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各国近来愈发关注军事行动中的网络攻击对于谋取作战优势的价值,并逐渐将其作为重要作战手段,这与国际法在应对网络攻击上的困境息息相关。一方面,禁止使用武力原则与自卫权、战争法中的区分原则与比例原则、网络攻击的追责规则等传统国际法现阶段在规制网络攻击行为时的适用路径尚不明朗。另一方面,虽然网络空间国际新规制定渐趋活跃,但目前制定机制不足以及不同国家立场差异等问题使得有效且统一的国际规则在短时间内难以达成。对于网络攻击乱象,中国不仅需要密切关注传统国际法在网络空间的最新发展,还需要积极参与网络空间国际规则的制定活动,表明自身立场,推动构建公正合理的网络空间安全治理体系。  相似文献   

2.
网络战是信息时代的一种新战争形式,它的匿名性、跨国性、破坏性等特点使其对国际安全构成新的挑战;网络战发生的可能性和危险度正在随着技术的发展而与日俱增,但现有国际法对之没能做出任何有力应对。世界上已经发生了一些网络战的案例,它们不仅揭示了网络攻击通过与物理攻击相结合而造成严重的影响,而且对国际人道法的一些重要原则(如区分原则)提出了严重的挑战。区分原则在网络战中的适用遭遇众多的困难,人们难以依据区分原则来确定网络攻击的合法性,战斗员会更加倾向于选择网络攻击、而非常规手段来发动攻击,从而在网络战中要比在常规战争中更为频繁地违犯区分原则。由于网络战潜在的巨大军事价值,虽然网络战也许较之常规战争更加难以控制,但即使可能会遭到构成战争罪的指控,一些国家也要竭力发展网络战、甚至破坏区分原则在网络战中的适用。为此,可以通过改进或重新解释国际人道法、利用和发展相关的习惯国际法规则来规范网络战。  相似文献   

3.
二战之后的当代德国在战争观上发生了重大转变,不再迷信武力的作用。它重视国际法,注重用法律约束武装力量,克制武力使用;努力尊重与恪守以"禁止使用武力"原则为核心的武力使用法;对"预先性自卫"、"武力打击恐怖主义"、"人道主义干涉"、"网络攻击"等也都有自己的态度与立场。但也难免受到国家利益的束缚,在适用国际法时表现出一定的实用主义倾向。  相似文献   

4.
1969年的《维也纳条约法公约》在第53条中,对国际强行法作出如下规定:“条约在缔结时与一般国际法强制规律抵触者无效。就适用本公约而言,一般国际法强制规律,指国家之国际社会全体接受并公认为不许损抑且仅有以后具有同等性质之一般国际法规律始得更改之规律。”上述条款在为国际强行法作出规定时,只是说这类原则或规范要  相似文献   

5.
论国际法的适用与我国宪法的完善刘爱文国际法作为国家间协调意志的产物,对主权国家具有拘束力,客观上要求国家采取必要的国内立法措施保证国际法在本国的实施。保证国内法规范与国际法规范的一致,忠实履行依国际法而承担的义务,就是国际法在一国国内的适用问题,统者...  相似文献   

6.
外交学院1996年硕士研究生入学试题国际法专业《国际法》试题一、问题解答(每题17分,共51分):1.试述国家豁免原则在国际实践中的发展。2.我国国籍法具有哪些特点?3.试述国际法上关于公海的含义及其法律制度。二、名词解释(每题7分,共49分):1....  相似文献   

7.
网络攻击是一个极其复杂的热门话题,在互联网非中心化的结构中,确定发动网络攻击的个人与国家之间的关系,系确定网络攻击引发的国家责任的关键。关于这种归因性问题,主要有国际法院主导的有效控制标准和前南国际刑事法庭主导的一般控制标准之争。然而,二者的争论仅仅是一般意义上的探讨,具体适用于网络攻击违反国际人道法的行为,会发现二者都存在难以逾越的技术性障碍。另一种思路是,从谨慎注意义务的角度入手,追究国家不作为的责任。  相似文献   

8.
自决权不是"台独"的国际法根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少数闹“台独”的人试图以国际法上的自决权作为把台湾从中国分离出去的国际法依据 ,对此我们有必要弄清“台独”的性质和自决权的适用范围。“台独”的性质既不是“解放”,也不是“分立”,而是“分离”。自决权的适用范围或内涵仅限于殖民地人民和其他被压迫民族争取解放和独立的权利 ,并不包含一个国家的一部分人将这个国家的一部分领土从这个国家分离出去的权利 ,不适用于“分离”。因此 ,“台独”企图以国际法上的自决权作为根据 ,“无论是从“现行法”、“应有法”的角度 ,还是国际法实践上都没有依据。  相似文献   

9.
科索沃问题的实质是国际法上的分离问题,国际法上不存在分离权,民族自决权也不包含分离权,因此科索沃不能主张行使分离权,更无权要求取得第三国的支持和援助,除例外情况,国际法禁止对他国进行干涉。对一国分离运动进行的干涉,侵犯了该国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违反了国际法基本原则和《联合国宪章》,国际社会、联合国和国际法从未允许第三国或国际组织干涉一国分离运动。  相似文献   

10.
防治跨境损害,是国家根据国际法所承担的义务,还是道义上的责任?本文主张防治义务是国家根据国际法所应承担的义务.本文从4个方面来论证防治义务是国家的法定义务:第1部分阐述了关于国际防治义务的相关理论;第2部分分析了国家根据国际条约所承担的具体防治义务;第3部分分析了国家在习惯法上所承担的具体防治义务;第4部分提出区域合作是实现国际环境合作、履行国家防治义务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1.
反对国际恐怖主义:国际法的实践与困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恐怖主义是人类社会的公害 ,值得注意的是 ,国际恐怖主义活动往往牵涉多个国家 ,因此有效打击国际恐怖主义离不开国际法的支持。在反对国际恐怖主义的问题上 ,国际社会做出了不懈的努力 ,但由于各国在恐怖主义的定义问题存有分歧 ,导致了国际法在解决此问题上的困境。而国际恐怖主义的“非政治化”将是促进国际反恐合作 ,进而使国际法走出在解决国际恐怖主义问题的困境  相似文献   

12.
国家责任是现代国际法上一个极为重要的法律问题,建立国家责任制度的意义重大,它可以纠正国家的国际不法行为,对受害方的权益予以恢复和补偿,树立国际法的权威,促进国际关系的稳定发展,维持良好的国际秩序.然而,当法律义务和国家利益发生抵触时,强权国家往往不会选择服从公认的义务而牺牲国家利益,此时依赖于国际政治结构的国际法似乎不...  相似文献   

13.
跨国有组织犯罪已经成为国际社会的共同威胁,需要国家间采取协调的行动予以应对,但"失败国家"成为国际合作的短板,并为有组织犯罪提供了主权下的庇护。军事强国倾向于采取军事行动打击外国领土上的犯罪组织,这种做法违反国际法。失败国家领土上的有组织犯罪问题可以在联合国集体安全框架下解决,在安理会授权下,由参与维和行动的联合国警察承担在战后国家里预防、阻止和消除有组织犯罪的职责。  相似文献   

14.
国际法与国际法的关系在理论界有着很大的争议,它不仅是学习国际法必然要面对的问题之一,也是国际法学科中的根本性问题。两者间关系直接影响到国际法的性质、地位,渊源与效力根据等基本问题。同时,这些问题的解决也对于国家是否能正确处理国际法与国内法之间的矛盾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15.
论跨国界污染的国家责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跨国界污染造成的严重环境损害已经引起了国际社会的普遍关注,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必须解决跨国界污染问题,确定污染事件中的国家责任是解决跨国界污染的关键环节。1972年《斯德哥尔摩人类环境宣言》指出:“各国应进行合作以进一步发展有关它们管辖或控制之内的活动对他们管辖以外的环境造成的污染和其他环境损害的受害者承担责任和赔偿问题的国际法。”没有国家责任制度,就没有国际法。完善国家责任制度的目的就是要通过国际法改善和加强国际环境的保护。  相似文献   

16.
中国国际法学会年会于2006年5月18-19日在厦门召开。年会以“国际法与构建和谐世界”为主题,进行了广泛深入的学术研讨。参加本次研讨会的正式代表共140余人,分别来自外交部、商务部等中央政府部门,内地各高等院校和国际法研究机构。会议共收到论文120篇,全面反映了中国国际法学界的最新研究成果。在充分准备的基础上,会议围绕“国际法上的合作义务”、“涉外民事诉讼中的管辖问题”、“WTO争端解决机制发展的最新动态”、“国际法上国家责任制度的若干问题”、“国际法在维护国家领土完整中的作用”、“海洋法的最新发展和面临的挑战”等…  相似文献   

17.
国际立法的科学性问题一直受到较少的关注。在国际社会呈现结构性变迁的时期,这一问题对于构建国际新秩序意义重大。在国际立法科学性问题上,国际法学说提供了认识方法。不同的学说不仅反映了认识国际法的不同进路,而且包含了改造和发展国际法的若干方法。无论是自然法学派从历史资料、宗教教义中"归纳"国际法,还是实在法学派从国家意志和同意中"演绎"国际法,或是后来的批判法学派、法经济学派从质疑出发"解构"、"优化"国际法,都是对国际法规范认定科学化、立法科学化的有益探索。  相似文献   

18.
为应对网络安全威胁,国际社会正在寻求一种合理、有效、全面和平衡的规范性应对措施。尽管这种努力不会很快产生预期结果,但可以预测,国际社会将首先通过联合国大会决议的形式对信息安全问题作出原则性规范,呼吁会员国尊重并维护别国的信息安全,限制和制裁破坏国际和平与安全的网络攻击行为。同时,各国也会签订双边或国际组织框架内的多边信息安全协议。一旦具备了丰富的国家实践经验和广泛的国际支持,一个专门的网络攻击条约将是最终的结果。  相似文献   

19.
国家豁免,是国际法上一项久已确立的原则。近年来,这一原则主要受到西方国家的挑战,从而成为国际法上一个敏感复杂和颇有争议的问题。同时,这一原则在理论上和实践上都有重大发展,传统的模式——绝对豁免论和有限豁免论都有所变化。1977年,联合国大会通过决议,把“国家及其财产的管辖豁免”正式列入国际法委员会的工作计划,着手编撰条款草案。1979年,联合国秘书长向世界各国发函,询问它们对豁免问题的立场,收到了几十个国家的回复,其中包括许多第一次得以机会发表意见的第三世界  相似文献   

20.
毛欣 《工会论坛》2006,12(1):109-110
中国作为日本发动侵略战争的最大受害国,其所遭受的损失是最为惨痛的,然而,近十年来,我国的民间受害者在一系列民间索赔诉讼中几乎没有胜绩,日本政府对于中国受害者强烈的索赔正当要求,或置若罔闻或寻求各种借口和所谓“法律依据”消极抵触甚至拒绝。笔者试从国际法的角度,针对日本政府提出的所谓国际法和国内法上的“法律依据”一一进行批驳,从而探讨中国民间对日索赔的相关法律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