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曹冶 《党史博览》2012,(7):17-25
四渡赤水是毛泽东和中革军委(以下称军委)带领红军将士共同创造的战争史奇迹.从情报视角看,四渡赤水是军委二局(以下称二局)一路进行无线电技术侦察,毛泽东和军委妙用二局情报,指挥行军作战,最终胜利突围的过程.  相似文献   

2.
1932年的漳州战役和1935年的四渡赤水都是毛泽东军事生涯中的重要战役。毛泽东指挥红军四渡赤水。不仅取得了战略转移中具有决定意义的胜利,也对毛泽东军事领导地位的确立产生了重大影响,成为毛泽东确立其军事领导地位的关键之战。通过漳州战役与四渡赤水的比较,可窥知在毛泽东军事领导地位确立过程中,四渡赤水更为突出的作用和影响。  相似文献   

3.
四渡赤水是红军长征途中具有重要转折意义的战役,1935年1月19日至1935年5月9日,将近四个月的时间里,在毛泽东、周恩来、朱德等指挥下,中央红军采取高度机动的运动战方针,纵横驰骋于川黔滇边境广大地区,积极寻找战机,有效地调动和歼灭敌人,彻底粉碎了国民党反动派企图围歼红军于川黔滇边境的狂妄计划,红军取得了战略转移中具有决定意义的胜利。  相似文献   

4.
《新湘评论》2006,(5):62-63
四渡赤水,是毛泽东根据情况的变化.指挥中央红军巧妙地穿插于国民党军重兵包围之中,采取灵活的战略战术,调动和迷惑敌人,在运动中歼灭大量敌军。四渡赤水.先后历时2个多月,是中央红军长征历时最长的一次战役。1935年1月29日,红军分三路从猿猴(今元厚)场、土城南北地区西渡赤水河,向四川省古蔺、叙永地区前进,拉开了四渡赤水的序幕。此后的两个多月,红军在土城至茅台百里地段的赤水河上又三次飞渡。最后,成功地跳出了敌军的围追堵截,把蒋介石的几十万军队甩在乌江以北。四渡赤水是中国工农红军战争史上以少胜多、变被动为主动的光辉战例。四渡赤水,是毛泽东军事指挥艺术中的得意之笔。  相似文献   

5.
四渡赤水出奇兵!!四渡赤水,是毛泽东根据情况的变化,指挥中央红军巧妙地穿插于国民党军重兵包围之中,采取灵活的战略战术,调动和迷惑敌人,在运动中歼灭大量敌军。四渡赤水,先后历时2个多月,是中央红军长征历时最长的一次战役。1935年1月29日,红军分三路从猿猴(今元厚)场、土城南北地区西渡赤水河,向四川省古蔺、叙永地区前进,拉开了四渡赤水的序幕。此后的两个多月,红军在土城至茅台百里地段的赤水河上又三次飞渡。最后,成功地跳出了敌军的围追堵截,把蒋介石的几十万军队甩在乌江以北。四渡赤水是中国工农红军战争史上以少胜多、变被动为主…  相似文献   

6.
四渡赤水战役,是中央红军在长征途中,为争取战略主动,在川滇黔交界的赤水河流域,同国民党军进行的一场灵活机动、具有战略意义的运动战战役。它是遵义会议之后,毛泽东进入党中央决策核心后受命于危难之际指挥的第一场以少胜多的战役,也是中国革命战争史上变被动为主动、从失败走向胜利的光辉战例。四渡赤水战役能取得胜利,是和毛泽东的高明指挥分不开的,是和党领导红军将士善于发扬斗争精神、勇于担当作为分不开的,是和党领导红军将士发扬求真务实的作风、胸怀人民至上的情怀分不开的。征程万里风正劲,重任千钧再奋蹄。赓续四渡赤水战役胜利的红色血脉,让我们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发扬斗争精神,勇于担当作为,满怀信心投身到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事业中去。  相似文献   

7.
<正>红军长征期间,毛泽东同志与党中央、军委纵队转战贵州达4个多月之久,足迹遍及现在贵州7个市(州) 20多个县(市、区),推动召开遵义会议实现伟大转折,参与决策并指挥红军四渡赤水战役取得胜利,途经剑河县时为少数民族群众赠送毛衣等传为佳话。本文根据有关资料整理毛泽东同志长征在贵州的几件大事,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8.
《福建党史月刊》2016,(11):40-50
正1935年1月15日至17日,中央政治局在遵义召开了具有重大历史意义的扩大会议,结束了"左"倾错误路线在中央的统治,确立了毛泽东在中共中央和红军的领导地位,在极其危急的关头,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中国革命。遵义会议后,红军在毛泽东的军事指挥下,采取灵活的运动战方针,调动和迷惑敌人,创造战机,取得了四渡赤水的辉煌战绩,牢牢地掌握了战场的主动权。二渡赤水后,在奇袭娄山关、再夺遵  相似文献   

9.
遵义会议重新确立了毛泽东在党和红军中的领导地位。从此,中央红军一改长征初期被动挨打的局面,面对占绝对优势的敌军或避其锋芒,或主动出击,四渡赤水、巧夺金沙江、强渡大渡河、飞夺泸定桥……一幕幕精彩绝伦的活剧体现了毛泽东高超的指挥艺术和广大红军将士大无畏的英雄气概,最终摆脱了数十万国民党军的围追堵截,为与红四方面军胜利会师奠定了坚实基础。  相似文献   

10.
中共中央政治局于长征途中召开的遵义会议,结束了“左”倾教条主义错误在中共中央的统治,确立了毛泽东在党和红军中的领导地位.而后,在面临着几十万国民党大军围追堵截的危急关头,毛泽东指挥千军万马四渡赤水,把蒋介石及其“追剿”红军的部队甩在身后,最终跳出了敌军重重包围,实现了渡江北上,进军川西北的战略意图.四渡赤水是毛泽东运筹...  相似文献   

11.
红军四渡赤水发生在1935年1月至3月间70多天的时间里,是长征途中毛泽东军事指挥的得意之笔.但实际上,四渡赤水期间的,红军并非势如破竹、屡战屡胜,其绝妙之处在于实事求是,不拘俗套,根据形势灵活机动地调动部队,最终为长征赢得了宝贵的时间和空间.尤其值得一提的是,红军第一次渡过赤水,既是审时度势的正确选择,也是一个重要的标志,即标志着毛泽东军事思想对红军作战的决定性作用的重新确立.  相似文献   

12.
王锦慧 《党建》2006,(9):35-36
赤水河是长征这条地球红飘带上的一个闪光点:1935年1月至4月,3万多红军四渡赤水,一举摆脱了数十万敌军的围追堵截,用以少胜多、以弱胜强的经典战例,书写了长征史上最光彩神奇的篇章。沿着赤水河,我们追寻红军四渡赤水的壮怀激烈,品读两岸人民发扬长征精神续写的光彩神奇的新篇章。1穿行在崇山峻岭中的赤水河中游,有一座红色之城———习水县。习水是四渡赤水的主战场。四渡赤水其中的一、二、四渡均在习水境内。中央红军在习水回旋期间经历20余次激战,2000多红军将士牺牲在这块土地上。习水的青杠坡因长满青杠树而得名。1935年1月28日拂晓,…  相似文献   

13.
人们耳熟能详的“四渡赤水出奇兵”、“毛主席用兵真如神”虽是《长征组歌》中的唱词,却是毛泽东高超军事指挥艺术的真实写照。长期以来,大家对毛泽东的这一“得意之笔”争相传颂,但对它的由来却少有提及。你可知道,以青杠坡战斗为核心的土城战役是导致红军四渡赤水的直接因素。从某种程度上甚至可以说,土城战役的失利,却拉开了“四渡赤水”的光辉序幕。  相似文献   

14.
遵义会议后,毛泽东率领红一方面军四渡赤水,横渡乌江,跳出国民党军队的合围圈,挥师北上,欲与红四方面军会师。根据中央的指示,红四方面军弛援策应,积极与中央红军会师。1935年6月,毛泽东、张国焘率领两支红军主力队伍,在四川懋功胜利会师。令人喜悦振奋的握手拥抱之后,围绕北上南下的问题,红军又面临着生死攸关的命运抉择。  相似文献   

15.
遵义会议后,毛泽东率领红一方面军四渡赤水,巧渡金沙江,跳出国民党军队的重重包围圈,挥师北上,计划与红四方面军会师.根据中央的指示,红四方面军驰援策应,积极与中央红军会师.1935年6月,毛泽东、张国焘率领两支红军主力队伍,在四川懋功胜利会师.令人喜悦振奋的握手拥抱之后,围绕“北上南下”的问题,红军再一次面临着生死攸关的...  相似文献   

16.
史继忠 《当代贵州》2008,(12):57-57
“四渡赤水”是红军长征中的伟大壮举,是世界战争史上以少胜多的典型范例,它体现了毛泽东的军事思想,被毛泽东称为“得意之笔”。  相似文献   

17.
毛泽东与茅台酒 1935年1月遵义会议后,中央红军3万余人,在以毛泽东为首的中共中央、中央军委指挥下,于土城重创川军4个团,一渡赤水,进入云南扎西。蒋介石急调重兵围堵。红军为争取主动,转头东进,二渡赤水,将围堵之敌甩在后面;接着,以一部分兵力将敌军引向温水方向,主力再占桐梓、娄山关、遵义城。敌军两个师急驰遵义。红军将其主力歼灭于城南忠庄地  相似文献   

18.
四渡赤水战役是长征期间中央红军在川黔滇边地区进行的一次出色的运动战,也是我军战争史上以少胜多、变被动为主动的光辉范例。毛泽东是四渡赤水战役的主要决策者和指挥者。遵义会议后,毛泽东重新进入党和红军的最高决策层,并在其中发挥重要作用。四渡赤水战役中,毛泽东在周恩来、朱德等的协助下,从敌强我弱的客观实际出发,指挥中央红军采用灵活多变的运动战的战略战术,不断变化作战方向和作战目标,“走”“打”结合,与十倍于己的敌军巧妙周旋,寻找有利战机消灭敌人,最终挫败了蒋介石围歼中央红军于川黔滇边境的计划,带领中央红军成功实现了渡江北上的战略意图。周恩来、朱德、张闻天、王稼祥、彭德怀等亲历者,都在不同场合谈到过四渡赤水战役的历史,并高度评价毛泽东在部署、指挥战役中的关键作用。  相似文献   

19.
正在川滇黔3省交界处,有一个名叫"鸡鸣三省"石厢子的小山村,中国工农红军长征时曾经路过这里。当年红军到达这里后,毛泽东曾在一户肖姓人家住过。现如今,在毛泽东住过的一间屋子里,一根被柴烟熏得乌黑的房柱的裂缝中,镶嵌着3枚铜元。这3枚铜元,静静地向参观者诉说着80多年前一段红军与百姓鱼水情深的故事。一碗红烧肉与房东欢度新年1935年1月遵义会议召开后,中央红军在毛泽东等人的率领下,开始了著名的"四渡赤水"的征程。1月29日,红军一渡赤水河,进入川南的古蔺、叙永地区。2月3日正逢甲戌年大年三十,这天傍晚,中央军委纵队一行抵达小山村石厢子。  相似文献   

20.
长征,是世界历史上前所未有的壮举。1934年10月10日晚,中共中央、中央军委率中央红军8.6万余人,从瑞金、于都出发,撤离中央苏区,踏上向西突围的征途,这便是长征的开始。长征,经历了突破敌军四道封锁线的惨烈;途中召开了具有决定意义的遵义会议;随后进行了毛泽东称之为“得意之笔”的四渡赤水的战斗;红军突破乌江,巧渡金沙江,飞夺泸定桥,强渡大渡河;通过少数民族地区时红军与彝族头领彝海歃血结盟;翻越了人迹罕至的大雪山;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