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近年来,国内文艺界争论迭起。刘再复与姚雪垠之争;刘小波与李泽厚之争;关于电影《红高梁》不同评价之争……凡此种种,形成了一个多元化的、“百家争鸣”的纷争局面,这是建国以来所没有过的。 日益民主的争鸣气氛 电影《红高梁》在国内放映后,毁誉不一,评价迥异,有人大赞特赞,有人一贬再贬。引人注目的是,这场文艺论争,双方的意见都能在报刊上自由发表。高层领导人可以表示个人的看法,但没有对具体的文艺作品的评价作行政干预。因而争论虽然激烈,气氛却很和谐。 这种民主、健康争鸣气氛的形成绝非偶然。1986年,中央有关领导人曾表示,对于文艺作品,领导人的意见,只能算是一个普通观众的意见,不能以之判定作品的优劣。并强调指出,对于文艺问题,官方不要过多地干预,要遵循文艺发展的内部规律来管理文  相似文献   

2.
新春之际,中国的作家、艺术家们在干些什么?他们在思索些什么? 日前,记者采访了部分作家、艺术家和学者。其中,有文学巨匠巴金,著名学者、文坛伉俪钱钟书、杨绛夫妇,著名文艺评论家刘再复,著名作家冯骥才,一代名导演谢晋,著名画家韩美林,著名作曲家施光南。 记者或约写或采写,组成“作家、艺术家新春谈艺录”一束,以飨读者。读者可从中管窥我国艺术家心态与文坛新信息。  相似文献   

3.
宋天和  张军 《理论探讨》2004,2(6):25-27
邓小平在总结历史经验的基础上,针对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际和争论的弊端,提出了"不争论"思想.邓小平"不争论"思想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的灵活运用.深入理解邓小平"不争论"思想的本质与内涵,有利于我们正确把握争论与不争论的界限,抓住时机、集中精力搞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具有重大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4.
有作家在某研讨会上说:“我认为我们不能停止思考,也不能停止争论.”对此,笔者非常赞同.所谓“争论”,就是批评,亦即不同思想观点之争鸣.争论或批评的范围很广,既包括不同营垒之间的争论或批评,也包括同一营垒之间的争论或批评.  相似文献   

5.
李喆  曹玉华 《学理论》2009,(28):150-151
西方国际关系学界的第二次争论是科学行为主义和传统主义之争,这次争论的实质是方法论的争论。此次论战在理论观点、学派建设、方法论等方面为国际关系学科的发展作出了重要的贡献,促进了学科建设,因此对国际政治学的新阶段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文通过此次争论的两大流派的方法论为视角,指出学科争论逐渐形成的国际关系学科的一些基本共识。  相似文献   

6.
20世纪60年代,德国民主共和国掀起了一场关于马克思主义哲学体系的争论。了解此次争论的背景和争论内容,对于客观全面认识马克思主义哲学体系有着重要的理论意义。  相似文献   

7.
20世纪60年代,德国民主共和国掀起了一场关于马克思主义哲学体系的争论。了解此次争论的背景和争论内容,对于客观全面认识马克思主义哲学体系有着重要的理论意义。  相似文献   

8.
20——30年代的苏联,就社会主义建设问题,在党内曾发生过激烈争论。如何评价这场斗争,几十年来一直为理论界所关注。在工业化问题上,斯大林同托洛茨基的争论;在农业社会主义改造问题上,斯大林同布哈林的争论,文章较多,观点也逐渐趋于一致,但有关布哈林同斯大林在工业化问题上的争论,却很少有人认真分析。其实,布哈林是  相似文献   

9.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初期,党内曾发生过一场关于农业互助合作问题的争论。这场争论,最初由山西省委提出把老区互助组织提高一步,办成农业生产合作社引起,先在华北地区,进而扩展到全党、全国。到1951年9日中共中央召开全国第一次农业互助合作会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农业生产互助合作的决议(草案)》,肯定了山西省委的意见,争论基本结束。这场争论,  相似文献   

10.
贺《浮躁》     
由作家出版社于1987年出版的贾平凹的长篇小说《浮躁》,获得了美孚公司设立的“飞马文学奖”。这项文学奖的设立,是为了促使很少译成英文的一些国家的优秀作品获得国际承认。今年的“飞马文学奖”在中国作家的作品中评选,评委是中国著名作家萧乾、唐达成、刘再复、汪曾祺、茹志鹃。 为什么在众多的中国作家、作品中,贾平凹的《浮躁》能独入青钱之选?它的成功之处何在?本刊特请四位在京评委撰文评介。茹志鹃远在上海,未及邀约,暂付阙如。  相似文献   

11.
社会主义社会作为共产主义社会的初级阶段,是否也和以前各个对抗社会形态一样,有基本矛盾?如果有,它是什么?如果没有,推动社会主义前进的根本原因又何在?关于这些问题,苏联学者自五十年代以来,曾经有过几次大的争论。这种争论是关于社会主义矛盾问题争论的一个  相似文献   

12.
社会主义社会作为共产主义社会的初级阶段,是否也和以前各个对抗社会形态一样,有基本矛盾?如果有,它是什么?如果没有,推动社会主义前进的根本原因又何在?关于这些问题,苏联学者自五十年代以来,曾经有过几次大的争论。这种争论是关于社会主义矛盾问题争论的一个部分。在争论过程中,学者们引以为据的主要是马克思对资本主义基本矛盾——生产的社会性和资本主义的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的论述。但由于对马克思的论述理解不一,得出的结论也就各不相同。  相似文献   

13.
马克思道德哲学的研究是马克思主义研究不可分割的重要部分,但关于马克思道德哲学的研究目前存在较大争论。本文从马克思道德理论的争论入手,详细论述了这一争论从正义之争到道德之争,以及之后的不断发展,并通过反观这一争论的全过程,提出对马克思道德哲学的理解必须有道德理论层次上的提升。马克思道德哲学中的道德理论属于不同理论层次,是超越一般理论层次的道德哲学,包含了从个体到类的层次提升,以及从单纯的道德理论到整体理论中的道德蕴涵两个方面。从道德理论层次入手理解马克思的道德哲学,无疑将为理解这一争论提供一条新的思路。这对于推进马克思道德哲学研究,意义不言而喻。  相似文献   

14.
邓小平在总结历史经验时一再指出,什么叫社会主义?什么叫马克思主义?我们过去对这个问题的认识不是完全清醒的。情况确实是这样,对于什么是社会主义的问题,我们的认识经历了一个曲折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党内对这个问题的理解和认识有分歧,也有争论。第一次争论发生在60年代初,第二次争论发生在“文革”后期,第三次争论发生在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90年代初达到很尖锐的程度。本文试对这三次争论作历史的回顾,并加以总结。一、6O年代初的两种社会主义现的争论在我国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的过程中,毛泽东提出了“建设一个伟大的社会…  相似文献   

15.
戴廉 《瞭望》2005,(43)
目前有关传统文化的争论,从总体上而言是“外围的、浅层次的”,“也许这种外围的争论会反过来影响学术界的研究,但那都是后话。”  相似文献   

16.
农村土地制度改革是近年来学术界激烈争论的热点问题。争论的焦点是现行农村土地制度是否适应、农地农宅入市是否可行、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将去向何处。争论的形成,客观上是由于我国农村土地本身具有社会属性和经济属性这双重属性,主观上则是由于不同学者所使用的理论依据与分析框架存在差异。究其实质,这些争论折射出了在农村土地制度改革问题上公平与效率两大价值取向的博弈。因此,必须正确认识和处理好公平和效率的辩证关系,探索均衡的实践路径,立足实际、稳妥推进、试点先行,不断深化我国农村土地制度改革。  相似文献   

17.
刑法、民法等部门法中对公有制和非公有制经济客观上存在差异性保护的正当性和合法性引起了学界的激烈争论,本文从争论入手,从宪法角度对市场经济主体的平等权问题作一些分析。  相似文献   

18.
我想尽量客观地向大家介绍一下当代中国文学界、文人当中在议论些什么,争论些什么。对议论、争论的这些东西,有些我一时还不能作出价值的判断,可以和大家一起来研究。  相似文献   

19.
“不搞争论”,是邓小平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提出的一个重要领导原则,也是正确处理对内对外关系的重要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正确把握这一原则和方法,对坚持和改善党的领导,保证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顺利发展,无疑具有重要的意义。但是,人们对它的理解和认识还不尽一致。例如:有的同志认为,“不搞争论”是针对某一现象说的,不具有普遍指导意义;还有的对它作片面性的理解,把“不搞争论”等同于“不分是非”等等。因此笔者认为,如何把握“不搞争论”的领导原则和方法,还有探讨的必要。  相似文献   

20.
对列宁和卢森堡关于集中制与民主集中制争论的再认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04年,列宁和卢森堡就有关无产阶级政党的组织原则有过激烈争论。争论的实质是集中制能不能构成无产阶级政党的一般组织原则。在列宁看来,高度集中、高度统一的党是实现无产阶级革命所必须的。而卢森堡反复强调要实行党内民主,发挥广大党员的政治积极性。集中制可以作为无产阶级斗争的一种策略,但绝对不能成为无产阶级政党的组织基础。深入分析这一争论的过程,有助于我们加深对工人阶级政党组织原则的正确认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