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作为当代国际航空运输立法的最新成果,1999年《蒙特利尔公约》开卷明义地在序言部分阐明了该公约的宗旨和原则之一即是"认识到确保国际航空运输消费者的利益的重要性,以及在恢复性赔偿原则的基础上提供公平赔偿的必要性。"由此正式明确了航空旅客作为消费者的法律地位,并将航空旅客消费者权益的保护作为公约的目标和宗旨之一予以确立。  相似文献   

2.
董惠江 《北方法学》2009,3(6):37-54
作为票据法国际统一活动的最新及最重要的成果——联合国《国际汇票及本票公约》,已在1988年通过并于1990年开放签字,但我国大陆至今仍无比较集中的研究文献面世。虽然该公约的适用范围仅限于“国际票据”,并不是同时适用缔约国国内的票据法规范,但是,对其加以研究无论对于我国参与国际经济往来时票据的运用,还是我国将来国内票据立法的修改,都是必要的。因为该公约内容表现出的对两大法系差异的取舍,主要体现在票据抗辩制度的设计上,探讨该公约中作为票据流通保护的票据抗辩和善意取得制度的基本内容,并勾勒抗辩排除规则的基本构造十分必要;同时,因为该公约的内容和形式过多地反映了英美法的特点,所以以日内瓦法传统的抗辩分类体系对公约的规定予以解说,以减少我国学者对公约的抵触感。比较分析两大法系与该公约相关内容,检讨我国的现行相关制度,并以此努力拓展票据法的研究视野。  相似文献   

3.
朱立恒 《中国律师》2007,(11):80-82
在国际人权公约体系中,《公民权利和政治权利国际公约》是迄今为止最集中、最全面地规定国际刑事司法准则的联合国文件。我国政府已于1998年10月签署了该公约,表明对公约内容认同之意向,因而,批准只是个时间问题。公正审判权是《公民权利和政治权利国际公约》中关于刑事司法的最重要的内容,而其中辩护权又  相似文献   

4.
《联合国反腐败公约》是目前国际上双边、多边反腐败条约中内容最全面、最完整,而又具有创新性的国际法律文件。我国现行法律法规和政策与《公约》虽然不存在重大冲突。但是,也有很多不相衔接之处。为了保证我国切实履行公约义务,我国的一些法律法规需要根据《公约》的规定加以调整和修改,使其更加完善。由于《公约》涉及内容比较广泛,本文仅对《公约》与我国刑法中的商业贿赂罪作一比较研究,对完善我国有关商业贿赂罪的刑事立法提出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5.
2005年海牙国际私法会议常设局起草了“公约履约指南”(Guide to Good Practice),并在9月召开跨国收养公约第二次特委会时,对其进行了逐章讨论,以更好地指导各缔约国履行公约。公约履约指南草案秉承保护跨国收养儿童最佳利益的基本原则,对公约的一般原则和具体实施原则进行了总结,并详述了跨国收养的整个过程以及实践中出现的相关法律问题。本文对该草案的主要内容进行了概括和评述。  相似文献   

6.
我国学术界大多认为1980年《联合国国际货物销售合同公约》是一个实体法公约,人们对公约研究的重点大多放在对货物买卖合同当事人实体权利义务问题上。然而公约中的有些内容却属法律选择问题,公约在直接规定当事人权利义务的同时,融进了法律适用原则,使公约不仅具有实体法性质,而且具有国际私法特性。了解公约这一双重特性,有助于我们正确处理公约与我国国内法的关系。  相似文献   

7.
《联合国国家及其财产管辖豁免公约》规则的性质与适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联合国国家及其财产管辖豁免公约》规定了国家主权有限豁免的内容和标准。《公约》有关有限豁免主义的规则是国际条约法规范,尚不能构成国际习惯法规范。但《公约》的通过与日后的生效,将促使有限豁免主义发展成为国际习惯法。《公约》规则在我国不应得到直接适用。我国应制定关于国家及其财产豁免的法律,一方面将《公约》规则转化为国内法并在缔约国之间适用,另一方面对非缔约国(也包括对《公约》提出保留的缔约国)继续实行对等原则。在今后的司法实践中,应以《公约》规则来解释国内法,从而使国内法与《公约》保持一致。  相似文献   

8.
1958年,我县开始发动群众制订“三遵三爱公约”以来,随着社会主义建设的飞跃发展,公约的形式和内容相应地也有着很大变化;1959年改为“爱国爱社公约”,1960年以来,发展成为“社会主义爱国公约”,和“五爱公约”。爱国公约的形式,概括起来有两种:一种是集体公约,是依生产队或业务单位制订的,(如生产小组、食堂、木业组、加工厂等)这是我县推行公约的主要方面;另一种是在集体公约的指导下,根据个人的情况,分别制订的公约,这是为推行集体公约而采取的辅助办法。这一种公约,大致又可分为三类:一类是一般群众的公约,定名为人民公社爱国跃  相似文献   

9.
联合国国际货物多式联运公约于一九八零年五月二十七日在日内瓦通过以来已经一年多了。联运公约的制定是继一九七四年《联合国班轮公会行动守则公约》和一九七八年《联合国海上货物运输公约》之后在国际运输领域里取得的又一积极成果,它吸收了海运、航空等各项单式运输公约迄今以来所取得的最新成就,对国际运输法的发展作出了新的贡献。  相似文献   

10.
白绿铉 《中外法学》1983,(1):74-76,63,69
<正> 本公约签字国旨在制定适合的方法,使在外国的收件人及时地得到送达或通知的诉讼及非诉讼文书。为简化和加快程序,改善司法协助,决定缔结本公约,并协议如  相似文献   

11.
承运人责任期间是国际海上货物运输中的基本问题,《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商法》在借鉴有关国家公约的基础上对此做出规定,但由于其在“融合”有关国际公约内容时未能很好地注意到该内容与其他相关条文的协调与衔接,因此实践中也引起不同的理解和争论。在比较现行生效的三个国际海运公约相关条文的基础上,对有关责任期间、合同期间、运输期间、管货义务期间等概念以及有关学说进行比较分析和评价,并结合国际海运公约最新发展动态,对《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商法》之相关条文进行剖析,并最终提出条文修改建议案。  相似文献   

12.
第五管辖权是作为调整国际航空运输某些规则的1999年《蒙特利尔公约》对华沙公约体系进行现代化和一体化过程中的创新因素之一,其功能在于能够更加全面、公平地维护航空旅客运输消费者的合法权益,以体现该公约制定的宗旨和原则。借鉴第五管辖权的创新性规定及对消费者权益保护的特有属性,我国在未来修订《民用航空法》时亦应适时加入相应条款。  相似文献   

13.
《联合国国际货物销售合同公约》的第69条规定了买卖货物的过程中风险转移的一些例外情况,是针对公约中的风险转移制度规定的补充性条款。准确理解公约第69条条文的内容,在国际贸易的过程中更好地对其进行利用,能更好地保障买卖双方的利益,促进国际贸易秩序的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14.
国际法人本化趋势下的2008年《集束弹药公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8年《集束弹药公约》的通过,是在集束弹药给平民带来的人道主义灾难持续引发关注的背景下,国际人道法领域新近取得的一个重大进展。《公约》对使用、生产、转移和贮存集束弹药加以明确禁止,并规定了清理集束弹药遗留爆炸物的国际合作机制和受害人保护机制等内容。该《公约》的达成,是现代国际法人本化趋势的一个有力体现,并表明国家基于军事必要性原则所拥有的行动自由正在越来越多地受到人道原则的制约,从而将对国际人道法的未来发展产生深刻影响。  相似文献   

15.
《联合国国际货物销售合同公约》(CISG)是国际贸易领域中最重要的国际公约之一,公约第1条第1款(b)项规定公约不仅适用于营业地在不同缔约国的当事人,还可由于国际私法的规则导致适用,这样就扩大了公约的适用范围,使法律适用产生不确定性。  相似文献   

16.
江国青 《法学家》2005,99(6):14-19
2004年12月2日,第59届联合国大会以不投票的方式正式通过了<联合国国家及其财产管辖豁免公约>(以下简称<公约>),这是国际社会一个期待已久的成果.从内容上来看,<公约>并不是一个十分令人满意的完美文本,<公约>的许多规定和条款都是各种复杂问题及冲突利益之间小心平衡和艰难谈判和妥协的产物,但这从另一个角度而言,它似乎又是一个目前能为各方所广泛接受的最好结果.<公约>通过后,国际社会普遍给予了肯定的评价.本文拟就<公约>中几个主要方面的内容与问题作一扼要评述,以期我国有关部门在今后制定相关国内立法以及批准和履行<公约>时予以注意.  相似文献   

17.
海牙国际私法会议于1988年10月在第16届大会上通过了《遗产继承法律适用公约》,这是自从1951年第7届海牙国际私法会议以来所制定的第30个公约,它是在系统、详尽地比较研究各国有关继承的国际私法制度的基础上制定的。它吸收了当代国际私法理论和实践中的许多合理因素和先进解决方案,反映了当今不同法系各国在继承国际私法规则上的协调,比较集中地体现了各国国际私法的立法、司法实践和惯例。《公约》共5章31条,规定颇为详细,内容十分丰富。本文试就公约的主要内容,着重就公约所反映出来的法律适用原则及其对我们的启示略作分析探讨。  相似文献   

18.
联合国新通过的《鹿特丹规则》,在内容上有很大变化,引入了不少新的概念,创设了一些新的制度,是一部调整海上货物运输及多式联运的世纪公约。我国应推动该公约尽早生效,并适时地加入公约,以促进我国航运业和国际贸易的发展。  相似文献   

19.
论人权公约中的禁止歧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禁止歧视是联合国人权公约的重要内容,反对歧视的斗争也是联合国人权活动的中心,人权法与人权理论必须认真对待歧视的问题。歧视的核心规定性是“不合理的和主观的区分”,在人权公约中,禁止歧视有双重属性,既是附属性的,又是独立的。禁止歧视的理论基础是平等,核心是获得法律平等保护的权利。平等权的法律保障有积极和消极两个方面,国家负有不歧视的义务并有义务采取积极行动使人们免于歧视。  相似文献   

20.
张莉琼 《北方法学》2017,11(3):75-83
2010年《北京公约》和《北京议定书》首次规定了国际航空犯罪法人责任,法人责任以法人的高级管理人员代表法人实施劫持航空器等国际航空犯罪为要件,法人为此承担刑事、民事或行政责任。公约对法人犯罪及其责任的立法需要转化为国内法才能适用。世界各国国内法对法人犯罪及其责任的态度差别较大,英国、加拿大、法国等国刑法规定有航空犯罪的法人刑事责任,德国国内法规定有航空犯罪的法人行政责任,意大利刑法规定有航空犯罪的法人民事责任,我国仅在个别航空犯罪中规定有法人犯罪及其刑事责任。我国法人犯罪及其刑事责任的立法和理论具有较强的包容性,可在我国刑法中取消法人犯罪法定化限制,全面规定包括航空犯罪在内的法人犯罪及其刑事责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