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欧阳晨雨 《南风窗》2014,(11):76-78
<正>两党制在印度显出雏形,但地方性党派的成长,让印度民主政治呈现出"嵌套博弈"的景象,推动着印度党派制度和联邦结构持续演进和调整。分9阶段、历时月余的印度人民院选举5月16日揭晓结果,印度人民党获胜,一个由印度人民党明星政客莫迪(Narendra Modi)领衔的新联合政府的轮廓也呼之欲出。作为印度两大全国性政党的国民大会党和印度人民党,为何未能形成真正意义上的"两党制",而更像是身处比例代表制下的"联合政治"中?拨开历史与现实的迷雾,会发现别样而丰富的印度政治生态,其中蕴育着印度特色的政党轮替进程。  相似文献   

2.
齐薇 《当代世界》2014,(2):72-74
<正>2013年4月20日,中国四川雅安芦山地区发生7.0级地震。两天后,匈牙利国会副主席兼社会党中匈关系负责人、塞格德大学孔子学院理事会主席乌伊海伊·伊什特万在出席中国和平发展基金会主办的"中欧青年领袖对话会"时宣布,将邀请50名芦山地震灾区学生赴匈牙利学习交流,并承担其在匈期间所有费用。他表示,希望以实际行动来"帮助他们忘却不幸",增进匈中两国人民的友好感情。  相似文献   

3.
1989年下半年,东欧的波兰、匈牙利、民主德国、捷克斯洛伐克、保加利亚和罗马尼亚六国政治局势发生剧变。这几个国家的党,有的已经解体,有的失去了执政党的地位,有的发生性质的变化和分裂;社会主义国体和政体发生了变化,更改了国名,结束了一党执政,实行多党制,成立了"联合政府",走自由选举和议会民主的道路;在经济制度上,大力发展私有制,搞混合所有制基础上的市场经济;在武装力量建设上,取消了党对军队的领导地  相似文献   

4.
今天,匈牙利的经济体制改革已经取得了很大的成绩,其成功在于实行了正确的政治路线和政策,特别是党的联盟政策。卡达尔在匈共十二大报告中曾讲到:"匈牙利社会主义工人党一贯的联盟政策对形成当前有利形势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加强并坚决地继续执行这一政策,是我们党和我国人民的利益所在。"本文试图就这一重大政策作一些初步的分析。  相似文献   

5.
《当代世界》2009,(3):44-44
1月17日,马拉维执政的民主进步党召开首届全国代表大会,推举穆塔里卡总统继续作为该党代表参加将于5月举行的总统选举,并通过了党的竞选纲领和新党章。 1月18日,中非共和国总统博齐泽宣布对福斯坦一阿尔尚热·图瓦德拉领导的政府予以解散,19日,中非共和国成立新一届“共识政府”,新联合政府由总统多数派政党、武装反对派、非武装反对派组成,期望促进国家的和平与稳定。  相似文献   

6.
新近公布的俄罗斯以及东欧国家(东德和匈牙利)的档案表明,1953年斯大林逝世以后的最初几个月,贝利亚在大刀阔斧、雷厉风行地进行苏联国内改革的同时,积极强力地授意并推动东欧国家进行了局部的经济改革,匈牙利便是早期推行"新方针"的国家之一。然而,由于苏共党内的权力斗争与在苏联授意和推动下的东欧国家的早期改革进程紧密相连,因而匈牙利的改革势必受到来自于苏共党内权力斗争势力消长的不断影响。由于贝利亚的垮台和马林科夫的失败而造成的匈牙利国内改革派在国内斗争中的失利直接影响到了匈牙利国家早期的改革进程。  相似文献   

7.
佚名 《法制博览》2011,(8):21-21
1948年在蒋中正的领导下中华民国要实行民主宪政。1948年3月29日,“行宪国民大会”召开,选举总统和副总统。根据中华民国宪法,总统、副总统选举不巾党派提名,而由代表自由组合一百人连署提名候选人。  相似文献   

8.
今年9月23日,波兰举行了制度剧变以来的第四次议会大选,在野四年的左派重新上台执政,组成了以左派--民主左派联盟党(简称民左联)主席米莱尔为首的联合政府.波兰政治舞台又发生左右易位,并出现"红三角"的新格局:总统、总理和议会议长均为清一色的左派人士,力量对比大大有利于左派.  相似文献   

9.
古典时代以来为千夫所指的"党派",在英国光荣革命前后已成为一种不可回避的政治现实。作为深深卷入现实政治斗争的政治人物,博林布鲁克是思想史上对"宗派"和"党派"进行区分、为"党派"正名的第一人,尽管这一努力并不彻底,但现代政党观念的先河由此开启,为休谟、柏克政党思想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党派"也逐渐确立起自身在现代政治生活中的合法性,最终成长为现代民主政治的支柱。  相似文献   

10.
1956年10月爆发的匈牙利危机,检验了艾森豪威尔政府推出的美国对东欧"解放"战略的实质和有效性。在危机发生、发展直至最后遭到苏联军事镇压的整个过程中,美国当局非但未像其新战略所高调宣扬的那样,发起攻势去"解放"匈牙利,进而将苏联的势力从东欧"推回去",恰恰相反,采取了一种消极、审慎的不干涉甚至是回避的政策。艾森豪威尔政府对匈牙利事件的反应看似令人不解,但其背后实则蕴含着美国整体冷战战略及其对东欧政策总体考虑的内在逻辑。  相似文献   

11.
冷战后,苏联东欧国家民主化、北非中东国家"阿拉伯之春"、美国政治极化代表了民主所面临的三种不同类型的问题与危机:民主与民主化、民主化与民主巩固、民主体制与现代治理。民主是一种目标,民主化是向这个目标转变的过程,民主巩固需要国家建构先于民主体制建构。美国当代民主体制的衰败是麦迪逊式共和体制与现代治理之间的矛盾与冲突所致。因此,民主转型与民主巩固的失败,民主体制与现代治理的矛盾,代表了当代民主发展的困境。"强政府与有效治理"成为全球性趋势。  相似文献   

12.
在2013年的日本参议院选举中,日本共产党取得了历史性跃进。为"大力发展跃进态势","阻止安倍政府失控","加强与自民党的正面对决",针对安倍政府加速右转并企图使日本走向军事大国的疯狂行动,日共在二十六大上通过了誓与安倍政府"对决到底"的大会决议。同时,决议明确提出在反对提高消费税、反对重启核电、反对修宪、反对美化侵略战争、反对"两个异常"等斗争中,要敢于亮剑、直击要害。决议还就下一步地方和全国选举活动的组织与开展、选举策略的实施等进行了安排和部署。  相似文献   

13.
台湾社会选民结构分析张文生台湾在近十年的时间里完成了从东方式的威权政治向西方式的民主政治转型的过程。西方代议制民主政治以议会、选举及政党政治作为三大支柱,其中选举是公民参与政治的最基本、最普遍的方式,也是普通公民影响政府的唯一的、制度化的、最有效的手...  相似文献   

14.
"西裔特朗普选民"形成于2016年美国大选,大选之后规模稳步扩展。"西裔特朗普选民"由核心与外围两部分组成,核心部分的党派取向比较稳定,外围部分的党派取向则呈现高度不确定性。从选民的意识形态看,"西裔特朗普选民"的核心主要由保守派选民构成,外围主要由中间派选民构成。"西裔特朗普选民"折射出西裔与特朗普之间形成了一个选举悖论,越来越多的西裔支持"反西裔"的特朗普。从西裔与特朗普之间的政治互动看,两者之间的选举悖论之所以形成,是经济因素、移民改革、社会价值观和外交政策四方面动因共同作用的结果。当前,"西裔特朗普选民"已成为特朗普选民基础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作为特朗普撬动选举政治格局的杠杆,对美国2020年大选有着重要影响,主要表现为"西裔特朗普选民"有力扩展了特朗普的选民基础,使特朗普的竞选动员更加理性。"西裔特朗普选民"的强劲发展势头对民主党带来严峻挑战,并将会在很大程度上成为特朗普争取连任的有力武器。  相似文献   

15.
焦佩 《当代世界》2013,(11):72-74
韩国左翼政党,目前主要包括统合进步党、劳动党和正义党,都来源于原来的民主劳动党。2000年1月,民主劳动党成立,2004年在第17届国会选举中获得了10个席位,实现了左翼政党进驻国会的梦想。然而,2008年3月,民主劳动党中的一部分平等派人士宣布脱党,成立了进步新党。2011年11月,民主劳动党因内部分裂深化而解散。同年12月,进步新党、原民主劳动党和国民参与党的部分党员脱党后共同组建了统合进步党。  相似文献   

16.
缅甸曾于建国初期、1990年和2010年后三度尝试建立选举民主,前两次尝试均以失败告终。当前的选举制度由军政府主动精心设计,出发点是通过向心性的制度化方式,在为反对势力留出一定活动空间的同时,保证军人对政治权力的控制。缅甸现行选举制度受制度设计理念以及传统制度"路径依赖"的影响,主要呈现出总统选举与联邦议会选举联动、对候选人和选举人资格设置特殊条件、对不同行政区划级别实行差异化选举三个方面的特点,同时对政党格局和政治权力结构产生了重要的影响,特别涉及民选政府与军方之间、缅族与少数民族之间以及中央与地方之间的分权。对选举制度变迁的考察有助于理解缅甸所处的政治制度环境,并洞察缅甸的政治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7.
2009年以来,社会党在欧洲接连遭遇败绩,先是在欧洲议会选举中受挫并失去在德国的执政地位,2010年又在英国、匈牙利等国选举失利,并在捷克、比利时、荷兰等国选举中弱于右翼力量,使其不仅在欧洲主要大国英法德意全部失去执政权,而且在欧洲绝大多数国家处于在野地位。即便是在希腊、葡萄牙、西班牙等少数国家执政的社会党,也深陷债务危机暴风眼,执政挑战不断加大。  相似文献   

18.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制度是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政党制度,其制度结构具有三个显著特征,即在政权运作上,坚持共产党执政、多党派参政;在民主形式上,坚持充分协商、广泛参与;在政党关系上,坚持共产党领导、多党派合作。我国多党合作的政党制度把各种社会力量纳入政治体系,为各民主党派和无党派代表人士的政治参与开辟了制度化渠道,...  相似文献   

19.
2007年12月30日,肯尼亚选举委员会宣布现任总统姆瓦伊·齐贝吉在27日举行的总统大选中获胜。以拉伊拉·奥延加为首的主要反对党橙色民主运动指责齐贝吉在选举中严重舞弊,要求在全国范围内重新计票。橙色民主运动的要求被选举委员会拒绝,肯随即发生了席卷全国的骚乱,造成上千人死亡,30多万人流离失所,引起国际社会广泛关注。 受非盟委托,以联合国前秘书长安南为首的“非洲名人小组”在肯进行了为期一个多月的调解工作。终于,在2008年2月28日,齐贝吉与奥延加在内罗毕就组建联合政府签署协议。根据协议,联合政府将增设总理和两名副总理职位。总理将由议会最大政党或政党联盟的领导人担任,两名副总理由组成联合政府的两党分别推荐。总理将负责监督和协调政府各部的工作,总理及副总理只有在议会未通过信任投票的情况下才能被解职。设立拥有一定行政权的总理职位是“橙色民主运动”提出的主要谈判条件之一。橙色民主运动是议会第一大党,奥廷加出任总理几无悬念。随着齐、奥双方签署关于组建联合政府的协议,持续两个月的政治危机终于得以结束。  相似文献   

20.
苏联问题的根子在政治体制,进行政治体制改革是苏联改革的题中应有之义。苏联改革政治体制的核心是解决公民与政权分离的问题,消除经济改革的障碍机制。但是,在选择政治体制改革的方向和目标上,戈尔巴乔夫不切实际地试图恢复列宁所提出的"一切权力归苏维埃",想通过全民选举苏维埃代表来实现公民与政权的结合,实践的结果证明在现代条件下这么做行不通。这一选举导致了苏联的政治过热和混乱,更使苏共威信丧失,难以控制局面,最后不得不实行总统制。匆忙推行的总统制仍难以挽回局面,反而促进了民族分离主义的发展,最后使苏联倾倒,苏共失去了政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