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王锦慧 《党建》2012,(8):58-60
再过几天,就到了老舍先生舍身反抗"四人帮"迫害的忌日——8.24。为追念这位文化大师,我来到他的儿子舒乙家。对于世人而言,大师是一个神话。但对于儿子来说,大师无论多么令人高山仰止,他永远只是父亲。老舍先生死后,舒乙陪伴父亲度过了一个漆黑的雨夜。他摸了父亲的脸,拉了父亲的手,把泪洒在父亲满是伤痕的身上,他把人间的一点热气当做爱回报给父亲……舒乙回忆道:我真正懂得父亲,是在他去世之后的日子。我看了他的全部著作,采访了他的很多朋友。我发现大家之所以敬仰他,不光是因为他写出了许多优秀作品,更因为他炽热的平民情怀。  相似文献   

2.
父亲的石头     
父亲是个瘦弱的人,身高不到一米七。自我懂事时起,父亲每天都要高高举起院中100多斤重的红石头。春夏秋冬,无论打雷下雨,还是刮风下雪,父亲一天都没有间断过。  相似文献   

3.
“畸形服务”面面观张勇,会玲一方服务,一方付钱,这本是无可非议的事情。然而,有一种服务──"畸形服务"却无论你情愿或不情愿,都得乖乖地掏腰包。姜子牙钓鱼:"愿"者上钩朋友的父亲做阑尾炎紧急切除手术后,病情一直很平稳,马上就要拆线出院了。这时,手术主刀...  相似文献   

4.
二、前赴后继,革命自有后来人我父亲牺牲后,敌人疯狂地追杀我们全家,叫嚣要"斩尽杀绝"、"斩草除根"。为了我的安全和成长,李运昌叔叔在以后数年中,无论冀东抗日的环境多么艰苦,总是对我这个未成年的烈士孤儿精心安排、尽力照顾和深切关爱。为了躲避敌人的追杀,由李运昌叔叔及时安排,由抗联的彭夫(化名,原名王哲先)和刘永丰二同志于1938年4月4日将我由家中接出,转移到遵化县芦各寨村彭夫叔叔家的果园里隐蔽。  相似文献   

5.
一个普通党员对儿子的回信尊敬的编辑同志;我叫薛敏京,是一名共产党员,现在民航西安基地管理处工作。我父亲薛兴黎也是党员,担任陕西省华县高塘中学政治教师。今年"七一"那天,我把刚刚受聘担任政工科副科长的消息写信告知父亲.一个多月来,父亲的回信时时在我脑海...  相似文献   

6.
父亲的一双老式皮鞋张秀章那年腊月,我回家探亲。临别时.父亲说:"你也成家了.看家里有什么你觉得有用的东西,只管带走。"母亲在一旁说:"你不是很喜欢你爹的那双皮鞋么,这回就带走吧。"父亲接着又说:"也许你现在不喜欢了.样式陈旧.皮子也打褶了。"我是曾经...  相似文献   

7.
廖汉生入党     
李迎选 《湘潮》2011,(11):17-20
第一次听到"共产党"的名称,在他懵懵懂懂的印象中只是几个参与打架的学生 1911年11月14日,廖汉生出生在湖南省桑植县桥自弯乡一个普通农家。因为正值辛亥革命爆发之际,父亲按照当时流行的口号"推翻满清政府,恢复汉室天下"给他取名"汉生"。廖汉生10岁那年,父亲病逝于贺龙军中,但给他留下一段"姻缘"——由贺龙提亲,与贺龙姐姐贺戊姐的女儿定了娃娃亲。  相似文献   

8.
李良旭 《新湘评论》2014,(18):52-52
父亲已是九十岁高龄的老人了。不知什么时候,父亲开始喜欢吃我烙的鸡蛋葱油饼。他说":没想到,你烙的饼这么好吃,和我以前烙的饼一个样!我现在已烙不出以前那个味了。"父亲嚼着饼,好像有种庆幸,又有些失落和遗憾。有一天,我将烙好的饼给父亲送去,父亲嚼着饼,忽然停止了嚼咽,他像发现了什么似的,神情一下子变得凝重起来。他用手摸着我的头,说道:"孩子,你也老了,你看,都满头白发了,你也要自己爱惜自己,不要苦了自己了。"听到从父亲嘴里说出我也老了,心里顿时有一种惶恐和不安的感觉,在父亲面前,我怎么能称老呢?我满腹狐疑地望着父亲,心想,您不总是说我像个长不大的孩子吗?  相似文献   

9.
尹建莉 《学习导报》2011,(12):64-64
亲爱的小朋友,你可能3岁,可能13岁,也可能23岁,无论你年龄多大,在我的眼里都是"小朋友"。请允许我以一个教师和母亲的角色,和各年龄段的小朋友谈一谈阅读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0.
《学习导报》2011,(22):55-55
有人向世界歌坛超级巨星卢卡诺·帕瓦罗蒂讨教成功秘诀。帕瓦罗蒂提到自己问父亲的一句话。师范院校毕业时,痴迷音乐并有相当音乐素养的帕瓦罗蒂问父亲:"我是当老师呢,还是做歌唱家?"  相似文献   

11.
2017年元旦,家里人聚得格外齐,就连在外地工作的二叔和姑姑都回来了。父亲提议,趁此机会拍一张"全家福","正好把原来那张换掉,都快40年了"。父亲说的那张"全家福",打我记事起就一直挂在客厅的墙上。随着我们家几次搬迁,它也换了一个又一个位置,如今都有些泛黄了。"确实该重拍一张了,现在咱们家添人进口,孩子们也都长大了。"  相似文献   

12.
2011年4月28日上午,福建省永安市小陶镇吴地村小吴地中洋自然村村民陈亨尧拿出了自己的传家宝——父亲陈海照的一张遗照和当年红军将领方方送给陈海照的一副绑腿。他告诉前来采风的记者:"我的父亲名字叫陈海照,9岁到11岁时经常给红军送信,被国民党抓去两次没有牺牲。当时的红军将领张鼎丞、方方等经常来到我的家里,和我父亲同吃同住。这副绑腿是红军留给父亲的作纪念。红军留给我父亲的还有一件棉袄。"  相似文献   

13.
父爱无边     
当有人叫着"爸爸"或称呼"父亲"这个字眼时,总像一颗子弹突然间击中我的心房,让我瞬间肝肠寸断!爸,10年了,3650个日夜,您在那边还好吗?  相似文献   

14.
"时间像个推子,一不小心就把头发畔儿向后推了半尺!"他刚大学毕业那年,回到老家,父亲摸着自己光秃秃的脑袋这样对他说。他脸上虽然笑着,心头却忽地一软。那一刻,他坚定了要把父母接到城里的打算,谈不上让他们享福,但至少在身边有个照应。60岁的父亲却再次坚定地说"不",说以他的身体,再劳动个10年根本不成问题。父亲说:"与其去城里拿个木剑练太极,不如拿个锄头在乡下种地。  相似文献   

15.
兵之初,梦之旅,又到从军报国时,一批批新兵怀揣着青春梦想走进了绿色军营。当兵就要有兵样!这是新兵军旅人生的必修课。参军入伍是人生新的起点。选择了军营,就要与K歌、泡吧的日子挥手告别,与摇微信、刷微博的生活暂时无缘;穿上了军装,就应适应军营的节奏,不能沉湎于曾经的潇洒。无论"高富帅",还是"草根",都站在同一起跑线上,面临新的共同挑战——塑造兵样。无论做"草莓族"还是"坚果族",当"花美男"还是"钢铁侠",  相似文献   

16.
5个字的情书     
母亲有一封信,被她收在放证件的袋子里,而且压在最底下,是我在帮她找东西时,偶然发现的。看信封上的邮戳,已是二十多年以前,因为时间的缘故,使得原本白色的信封已经发了黄。见信封上是父亲的字迹,我很奇怪,母亲小时候因为家里条件不好,兄弟姐妹又多,没能有机会上学,所以大字不识几个,她哪能看信呀?而且,父亲为什么要给母亲写信?于是,我就玩笑着问母亲:"妈,爸还给你写过信啊?是不是情书呢?"  相似文献   

17.
先父王玉瓒,辽宁省黑山县人。1914年参加东北军,1929年入东北讲武堂第九期学习,毕业时因成绩优异,被调至张学良身边服务。西安事变期间,父亲任张学良卫队第一营上校营长,受张副司令"你营是华清池行辕守卫者,应先行动"的命令,率兵三百余人,打响了西安事变第一枪,出色地完成了华清池捉蒋任务。"七.七"卢沟桥事变爆发后,父亲...  相似文献   

18.
郑志学 《党建》2013,(6):29-31
"宪政"一词无论从理论概念来说,还是从制度实践来说,都是特指资产阶级宪法的实施。 "宪政"主张指向非常明确,就是要在中国取消共产党的领导,颠覆社会主义政权。 不能把"宪政"作为我国的基本政治概念,以落入其背后隐藏着的"话语陷阱"。  相似文献   

19.
谢觉哉的一封家书谢觉哉同志一生戎马倥偬,直至新中国诞生,已有20余年未同家乡亲人见面。儿子来信说要进京,并想让在京做"大官"的父亲给谋个事做。当时乡下很困难,为节省路费,又向父亲提出给找个便车。然而,谢老回信说:"刻下你们很穷,北方是荒年,饿死人,你...  相似文献   

20.
《先锋队》1994,(1)
"洪常青"夫妻电影和戏剧《红色娘子军》使洪常青与吴琼花家喻户晓。吴琼花确有其人,报刊杂志已反复介绍过、"洪常青"也有其人其事,但报刊杂志从未披露过。这个"洪常青"便是著名的华侨将军陈青山。祖籍福建惠安的陈青山,5岁时由父亲带到马来西亚。他在马来西亚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