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农村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是由农民群众的特殊地位决定的,是马克思主义的内在要求,也是新农村建设的客观现实。正确处理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与落后农村经济之间的矛盾、农民思想政治状况与社会要求的矛盾,在学习型社会中充分发挥农民的主体作用和基层党员干部的主导作用来实现马克思主义在农村的大众化。  相似文献   

2.
推动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既是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的本质意蕴,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建设的实践需要。认清本质要求、把握时代特征、遵循实践诉求,是推动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必须深入研究和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3.
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这是毛泽东在将马克思列宁主义关于群众的观点与我国具体革命实际相结合的进程中总结出来的一条工作路线、群众路线。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主体是群众,坚持群众路线对于推动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机制是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目标、主体、方法、保障、反馈等相互联系、相互作用而构成的带有规律性的模式。其中目标是出发点和归宿;主体是自主性和能动性因素;方法是实现目标的途径和手段;保障是实现目标的重要环节;反馈是大众化工作评价和改进的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5.
对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而言,真正弄懂什么是马克思主义,这是首要的、基本的问题。马克思主义既可以作广义上、狭义上的不同理解,也可以从地域上作"中国化"的和"国外"的区分,又可以从发展史的角度作"元典"、"经典"和"当代"的不同概括。掌握马克思主义科学体系,最重要的是掌握其基本立场、基本观点和方法,并注意一切以时间、地点、条件为转移。  相似文献   

6.
党的十七大报告首提"民生",党的十八大进一步奏响改善"民生"的时代最强音,这是马克思主义政党本质的集中体现和根本特征,也是马克思主义深入人心即实现其大众化的根本途径和重要载体。"民生"是马克思主义最直接最现实最深切的理论关注和实践关注,如何真正彻底解决民生问题,实现"人的复归"是马克思主义区别于其他思想的特质所在,更是马克思主义获得无产阶级认同、信仰的要义所在。总之,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民生视角是马克思主义题中应有之义,这既为历史所证明,亦为现实所需要。  相似文献   

7.
马克思主义是开放的不断发展的理论,同时马克思主义及其最新成果在我国人民大众中呈现层次性的不均衡分配,这使得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不是单一简单的短期的灌输性工作,而是一个开放的长期的和不断发展前进的具体客观实践过程,是包括马克思主义化大众、大众马克思主义化和大众化马克思主义在内的有机结合且不断持续向前推进的历史过程。  相似文献   

8.
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是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指导地位的重要举措,具有主体的层次性、载体的丰富性、对象的多元性等主要特征。时代的变化和实践的发展,亟须发挥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意识形态功能,具体可通过以下基本途径:一是明确主体,分层部署马克思主义的研究阐释宣传普及工作;二是甄别客体,以受众区分有力夯实意识形态认同;三是创新载体,以大众化开辟意识形态宣传新进路;四是培育环体,以大众化为意识形态建设营造良好社会环境。  相似文献   

9.
从发生学的角度来考察,毛泽东的科学发展观是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客观要求:从事实判断的角度来分析,毛泽东的科学发展观与马克思主义大众化都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必然产物;从价值判断的角度来审视,毛泽东的科学发展观与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价值目标在于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和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0.
从发生学的角度来考察,毛泽东的科学发展观是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客观要求;从事实判断的角度来分析,毛泽东的科学发展观与马克思主义大众化都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必然产物;从价值判断的角度来审视,毛泽东的科学发展观与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价值目标在于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和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1.
在研究生群体中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教育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在研究生群体中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教育,要把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教育与弘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结合起来,引导研究生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批判地吸收西方文化中的优秀成果;把马克思主义与研究生的专业学习结合起来,积极参加社会实践,在社会实践中深化对马克思主义的理解和认识。  相似文献   

12.
党的宣传工作要起到积极推动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作用,必须注意以下四个方面的问题:一是宣传工作必须重视对马克思主义创新理论的宣传,这是马克思主义能够实现大众化的重要保证;二是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宣传,一定要注重宣传方式的时代性、简洁性,考虑到宣传对象的接受程度;三是在宣传马克思主义创新理论时,要充分注意策略性,努力防止庸俗化现象;四是要注意研究与宣传的结合,要把对马克思主义最新成果的宣传建立在理论界和学术界系统研究的基础之上。  相似文献   

13.
杨晓燕  秦燕 《理论前沿》2009,(21):12-14
推动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重要途径之一是进一步加强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充分发挥马克思主义的学术影响力,即通过学理化实现大众化。主要表现为:通过理论创新深入回答重大理论和实际问题.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国民教育和精神文明建设全过程;必须研究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发展规律和趋势;坚持正确的文化导向,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理论转化为大众的文化理念。  相似文献   

14.
论实现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三重路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实现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可从基本原理阐释的"普世化"、基本方法运用的"切己化"、基本价值诉求践行的"民生化"三重路径入手。这三重路径是一个由理论、逻辑到实践的综合过程,也是一个由"宏大叙事"、社会本位转向"细小叙事"、个体本位的方式转换,同时还是一个要依靠理论工作者、民众、党和政府三方共同完成的系统工程。  相似文献   

15.
广州农民运动讲习所是第一次国共合作期间开办的培养领导农民运动干部的学校,它以国民党的名义开办,但共产党人在其中起了领导作用。从1924年7月到1926年9月,不管是课堂还是课外,马克思主义理论通过多种形式得到学习、普及;不管是校内还是校外,马克思主义理论紧密的同农民群众的革命运动相结合。广州农民运动讲习所的培养过程其实就是马克思主义理论武装农民学员的大众化过程,而掌握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农讲所毕业生更是推动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重要力量。  相似文献   

16.
十七大报告明确提出了“开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宣传普及活动,推动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这一战略工程,这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蓬勃发展、党的理论创新步伐不断加快的今天,具有重大现实意义。实现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才能使之被人民群众内化为自己的思想和信念,永葆其生机与活力,体现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  相似文献   

17.
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和提升文化软实力作为国家的两大战略是内在统一的。无论从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还是文化软实力抑或是两者实质来看,它们都具有统一的可能性和必要性。其统一性具体体现为: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本身就是提升文化软实力的组成部分,并为文化软实力提供方向保障、经验借鉴和文化资源;文化软实力则赋予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新的价值和意义,拓展其载体和平台并优化其环境。  相似文献   

18.
推动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关系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构建及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实现。本文旨在探究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过程中面临挑战的原因,并有针对性地提出相应的对策,推动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发展。  相似文献   

19.
加强与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相适应的语言艺术研究,构建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话语体系,是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题中之义和首要工作。毛泽东的语言艺术具有活用多种表现手法,巧妙运用俗语俚语,洋为中用古为今用等特点。今天,在推动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过程中,我们要象毛泽东那样,对语言的艺术性问题给予足够的重视,形成具有艺术性的语言风格,构建起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话语体系。  相似文献   

20.
推进马克思主义的大众化,是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四中全会提出的一项重大理论与现实命题,也是中国化马克思主义进程中的一项重大任务,更是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的一项战略举措。这是世情、国情、党情的要求,也是民情的要求。为此,我们很有必要对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内涵、必要性和重要性、途径与手段选择进行深入的探讨和研究,以期达成共识,更好实现马克思主义的大众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