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陈兴 《党史文汇》2001,(11):36-38
运筹帷幄争取朱、韩 陈毅到黄桥后,对敌、我、友的形势是心中有数的.他分析,新四军在黄桥一带创建根据地,在韩德勤看来如同眼睛里揉进砂粒一样难受,因此他非要除掉不可.他一定会前来"进剿".韩德勤来"进剿",新四军就可乘机反击,将他打垮,就可解决苏北问题.  相似文献   

2.
在新四军诸将领中,有一位鲜为人知的高级指挥员——刘炎。刘炎曾任新四军第一支队政治部主任、新四军江南指挥部政治部主任,是担任支队司令员和指挥部总指挥的陈毅的主要助手;他曾任新四军第一师政委,和师长粟裕是亲密搭档。由于多年带病工作,刘炎于1946年11月不幸英年早逝,终年42岁,因此后来不为人熟知。  相似文献   

3.
以寡敌众“险棋”救险夜已很深,万籁俱寂。新四军江北指挥部副司令员粟裕毫无睡意,他一遍遍地审查情报,一次次地察看地图。地图上新标出的蓝色箭头直指新四军抗日根据地黄桥镇。粟裕越看越感到,形势十分严峻,一场大战在所难免。黄桥,是江苏省泰兴县东部的一个集镇,地处靖江、如果、泰县、泰兴、海安5县的中心,周围约2公里。1940年7月29日,新四军苏北部队在陈毅、粟裕率领下进驻黄桥后,使南下攻取孤山、西来镇等日伪据点,同时广泛发动群众,建立抗日民主政权。两个月来,抗日形势如火如茶。正当广大军民欢欣鼓舞时,不料国民党顽…  相似文献   

4.
陈兴 《党史文汇》2001,(10):43-45
运筹帷幄东进黄桥 夜已很深,陈毅、粟裕、叶飞等人还围坐在一起,商讨下一步行动方向.一共讨论了3个方案:一是在扬(州)泰(州)间就地发展;二是向北发展;三是东进黄桥.  相似文献   

5.
黄桥战役是由国民党苏鲁战区韩德勤部主动挑起,新四军积极防御的国共两党的较大军事摩擦。1940年6月,陈毅、粟裕带领部队7000余人渡江北上,于7月29日解放并进驻黄桥。苏北顽固派反共势力为消除驻扎在黄桥地区的新四军势力,集结扬州、泰州的李明扬、李长江部队以及曲塘的陈泰运部,兵分三路围攻黄桥。在这场战役中,我军以退为进,避弱击强,不仅争取到了中间势力,也取得了苏北群众乃至名人志士的拥护,成功获取了军政双贏的最佳战果。  相似文献   

6.
《湘潮》1993,(Z1)
1939年11月,新四军江南指挥部成立,陈毅任指挥,粟裕任副总指挥。指挥部成立不久,陈毅外出视察。这时日寇突然向新四军发动进攻,粟裕凭着智慧和胆识,从容镇定地指挥少数兵力顽强抗击,终于重创日寇,化  相似文献   

7.
选点破路旗开得胜1938年4月23日,叶挺、项英主持召。开新四军第一、第二、第三支队负责人会议,研究部署新四军东进抗日问题。会议经过慎重讨论,决定:抽调各支队侦察分队组成先遣队,由粟裕任司令员,钟期先任政治部主任,先行东进,进行战略侦察.摸清敌情,尔后由陈毅率第一支队跟进,张鼎丞、谭震林再相机车第二、第三支队东进。6月11日,一道红色电波传来了叶挺军长的命令:先遣队须在近日内,在南京与镇江之间破坏铁路,断敌交通。粟裕接电后,立即打开地图,仔细察看,确定选择下蜀镇地段为破坏目标。他召开干部会议,进行部署,决…  相似文献   

8.
召开第二次政工会议 项英回到军部的第二天,即1939年2月6日,前来参加新四军第二次政治工作会议的各支队负责人都已经到达。他们是第一支队司令员陈毅、政治部主任刘炎,第二支队副司令员粟裕、政治部主任王集成;第三支队副司令员谭震林、政治部主任胡荣;第四支队副司令员戴季英、政治部主任肖望东;还有原第一支队副司令员傅秋涛(随一团归军部直接管辖)战地服务团长朱克靖及各团副团长、政治处主任等人。  相似文献   

9.
《先锋队》1995,(Z2)
粟裕两让司令在我军历史上,粟裕两次"让"正职,当副职。第一次是让华中军区司令。抗日战争爆发后,粟裕同志先是率领新四军先遣支队挺进江南敌后,首战卫岗告捷;随之相继担任新四军江南指挥部副指挥、苏北指挥部副指挥,与陈毅同志一起,坚决执行了党中央关于新四军东...  相似文献   

10.
谭明  张燕 《世纪桥》2009,(10):20-25
中国共产党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催生了新四军,新四军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巩固和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1938年3、4月间,新四军第1、第2支队相继从皖南挺进苏南敌后,开辟以茅山为中心的苏南抗日游击根据地。1939年秋,第1支队司令部进驻水西村。同年11月,新四军第1、第2支队领导机关合并,在水西村成立了以陈毅、粟裕为正副指挥的新四军江南指挥部。至1940年7月,陈毅、粟裕率江南指挥部及主力部队北渡长江进入苏中地区,  相似文献   

11.
1940年春天,陈毅率新四军东进抗日,来到苏北,得知曾两任江苏省省长的韩国钧是团结抗日的关键人物,便写信一封,派人送到韩府,要求韩老支援新四军抗日。韩老收信后,当即作复,并手书一联相赠:“注述六家胸有甲,立身万里胆包身。”  陈毅看后,即回一联:“救国抗敌古之遗直,乡居问政华夏有人。”  同年金秋十月黄桥决战之后,新四军乘胜东进海安。韩国钧是海安人,闻讯高兴万分,亲领各界人士夹道欢迎,并设宴招待陈毅、粟裕、陶勇等。席间陈、韩以酒论诗,十分投机,席后相互赠联,共表他们的抗战信心。韩联曰:“无心已厌玄黄…  相似文献   

12.
1940年7月29日,陈毅怀念员率领新四军一部兵力,一举攻占了南控长江、北接苏北平原的重镇——黄桥,使这座人间地狱,获得解放。人民群众欢天喜地,敲锣打鼓地前来慰问,军民一片欢乐。 当时,陈毅司令员住在桂花厅,我们政治部住在黄桥中学内。8月23日晚上,已近9点钟了,和陈司令员结婚不久的张茜同志,笑嘻嘻地走来对我讲:“陈司令员请你去,并要你约楚青和罗伊同志一起去,”我心里想,这么晚上,去干什么?就问张茜:“有什么事?”她笑了笑说:“好事,要保密。”  相似文献   

13.
1940年,抗日战争已进入相持阶段。我新四军江南指挥部在陈毅、粟裕的领导下,坚决执行党中央的“向南巩固,向东作战,向北发展”的方针, 率部适时渡江北上,挺进苏北,开辟苏北抗日根据地。7月在塘头建立了新四军苏北指挥部。陈毅、  相似文献   

14.
两张历史照片之回忆 我至今珍藏着54年前粟裕副司令和陈毅司令员为我们几个女兵柏的两张照片。它留伫了我们当年战火中的青春。睹照回忆,成影经过历历在目。 一张是粟裕拍的《草屋留影》。1939年初冬,新四军第二期速记班学习结束了,我和楚青,罗伊同志被分配到新四军江南指挥部任速记员兼机要员。当时陈毅任司令,粟裕任副司令。司令部设在江苏省溧阳县水西村光裕祠堂。由于人多、房子少,不够住。粟司令就亲  相似文献   

15.
陈毅元帅和粟裕大将都是在江西这块红土地上参加过南昌起义、井冈山斗争和中央苏区反"围剿"战争的开国将帅.红军主力北上抗日后,陈毅在赣粤边,粟裕在浙南坚持了艰苦卓绝的三年游击战争.抗日战争时期,陈毅和粟裕又同在抗日劲旅新四军中浴血奋战.解放战争时期,毛泽东取他俩的长处(陈毅资格老,粟裕会打仗),把他二人搭配在一起,组成陈粟大军,驰骋华东战场,屡建奇功.  相似文献   

16.
储江 《世纪风采》2007,(9):18-19
粟裕同志在抗日战争初期担任新四军江南指挥部副指挥。他协助陈毅同志指挥了一系列战斗,给日伪军以沉重打击,打开了苏南抗日斗争的局面。粟裕同志叱咤风云、英勇善战的气概,使我这个刚刚参加革命的青年敬佩之情油然而生。  相似文献   

17.
陈毅元帅和粟裕大将都是在江西这块红土地上参加过南昌起义、井冈山斗争和中央苏区反“围剿”战争的开国将帅。红军主力北上抗日后,陈毅在赣粤边,粟裕在浙南坚持了艰苦卓绝的三年游击战争。抗日战争时期,陈毅和粟裕又同在抗日劲旅新四军中浴血奋战。解放战争时期,毛泽东取他俩的长处(陈毅资格老,粟裕会打仗),把他二人搭配在一起,组成陈粟大军,驰骋华东战场,屡建奇功。1975年陈毅元帅的第三个儿子陈小鲁与国防部长粟裕大将的小女儿粟惠宁结婚。2004年的金秋10月,他俩从北京来到江西,从南昌八一起义纪念馆到永新、宁冈、井冈山、兴国、宁都、…  相似文献   

18.
柳守忠 《湘潮》2004,(4):11-13
1941年初皖南事变发生后,国民党顽固派宣布新四军为叛军,取消了新四军番号,并欲进攻新四军江北部队。在这一严峻形势下,毛泽东在延安代表中共中央军事委员会下达了重建新四军军部的命令:任命陈毅为代军长、刘少奇为政治委员、张云逸为副军长、赖传珠为参谋长、邓子恢为政治部主  相似文献   

19.
正我1937年3月参加革命。1938年2月,新四军在南昌成立时,我是战地服务团第一批成员,当年我只有13岁。1940年初,我从皖南分配到江南指挥部机要科任译电员,从此一直跟随在陈毅、粟裕等首长身边。粟裕不仅是位常胜将军,而且是位爱兵模范。他平易近人,脸上总是  相似文献   

20.
陈毅为他改名 提起刘飞将军在阳澄湖畔“沙家浜”的故事,还得从陈毅为他更名说起。 抗日战争爆发,刘飞和一批干部从延安“抗大”毕业分配到新四军工作,他先到皖南新四军三支队政治部担任组织科长。不久,三支队六团开进苏南敌后,刘飞被任命为六团政治处主任。 1939年2月,周恩来到皖南向新四军传达六中全会精神,要求新四军放手组织民众抗日,把党的主要工作放在敌后,并要新四军执行“向东作战,向北发展”的方针。陈毅从军部回到苏南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