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侦查僵局是侦查活动中的一种常态现象,其消极影响极大。运用侦查情势理论分析侦查僵局。评估侦查僵局情势的主体、客体、环境方面要素,总结出僵局情势出现的原因,探究侦查僵局情势的突破对策.为侦查僵局的发现、评估、突破等提供一种分析模型,将有助于促进侦查学理论研究与侦查实践的有机结合。  相似文献   

2.
斯德哥尔摩现象在人质谈判中的正面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满生 《湖湘论坛》2008,21(4):98-99,119
斯德哥尔摩现象是人质劫持过程中出现的一种特殊心理情结。科学利用这种“体制化”现象不仅可以缓和危机情境的紧张气氛,拓展谈判人员的谈判空间,甚至可以成为赢得有利战机的特殊手段。公安机关应充分利用之。  相似文献   

3.
所谓侦查创造思维,是指侦查主体在侦破案件的思维过程中,着眼于他人没有发现和解决的新问题,自觉的对某些常见的现象或某些传统的侦查方法持分析的、怀疑的、批判的态度,从而在选择侦查思路、运用侦查策略上能有自己独到的见解,并产生新发现和新突破的一种思维方式。  相似文献   

4.
贪污贿赂犯罪侦查主体心理直接关系着侦查工作的成败,具有相对稳定性、表征外露性、随机变化性、综合指向性等特征。侦查主体心理的职业要求包括敏锐的观察能力、缜密的思维能力、集中的注意能力、丰富的想象能力、坚强的意志能力和果断的应变能力。侦查主体心理障碍主要有焦虑心理、挫折心理、定势心理、失衡心理、惰性心理和抵触心理。要坚持“主导控制”的侦查主体心理运用效应,加强对侦查主体的心理培训和心理维护。  相似文献   

5.
侦查僵局与侦查情势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侦查情势理论要求侦查主体在侦查过程中正确、全面、发展地诠释和控制对侦查有意义的各种条件与状况 ;侦查主体未能正确地诠释侦查情势或未能根据侦查情势正确使用侦查方法是侦查僵局的成因 ;运用侦查情势理论 ,合理使用侦查方法 ,可以突破侦查僵局 ,实现侦查最优化。  相似文献   

6.
侦查个体周旋力是侦查个体与其他侦查参与人周旋时体现出的心理和行为能力,由侦查个体周旋时的装备、身体、动机、意志、情感、性格、气质、注意、观察、记忆、思维及行为要素构成。思维是侦查个体周旋力的核心,其在周旋中的功能是确定周旋关联人的状况,形成旋观周念,确立周旋目标,认知周旋时物与事态等信息,选择周旋时机、策划周旋过程及调控周旋时的心理和行为。  相似文献   

7.
犯罪心理痕迹分析在侦查工作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犯罪心理痕迹是指罪犯在实施犯罪活动中,通过犯罪行为表现出来的某种特定的心理特征。它是一种以物质痕迹为载体的抽象的观念现象,具有个性、无意识、定势、可知性等特征。在侦查工作中,运用心理痕迹可分析判断案件性质、作案动机、罪犯的行为习惯及职业特点等,为侦破案件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8.
侦查集体心理是指侦查集体内部所具有的心理倾向、态度及其相互作用所形成的心理体系在侦查集体成员身上的体现。侦查集体心理特征主要有:集体归属感,集体荣誉感,集体认同感。侦查集体的心理效应主要表现在:互动效应,激励效应,稳定效应和心理动荡效应。侦查集体心理对其成员的影响方式有:社会助长作用,社会标准化倾向,社会从众行为。侦查集体对其成员具有很强的凝聚力,主要体现在精神振奋、斗志昂扬,热爱侦查集体、关心侦查集体,完成侦查任务好、指挥人员威信高。  相似文献   

9.
新刑事诉讼法中增加了"技术侦查措施"一节,完善了我国的侦查制度,在制度层面实现技术侦查法制化,既顺应了国际刑事法制发展的趋势,也适应了我国打击新型犯罪和保障人权的需要。我国技术侦查法治化应在细化技术侦查种类、引入审查监督机制、规制非法技术侦查行为、保障相对人诉讼权利等方面再行突破。  相似文献   

10.
在网络诈骗犯罪案件的侦查过程中,侦查主体由于自身素质及思维定势的局限,或者因为侦查客体和环境等因素,使其对案件的主观认识出现困顿,侦查工作无法顺利推进,进而形成侦查僵局。在这种状况下,先要对僵局产生的原因进行分析,然后寻找侦破案件的相应对策,突破僵局。  相似文献   

11.
职务犯罪案件的侦查讯问僵局,就是对职务犯罪嫌疑人的侦查讯问情势陷入了僵持的状态,其本质是贪腐犯罪嫌疑人在侦查讯问中始终关注因招供给其招致的利益损失(主要是刑罚处罚)而坚持采取与讯问人员对抗的策略。突破职务犯罪案件的侦查讯问僵局,首先需要结合嫌疑人在侦查讯问中的行为、语言,判断其是否为有罪的嫌疑人;其次需要通过诠释讯问情势,发现嫌疑人潜在的利益,以迫使其放弃对抗策略;最后需要通过选择恰当的讯问方法,以突破侦查讯问僵局。  相似文献   

12.
并案侦查中的初案是指系列案件中的作案人在该串系列案件的初始阶段或初始阶段之前所作的案件。由于初案作案人缺少犯罪经验、心理紧张、缺乏反侦查技能 ,因此初案对于系列案件的侦破价值较大。初案由于认定时间较长、破坏性较小等因素 ,其侦破难度也较大。在并案侦查中 ,要注重深挖和并尽所有初案。  相似文献   

13.
刑侦工作作为抗衡、揭露、制裁刑事犯罪的国家“利器”,面临着现有打击能力下发展创新的重大课题。研究刑侦发展离不开研究刑侦支撑体系建设,刑侦工作实际上是由主体支撑、信息支撑、保障支撑三者互为作用的有机体系,在核心构成、动力机制、基础保障三个方面支撑刑侦的发展,必须注重刑侦支撑体系的内在突破和整体推进.实现刑侦工作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4.
仪器化讯问指心理测试在侦查中的使用。心理测试通过了解案情、编制题目、测前谈话、人机测试、图谱评判、测后讯问、测后报告等步骤,以推断被测试人是否犯罪人。侦查中心理测试的应用过程是科学技术与传统讯问手段的有机结合,相辅相成。  相似文献   

15.
犯罪案件因其性质的不同 ,对侦查主体心理状态的影响亦不相同 :对一般案件 ,侦查主体基本都能保持常规的心理状态 ,这时应注意克服司空见惯、无所触动的心理状态。对重特大案件 ,侦查主体一般在智力方面处于激奋状态 ;在情绪和情感方面 ,明显具有两极性 ;在意志方面 ,具有显著的顽强性 ,这时应注意克服消极的心理状态。对疑难案件 ,主要应克服缺乏坚定性、韧性、毅力等消极心理状态。对暴力性案件 ,侦查主体很容易产生积极或消极的激情 ,分别对侦破案件起着积极或消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现场心理分析是犯罪现场分析的一项重要内容。准确分析现场心理有助于确定侦查方向和范围,对进一步开展侦查工作具有重要的意义。现场心理分析的主要作用是:刻画犯罪嫌疑人的特点,确定侦查范围;分析研究心理痕迹共性,串并案件;分析现场心理,判断作案人对现场的熟悉程度;分析反常现象,识别伪装。  相似文献   

17.
郑明 《人民公安》2021,(2):20-21
做事专注,锲而不舍,善于在纷繁浩瀚的侦查信息中,抽丝剥茧,寻找突破口;思维缜密,心细如发,与犯罪嫌疑人斗智斗勇,一次次突破他们的心理防线,撬开他们的“铁嘴铜牙”;不辞劳苦,殚精竭虑,在案情分析会上咯血,痊愈出院后,又投入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和防控疫情工作中。他是福建省泉州市公安局刑侦支队四大队副大队长苏海福。  相似文献   

18.
当前,随着恐怖犯罪行为秘密化、组织化、技术化趋势的不断发展,愈发凸显出普通刑事程序规则在预防和打击恐怖犯罪方面的缺陷和不足,并对具体的如调查取证、人身羁押、技侦等特殊侦查措施的应用造成了很大困难。为此,本文建议我国应在反思本国实践教训和借鉴外国经验的基础上,通过不断的理念突破和制度创新,构建符合我国反恐实践的特别侦查程序机制。  相似文献   

19.
侦查讯问中引导的心理策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引导的心理策略是指侦查人员根据心理学的一般原理,为达到特定的讯问目的,分析犯罪嫌疑人的心理结构,研究不同内容、形式、时机、情境所能显现的心理效应,使引导获得预期的效果,是讯问策略的组成部分。侦查讯问中引导的心理策略的运用不失为一种讯问的有效之策,它可以在犯罪嫌疑人供述自愿性的情况下作出自愿供述的选择,以避免讯问双方的对立和僵局,引导犯罪嫌疑人作出趋利避害的正确选择。侦查讯问中的引导是一个多元素的综合整体结构,也是一种多变量的艺术。引导的心理学技巧可分为情感法和理性说服法等。  相似文献   

20.
来源于侦查实践的“侦查中主体人际互动”是一个具有创新性的问题。对其进行深入研究有利于破除技术崇拜,实现“人”的回归。对于理解侦查现象与解决侦查实践中的问题,这一问题提供了一种互动的思维进路和分析模式,勾勒出对抗式和合作式司法模式下侦查程序的双重发展趋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