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机关干部出差须按规定付食宿费 省委组织部近日出台《关于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的规定》,对省委组织部机关干部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设置“硬杠杠”。要求省委组织部机关干部改进调查研究,减轻基层负担,并强调机关干部要全员接访。精简会议活动,除以部名义召开的全省I生会议每年不超过1次外,时间不超过1天。  相似文献   

2.
<正>"工作会议一律不发笔记本、包和笔";"市委、市政府文件一般不超过3000字";"市委、市政府领导班子成员出行时不使用警车引道、开道";开短会、讲短话,领导不再"串场子";报纸头条不再为领导"专属"。不张贴悬挂标语、横幅,不安排到辖区边界迎送;领导调研、检查期间,不上高档菜肴、不饮酒,而且原则上不在基层用餐和住宿……为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委、省政府关于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的规定,成都、  相似文献   

3.
新声 《党建》2012,(9):28-28
近日,一位领导同志提出,要认真思考下基层怎样能听到真话、实话、普通群众的话。这体现了党的群众路线和实事求是的优良作风,是对干部下基层的重要要求。干部下基层听不到真话、实话、普通群众的话,表面上是基层干部群众不想说、不愿说、不敢说,根子还是下基层的干部作风不深入、方法不对头。下基层的干部要善于和乐于拉家常  相似文献   

4.
石嘴山市惠农区紧紧围绕自治区关于开展机关干部"下基层"活动的部署要求,认真准确做到"细、实、恒",进一步改进干部工作作风,确保下基层活动取得实效。活动准备突出"细"字。抽调人员组成专题调研组深入到全区38个行政村、42个城镇社区和200多个企  相似文献   

5.
笔者认识几位农村干部,闲谈中得知他们最怕的是有些单位和部门干部下基层了。问其原因,他们说这些人下到村里,正事好事不办一件,又要管吃喝,又要拿土特产,又是摆官架子打官腔,令人十分无奈。领导干部下基层,是体验生活、了解民情、检查工作和调查研究的有效方法,既能摸到实情,又能了解群众所需,还能办一些有利于老百姓的好事和实事,可称得上是干部联系群众、转变工作作风的好办法。然而,因为一些干部下基层不是真心实意为群众办实事,而是给基层添加了负担和麻烦,令基层干部群众反感和不满。曾有一个真实的笑话,说的是某单位领导要下基层帮一…  相似文献   

6.
仲祖文 《党建》2012,(9):28-28
近日,一位领导同志提出,要认真思考下基层怎样能听到真话、实话、普通群众的话。这体现了党的群众路线和实事求是的优良作风,是对干部下基层的重要要求。 干部下基层听不到真话、实话、普通群众的话,表面上是基层干部群众不想说、不愿说、不敢说,根子还是下基层的干部作风不深入、方法不对头。  相似文献   

7.
广东省委把2009年确定为全省的工作落实年,要求切实转变机关作风,认真落实一查四减的要求。规定召开会议时,省委、省政府主要领导同志的讲话一般不超过1个半小时,其他领导同志的讲话不超过1个小时;省委、省政府召开的全省性会议,会期一般不超过2天,部门召开的全省性会议,会期一般不超过1天;建立机关干部利用法定节假日回乡调研的长效机制。  相似文献   

8.
各级领导机关干部到基层一线了解实情,掌握第一手资料,是长期以来我党形成的良好工作方法,但在某些地方执行中被教条化了。下基层的人数和时间成了领导重视不重视基层工作的惟一标准。然而从实际效果考察,有的领导机关干部下基层不是在为基层排忧解难,而是为基层帮倒忙。如有的机关干部下基  相似文献   

9.
《求是》2013,(9):36
为转变干部作风,深入基层服务群众,去年3月以来,三明市深入开展以"下基层、解民忧、办实事、促发展"为主要内容的"万名干部下基层"活动。针对下基层中存在的工作不深入、措施不得力、配合不协调、落实不到位等问题,结合贯彻落实中央、省委关于改进工作作风、密切  相似文献   

10.
反腐广角镜     
反腐举措辽宁10条规定直指官场陋习一些领导频繁出席各种剪彩、庆典、颁奖活动,而且彩带越剪越长,剪子越剪越多;一些专业性会议,主席台动辄数排,领导名单长长一串;群众来信反映问题往往石沉大海……如今,这些做法在辽宁省已经行不通了。辽宁省政府刚刚出台的10条规定,向这些官场陋习发出了挑战。从内容上看,10条规定具有很强的操作性,像各市政府、省政府各部门向省政府汇报工作的书面材料一般不超过6000字;汇报时间一般不超过20分钟;会议讨论发言的时间每人一般不超过5分钟等。秘书水平有多高,领导水平就有多高。领导讲话由秘书起草,领导发…  相似文献   

11.
近日,一位领导同志提出,要认真思考下基层怎样能听到真话、实话、普通群众的话。这体现了党的群众路线和实事求是的优良作风,是对干部下基层的重要要求。干部下基层听不到真话、实话、普通群众的话,表面上是基层干部群众不想说、不愿说、不敢说,根子还是下基层的干部作风不深入、方法不对头。下基层的干部要善于和乐于拉家常。说群众常说的话、愿意听的话、听得懂的话,力戒官话、大话、套话、空话。自己多说贴心话,才能换来群众的心里话。下基层的干部要脱下西装换"农装"。杨善洲挽起裤腿、戴顶草帽下乡,被群众亲切地称为"草帽书记",值  相似文献   

12.
近日,一位领导同志提出,要认真思考下基层怎样能听到真话、实话、普通群众的话。这体现了党的群众路线和实事求是的优良作风,是对干部下基层的重要要求。干部下基层听不到真话、实话、普通群众的话,表面上是基层干部群众不想说、不愿说、不敢  相似文献   

13.
近日,一位领导同志提出,要认真思考下基层怎样能听到真话、实话、普通群众的话。这体现了党的群众路线和实事求是的优良作风,是对干部下基层的重要要求。  相似文献   

14.
梁组 《支部生活》2009,(7):41-41
梁河县委组织部采取十项措施,拓展“组工干部下基层调研”活动内容。一是每月一个调研周。每月最后一周确定为“调研周”,除紧急事项外,原则上不安排会议,集中时间开展调研工作。部领导每年下基层调研不少于2个月,各股室干部不少于3个月。二是每季度一次交流座谈会。每季末,召开一次部机关干部下基层调研交流座谈会,探讨调研取得的经验、成效和遇到的难点、热点问题。三是每年一篇调研报告。每名党员干部每年至少要提交一篇有情况、有分析、有对策的调研报告,积极破解组织工作难题。  相似文献   

15.
从媒体上经常会看到,一些领导同志到各基层熟悉了解情况,轻车简从,不打招呼,不安排时间,也不让人陪同。笔者认为,不打招呼下基层,是个好办法。一是解难题。制约地方发展的关键在干部。不打招呼下基层,可以发现基层干部在干什么、想什么、在哪里,一目了然,是真实的,是原汁原味的。有的地方工作起色不大,其原因多种多样,  相似文献   

16.
党建视窗     
《当代贵州》2013,(1):7
中央出台关于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的八项规定12月4日,中央政治局会议审议通过了关于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的八项规定。规定要求,要改进调查研究,多同群众座谈,多同干部谈心,多到困难和矛盾集中、群众意见多的地方去,切忌走过场、搞形式主义,要轻车简从、减少陪同、简化接待;要精简会议活动,切实改进会风,提高会议实效,开短会、讲短话,力戒空话、套话;要精简文件简报,切实改进文风,没有实质内容、可发可不发的文件、简报一律不发;要规范出访活动,从外交工作大局需要出发合理安排出访活动;要改进警卫工作,坚持有利  相似文献   

17.
今年以来,庄浪县搬“文山”、填“会海”,动真格精简会议,严格控制会议数量,会议规格、规模,严格实行会议报批制度,推行1小时会议和5分钟发言制度。凡是要求乡镇负责人回县城参加会议的,需经过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同意后才能参加。庄浪县精简会议的多项举措为全县各级干部腾出了宝贵的时间,让他们深入春耕一线,  相似文献   

18.
会议对于领导工作来说,是不可缺少的。讨论、研究和解决问题需要开会,下达计划、布置任务也离不开会议。即使是进行工作总结评比、协调工作关系、选用干部和思想教育,也都需要召开规模或大或小、时间或长或短、人数或多或少的各种会议。为了有效地运用这个领导手段,党支部书记必须掌握开好会议的技巧。  相似文献   

19.
干部下基层工作是落实党的方针政策,转变领导干部作风,密切党群干群关系,发展经济、维护稳定的一项重要举措。实践证明,干部下基层不仅培养了干部群众观念,锤炼了干部过硬作风,更壮大了基层工作力量,解决了基层热点问题。但客观地看,与党的要求相比,与人民群众期待相比,党员干部下基层带来的实际效果还有很大提升空间。为确保下基层工作真正取得实效,得到群众认可和拥护,笔者有以下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20.
宣金祥 《江淮》2012,(3):52-53
一段时间以来,不少党组织开展类似"党员进农家,干部下基层"活动,广大党员干部深入基层,调查研究,为群众解决了不少困难,这对于转变工作作风,改善党群干群关系是大有好处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