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人人都知道法律面前要“人人平等”,人人都不知道“人人平等”的“人人”究竟为何物。这些日子我被两件事击昏了头,有时三五天闷不出一个字儿来。拿起又放下,放下又拿起,最终觉得这“法律面前人人平等”虽说是老生常谈,却总还有一谈再谈的必要。第一件事是:根据山东大学2001年的招生简章,姜某报考了该校并按简章中的条款规定获得了该校的“高考优秀学生奖学金”二等奖——“免除4年学费、住宿费,学生本硕连读,任选专业。”仅仅一年后,山东大学以该生多门功课不及格为由取消了其二等奖学金的一切待遇。其依据是学校2001年7月23日制定的《学籍…  相似文献   

2.
3.
论“刑法面前人人平等原则”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论“刑法面前人人平等原则”辛科修订后的刑法(以下简称新《刑法》)与1979年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相比,作了许多重大的修改。其中在总则方面的一个重大修改,就是增加规定了罪刑法定、刑法面前人人平等和罪刑相适应三个基本原则,以指导整个刑事立法和刑事...  相似文献   

4.
论毛泽东的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刑事法律思想·张年庚·●法学论坛一毛泽东同志在领导中国革命和建设事业的过程中,从中国的国情出发,运用马克思主义法学原理,吸收古今中外进步的法律思想,逐步形成了对中国刑事法律理论和实践产生巨大影响的刑事法律思想,其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5.
“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口号,是资产阶级革命初期,资产阶级为了反对封建主义而提出来的。它对于组织和动员劳动群众参加反对封建贵族阶级,夺取资产阶级革命的胜利,曾经起过重大的作用。资产阶级取得政权以后,许多国家就把它作为一项重要的法制原则,规定在自己的宪法和法律中。当然这同封建统治阶级的等级特权及其法律上的公开的不平等比较  相似文献   

6.
一般认为,“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原则是希罗多德和修昔底德最早提出的。希罗多德在《历史》一书中这样写道:“人民的统治的优点首先在于它的最美好的名声,那就是,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历史》Ⅲ80);修昔底  相似文献   

7.
十届人大二次会议通过的宪法修正案,对宪法第33条作了修改,即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以下简称“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后增加了“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一款。这两款规定都成了重要的宪法原则。笔者认为,尊重和保障人权是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价值所在与目标追求,而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则是尊重和保障人权的必然要求与显著标志,这两个宪法原则具有本质上的一致性和内容上的融合性。随着人权的入宪,罪犯权利已越来越成为当前监狱理论研究的热点问题,罪犯权利保障的各种观点也不断推出,这无疑有助于从理念上推进监狱执法的文明化…  相似文献   

8.
我国宪法第一章《总纲》第五条明确规定,任何组织或个人,“都必须遵守宪法和法律”,“都不得有超越宪法和法律的特权”,“一切违反宪法和法律的行为,必须予以追究”。为了进一步贯彻执行这一原则,基本法律和法规也明确规定了这一原则,如三大诉讼法中均规定了公民在适用法律上一律平等。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基本内涵为:公民的法律地位一律平等,任何组织和个人都没有超越宪法和法律的特权,任何组织和个人的违法行为都必须受到追究。  相似文献   

9.
《法学评论》于去年第二期,第四期分别发表了两篇案例讨论文章,对两份贷款合同是否有效问题进行了讨论。读后觉得这个讨论十分有意义。我认为两文的争论除了具体内容上的出入外,关键还是一个如何对待法律与政策关系的问题。汪雄同志的文章对此有一些模糊观点,我想就此发表点意见。一、政策与法律的基本关系政策与法律的基本关系是什么?这个法学理论和司法实践中的重大问题,在我国新宪法和党的章程中实际上巳作了明白清楚和准确的规定。现行宪法序言指出:“本宪法……是国家的根本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全国各族人民,一切国家机关和武装力量,各政党和各社会团体,各企事业组织都必须以宪法为根本的活动准则,并且负有维护宪法尊严,保证宪法实施的职责。”该法第五条规定:“一切国家机关和武装力量,各政党和各社会团体,各企业事业组织都必须遵守宪法和法律,一切违反宪法和法律的行为,必须予以追  相似文献   

10.
死者名誉是否应予法律保护的问题,近年来引起法律界的关注。最高人民法院于1989年4月12日就此发出《关于死亡人的名誉权应受法律保护的函》。然而法学界同仁并未在这一问题上形成一致见解。孙加锋同志的《依法保护死者名誉的原因及方式》①一文提出了许多启发性的见解,笔者通过本文提出关于死者生命痕迹(包  相似文献   

11.
权利本位论——兼与封日贤同志商榷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权利本位的基本含义是,义务来源于权利,义务服务于权利,义务从属于权利。权利本位的基本标志是,着眼于具有普遍意义的法律角色的权利。权利本位观与阶级分析的观点并无矛盾,同时它也不同于个人本位,而是相对于义务本位而言的一个观念。本文并回答了封曰贤同志的七条批评意见。  相似文献   

12.
《法学研究》一九八六年第六期刊登张令杰同志所著《论刑事责任》(以下简称杰文)一文,对刑事责任的一些理论问题作了大胆的探索,使人读后很受启发。但是,文中有些观点值得商榷,故著此文,愿与张令杰同志及广大读者共同探讨。  相似文献   

13.
关于企业兼并的法律问题,法学界发表了不少很有见地的文章。《当代法学》1989年第1期刊发的高峰、刘鹏同志的《企业兼并法律规制浅议》一文,在探讨企业兼并的法律原则、条件限制及程序规则等方面的某些见解就很有些特点。但是,拜读后,颇感文中有些概念及提法有待商榷。《规制》文中两次提到企业兼并的概念和性质问题:其一,在文章开头以合喻的方  相似文献   

14.
对任何一个现代法冶社会来说,公平和正义都是首要的、最基本的价值追求。正如当代美国著名哲学家、伦理学家罗尔斯所言,“正义是社会制度的首要价值,……法律和制度,不管它们如何有效率和有条理,只要它们不正义,就必须加以改造和废除。”公平和正义同样是社会主义法治的重要目标,是全部社会制度的重要价值。只有树立公平正义的理念,才能使宪法规定的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任务落到实处,并促进整个社会的公正、和谐与发展。  相似文献   

15.
也谈法律经济决定论——兼与周永坤同志商榷●周世中《法学》月刊1996年第2期发表了周永坤同志的《法律经济决定论评析》(以下简称《评析》),该文认为马克思和恩格斯晚年纠正了“经济决定论”,现行的法律经济决定论和马恩晚年的思想有根本的区别,提出要走出法律...  相似文献   

16.
《庄子与鲁迅》,是郭沫若同志于一九四○写的一篇专论,提出了中国思想史、文学史上一个值得深入研究的问题:古代哲学家庄子与鲁迅思想、创作的关系。郭老认为:“鲁迅颇受庄子的影响”;“鲁迅爱用庄子所独有的词汇,爱引庄子的话,爱取《庄子》书中的故事为题材而从事创作,在文辞上赞美过庄子,在思想上也不免有多多少少庄子的反映,无论是顺是逆”。  相似文献   

17.
“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以前人们大多认为是古希腊民主政治家伯里克利在一次为阵亡将士举行国葬的演说中提出的,时间是公元前431年。事实上,这句口号最早应是公元前六世纪波斯帝国的奴隶主贵族欧塔涅斯提出来的。公元前552年,波斯国王冈比西远征埃及。米地亚的祭司高墨达乘机学兵发动政变,以免税三年和不服兵役为号召,得到了人民的拥护,夺取了王位。但是高墨达政权很快被王室贵族联合其他奴隶王结成的“七人同盟”镇压下去。随后,“七人同盟”开会商议:新政权该选择什么政体才能巩固统治?  相似文献   

18.
作者认为在国际人权领域存在人权的共同标准;人权共同标准是人权的共性在国际人权领域的基本表现,是各国共同利益和协调意志的体现;它与各国实现人权的“具体模式”截然不同;人权共同标准的确立根据:一是国际习惯法,二是国际条约法,至于国民物质生活质量“指数”,因其不具备“标准”的特征或功能,不能作为人权的共同标准。  相似文献   

19.
读了《法学杂志》一九八五年第五期刊登的张晋清、傅清河二同志《试谈我国刑法中的前科》一文(以下简称《前科》),颇受启发。《前科》一文的作者在否定了关于前科的三种论点(即“历史污点论”、“累犯条件论”、“折衷论”之后,提出了自己的论点。笔者同意《前科》一文对前三种论点的分析,但对张、傅二同志提出的关于前科的定义仍有不同看法,现提出来,与法学界专家、学者及张、傅二同志商榷。什么是前科,我认为首先应该弄清它的概念。在我国古代科同“课”,就是判处、课罚,即对犯人处以刑罚的意思。显而易见,科就是科刑,科是指犯罪受到的刑罚。前科就是指新罪以前犯罪受到的刑罚。  相似文献   

20.
《中国卫生法制》1999年第6期刊登了周杰同志所著的《关于责令改正的法律思考》一文,作者认为责令改正是一种行政处罚。笔者对此观点不敢苟同,在此欲与周杰同志商榷。所谓行政处罚是指行政机关或其他行政主体依法对违反行政法规尚未构成犯罪的行政管理相对人实施的制裁.通说可分为申诫罚、财产罚、能力罚(或资格罚)和人身罚四种.它以惩戒违法为目的,其惩戒性或制裁性,体现在对违法的行政管理相对人权益的限制、剥夺上,或体现在对其科以新的义务上。行政处罚不是在某个人或组织不履行法定义务时,促使义务人承担其义务的措施,而是对其不履行法定义务的一种制裁。罚者就是要使违法者承担比守法者更多的义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