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短信作为崛起的“第五媒体”,已经成为大学生相互联系和交流的主要方式之一,短信文化也逐渐成为大学校园文化的组成部分。短信文化的负面影响主要有:影响了大学生的思想和学习;不良短信严重影响了大学生的身心健康。面对短信文化的这些负面影响,我们应趋利避害,提高大学生的短信道德水平,培养他们正确的交往观念和健全的人格;大力提倡大学生短信文化建设,加快提升校园短信文化的品位;充分发挥手机短信的信息传递优势,开展短信思想政治教育。  相似文献   

2.
当代大学生法治观的基本特征表现为:法律认知的敏锐性和法律情感的两极性、法律行为的冲动性与法律意志的薄弱性、法治观念的开放性、法律信仰与法律实践的矛盾性。影响当代大学生法治现形成的因素多种多样,对当代大学生进行法治观教育的内容和途径也应丰富多彩。  相似文献   

3.
大学生法治品质主要包括法治知识、法治意识、法治情感和法治能力四个方面。在创业教育中培养大学生法治品质有助于大学生迅速融入现代法治社会,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提升创业过程中的竞争力,在创业过程中规避风险。目前,大学生存在法律知识不足、法治意识淡薄、法治情感淡漠、法治能力不足等法治品质欠缺问题,影响明显。因此,创业教育中培育大学生法治品质必须合理设置法治教育课程以丰富大学生法律知识,积极开展法治宣传教育以增强大学生法律意识,有效落实法律执行力以提升大学生法治情感,强化法治教育实践以提升大学生的法治能力。  相似文献   

4.
现代法治人格及其培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建设现代法治国家要求主体必须具备现代法治人格.现代法治人格是以主体独立为前提的,具备权利与责任意识、政治参与意识、理性的批判精神、宽容和耐心,并以法律信仰为最高信念.现代法治人格的培养需要政府法治人格与司法人格的引导,需要科学的法律建设为其提供制度性基础,需要通过对传统人文成果的改造为其提供精神支持,而发展法律教育则是法治人格塑造的基本途径.  相似文献   

5.
当代大学生创造人格状况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创造人格因素对创造能力的培养具有直接作用,研究创造人格对人才能力培养具有重要意义.当代大学生创造人格特征的形成受自身、家庭、学校和社会环境等因素的影响,其人格培养一要从"大教育"观念出发,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为大学生创造人格的形成提供良好的环境;二要从"大课堂"的观念出发,把人格教育深入到学生生活的各个层面,在校目中形成"立体式"的教学模式.  相似文献   

6.
“软”与“硬”互为对称,各自相对于对方而存在。近年来,“软”与“硬”这两个词在法学及相关领域的使用频度日趋增高,如“法治硬件”,“法治软件”,“一手软、一手硬”等。看来,法治建设中确实也有软与硬的问题。首先,法治作为一种观念和意识是由衷地、自觉地视法律为最高权威的理念和文化积淀。观念不能强加,意识不能硬性输入,法律至上之理念的形成必须依赖长期的教育、思考所“熔铸”的内心确认。从这个意义上说,法治是人类文明进化到一定程度的产物,是在一定物质生活条件下的观念升华,是社会意识的进步,是人类理念的完善。…  相似文献   

7.
我国法治建设离不开传统文化的支撑,任何标榜“全盘西化”的法律移植思想都无法在我国生存。建构法治社会需要吸收西方先进的法律文化及法治观念,但也不能摒弃优秀的传统文化。在借鉴国外有益成果的基础之上,吸收传统文化的优秀因素,构建符合中国国情、满足民众生活需求的社会主义法律体系。进行法治建设必须处理好与传统文化的关系,要树立传统文化的自信心,建设中国特色先进文化;提高民众的法律意识、个人权利意识、法律素质;积极推行依法治国方略;强调法律实施中程序正义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8.
法治本身不仅是一种法律制度,而且包括着一种价值追求。法治的价值追求的实现,依赖良好的立法,要求法的制定要符合正义、平等、自由、人权的价值取向;要求执法官员具有良好的法的价值修养并正确地做出法的价值选择;要求树立法律的权威,保障公民合法权益,限制公权力的滥用:要求进行法治观念的改革,提高公民的法律意识。  相似文献   

9.
当代大学生法治观念水平的高低,不仅关系到其自身的成长,而且对法治中国的建设进程产生影响。但调查显示,当代大学生不仅法律常识比较欠缺,获取法律知识的能动性较差、途径偏窄,而且法律意识薄弱,维权意识不足。主要原因既有高校法治教育不完善,消极法律文化的沿袭与法治建设的滞后等,也有学生自身对学习法律知识的作用认识不够,家庭教育的功利化等。因此,增强当代大学生法治观念,国家、社会、学校、家庭及大学生自身多方责任必须共担,多管齐下,方可奏效。  相似文献   

10.
高校法治教育的实质就是大学生法治信仰教育,根本任务是帮助大学生树立坚定的法治信仰,大学生法治信仰表现为大学生对我国依法治国理念深刻认同,对民主法治社会建设的自觉参与、对良好法治人格的终身追求。现在,我国高校法治信仰教育面临着教育目标定位不明确、教育模式单一落后、教育环境复杂多变、师资队伍建设薄弱等多方面问题。增强高校法治信仰教育的实效性,克服高校法治信仰教育的现实困难,需要高校从转变教育理念、创新教育模式、优化教育环境、加强教师培训等几个方面着手。  相似文献   

11.
群体性事件的参加者为有共同利益诉求的弱势群体,其通过具有轻微违法性的群体性聚集方式寻求对其权利的救济.产生该种现象的主要原因为我国传统的人治的法律文化影响.解决该问题,树立现代的法律文化观念必不可少,具体到实践中即是普及贯彻法治理念.政府部门依法行政,培养政府工作人员的法治理念;司法系统实现司法审判的独立,加强法官内心正义的确信,进一步提高司法的公信力;群众的法律思维观念由传统的“向官老爷讨说法”转变为按照法律规定、法定程序寻求救济.  相似文献   

12.
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课是目前对大学生进行引导的主要载体,整合德育和法治教育两个学科的内容于思想政治教育当中,构建一个完整的体系,可以进一步强化法治教育的的作用。通过法治视角构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体系能够使大学生在参加思想政治教育理论课的过程中,加深自身对法律的理解度以及认同感,了解法律的权威以及在社会生活中的重要性,对于加强其法治理念和提高其法律素养有非常大的帮助,从而为其进入社会奠定坚实的基础。提升高校整体法治建设的关键在于提高占学校绝大多数的大学生的法治观念,由此也能保障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目标的早日实现。  相似文献   

13.
论丝绸之路经济带“五通”的法治建设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构建和优化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的“五通”法治环境,应重点加强政策沟通机制领域的法治建设,保障合作取得“最大公约数”;促进道路联通法治建设,确保陆海大道通衢联八方;优化经贸合作法律制度设计,打造拓展彼此市场的“金钥匙”;健全金融合作法律制度,为合作各方发展注入“金融活水”;完善人员流动和文化交流法治,健全“心相知、民相亲”的法治保障机制,积极为丝绸之路经济带高效可持续共建提供健全的法治保障和体制机制支撑。  相似文献   

14.
作为大学生法治教育的主阵地,高校校园法治教育存在着定位模糊、理论教育实效欠佳、体验教育有待拓展等问题,应坚持现代法治教育观,以提升大学生的法律素养为根本出发点和目标,科学构建大学生法治教育体系,着力推进法律原理的领悟力教育,不断增进法治实践的体验性感知,使法律知识内化为大学生自身的修养和品性,外化为行为自觉和法治习惯,切实提升大学生的法治意识和法律素养。  相似文献   

15.
论大学生法律素质教育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大学生法律素质是指大学生学法、知法、守法、用法的观念和意识。提高大学生的法律素质是大学生素质教育的重要任务之一,它不仅是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迫切需要,也是推进高校精神文明建设,促进大学生健康成长和维护国家长治久安的需要。近年来,随着国家法制的逐步健全,大学生学法律素质逐步提高。但是由于多种因素,导致大学生法律素质仍然低下,与构建和谐社会的要求不相适应。因此,高校要从加强大学生社会主义法制教育、提高教师法制意识和法律课质量、依法规范治校、培育良好法治氛围等方面来提高大学生法律素质。  相似文献   

16.
科学的教育惩戒不仅仅是制止违纪现象的手段,还应该是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民主意识与法治精神的途径。也就是说,教育惩戒不应该只是来自教育者,也应该来自受教育者,实际上教育惩戒的最终目的就是让学生在实践中受到民主精神、法治观念、平等意识、独立人格的启蒙教育,而这正是面向未来的现代教育所应该包含的基本要义。  相似文献   

17.
培养大学生创新素质的思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就个人素质而言,创新素质主要包括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创新知识、创新能力与创新人格。要培养大学生的创新素质,必须树立创新教育观念,采用创造性教学方法,营造良好的环境氛围。  相似文献   

18.
亲情观是人生观的重要内容。树立正确的亲情观有利于大学生健康人格的形成。对大学生开展亲情教育,是切实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培养造就具有高尚思想品质和良好道德修养的优秀人才的重要措施。文中通过实证调查,分析了大学生亲情观的特点,并据此探讨如何切实结合“八荣八耻”教育,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亲情观。  相似文献   

19.
乐山司法行政系统在司法行政服务“彝家新寨”中,结合实际,充分发挥法制宣传、法律保障、法律服务、法律援助等职能作用,通过法治建设“三强化”、化解纠纷“三到位”、法律服务“三跟进”,积极服务彝家新寨建设,营造良好的法治环境,培养彝族群众良好的学法用法习惯,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实现和谐美好的小康生活。  相似文献   

20.
领导干部作为"关键少数",其法治教育水平应当显著高于普通群众。当前我国以"法律型规范"为主体的社会规范体系教育力度不足,尤其是对于特定群体的法治教育混同于普通群众的法治意识和观念教育,其相应的法治能力建设和法治思维培养还没有得到应有重视。法治教育是法律教育的进阶,是通过法律进行治理的技巧和方法的教育,体现为"法律实施进程的法治教育"。法治教育是对社会规范体系尤其是法律型社会规范演进过程的普及性教育,是对法律型社会规范发展演变过程中的规律性总结的学习和引导,体现为"规范演进过程的法治教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