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71 毫秒
1.
正王震:以南泥湾屯垦司令著称的一野铁血上将王震在上将中的资格很老,是红二方面军第六军团的主要代表人物之一,是湘赣苏区的主要创始人之一,与任弼时和萧克一起成为湘赣苏区的主要领导人之一。从湘赣苏区锻造出的红六军团,其老底子主要是1930年6月由王震领导的湘鄂赣边区赤卫军第六师,以后一路扩编,从湘东独立师,到红八军,直至湘赣军区。王震不是任代政治委员,就是任代司令员。等王震把湘赣苏区的基础底子打好以后,萧克于1932年10月,任弼时于1933年5月,先后从中央下派过来组建成立红六军团。以后,他们成为湘赣苏区3位最著名的领导人。从1934年8月红六军团西征,到1937年7月全国抗战前夕,王震一直担任红六军团政治委员。他为这支英雄部队的创建与发展,做出  相似文献   

2.
张磊 《世纪风采》2024,(4):19-23
<正>任弼时是杰出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我党我军思想政治工作领域的卓越领导人。长征初期,他以党中央代表、军政委员会主席的身份率领红六军团撤离湘赣苏区突围西征。红六军团与红二军团会师后,他兼任红二军团政委,领导创建了湘鄂川黔根据地。中央红军北上后,任弼时、贺龙等率领红二、六军团渡过金沙江,与红四方面军顺利会师,有力策应了中央红军的战略转移。不久,遵照中央命令,红二、六军团改组为红二方面军,任弼时任政治委员,  相似文献   

3.
正"1934年夏,贺龙、关向应等率领中国工农红军第三军进入黔东,建立了黔东特区革命委员会。同年10月,由任弼时、萧克、王震率领的红六军团抵达木黄镇,与红三军(会师后恢复红二军团番号)胜利会师。两军领导人任弼时、贺龙、关向应、萧克、王震等在红三军军部——木黄镇水府宫内召开紧急会议,决定两军团统一行动。"  相似文献   

4.
1934年8月7日,根据中共中央书记处和中革军委向湘赣省委和省军区下达的突围转移的《训令》,作为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代表、红六军团军政委员会主席的任弼时,和肖克、王震一起率领红六军团从湘赣苏区转移,突围西征,直至10月24日同贺龙、夏曦、关向应率领的红三军(11月重新恢复红二军团番号)会师于贵州印江县木黄.  相似文献   

5.
1934年8月,为了配合红一方面军和全国红军的战略转移,红六军团奉命在中央代表任弼时、军团长肖克、政委王震的率领下,由湘赣突围西征,挺进湘西。红六军冈转战五千余里,突破敌人四道封锁线,打破了十倍于我军兵力的围堵,10月到达贵州东部,与贺龙、关向应领导的红二军团会合,开辟了湘鄂川黔革命根据地。我当时在红六军团十七师五十一团一营  相似文献   

6.
正1934年8月7日,根据中共中央书记处和中革军委向湘赣省委和省军区下达的突围转移的《训令》,作为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代表、红六军团军政委员会主席的任弼时,和肖克、王震一起率领红六军团从湘赣苏区转移,突围西征,直至10月24日同贺龙、夏曦、关向应率领的红三军(11月重新恢复红二军团番号)会师于贵州印江县木黄。历时78天、跨越湘赣桂黔省境5000多里的红六军团突围西征,是党和红  相似文献   

7.
马红梅 《当代贵州》2022,(21):48-49
<正>走进木黄会师纪念馆,左边是黔东革命根据地大事记展板,右边是红二(后称红三军团)、六军团老红军题词展示。馆内首先映入眼帘的是8个大字——“木黄会师,彪炳史册”,下面的塑像重现当年会师情景。1934年10月24日,贺龙、关向应率领的红三军团与任弼时、萧克、王震率领的红六军团在印江木黄村胜利会师。会师后,两军领导人召开了紧急会议,  相似文献   

8.
正1934年8月7日,任弼时、萧克、王震率领红六军团,作为长征先遣队从湘赣苏区突围西征,准备到黔东革命根据地与贺龙领导的红三军会合。10月7日,红六军团途径石阡时在甘溪与桂军发生遭遇战,红军损失严重。16日,为粉碎国民党军24个团10多天的围追堵截,红18师52团800多人,在师长龙云和团长田海清的率领下,奉命断后,掩护军团主力突围。红18师52团在石阡县龙塘困牛山一带与敌人发生了激战。困牛山,悬崖峭壁,山腰怪石嶙峋,是猢狲难攀之处;山下河道,水流湍急,河面均被敌人封锁。红军抢占  相似文献   

9.
走近贵州石阡,随便问上当地的一两个老百姓,都会详细地向你讲述当年红军长征过石阡时百名红军在困牛山英勇跳崖的感人事迹。1934年8月7日,任弼时、肖克、王震率领红六军团,作为长征先遣队从湘赣苏区突围西征,准备到黔东革命根据地与贺龙领导的红三军会合。10月7日,红六军团途径石阡时在甘溪与桂军发生遭遇战,红军损失严重。16日,为粉碎国民党军24个团10多天的围追堵截,红18师52团800多人,在师长龙云和团长田海清的率领下,奉命断后,掩护军团主力突围。红18师52团在石阡县龙塘困牛山一带与敌人发生了激战。困牛山,悬崖峭壁,山腰怪石嶙峋,是猢…  相似文献   

10.
杨晓璐 《党史纵览》2006,(10):21-23
任弼时与陈琮英 1934年7月初,湘赣苏区的中心区域被国民党军占领,红六军团处境危险.中共中央、中革军委决定红六军团向西突围到湖南中部去创立新的苏区,同时命令时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湘赣省委书记的任弼时,以中央代表的身份,与萧克、王震组成红六军团军政委员会,率红六军团向湘中地区转移.8月,任弼时带着红六军团突围西征,当时在湘赣省委工作的任弼时夫人陈琮英也一起随军行动.  相似文献   

11.
1936年1月,红二、红六军团在任弼时、贺龙等率领下,从湖南桑植刘家坪等地出发,又一次进入贵州石阡(1934年10月,由任弼时、贺龙、萧克等率领的红六军团,为中央红军长征先遣队首次转战石阡,并在此进行了长时间休整,曾先后召开了两次重要会议:一是1934年1月13日在县城天主教堂召开的党的活动积极分子会议;二是1934年1月19日在县城天主教堂召开的二、六军团军委及总部负责人会议.这两次会议对指导各部在石阡开展一系列革命活动、推动湘鄂川黔革命根据地的各项工作发挥了作用.)  相似文献   

12.
钱江 《湘潮》2015,(7):128-130
1934年10月中央红军突破国民党军的包围,实施战略大转移,由此挽救了危急中的革命。红军长征将指向哪里?是红军战略转移的第一个重大决定。中央红军领导人将探路突破口选在了湖南桂东,由任弼时、萧克、王震率领湘赣红军两个师离开根据地全力西进突入湖南,再向湘鄂川地区前进,与贺龙率领的红军会合。这是漫漫长征路的第一个正确选择,由此保存了革命的基本力量。为什么选择向桂东突围1934年4月28日,江西苏区北部重镇广昌失守,  相似文献   

13.
卢振国 《党史博览》2005,(11):24-26
1934年8月,红六军团作为中央红军长征先遣队,由中共中央代表任弼时,军团长萧克,政治委员王震率领,从江西遂川突围西征,经过两个多月的艰苦转战,冲破敌军重重封锁线,行程2500公里,于10月24日在黔东地区与贺龙部红二军团胜利会师。红六军团先期突围西征,拉开了中国工农红军长征的  相似文献   

14.
刘牧 《广东党史》2003,(1):45-48
任弼时是我党我军思想政治工作的楷模。在中国工农红军长征期间,他曾任红六军团的党中央代表、军政委员会主席。红六军团与红二军团会师后,他曾任二军团政委,并领导创立了湘鄂川黔根据地。中央红军北上后,二、六军团奉命渡过金沙江,同红四方面军会师,并根据中央命令,组成红二方面军。二、四方面军会师后,任弼时坚决反对张国焘的分裂路线,维护了党和红军的团结,终于实现北上,完成了三大主力红军的胜利会师。从红六军团撤离湘赣苏区突围西征,到三大主力在陕北会合,作为红二方面军的政治核心人物,任弼时在整个长征途中,坚持贯彻…  相似文献   

15.
红军长征中的八次会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今年是中国工农红军长征胜利60周年。红军主力长征共有五支部队:湘赣苏区的红六军团、中央苏区的中央红军、鄂豫皖苏区的红二十五军、川陕苏区的红四方面军和湘鄂川黔苏区的红二方面军(红二、红六军团)。60年前的10月9日和22日,红一、二、四方面军在会宁、将台堡胜利会师,这就是广为人知的红军三大主力会师。实际上,在三大主力会师前,红军长征的各部队还有七次中小规模的会师。  相似文献   

16.
正在80余年前的长征中有这样一支部队,人数不过3000余众,为掩护红二、六军团突围长征,孤军浴血奋战两个月,转战湘鄂川黔4省15个县,行程近4000华里,2500多名指战员血溅沙场,以巨大的牺牲牵制敌军10万之众,在红军长征史上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它就是被红六军团军团长萧克、政委王震称为"一支拖不垮、打不烂的英雄部队"的红十八师。贺龙不让张正坤说后面的话1934年10月,红三军与红六军团在黔东会师。会师后红三军恢复红二军团番号,贺龙任军团长,任弼时任政委,关向应任副政委,统一指挥红二、六军团。为了策应中央红军长征,红二、六军团主动向湘西敌人发  相似文献   

17.
长征是我军历史上最长距离的一次行军。其中中央红军主力长征历时1 年,途经11个省,行程二万五千里,实现了历史上前所未有的战略大转移。毛泽东同志指出:“长征是历史记录上的第一次”。最早进行长征的是红六军团。 1934年8月7日,红六军团在任弼时、肖克、王震同志的率领下,从湘赣根据  相似文献   

18.
1934年8月7日下午3时,根据中央军委的命令,红二方面军的红六军团作为中央红军长征的先遣队,全体指战员在任弼时、肖克、王震率领下,惜别了用鲜血和生命换来的井冈山革命根据地,肩负重任,踏上了向西南进军的征途。在这戎装西征的队伍中,有湘赣省委书记兼军区政委任弼时的夫人陈琮英、李贞、周雪林、陈罗英、马忆湘等华夏女杰。  相似文献   

19.
一九三四年七月二十三日,中央书记处、中革军委指令红六军团撤出湘赣革命根据地,由任弼时、肖克、王震组成军政委员会率军西征。中央还决定中共湘赣省  相似文献   

20.
1934年10月,红六军团陷入湘、桂、黔三省敌军的包围之中,形势十分危急。由任弼时、萧克、王震组成的红六军团军政委员会决定部队轻装开展游击活动,穿越敌人的封锁线。红军在山区经过艰苦灵活的行军作战,终于突破重围,在黔东苏区与红三军会合。为此,红六军团军团长萧克特赋绝句两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