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本文在比较研究的基础上 ,深入探讨了空白背书的效力、背书连续与否的认定标准、以及背书涂消的合法性、期后背书的效力等问题 ,对我国票据背书的立法完善提出了合理的建议 ,以期建立我国完善的背书法律制度  相似文献   

2.
本文着重比较我国票据法、英美票据法、日内瓦票据公约以及联合国票据公约关于票据伪造法律制度的异同,指出各国票据法对于伪造签名的效力和出据伪造票据的效力的规定基本相同,而对于背书伪造的效力则存在截然相反的观点。在上述比较的基础上指出他国票据法值得我国借鉴之处及我国票据法有待改进之处。  相似文献   

3.
票据质权人并未直接取得票据权利,而是代为行使票据权利。按照我国物权法和担保法及其司法解释,票据质押合同无效或被撤销,票据质权随后要归于消灭,而非不受票据质押合同的效力的影响。在这个层面上,票据质权的设立具有无因性。在我国现行法上,笼统地主张票据质押行为一律具有文义性,有以偏赅全之嫌。我国担保法上的质押合同的确为实践合同,但我国物权法上的则为诺成合同。按照我国物权法及其司法解释的规定,记名汇票、记名本票作为标的物设立质权,票据的交付实际上是背书交付,记名汇票质权和记名本票质权成立了,不但约束着当事人各方,同时具有对抗第三人的效力。依据我国票据法及其司法解释的规定,记名沁票、记名本票必须背书交付,记名汇票质权和记名本票质权才设立,一经设立,不但约束着当事人各方,同时具有对抗第三人的效力。  相似文献   

4.
《物权法》与《票据法》对于票据质权的设立的规定并不一致,引发了理论与实务界的争议。争论所指向的深层问题在于票据质权设立中的公示方式,即将权利凭证的交付作为一种票据质权设立的公示手段是否足以达到物权公示的目的。票据质权的公示涉及票据质权公示的效力和票据质权公示的方法。在我国采公示生效主义的立法体例下,票据质权公示的效力包括质权设立的效力、公信力和对抗力。票据质权公示的方法是交付并背书。  相似文献   

5.
1996年 1月 1日开始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票据法》(以下简称《票据法》)第 31条规定 ,以背书转让的汇票 ,背书应当连续。持票人以背书的连续 ,证明其汇票的权利 ,从而提出了“票据背书的连续”这一票据法理论和实务中都极为重要的票据法问题。笔者试图就这一问题中所涉及的几个方面作些探讨 ,以便于我国《票据法》的顺利实施。一、票据背书连续的意义票据背书的连续是指在记名式票据的关系中 ,自票据受款人至最后的票据执票人之间所存在所有转让背书衔接而无间断。依我国《票据法》第 31条第 2款的规定 ,背书连续“是指在票据转让中 ,转让…  相似文献   

6.
背书从其目的和内容上可分为转让背书、委任背书与质押背书。在我国 ,票据只能通过背书流通 ,但并非所有持票人都可以任为任何一种背书。在背书受到限制的时候 (包括出票人、背书人所为的限制及法律法规直接规定的限制 ) ,能否为背书 ,为哪一种背书 ,法律并没有统一的规定。文章从此角度出发 ,探讨相关背书问题。  相似文献   

7.
票据是流通证券,票据众多经济职能的实现都依赖于票据的流通。票据背书是实现其流通的基本方式。票据流通中背书的伪造,在损害各票据当事人的利益的同时,也成为实践中引发票据纠纷的重要原因。尤其是在背书伪造人逃匿或无力清偿相关当事人的财产损失时,由此引起的风险负担问题就变得较为复杂。对此,国际上现有的两大票据法系规定不一。本文在对二者的相关规则进行比较的基础上,分析我国票据立法中现有制度的不足,并提出自己的建议。  相似文献   

8.
全国人大七届四次会议通过,于1991年4月9日起施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以下简称民诉法)第一次规定公示催告程序。民诉法第193条规定:“按照规定可以背书转让的票据持有人因票据被盗,遗失或者灭失,可以向票据支付地的基层人民法院申请公示催告。”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发展,重新认识票据制度在我国有计划发展的社会主义商品经济和改革开放中的重要作用,不仅是一个理论问题,而且是在司法实践中急待解决的问题。笔者试从票据的概念、法律特征、票据关系中的当事人、票据的种类、票据的权利、票据行为和票据法律责任等问题作一浅述:  相似文献   

9.
票据抗辩权的确认钱卫清,郭玉元一、票据抗辩及存在的问题票据是一种具有流通性的债权凭证,它以书面的形式,载明债务人按照规定期限向持票人无条件地支付款项的义务。持票人一般为票据债权人,发票人、背书人等一般为票据债务人。票据抗辩是指票据债务人对票据持有人,...  相似文献   

10.
论票据权利     
根据我国《票据法》第4条规定,票据权利是指持票人向票据债务人请求支付票据金额的权利,包括付款请求权和追索权。 付款请求权,是持票人向票据主债务人或其他付款义务人请求按票据上所记裁的金额付款的权利。这是票据上的第一次权利。行使付款请求权的权利人是持票人,其可能是收款人,也可能是最后的被背书人,还有可能为汇票,本票中付款后  相似文献   

11.
票据质押三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票据质押合同没有采用书面形式的票据质押合同不成立而非无效。即使当事人没有采纳书面形式,但是出质人将票据交付质权人占有的,质押合同之形式瑕疵得以补正,合同仍然成立。交付不再是票据质押合同的生效要件而是票据质权之生效要件。背书是票据质押的生效要件而非对抗要件,我国《物权法》第224条之规定与《票据法》第35条之规定并不冲突,只是二者观察问题的角度不同而已。票据之现实交付、简易交付与指示交付可以设定质押,而占有改定则不能。  相似文献   

12.
已有观点对票据诈骗菲犯罪客体的认识,圃于"纯刑法"或者"纯公法"的思维方式,认为本罪的主要客体是票据管理秩序,具有局限性.对此问题要从整个法律体系(刑法与其他部门法或者公法与私法的关系)的角度,并结合刑法分则的体系结构进行整体把握.本罪的主要客体应该是"票据流通秩序",而非所谓的"票据管理秩序",二者分剐代表了"讼"和"私"两种不同的法益.分则第三章第四节"破坏金融管理秩序罪"和第五节"金融诈骗罪"的同类客体是不同的前考如该节罪名所捞述的,是"金融管理秩序",而后者则是金融流通秩序.  相似文献   

13.
信用证诈骗罪类型较多,应从行为方式、行为人主观状态等各个方面入手认定处理。倒签提单和预借提单行为属民事违法行为,不应当构成信用证诈骗罪。开立无真实贸易背景信用证的行为,应定为信用证诈骗罪。信用证诈骗罪属结果犯,应以占有财物的结果是否发生为既未遂标志。此外,在认定信用证诈骗罪时,还要注意其与贷款诈骗罪、合同诈骗罪等相近犯罪的区别。  相似文献   

14.
民间法具有其自身的局限性,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民间法自身规范有效性上的局限,农村和城市生活情境变迁带来的民间法作用的局限,民间法在地域上的局限性。因此,我们一方面应当看到民间法对于法治建设的积极意义和重要地位,另一方面也必须清楚,民间法存在着自身的缺陷,我们既要重视民间法,也不能过高看待和评价它。  相似文献   

15.
物是由民商法所规定的,能为民商主体所支配,具有一定价值、能够满足人们的某种需要,存在于人身之外或能与主体相分离,并占有一定空间的东西.动物、植物、文物都是物,但其具有特殊性,应另有特别法具体规定.物具有多种自然属性和法律属性,其种类也有多样性.在物权立法中应当依不同标准,将物区分规定为动产与不动产、实物和票证物、公有物和私有物等几种主要类型;其他有的分类应当重新检讨.  相似文献   

16.
中国如何转向以法治为保障,以自由、公平、有序、非对抗性竞争为内涵的现代民主国家,既是对执政党的考验,也是对全体中国人的考验。而这一转型的成败,关键在于执政党能否忠诚并信仰宪法,自觉推进法治政治,通过限制自己的权力来重铸执政的合法性基础,重建自己的政治权威。法治政治,归根到底是要求权力服从法律,共产党依法执政。  相似文献   

17.
《刑法修正案(八)》把醉酒驾驶和情节恶劣的追逐竞驶行为定性为危险驾驶罪,给予刑法规制。该法案实施以来起到了良好的社会效果。文章分析了该罪的行为类型,并对该罪与相关罪名进行了辨析。  相似文献   

18.
凯尔森法律科学理论中,纯粹法是指实在法。它是法律秩序的一般理论,并非特殊的个别的某个法律体系。它是有别于自然、正义和政治的,能够与自然科学并肩之法律科学。在凯尔森纯粹法理论中,效力和实效理论有着重要价值。“规范的特殊存在”的效力所指和意指存在区别。尽管法律效力和法律实效之间存在不可逾越的鸿沟,但是二者之间联系同样不可忽略。  相似文献   

19.
实行侦查预审合二为一改革后 ,基层公安机关在依法履行侦查打击职能方面卓有成效 ,但在刑事执法方面 ,还普遍存在现场勘验失误、定案证据不够确实充分、拘留转捕率偏低、任意取保候审、超期羁押、程序违法、退补退侦过多等问题 ,究其原因 ,主要是执法思维定势、刑警素质、办案经费、案件管辖分工、侦查技术、预审操作机制和侦诉协调等方面的缺陷所致。对此应高度正视 ,切实整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