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搜索引擎技术的新发展带来了直接侵权行为与间接侵权行为认定的新问题。从近些年的司法判例来看,对侵权行为认定标准的采用存在一定争议。我国将间接侵权纳入共同侵权范畴,造成理论与实践的相互冲突,对侵权行为的认定也产生一定影响。因此,有必要区分不同情况对搜索引擎服务提供商侵权行为的认定标准进行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2.
目前,我国在产品的生产和销售中,因产品的质量问题造成人身、财产损害的问题十分严重。文章以我国目前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为基础,结合实践,对产品质量在民事法律责任适用中出现的主要问题加以分析探讨。  相似文献   

3.
网络带来了信息传播的便利,也使隐私权的保护面临挑战。目前,许多国家都已建立了完整的网络隐私权保护体系,而我国还处于探索阶段,在多数情况下仍然用一般人格权来解决网络隐私侵权的矛盾。在新修改的《侵权责任法》中,我国首次对网络隐私侵权问题进行了特殊规定。网络服务商作为信息控制者和网络服务者存在两方面的义务,在法律中应当进一步明确网络服务商的义务和责任,同时建立网络隐私权的监督机构,从法律制度和行业规范两种途径渐进式地建立起完整、统一的网络隐私权保护制度,双管齐下,维护我国公民在网络环境中的合法权益。  相似文献   

4.
龙欣 《人民论坛》2012,(17):72-73
网络团购的出现不仅颠覆了传统的消费模式,甚至对现有的网络交易模式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冲击,对保障消费者的合法权益也提出了新的挑战。文章试图结合自身经历以及一些网络团购中常见的侵权现象,从行业自律、部门监管和法规建设等方面分析如何对网络团购中消费者的权益进行有效保护。  相似文献   

5.
第三人侵害合同债权,是指合同当事人以外的第三人故意实施妨害合同债权实现,造成债权人遭受财产利益损害,应当承担损害赔偿等民事责任的行为,这种行为应受侵权法调整。其构成要件,要以存在合法的合同债权为前提,第三人主现上必须为故意,行为必须具有不法性且已造成实际的债权损害。合同法调整第三人侵害合同债权存在缺陷,我们应借制定民法典的契机尽快建立较完善的第三人侵害合同债权的侵权责任制度。  相似文献   

6.
蔡鑫 《求索》2011,(4):134-136
跨国公司环境侵权行为在法律上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它所带来的环境损害常发生在东道国,但东道国大都没有针对跨国公司母公司的管辖权,而母国又缺乏足够动力来约束跨国公司母公司的海外作为。国际社会对跨国公司环境侵权尚未出现专门国际立法,相关问题只能准用国际公约中关于侵权或环境侵权的一般规定。目前对有关跨国公司环境侵权问题的法律适用主要还是依据相关国家国内冲突法进行确定。传统的侵权行为地法在该问题法律适用上仍占据主导地位,而最密切联系原则和适用对受害人最有利的法律原则也逐渐被越来越多的国家所采纳。  相似文献   

7.
基于Groupon式网络团购的消费者信任问题探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杜娟  张妍 《前沿》2012,(7):93-94
Groupon模式的网络团购作为我国由外引入的新鲜事物,在本土化的进程中伴随着严重的消费者信任问题。本文通过分析我国Groupon式网络团购的产生动力及商业运作模式,来探究我国消费者网络团购信任问题的产生根源及发展对策。  相似文献   

8.
有关合同责任制度的论著甚丰,本文主要从合同责任的效力根源着眼,论述合同责任之强制执行效力来源于当事人意思及法律规定的结合,体现着私法自治精神及价值判断、利益衡量之法政策的贯彻。  相似文献   

9.
张凌寒 《求索》2013,(10):185-187
网络经济的迅猛发展呼唤网络虚拟财产立法的完善。但我国现行网络立法存在着过于笼统、层次单一、操作性差等问题,严重影响了权利人的权利救济。本文深入分析了我国虚拟财产立法的两条路径。根据现行法律体系的协调、对权利人保护周密等理由,提出选择单行制定法规保护网络虚拟财产的立法路径。本文深入分析了虚拟财产立法保护的指导思想,论证了立法层次的选择。尤其是对在立法中具体规则应解决的问题进行了初步构想。并对虚拟财产保护的相关制度完善提出了构想。  相似文献   

10.
范姣艳  章晶晶 《前沿》2013,(19):94-96
合同与侵权的法律适用历来是国际私法法律适用部分的主体,虽然二者的法律适用原则和理论相互区别并各自独立,但是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国际民商事交往的日益加强,二者逐渐接近并相互作用,合同与侵权的界线趋于模糊.实践中合同与侵权的关系也经常是一个令实务工作者感到最棘手的问题,其中最典型的是合同与侵权责任竞合时的法律适用的问题.明确合同与侵权法律适用的关系及特点,掌握二者的相互联系与区别,可以更好解决二者责任竞合时的法律适用问题,促进国际民商事争议的更好解决.  相似文献   

11.
网络信息侵权是近年来司法实践关注的重点领域,《民法典》在个人信息保护和网络侵权责任认定也作出了较为系统的规定。与侵权责任有关的网络信息是指一种描述或记载,由网络用户通过网络服务提供者表达,体现出自然人、法人、其他组织等特定权利主体的可识别性特征以及相关联的事实、事件。网络信息的规范需要公私法协同,各国基于不同的价值目标,在规范制定中具有较为明显的区别。网络信息侵权责任需要识别侵权责任人,在实名制框架下查明虚拟主体的真实身份,确定共同侵权行为中不同主体的责任分配。网络信息侵权行为与信息在网络中的发布、转载、存储、携带、删除等密切相关,并关联到被侵权主体的具体权利。在网络信息侵权行为的责任承担中,我国采取接近欧盟GDPR中的避风港原则,在实务适用中可采取查明删除义务的具体内容并建立履行规则,同时通过严格责任来认定侵权过错。  相似文献   

12.
我国《侵权责任法》第36条从直接侵权和间接侵权两个方面规定了网络侵权责任,为有效规制网络侵权行为提供了明确的法律依据。但是,该条过于原则,不利于司法实践中的具体应用。应当从明确界定"网络服务提供者"的内涵、完善网络侵权中的"通知规则"、对"知道规则"中"知道"的涵义作出明确解释三个方面对该规定进行相应的修改和完善。  相似文献   

13.
邓佑文 《理论月刊》2002,(9):50-50,57
第三人侵害合同债权,是指合同当事人以外的第三人故意实施妨害合同债权实现,造成债权人遭受财产利益损害,应当承担损害赔偿等民事责任的行为,这种行为应受侵权法调整。其构成要件,要以存在合法的合同债权为前提,第三人主观上必须为故意,行为必须具有不法性且已造成实际的债权损害。合同法调整第三人侵害合同债权存在缺陷,我们应借制定民法典的契机尽快建立较完善的第三人侵害合同债权的侵权责任制度。  相似文献   

14.
德国模式一般侵权责任的构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项丽莺 《前沿》2009,(5):160-163
本文通过对德国一般侵权责任的构造的阐述、评析,说明各国侵权法,及于自己的国情、法律传统以及法律实践,可能会在不同的功能之间寻找不同的支点,而这些都是我们在继受时需要注意与厘清的。  相似文献   

15.
徐清清 《桂海论丛》2020,(1):113-117
人工智能时代下出现的智能机器人,现有法律对其的规范调整存在空缺与不足。能产生独立意识自我进行意思表示的智能机器人尚未被创造,故目前没有客观需要来确立其法律主体地位;智能机器人行为侵权时,从所有人的雇主责任与产品责任来平衡分配;应承认智能机器人对其自主学习创作的作品的知识产权。最后,在应对智能机器人对传统法律挑战时,应坚持人类利益优先、公共利益优先、共生等基本原则。  相似文献   

16.
论手机短信的民事侵权责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张小芳 《前沿》2006,(3):138-139
手机短信给人们带来方便快捷的同时,也给人们带来了烦恼,大量垃圾短信的出现,直接侵害了人们的人身权利和通信权利。本文通过阐述垃圾短信构成要件、侵权主体应承担的民事责任等具体问题,提出了采取的治理措施,国家应及时以政策或立法的形式,明确“不良短信”、“垃圾短信”的概念,按垃圾短信性质不同,分类根治,分类管理。同时采取手机卡入网实名制,当出现垃圾短信等违法行为时,可以根据购买手机时顾客留下的相关信息追究其法律责任。其次限制广告的发送时段,并对滥发垃圾短信的行为予以处罚。  相似文献   

17.
公司社会责任是近来社会各界都十分关注的一个热门话题,其实施的状况直接反映了当地经济的民主化进程。那么,我国的法律中是否规定了公司社会责任制度?我们是否应该规定公司社会责任制度?本文即通过对这些问题的思考,以寻求完善我国市场经济法制的一些方案。  相似文献   

18.
《公安研究》2012,(10):92-92
杨立新、李佳伦在《法律科学》2012年第2期撰文认为,随着互联网科技的不断发展,人们日常生活对网络的依赖有增无减。人们在享受网络带给生活的巨大便利的同时,也倍受各种网络侵权行为的干扰。《侵权责任法》第三十六条为解决网络侵权问题找到了出口,但除了该条第二款中明确规定的被侵权人享有向网络服务提供者发出通知的权利之外,侵权网络用户也享有向网络服务提供者发出反通知的权利。这样才能平衡网络侵权中以网络服务提供者为中心的被侵权人、侵权网络用户和其他网络用户之间的利益。  相似文献   

19.
违约责任与侵权责任的竞合现象是伴随合同法和侵权行为法的独立而产生的不可避免的客观现象。违约责任与侵权责任差异较大。应从平衡当事人利益和保证法律规范的协调角度出发解决违约责任与侵权责任的竞合问题。允许当事人在一审法庭辨论终结前变更诉讼请求,遵循法律对两类举证责任的不同规定,以保障法律规范体系的完整。  相似文献   

20.
随着电子商务的迅猛发展,利用网络交易平台销售假冒商品的案件日渐增多,网络交易平台面临着诸多商标侵权诉讼。然而,我国相关法律对此却没有明确的规定。为此,本文在分析网络交易平台提供商的法律地位的基础上,指出其应尽的法律义务,同时结合目前我国的立法现状和司法实践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完善我国网络交易平台提供商的商标侵权责任制度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