、罗某的行为符合盗窃罪的构成要件从客观要件看,罗某实施了秘密窃取的行为。秘密窃取是指行为人采取主观上自认为不会被财物所有人、保管人发觉的方法,暗中将公私财物据为己有。纵观罗某行为的全过程,可...  相似文献   

8.
我们认为:张作义一案只能定抢劫罪。理由如下: 第一,盗窃罪的主要特征是,以秘密窃取的手段非法占有他人财物,这是盗窃罪与抢劫罪的主要区别。在此案中,罪犯张作义是当着刘氏的面,并在刘再三央求“别拿走东西”的情况下,“拿”走财物的。仅此一点,足以说明张的行为不是“秘密盗窃”,故不构成盗窃罪。当然,必须承认,在刘氏发现之前,张的行为确系盗窃,但是,当刘氏发现了张在行窃,而张并未因  相似文献   

9.
一、如何认定盗窃罪? 盗窃罪,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秘密地窃取数额较大的公私财物的行为。 (一)盗窃数额,是指行为人实施盗窃行为已窃取的公私财物数额。 (二)已经着手实行盗窃行为,只是由于行为人意志以外的原因而未造成公私财物损失的,是盗窃未遂。盗窃未遂,情节严重的,如明确以巨额现款、国家珍贵文物或者贵重物品等为盗窃  相似文献   

10.
陈家林 《法律科学》2011,(4):95-101
扒窃是指行为人以非法占有为目的,在公共场所秘密窃取他人随身携带财物的行为。《刑法修正案(八)》对盗窃罪的修改,即"……或者多次盗窃、入户盗窃、携带凶器盗窃、扒窃的……"因顿号的使用而容易产生歧义。对此应理解为"扒窃"行为是与多次盗窃、入户盗窃、携带凶器盗窃相并列的一种单独构成盗窃罪的条件,而不是仅将"携带凶器扒窃"的行为入罪化。扒窃行为区别于一般盗窃行为的特征:一是发生在公共场所;二是窃取的是"随身携带"的财物。这两个特征使扒窃行为的社会危害性程度超出了普通盗窃行为,而有了单独入罪的必要性与合理性。  相似文献   

11.
本文案例启示:我国传统理论认为,盗窃罪的客观构成要件须具备“秘密窃取”行为。但这种观点不仅在逻辑上无法自圆其说,而且不符合司法实践。“秘密窃取”并非盗窃罪的本质特征,而只是一种最常见的平和取得他人占有权的方式。窃取行为并非仅仅局限于“秘密”,基于“秘密”之外的“公开”完全可以成为窃取行为的方式。  相似文献   

12.
盗窃罪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秘密地窃取数额较大的公私财物的行为。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盗窃的对象、行为方式也越来越复杂和多样。由于刑法没有对被盗窃对象做具体规定,  相似文献   

13.
对实施终了的盗窃未遂应计算盗窃数额迟景华盗窃罪,是指行为人以非法占有为目的,秘密窃取数额较大的公私财物的行为,这里盗窃数额的大小是构成盗窃罪的必要要件之一。目前,在司法实践中都是以盗窃既遂来计算盗窃数额的,即以盗窃分子实际盗走的物品来计算数额,而在盗...  相似文献   

14.
﹃盗窃未遂须数额巨大才能定罪﹄质疑唐福根李文军盗窃罪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秘密窃取数额较大的公私财物的行为,盗窃罪有既遂和未遂之分。但是对盗窃未遂定罪的数额标准,目前在司法实践中却存在着不同认识。下面笔者通过两个案例,阐述一下个人观点,以供商榷。案例...  相似文献   

15.
盗窃罪,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秘密窃取数额较大的公私财物的行为.依我国《刑法》第151条规定:"盗窃、诈骗、抢夺公私财物数额较大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但在司法实践中,对盗窃罪的构成还存在着一些模糊的认识,亟待澄清.本文仅就其中的几个问题,谈谈个人的一些意见.(一)盗窃罪的客体和对象盗窃罪的客体是我国刑法所保护的社会主义财产关系,就是指全民的和集体的财产  相似文献   

16.
按照通行的定义,盗窃罪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窃取公私财物的行为。故意毁坏财物罪是指故意毁坏或者损坏公私财物.数额较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行为。从定义似乎可以得出结论:盗窃罪与故意毁坏财物罪的区别在于主观上盗窃罪有非法占有的目的,是目的犯,而故意毁坏财物罪不是。然而笔者以为,盗窃罪与故意毁坏财物罪的区别并非如此。  相似文献   

17.
随着社会财富的极大丰富和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很多物质都成为盗窃的对象。盗窃对象的多样性及复杂性为盗窃罪的查证工作带来诸多麻烦,给最终在实体上认定盗窃罪增加了不少困难。盗窃罪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秘密窃取数额较大的公私财物或者多次盗窃公私财物的行为。由此定义看  相似文献   

18.
盗窃罪,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秘密地窃取数额较大的公私财物的行为.在盗窃犯罪中是否要求“明知”是他人的财物?“明知”是提示性规定还是法律的特别规定?盗窃罪的既遂标准在司法实践中如何进行判别?本文以案例形式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9.
我国刑法中的盗窃罪,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秘密窃取数额较大的公私财物的行为。盗窃罪在我国刑事犯罪中所占数量最大,因此,认真研究盗窃罪各方面的问题,具有重要意义。从近年的司法实践看。对盗窃罪的犯罪未遂问题有专门研究的必要。本文拟就对其中的三个主要问题作些探讨。  相似文献   

20.
盗窃罪转化为抢劫罪与一般抢劫罪不同。单纯的抢劫罪是行为人在实施犯罪的整个过程中,都具有非法占有公私财物的故意,而且是意图通过抢劫的方法使其达到占有公私财物的目的。客观上表现为对公私财物的所有人或经管人使用暴力、胁迫或者其他方法,使其当场交出财物、或者当场把财物抢走。而盗窃罪转化为抢劫罪的特点则是行为人在犯罪开始,虽具有非法占有公私财物的故意,但实现这种非法占有公私财物的故意,只是想通过秘密窃取的方法。在实施犯罪过程中,因为情况发生变化,便萌发了抢劫的意图。在客观方面表现为,开始采用秘密窃取的方法,当秘密窃取的方法不能达到非法占有公私财物的目的时,或其行为被发觉(现)后,转为使用暴力、胁迫或者其他方法当场迫使财物所有人或经管人交出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