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贺严 《前沿》2012,(16):149-150
杜甫一生写了三首《望岳》诗,这三首诗虽然是同一题目,但写于不同时期,描写的是三个不同的山岳:第一首《望岳》作于青年时期,描写的对象是东岳泰山;第二首是中年时期的作品,写西岳华山;第三首则作于晚年,望的是南岳衡山.这三首诗前后跨越了30年,诗人的人生和社会时世都发生了沧桑巨变,因此三首同题诗中也渗透着作者不同阶段的人生情怀和社会理想.  相似文献   

2.
"五言之冠冕"的<古诗十九首>是中古文学史上引起最广泛争议的一组诗,亦是明代复古派对汉魏古诗接受的热点.明人胡应麟在<诗薮>中,基于自己的诗学主张,从文本分析和前人评价入手,对<十九首>的作者、<十九首>与魏诗的关系、<十九首>的拟作等都有精辟而独到的见解,其中"兴象"是其论<十九首>的主旨.胡氏的论述有得有失,但其观点对今人的研究不乏具有启示性意义.  相似文献   

3.
肖德安 《前进》2014,(9):62-62
我第一次读方志敏的《清贫》,是在学生时代连同方志敏的《可爱的中国》一起读的。参加工作后,又读过几次,还记忆犹新。今重读《清贫》,别有一番感受。《清贫》,是方志敏烈士1935年5月26日写于狱中囚室的。方志敏作为中国共产党的高级将领,“经手的款项,总在数百万元,但为革命而筹集的金钱,是一点一滴的用之于革命事业”。而他个人的财产只有一块时表、一支自来水笔、几套旧褂裤和几双线袜。在他被俘的那天,有两个想发财的士兵从他“上身摸到下身,从袄领捏到袜底,除了一只时表和一支自来水笔之外,一个铜板都没有搜出”。  相似文献   

4.
刘益善 《政策》2007,(12):52-52
周宝生是湖北出席党的第十七次代表大会的代表,他的行政职务是嘉鱼县官桥8组的组长,人称中国最小的官。我是上世纪80年代初认识周宝生的,我曾经写过一首叙事诗《中国最小的官》发表在《诗刊》上,后来还写过《鄂南第一村》等文章发表在《人民日报》等报刊上,这些诗文都是写的周宝生与官桥8组。  相似文献   

5.
徐匡迪 《今日浙江》2009,(17):53-53
在当今视屏媒体吸引眼球、轻松娱乐流行的时代,业余读书在一些人看来是一件枯燥的事,书的作用有被弱化的危险。但是从人的成长和素质发展的角度讲,读书确实比一般娱乐更能陶冶人的情操,更应成为每个人品格和情操的滋养剂。看一本书。就是一次灵魂的旅行,它能挖掘沉默于字句中的金子,转化为激动人心的思想火花。我们这一代人年轻时曾经饱含热泪颂读方志敏烈士的遗作《清贫》和《可爱的中国》,  相似文献   

6.
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八次会议审议了委员长会议关于提请审议《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特别行政区基本法>附件一第七条和附件二第三条的解释(草案)》的议案。经征询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香港特别行政区基本法委员会的意见,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决定,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六十七条第四项和《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特别行政区基本法》第一百五十八条第一款的规定,对《中  相似文献   

7.
我是第八、九、十届的省政协委员,算是“老三届”了。这次会议期间,《政协天地》约我写一篇手记,我不假思索,一口答应下来。可是一提笔,觉得要写好这篇短文还有点难,要写的内容还不少,一时却不知从何说起……  相似文献   

8.
冯锡刚 《同舟共进》2010,(10):48-55
【“我没有别的武器,就是写了几首诗”】 1964年1月4日,《人民日报》、《光明日报》等国家级报纸以及各省市自治区党政机关报,都在第一版头条位置,以大号字体刊登毛泽东的《诗词十首》,并配发作者的大幅近照。这一前所未有的版面安排,堪称新闻史上的奇迹。  相似文献   

9.
绿在梅花山     
诗人艾青在1938年写过一首诗《我爱这土地》。就是在这首诗里,结尾两句让众多文学青年倒背如流:  相似文献   

10.
郭泰金 《世纪行》2008,(3):36-36
1958年是不平凡的一年。在湖北省话剧团建团55周年的历史上有一件难忘的事,值得记述。 1958年3月初,我们排演了根据湖北省发生的一件真实故事改编的话剧《刘介梅》。在武汉刚演了几场,便被奉调到北京演出。当时北京人艺,中国歌剧院正在演出《茶馆》、《茶花女》等名剧。而我们一个地方剧团带着仅用八天八夜边写边排的戏到首都亮相,自是忐忑不安,顾虑重重。  相似文献   

11.
陶家韵 《传承》2010,(30):156-157
诗与乐的关系,大抵有三种看法。一种认为诗先于乐,乐迎合于诗;一种认为乐先于诗,诗以乐为根本;第三种看法糅合了前面两种的看法,认为诗乐同源。《诗经》作为一部最早的诗歌总集,本身既包含了诗的本质,又蕴含了乐的因素,《诗经》风、雅、颂不同的分类正契合了诗、乐的不同关系。以《诗经》中的《颂》诗为对象,浅析其所反映出的诗、乐关系,从而一窥整个《诗经》的诗、乐关系之大概。  相似文献   

12.
王亚军是河南省话剧院的一名演员,曾先后主演了《共产党人》、《常香玉》、《下里巴人》、《冤家》等几十部影视作品。虽然扮演过多种不同的艺术角色。但最令王亚军兴奋的是能在《延安颂》中再次出演贺子珍。  相似文献   

13.
蒋寄红 《湖湘论坛》2003,16(3):74-75
辛弃疾是中国文学史上产生过巨大影响的词人。他的词作内容广博 ,不少篇章深刻地反映出了当时尖锐复杂的民族矛盾 ,批判南宋朝廷的苟安政策 ,表达了他报效国家的壮志雄心 ,有着鲜明的时代特色和真诚充沛的激情。《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即是其中的一篇代表作。这首词写于宋孝宗乾道五年 (116 9年 ) ,也就是辛弃疾渡江南来后的第八个年头。是时 ,辛弃疾任建康府 (今江苏南京 )通判。赏心亭是建康城上的亭子。据《景定建康志》载 :“赏心亭在 (城西 )下水门城上 ,下临秦淮 ,尽观赏之胜。”他登亭远眺江北 ,正是“三千里地山河 ,四十年来家国…  相似文献   

14.
再别康桥     
徐志摩的这首《再别康桥》写于1928年11月6日,初载1928年12月10日《新月》月刊上。  相似文献   

15.
宋贤 《传承》2011,(6):64-65,67
"五言之冠冕"的《古诗十九首》是中古文学史上引起最广泛争议的一组诗,亦是明代复古派对汉魏古诗接受的热点。明人胡应麟在《诗薮》中,基于自己的诗学主张,从文本分析和前人评价入手,对《十九首》的作者、《十九首》与魏诗的关系、《十九首》的拟作等都有精辟而独到的见解,其中"兴象"是其论《十九首》的主旨。胡氏的论述有得有失,但其观点对今人的研究不乏具有启示性意义。  相似文献   

16.
清道光五年(1825)冬,龚自珍写了一首《咏史》诗,其中有一句"避席畏闻文字狱"。大意是,友朋聚会,本可无拘无束、畅所欲言,但席间有人谈到文字狱,因不忍听、不敢听,只好退席,落荒而逃。  相似文献   

17.
安然  王勇 《前沿》2014,(7):230-231
少数民族题材古装电视连续剧《茶颂》自播出以来,受到了专家和广大观众的热烈欢迎,创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少数民族题材电视剧的最高收视率。《茶颂》剧中人物形象鲜明丰满,多姿多彩;情节设置曲折跌宕,引人人胜;情感丰富复杂,以情动人,是一部不可多得的影视艺术精品,这也是它博得专家和广大观众的一致好评,收视率能够一路飘红的原因。  相似文献   

18.
马镇 《前进论坛》2008,(11):61-61
楚辞《渔父》是一首不被一般读者所熟悉的诗篇,但就像《离骚》一样充满了中华文化精神——  相似文献   

19.
<正>我主要想从柏格理先生背后的背景来谈一谈我们如何从另外一个角度,来理解刚才陈浩武老师以及前面两个片子向我们所展现的石门坎和柏格理这些现象。我先给大家看一首陶渊明写的诗,就是写在《桃花源记》后面那首诗的前面几句,第一句"嬴氏乱天纪,贤者避其世",就是说秦始皇扰乱了上天所规定的法度,有见识的人,就试图离开秦始皇的统治,而跑到其他地方去了。在陶渊明心目中认为世界上有个东西叫天纪,天纪是在人间之外,但同时又约束人间、支配人间的上天的秩序。秦始皇错在什么地  相似文献   

20.
1979年春天,新中国名将张爱萍来到泸定。在重过泸定铁索桥之后,他欣然命笔,写就《浪淘沙·重过泸定桥》一首。张将军《浪淘沙》词开头的锦句是这样写的:“铁索飞云空,浪涛汹汹,泸定桥横高峡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