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依法用枪、安全用枪、射击技能是警察用枪的三个关键环节,依法用枪和射击技能在警察手枪教学训练中都得到了相应的重视,安全用枪一直困绕着警察用枪的教学训练及在实战中的运用。文章就警察教学训练安全用枪存在的问题、产生原因进行了深入分析,并提出了合理化建议,以提高警察教学训练中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2.
当下,在暴恐案件多发的形势下,需对我国警察用枪中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理性分析,针对目前的用枪现状,着力改革我国警察射击训练的方法:注重基础射击训练;根据实战需要训练一线警察;增设用枪决定性训练等。在射击训练工作中,要牢固树立安全用枪理念,确立明确的训练目标,不断提高公安民警的用枪水平和能力。  相似文献   

3.
随着社会治安的日益严峻和公安警察"打击犯罪,维护社会秩序"的职能的深化,警察权有进一步扩张和泛化的趋势,突出表现在警察使用枪支警械的法律问题上。但是由于警察实务的特殊性,执行任务中涉及的权利义务的复杂性和敏感性,使得警务实践中类似"广西警察打死孕妇案"等滥用枪支恶性案件的频发。这种枪械使用制度上的缺失使得实务中只能由警察自由裁量是否用枪来弥补立法上的缺陷,然而这就相应地带来了关于警察用枪的自由裁量权问题。本文笔者将通过对警察用枪问题的分析,探讨警察正确行使用枪的自由裁量权的相关内容,并贯彻规制自由裁量权行使的原则性理论,以期最大限度地实现警察用枪的合法化和合理化。  相似文献   

4.
目前我国警察使用枪支的行为常常引发社会的关注,对开枪的正确与否也争论不断。要厘清警察用枪行为的对与错,应当明确警察使用枪支的目的、使用枪支的条件、使用枪支的程序,并为警察正确使用枪支提供有效的保障。  相似文献   

5.
当前,警察公务用枪存在的主要问题是:有的民警在不符合法定情形时用枪,临战心理素质不高,勤务动作不规范,缺乏使用枪支的常识和技能、携带装备单一、组织指挥或勤务配合不当。基层民警不愿用枪、不敢用枪、不会用枪的主要原因是:公务用枪集中保管制度的执行矫枉过正,缺乏日常用枪训练,安全教育工作滞后,公务用枪配置不合理,现行法律法规不完善,事后处置存在诸多困扰。应进一步完善相关法律制度,加强教育训练,依法配备、领取和使用枪支.切实维护民警的合法权益。  相似文献   

6.
面对随时随地可能发生的暴恐事件,警察必须直接开枪予以制止,从而最大限度地降低暴恐犯罪行为所导致的危害,有效维护公共安全。昆明"3·01"暴恐事件表明,我国警用手枪装备现状已不能适应新的执法环境的要求。为了有效应对处置暴恐袭击活动,迫切需要改善现有警用手枪装备,加快警用手枪的发展。介绍了昆明暴恐事件的特点,论述了暴恐事件下警察用枪的必要性,分析了我国警用手枪的现状与不足,提出了警用手枪的发展建议。  相似文献   

7.
公安警察是一支武装性质的执法队伍,但长期"刀枪入库",公安民警缺乏应有的射击训练和枪支配用,与其武装性质相悖,与当前的社会治安现状需求不符.有章可循、严格管理、审慎使用,江苏省公安民警依法用枪指日可待.  相似文献   

8.
人民警察的开枪行为历来为社会各界所关注,而当前有关法律法规对人民警察行使开枪权的规定还存在一定问题,诸如警察开枪的合理界限是什么,怎样保障警察正确行使开枪权?这些都是研究警察开枪问题的重要内容。借鉴其他国家或地区有关警察行使开枪权的立法经验,应修订我国现有法律法规,并加强配枪人员实战训练与改进现有枪支配备,使人民警察在法定情形下敢于开枪、依法开枪、合理开枪。  相似文献   

9.
王伟 《人民公安》2014,(14):32-33
<正>在舆情对警察用枪广泛关注的情况下,警察或将较长时间面临"不敢开枪"和"滥用枪支"指责的两难境地。如何让警察手中的枪,准确、恰当地保护民众安全?受访民警建议尽快出台可操作性较强的用枪规制,切实提高民警的枪械使用素养。  相似文献   

10.
何时开枪、开枪限度如何是警察枪支使用制度中的核心议题。对此,德国法不仅通过“开枪目的”和“行为罪质”(重罪或轻罪)来限定准许开枪的适法情形,还根据射击动作的各个环节动态地分解最小武力原则。德国制度设计的内在机理为解决我国警察实践中不敢用枪、过度用枪问题提供了有力的理论支撑。其一,《人民警察使用警械和武器条例》第9条列举的14种开枪适法情形应在与刑法关联的意义上理解,即应将相对应的犯罪构成要件导入到枪械使用的要件判断中去。其二,可以开枪的适法情形包括但不限于上述《人民警察使用警械和武器条例》第9条明文例举的14种情形。根据立法者本意,该条兜底条款“法律、行政法规规定可以使用武器的其他情形”,是指所有为《刑法》所规定,最低刑在3年以上的犯罪。其三,中德制度之比较为全面理解我国落实最小武力原则的相关制度以及多个关键的不确定法律概念提供了广阔视角与智识资源。  相似文献   

11.
目前困扰我国警察开枪的主要原因在于现行警察使用武器的规定过于具体、缺乏原则性和可操作性。要运用比例原则,从程序制度、实体制度和不当开枪的法律救济等方面完善我国警察开枪制度。  相似文献   

12.
云南昆明“3·01”严重暴力恐怖事件的处置,暴露出当前公安机关公务用枪管理的弊端。针对这些弊端分析形成的原因,提出优化公安机关公务用枪使用管理的思路,有力打击暴力恐怖分子,维护社会安全稳定和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确保民警生命安全。  相似文献   

13.
刘静 《人民公安》2014,(14):20-21
<正>开枪,是警察使用武力的最高等级,也是制止违法犯罪、保护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的最后手段。使用枪支,对警察的操作技能、心理素质、判断能力、战术意识等都提出了很高要求。如何让民警该用枪时敢于用枪?如何让民警做到安全、依法、规范用枪?训练有素是关键环节。近日,公安部要求全国公安民警,特别是巡逻处突一线民警进行为期3个月的武器警械使用专项训练。目的就是要让民警在执法执勤中,尤其是在处置严重危害公共安全的暴力犯罪时,做到依法、规范、有效使用武器警械。  相似文献   

14.
其实当几个歹徒刚一冲上来时,几个警察就可以开枪了,可是他们没有。如果我对着一个妓女说不让妇女乱卖淫,对着成克杰说不让人大常委会的主任们乱占人家媳妇儿,对着胡长清说不让省长们乱受贿,一定会激起公愤,从而指责我以偏概全,甚至说我别有用心。可是如今,真的有人在用这种思维说话,《南方周末》上,就有一个很高层次的研究人员面对着杜书贵这样说:不让警察乱开枪。说起警察用枪,我这里倒是有一些事例:去年,在郑州街头,我们有几个警察在歹徒的枪口下血洒街头。他们是刑事警察,他们手里有枪,可他们为了不误伤行人,宁肯牺牲…  相似文献   

15.
枪支是公安机关维护治安 ,保护人民 ,打击犯罪的重要武器。公安机关公务用枪管理和使用中要严格有效地管住配枪资格 ,发挥警务督察的作用 ,落实管理制度 ;加强警务技能培训 ,增强民警自我保护意识 ;关注民警的身心健康 ,加强队伍建设 ;为民警依法使用枪支 ,提供法律上的支持和保护等措施 ,严格管理 ,落实责任 ,确保公安机关公务用枪的使用。  相似文献   

16.
由于时有公安民警滥用枪支造成不良后果,公安部于2003年1月发布了“五条禁令”并把涉枪的二条规定摆放在前面。但极少数公安民警违法、违规用枪的现象仍有发生。严格枪支管理强化安全意识,进行科学训练,是保障公安民警安全用枪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17.
在警察用枪理念变革背景之下,公安院校应规范射击课程设计并对课程目标、课程教学内容、教学方式和手段等相关要素做相应调整和改变。教学目标应回归"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制定出知识、能力、素质等不同维度的教学目标;教学设计应遵循——在知识理论上"够用为度",职业技能上"适用为本"的职业教育理念,在内容的整合上体现其系统性、实用性。确定教学重点时,必须兼顾理论性和实践性,教学难点应选择认知成分比重较高的技能和环节;在教学方式和手段上,要注重团队教学的教学模式,课内学习与课外练习相配合,技能学习与身体素质练习相结合的学习方式。  相似文献   

18.
美国执法机构最危急和最苛刻的调查就是涉警开枪调查。美国警方要求涉枪警察接受有执业执照的心理健康专家的心理干预,他们熟知开枪后干预、执法文化和致命武力对抗的残酷现实。干预的目的一方面是帮助涉枪警察尽快走出困境,另一方面是确保他们返回工作岗位,重新行使公共安全职责,同时也充分保证警方履行保护社会的责任。在涉警开枪事件发生后,关注警察的心理健康需求充分体现了美国警方的人性化管理,是应对突发开枪事件的优秀警务政策。  相似文献   

19.
<正>什么时候该扣下扳机各种法律法规的出台和严格落实对警察用枪规范化起到了积极作用。然而随着治安形势的日益严峻和复杂化,警察配枪、用枪已经成为民众关心的话题,也成为舆论的热点话题。2012年10月,昆明市宜良县公安局民警张建作、李云祥在出警过程中,为保护报警人被醉汉刺死;2013年5月,德宏州芒市公安局民警张运在抓捕窃贼时被其用刀刺死;特别是昆明"3·01"惨案的发生,让我们意识到,面对越来越猖獗的犯罪分子,我们必须还以强硬。"很多危急的时候,我们没有开枪,  相似文献   

20.
警察开枪之实践检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我国的警务实践看,基层民警普遍不敢带枪、不愿带枪,基层民警面临有枪难用、有枪不会用的窘迫境地,其原因是民警开枪结果的不确定性与责任的个人承担性。为了消除基层民警开枪时的心理顾虑,减少个别民警滥用枪支现象的发生,民警在开枪时必须遵循一定的原则、法定的条件和合理的步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