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去年三月份国务院换届以后,国际舆论曾以一种好奇的眼光打量着被称为“经济内阁”的朱榕基和他的同事们,并罗列了一堆摆在中国政府面前的难题;国内百姓也以期待的目光注视着新一届政府。一年过去了。3月5日,当朱榕基总理带着充满自信的笑容走上人民大会堂九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的主席台时,全场爆发出热烈的掌声,他的报告屡屡被掌声打断。当讲到第八部分“贯彻依法治国方略,建设廉洁、勤政、务实、高效的政府”时,更是赢得全场最密集、最热烈的掌声。这掌声,是代表、委员对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中央领导集体面对去年风急浪高的经济环…  相似文献   

2.
江泽民总书记在党的十五大报告中明确指出要“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并强调要“深入开展普法教育,增强全民的法律意识,着重提高领导干部的法制观念和依法办事能力。”九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通过的宪法修正案第十三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实行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纵观八十年代中期以来国务院总理所作的《政府工作报告》和党的十三大、十四大、十五大文件,都把普及法律常识,提高公民的法律意识作为执政党和政府的一项重要职责,并由全国人大常委会做出进行“一五”、“二五”、“三五”普法的决定,中共中央…  相似文献   

3.
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依法治国要求一切政府机关都必须依法行政,切实保障公民的权利。温家宝总理在十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所作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全面推行依法行政”,“各级政府都要按照法定权限和程序行使权力、履行职责。”因此,研究和探讨依法行政的有关问题,严格依法行政,实现国家行政管理法治化,对于贯彻实施依法治国方略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依法行政是依法治国的必然要求  相似文献   

4.
江泽民同志在党的十五大报告中指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政治,就是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在人民当家作主的基础上,依法治国,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发展民主,健全法制,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实现社会安定,政府廉洁高效,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和睦,生动活泼的政治局面。”这标志着中国由“人治”到“法治”的进伦。依法治国的过程中,政府守法直接关系着法治的实现,关系着国家的前途和命运。本文拟就依法治国中的政府守法作初步的探讨和研究。希望作为引玉之砖能引起大家的讨论。一、政府守法与依法治国政府守法(Govemme…  相似文献   

5.
伴着春天的脚步,八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和全国政协八届五次会议先后在北京拉开帷幕.“两会”年年开,今年不寻常.全国人民刚刚满怀悲痛,送别了敬爱的小平同志.全国人民的心系着北京,系着今年的“两会”;世界在注视着北京,注视着今年的“两会”.人们从李鹏总理作政府工作报告时那沉稳的语调,从报告的内容,从人民大会堂里响起的阵阵掌声,从小组会热烈的气氛中,看到  相似文献   

6.
汤华 《瞭望》1993,(12)
李鹏总理在向八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所作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用三年时间基本完成各级政府机构改革的任务。国务院秘书长罗干向大会作了《关于国务院机构改革方案的说明》。为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所要求而进行的这场政府机构“革命”,在这次的“两会”上,受到代表、委员们的格外重视。  相似文献   

7.
在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伟大事业中,必须把依法治国和精神文明建设紧密结合起来。党的十四届六中全会决议强调,在依法治国的同时,要大力加强精神文明建设,这标志着我国以富强、民主、文明为目标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入了新的历史时期;江泽民同志在党的十五大报告中指出:“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这是我党在民主法制建设史上树立起的又一座新的里程碑。这充分说明依法治国和精神文明建设对于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一、依法治国和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战略地位依法治国和加强精…  相似文献   

8.
继江泽民总书记在党的十五大报告中提出机构改革的原则、思路和内容后,九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专门审议通过了国务院机构改革方案。这是把党的意志经过法定程序变为国家意志的具体实践,是贯彻依法治国方略的具体体现。同时标志着新一轮政府机构改革的开始。 一、三次政府机构改革效果不良的原因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曾于1982年、1988年、1993年先后进行过三次机构改革。这三次改革都是为适应当时经济、社会和文化发展,以  相似文献   

9.
荆棘 《瞭望》1999,(17)
言必行,行必果。交通和车辆税费改革率先实行,使新一届政府向民怨沸腾的过多过滥的“费”开战,有了突破性进展。1994年财税制度改革取得了巨大成功,保证了每年财政收入以高比例增加,但一直以来都存在的费大于税的问题,尚未从根本上加以解决。一级级政府机关在国家规定以外征收的多不胜数的各种费用,使企业和老百姓不堪重负。在去年“两会”后举行的记者招待会上,朱基总理语气铿锵地表示:各级政府机关除必要的规费外,不允许再巧立名目向人民群众收费。这一语赢得满场热烈的掌声。掌声代表的是民意。无论从保持社会稳定、扼制不…  相似文献   

10.
江泽民同志在党的十五大报告中明确提出:“继续推进政治体制改革,进一步扩大社会主义民主,健全社会主义法制,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在我党的政治报告中第一次将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作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的基本目标和基本政策,并作...  相似文献   

11.
林衍 《党政论坛》2014,(8):50-51
对于这个国家,国务院常务会议意味着什么?在关注国务院常务会议达15年之久的学者彭真怀眼里,它是中央政府“给人民的答卷”;在第十、十一届全国人大代表、湖北省统计局副局长叶青口中,它是“政策的风向标”;而在一位中南海的工作人员看来,它是国家治理“行政系统中最高的决策平台”,也是外界“观察施政重心的一个很好的视角”。  相似文献   

12.
且慢鼓掌     
在全国“两会”召开前,看了不少省市的“两会”报道。有一则报道给我印象尤深:在一个省的人代会上,省政府向大会作“十五”计划报告,同时也坦言,由于各方面原因,该省“九五”期间国内生产总值未达到年均增长多少的计划目标;外贸进出口总额年均下降多少,未达到年均增长多少的计划目标;农民人均纯收入和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分别增长多少,未完成年均增长多少和多少的计划指标。据说,这“赢得了代表们的阵阵掌声”。 其实,为类似的事情发出的“阵阵掌声”,在先前也听到过一些。年初宣布计划,年底宣布完成,已是我们司空见…  相似文献   

13.
江泽民同志在党的十五大报告中继承和发展了邓小平民主法制理论,郑重地提出“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基本方略。现代领导实质上是法治领导,依法治国的关键在于各级领导干部依法领导、依法管理。决策是现代领导最基本的职能,现代领导决策法律化是“依法治国...  相似文献   

14.
周小华 《党政论坛》2004,(11):36-37
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强调要“贯彻依法治国基本方略,提高依法执政水平。”要求全党“要坚持依法治国,领导立法,带头守法,保证执法,不断推进国家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活的法制化、规范化。”同时,要求全党同志特别是领导干部“要牢固树立法制观念,坚持在宪法和法律范围内活动,带头维护宪法和法律的权威。”“法治政府”的基本原则是政府服从法律、行政受法的支配。法治政府是相对于人治政府而言的,这两种政府形态是人类历史上自有了政府以来主要的治理模式。…  相似文献   

15.
《瞭望》1999,(11)
1998年3月24日朱基总理主持召开新一届国务院第一次全体会议时说,本届政府的任务十分繁重和光荣,政府工作人员特别是国务院组成人员,必须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和旺盛的斗志,坚定信心,励精图治,高效廉政,做好跨世纪的一届政府工作。朱基提出五项要求:要牢记自己是人民的公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要恪尽职守,敢于说真话;要从严治政,敢于得罪人;要清正廉洁,惩治腐败;要勤奋学习,刻苦工作。朱基总理还与大家约法三章:第一,在国内考察工作要轻车简从,减少随行人员,简化接待礼仪,不陪餐、不迎送;第二,精简会议,压缩会议时…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我党多次提出“依法治国”的纲领,在党的十五大上,“依法治国”第一次被写入了党的纲领性文件之中。依法治国的观念已深入人心,成为人心所向。它是政治体制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及目标之一。而这一目标的实现,关键在于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依法行政,因为我国80%的法律法规是由他们执行的。十五大报告强调指出:一切政府机关都必须依法行政。所谓依法行政,是指国家行政机关及其公务员依照法定的职权,通过法定的程序实施合法的行政行为。我国是一个有着人治传统的国家,要实现依法行政,必须从以下三个方面改进和创造条件:  相似文献   

17.
蒋萌 《民主》2011,(6):49-49
公开披露的央企年报显示.许多央企的独立董事都是由退休高官或是其他央企的退休领导担任,这些人的年薪高达数十万元。由此想到,有“铁娘子”之称的国务院前副总理吴仪在退休前曾明确表态,在退休之后,无论是官方的、半官方的、还是群众性团体,她都不再担任任何职务,“希望你们完全把我忘记”!吴仪的“裸退”赢得了一片掌声.掌声的背后.是公众对于某些滥用“余热”、借机自肥者的不满。  相似文献   

18.
略论依法治国与程序法制建设李奇伟八届人大四次会议把依法治国载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九五计划和2010年远景目标纲要》,党的十五大又正式把它写入政治报告,自此,法学界对什么是“依法治国”特别是“什么是依法治国的关键环节”进行了热烈的讨论。有人认为依法治...  相似文献   

19.
朱维究 《团结》2002,(4):8-11
关于“依法治国”的涵义,法学界多数学者认为,在中国,人民是法治最高的主体,“依法治国”中的“国”是客体,即治理的对象,其中首要的是指国家机器。可以说,“依法治国”的关键是治理或制约国家权力,“依法治国”的实质是依法治权、治官,尤其应避免将“依法治国”仅仅理解为“政府以法治民”而助长权力的专横与腐败。应当明确,政府及其官员首先是法治的对象和客体,然后他们才是“依法行政”、“依法司法”,即“依法治国”第二个层次上的主体,各个政党必须“在宪法和法律范围内活  相似文献   

20.
马俊 《行政论坛》2000,(6):30-32
九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通过的宪法修正案 明确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实行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宪法修正案用根本大法的形式确认了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发展目标,这是中国人民长期以来法治追求的重大成果,是中国跨世纪的一项战略选择。 一、法治的基本内涵 1997年9月,江泽民同志在十五大报告中把原来一直沿用的“法制国家”改为“法治国家”并旗帜鲜明地提出,“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这充分表明:我们党决心告别“人治”,走向“法治”。 法治与法制表面上看只是名词之争,实际上二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