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第一章 管理学的研究对象及学习意义 一、目的要求。通过本章的学习,要重点把握管理的涵义,管理学的研究对象、管理的二重特性,以及管理学的研究方法,明确学习管理学的意义,从而提高学好管理学的自觉性。 二、重点问题。(一)管理的涵义和管理学的研究对象:1.管理的涵义。确定管理的质,主要是把握人与物的结合,主体与客体的结合,精神活动与物化活动的  相似文献   

2.
第一章 管理学的研究对象及学习意义 一、目的要求。通过本章的学习,要重点把握管理的涵义,管理学的研究对象、管理的二重特性,以及管理学的研究方法,明确学习管理学的意义,从而提高学好管理学的自觉性。 二、重点问题。(一)管理的涵义和管理学的研究对象:1.管理的涵义。确定管理的质,主要是把握人与物的结合,主体与客体的结合,精神活动与物化活动的结  相似文献   

3.
第一章 管理学的研究对象及学习意义 一、目的要求。通过本章的学习,要重点把握管理的涵义,管理学的研究对象、管理的二重特性,以及管理学的研究方法,明确学习管理学的意义,从而提高学好管理学的自觉性。 二、重点问题。(一)管理的涵义和管理学的研究对象:1.管理的涵义。确定管理的质,主要是把握人与物的结合,主体与客体的结合,精神活动与物化活动的结  相似文献   

4.
第一章 管理的研究对象及学习意义 一、目的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要重点把握管理的涵义,管理学的研究对象、管理的二重特性,以及管理学的研究方法,明确学习管理学的意义,从而提高学好管理学的自觉性。 二、本章的重点问题 (一)管理的涵义和管理学的研究对象:1.管理的涵义。确定管理的质,主要是把握人与物的结合,主体与客体的结合,精神活动与物化活动的结合,即管理的社会属  相似文献   

5.
第一章 管理学的研究对象及学习意义 一、目的要求。通过本章的学习,要重点把握管理的涵义,管理学的研究对象,管理的二重特性,以及管理学的研究方法,明确学习管理学的意义,从而提高学好管理学的自觉性。 二、重点问题。(一)管理的涵义和管理学的研究对象:1.管理的涵义。确定管理的质,主要是把握人与物的结合,主体与客体的结合,精神活动与物化活  相似文献   

6.
一、目的要求。通过本章的学习.要重点把握管理的涵义,管理学的研究对象,管理的二重特性,以及管理学的研究方法,明确学习管理学的意义,从而提高学好管理学的自觉性。 二、重点问题。(一)管理的涵义和管理学的研究对象:1.管理的涵义。确定管理的质,主要是把握人与物的结合,主体与客体的结合,精神活动与物化活动的结  相似文献   

7.
第一章 管理学的研究对象及学习意义 一、目的要求。通过本章的学习,要重点把握管理的涵义,管理学的研究对象、管理的二重特性,以及管理学的研究方法,明确学习管理学的意义,从而提高学好管理学的自觉性。 二、重点问题。(一)管理的涵义和管理学的研究对象:1.管理的涵义。确定管理的质,主要是把握人与物  相似文献   

8.
第一章 管理学的研究对象及学习意义 一、目的要求。通过本章的学习,要重点把握管理的涵义,管理学的研究对象、管理的二重特性,以及管理学的研究方法,明确学习管理学的意义,从而提高学好管理学的自觉性。 二、重点问题。(一)管理的涵义和管理学研究对  相似文献   

9.
《秘书学》     
第一章 绪论 一、目的要求。通过本章的学习,重点掌握秘书、秘书学的涵义,秘书学研究的对象,以及秘书学研究的方法,明确学习研究秘书学的意义,从而提高学习秘书学的自觉性。 二、重点问题。(一)秘书学研究的对象。秘书学是研究秘书和秘书工作规律的一门科学。秘书学研究的对象包括秘书工作和秘书活动两个方面。为了进一步明确秘书学研究的对象,教材还阐述了秘书学与相邻学科  相似文献   

10.
《秘书学》     
第一章 绪论 一、目的要求。通过本章的学习,重点掌握秘书、秘书学的涵义,秘书学研究的对象,以及秘书学研究的方法,明确学习研究秘书学的意义,从而提高学习秘书学的自觉性。 二、重点问题。(一)秘书学研究的对象。秘书学是研究秘书和秘书工作规律的一门科学。秘书学研究的对象包括秘书工作和秘书活动两个方面。为了进一步明确秘  相似文献   

11.
《秘书学》     
第一章 绪论 一、目的要求。通过本章的学习,重点掌握秘书、秘书学的涵义,秘书学研究的对象,以及秘书学研究的方法,明确学习研究秘书学的意义,从而提高学习秘书学的自觉性。 二、重点问题。(一)秘书学研究的对象。秘书学是  相似文献   

12.
学校外部公共关系管理问题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学校外部公共关系管理属于教育管理学研究范畴,目前对此系统研究较少,此文试图作一些尝试性探索。研究范围主要包括:一是学校外部公共关系涵义;二是学校外部公共关系的意义;三是学校外部公共关系特点;四是学校外部公共关系公众对象、对策;五是学校外部公共关系操作程序。  相似文献   

13.
第一章 绪论 一、目的要求。了解人才的涵义、特征和人才学产生的必然性,掌握人才学研究的对象、内容、方法及研究人才学的意义,明确建设有中国特色人才学的必要性,重点把握邓小平人才思想的精髓和主要内容。 二、内容。(一)内在联系。本章作为全书的总论,主要论述了人才与人才学之间的关系,阐述了人才学的研究对象、特点和方法,提出要建设有中国特色的人才  相似文献   

14.
第一章 绪论 一、目的要求。了解人才的涵义、特征和人才学产生的必然性,掌握人才学研究的对象、内容、方法及研究人才学的意义,明确建设有中国特色人才学的必要性,重点把握邓小平人才思想的精髓和主要内容。 二、内容。(一)内在联系。本章作为全书的总论,主要论述了人才与人才学之间的关系,阐述了人才学的研究对象、特点和方法,提出要建设有中国特色的人才  相似文献   

15.
一、目的要求。了解领导学的产生及其特点,准确把握领导学的研究对象和内容,重点掌握邓小平同志科学领导观的主要内容,明确学习领导学的重要意义,提高运用领导学理论解决和分析问题的自觉性。 二、主要内容。(一)内在联系。本章三节。一是阐述了领导学产生的必然性,二是阐述了领导学的研究对象和内容,三是阐述了学习领导学的意义和方法。以上三  相似文献   

16.
第一章 绪 论 一、目的要求。了解领导学的产生及其特点,准确把握领导学的研究对象和内容,重点掌握邓小平同志科学领导观的主要内容,明确学习领导学的重要意义,提高运用领导学理论解决和分析问题的自觉性。 二、主要内容。(一)内在联系。本章三节。一是阐述了领导学产生的必然性,二是阐述了领导学的研究对象和内容,三是阐述了学习领导学的意义和方法。以上三节内容,层层深入,密不可分。重点是第一节。  相似文献   

17.
一、目的要求。了解领导学的产生及其特点,准确把握领导学的研究对象和内容,重点掌握邓小平同志科学领导观的主要内容,明确学习领导学的重要意义,提高运用领导学理论解决和分析问题的自觉性。 二、主要内容。(一)内在联系。本章三节。一是阐述了领导学产生的必然性,二是阐述了领导学的研究对象和内容.三是阐述了学习领导学的意义和方法。以上三节内容,层层深入,密不可分。重点是第一节。  相似文献   

18.
第一章 绪论 一、目的要求。了解领导学的产生及其特点,准确把握领导学的研究对象和内容,重点掌握邓小平同志科学领导观的主要内容,明确学习领导学的重要意义,提高运用领导学理论解决和分析问题的自觉性。 二、主要内容。(一)内在联系。本章三节。一是阐述了领导学产生的必然性,二是阐述了领导学的研究对象和内容,三是阐述了学习领导学的意义和方法。以上  相似文献   

19.
第一章 绪论 一、目的要求:学习本章,要了解领导学的产生及其特点,准确把握领导学的研究对象和内容,重点掌握邓小乎同志科学领导观的主要内容,明确学习领导学的重要意义,提高运用领导学理论解决和分析问题的自觉性。 二、主要内容 (一)内在联系。本章共安排了三节的内容。一是阐述了领导学产生的必然性,二是阐述了领导学的研究对象和内容,三是阐述了学习领导学的意义和方法。以上三个方面的内容,层层深入,密不可分。其重点是第一节。 (二)基本概念。1、领导学:领导学是一门关于领导活  相似文献   

20.
第一章 宏观经济管理的涵义 一、目的要求。这一章带有总论的性质,通过本章的学习,着重把握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宏观调控的必要性,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中宏观调控的主要特征,我国宏观经济管理的范围和任务,以及宏观经济管理的基本目标。并结合我国现阶段宏观管理体制改革的实际.从总体上加深对宏观经济管理的认识。 二、主要内容 (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宏观调控的必要性。教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