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长治市和中国五百强企业潞安集团,贯彻落实胡锦涛总书记关于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援农村的号召,共同创办了长治中国农民培训学院。长治中国农民培训学院自2005年创办以来,按照长治市委市政府和潞安集团的要求,以城乡劳动力大培训、大转移为目的,以“培训支农,技能反哺”为手段,秉承“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办学宗旨和“技能改变命运,培训提升素质”的办学理念,采用德国“双元制”教学和“世界工厂”实习就业的培训模式,强化“学会一门技能,播种一份希望;培训一名技工,带动全家小康”的教学思想。截至目前,长治中国农民培训学院已先后向北京、天津、南京、长治、广州、太原等城市转移培训农村富余劳动力三期521人,转移就业率达90%以上,为长治地区十三个县市区农民脱贫致富打开了进入之门,真正将农民培训办成了符合天时、地利、人和的党心工程、民心工程。  相似文献   

2.
余可进 《当代广西》2006,(22):51-51
目前,全区农村富余劳动力在700万~1000万人之间。做好农村富余劳动力的培训转移,对培养新型农民,解决“三农”问题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对如何实现我区由劳务输出大省向劳务输出强省转变,做了深入的调查和分析。  相似文献   

3.
周锋荣 《创造》2010,(6):33-33
劳动力素质对农村劳动力转移速度和规模,起着关键性作用。避免农村剩余劳动力的盲目流动,调动农民转移的积极性。  相似文献   

4.
《时事资料手册》2005,(4):96-96
“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阳光工程”,简称“阳光工程”,是由政府公共财政支持,主要在粮食主产区、劳动力主要输出地区、贫困地区和革命老区开展的农村劳动力转移到非农领域就业前的职业技能培训示范项目。目标是2004—2005年,重点支持粮食主产区、劳动力主要输出地区、贫困地区和革命老区开展短期职业技能培训.培训农村劳动力500万人,年培训250万人;  相似文献   

5.
《公安研究》2009,(12):59-59
刘国永、郭云吉在《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第1期撰文认为,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是提高农村劳动力素质,实现其顺利转移的重要途径。但是,培训的成本、未来预期以及劳动力自身的文化状况往往成为制约劳动力转移培训的关键因素。对此,  相似文献   

6.
农村劳动力及其转移问题一直以来都是政府和学者关注的问题。笔者采用问卷发放的形式,对浙江海宁农村的劳动力情况和农民的转移意愿做了调查,发现我省农村劳动力特别是农业劳动力状况不容乐观。农民转移意愿非常强烈,农业生产存在诸多隐患。  相似文献   

7.
农民素质的高低,直接决定着农村经济发展的速度和农业生产效益的提高。因此,培训农民、提高农民素质十分关键。万安县是个传统农业县和国家扶贫开发重点县,农村劳动力占有相当大的比重。虽然近年来在农村劳动力培训方面做了一些工作,也取得了一定成效,但同时还存在一些问题。  相似文献   

8.
黄薇 《当代广西》2005,(23):12-13
培训、就业、维权、创业,是我区各级党委、政府对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起主导性作用的“激流四步曲”。藉此,农民的传统劳作方式逐渐得以改变,他们纷纷洗脚上田,换脑进城,有的甚至把外面的资金、技术特别是新思想、新观念带回家乡,成为改变家乡面貌、带领乡亲脱贫致富奔小康的一代新型农民。  相似文献   

9.
当前,内蒙古的发展处于方兴未艾、承先启后的关键时期。今后5年我们面临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推进现代化的更加繁重而艰巨的任务。现代化必然伴随产业转移和劳动力转移“,农民不再是农  相似文献   

10.
我省大规模有组织地开展农村劳动力培训,始于宿迁市委市政府2003年"两后双百"的决策,即对初中毕业后、高中毕业后未进入高一级学校就读的学生,百分之百地开展职业技能培训。这是宿迁市委超前的战略布局,通过培训,推动劳动力  相似文献   

11.
曹雪娟 《群众》2008,(3):32-33
发展职业教育和职业培训,推进素质就业,既是提高劳动者的就业能力,提高就业质量的重要途径,也是适应我国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提升自主创新能力的需要。将人口压力转变为人力资源优势,从而提升整个国民经济的创新能力和竞争力的必由之路。为此。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就业是民生之本,同时把“劳动者素质提高”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前提条件。  相似文献   

12.
冯耀明 《前进》2000,(5):17-18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取得了举世公认的伟大成就,农业生产经历了由人民公社的大锅饭到联产承包责任制的转变,农业科学技术在生产领域中的应用取得了很大成绩,现代科技正在推进着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转变。同时,农民素质的不适应,严重地制约着我国农业的进一步发展乃至农业现代化的实现,努力提高农民的文化素质势在必行.一、大力提高农民素质是实现农业现代化的内在要求三中全会缺定》指出:“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是关系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全局的重大问题。没有农村的稳定就没有全国的稳定,没有农民的小康就没有…  相似文献   

13.
张小村 《创造》2004,(6):35-36
一、罗平县农村劳动力资源现状 据统计,2003年罗平县共有农业户118214户,486195人,劳动年龄人口283302人,其中:男性148289人,女性135013人.平均每户拥有劳动人口2.4人.从行业分布看,从事第一产业的258984人,占91.4%;从事第二产业的6590人,占2.3%;从事第三产业的8560人,占3%;外出务工人员9169人,占3.4%.在第一产业中,从事种植业的219214人,占84.6%,从事林业的1187人,占0.5%,从事牧业的38217人,占14.8%,从事渔业的366人,占0.1%.从(净)收入分配总额看,第一产业5193万元,从业人员人均1745元;第二产业8734万元,从业人员人均12502元;第三产业7773万元,从业人员人均9081元;外出务工所得2030万元,人均2214元.  相似文献   

14.
培训 引导 扶持——山城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六字”真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南平市延平区地处福建省中北部、闽江干流源头,是闽北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区情具有“五区合一”的特点,特别是作为全省第二大库区,区内有4个大中型水库,总装机容量180万千瓦,水库面积120平方公里,涉及11个镇、3个街道,移民54675人。由于移民多,人均耕地少的区情特点,  相似文献   

15.
16.
谢新德 《湖湘论坛》2004,17(3):49-50
据统计,我国现有农村劳动力近4 8亿人。按照不同的计算口径和计算方法,我国农村仍有1 1亿到近2亿处于隐蔽性失业或不充分就业状况的剩余劳动力。预计到2 0 10年全国农村将新增劳动力6 35 0万左右,农村劳动力将处于新的供给高峰。庞大的富余劳动力队伍能否转移安置,已成为农村经济发展的要害所在,成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所要解决的关键问题。因此,拓展农村富余劳动力的转移空间,促进富余劳动力的转移,扩大就业,增加农民收入,是我国当前一个重大的课题。  一、大力调整农业结构,优化资源配置,促进农村富余劳动力在农业内部的转移  农村剩…  相似文献   

17.
张彪 《创造》2004,(6):33-34
编者按: 应该说,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在理论上和实践中都不是一个新问题,关键是面对当前城乡双重压力的就业环境,如何迎对新挑战?化解新矛盾?这里面无疑需要新的政策与新的思路,同时也须有各种客观条件的配合和满足.而这一切,都需要探索、实践与总结.这里刊发的两篇与此有关的文章,意在引发人们对此的深入思考,并贡献新鲜的、不落俗套的良策.  相似文献   

18.
改革开放以来 ,我国农业劳动力虽然成功地实现了 1亿多人的转移 ,大大缓解了农村劳动力的就业压力 ,但随着WTO的来临和产业结构的根本调整 ,我国农业剩余劳动力的转移形势不容乐观 ,在未来的十年中 ,我们仍面临着约 2亿农业劳动力就业的巨大压力 ,农业剩余劳动力的转移仍面临着许多的障碍 ,这些障碍阻碍了农业劳动力的有序流动 ,也在阻挡着中国经济前进的步伐。本文仅就未来十年内我国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面临的障碍作一探讨。一、政策体制因素在计划经济体制下 ,我国按照“生产资料优先增长”规律 ,通过工农业产品之间的价格“剪刀差”这…  相似文献   

19.
《今日中国》:您认为中国共产党得天下,多大程度上是因为赢得了农民? 温铁军:建国前夕,中国85%以上的人口是农民,城市人口不到15%,其中工业人口不到5%,所谓国民就是农民。因此,从阶级革命的角度讲,新中国的建立是农民革命的结果。  相似文献   

20.
浙江省老领导薛驹、许行贯一直来关心“三农”问题、关注新农村建设。2005年5月开始,两老不顾年事已高,就如何贯彻落实“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深入基层,调查研究,并撰写了调研报告。其中的真知灼见和相关建言引起了中央和省有关领导的高度重视,并指示相关部门采取切实措施加以落实。现将调研报告予以刊登,以供参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