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自主知识产权与技术创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罗瀛 《科技与法律》2002,(1):108-111
近年来,“自主知识产权”或“自有知识产权”等词常见于政府官员、科技界、企业界、新闻界的讲话和报刊中。究竟什么是“自主知识产权”或“自有知识产权”,它与知识产权有何不同?仔细阅读,我们会发现使用者只是提出了概念而没有任何界定或说明,而且从内容看,提到的“自有或自主知识产权”取得、保护等问题也与知识产权的规定没有差别。同时,我们也注意到在国外资料中未出现过这一名词。鉴于这两个名词在目前使用上的通用性,在以下的分析中我们将不做区分。一、关于自主知识产权的定义和性质关于“自主知识产权”,在法律界是一个有…  相似文献   

2.
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对于知识产权的本质从来就存在着两种完全不同的哲学认识。此种认识上的差异深刻地影响到了相关的国际知识产权条约,导致其呈现出明显折中的特征。因此,在对知识产权国际条约进行解释的过程中,就必须注意到此种差异,注意到不同解释规则和解释方法适用于同一条款的不同效果。而就中国而言,则应特别注意不同解释路径的适用对于中国参与和解决与他国之间围绕知识产权国际条约的相关争端的重要意义和价值。  相似文献   

3.
国际知识产权保护和我国面临的挑战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全球化中知识产权保护不断强化、中央提出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大背景下,我国的知识产权保护面临着挑战和机遇。基于对世界上主要国家、地区知识产权制度与相关国际条约及其对我国的影响之考察,对各国及国际的知识产权保护中值得借鉴之处的分析,我们应当做的是:一方面利用知识产权制度业已形成的高端保护推动国民在高新技术与文化产品领域搞创造与创作这个“流”,另一方面积极促成新的知识产权制度来保护我们目前可能处优势的传统知识及生物多样化这个“源”。这样,才更有利于加快我国向“知识经济”与和谐社会发展的进程。  相似文献   

4.
20世纪知识产权法学研究回顾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20世纪末在中国召开的两次知识产权国际研讨会上,中国学者在知识产权、财产权、计算机网络等方面的研究成果,或被发达国家学者郑重引证,[1]或与发达国家学者的成果有同工异曲之妙。[2]我们庶几可以自慰:中国起步较迟的知识产权法学研究,虽然还不似人们所期望的那样超前,却也并不似有人所想象的那样“滞后”。 自从19世纪末以来,知识产权保护“国际化”的进程,比起有形财产法律制度要快得多、面也广得多。这使得相应的研究领域与国际间的交流不容间断。于是,在任何国家,知识产权研究都很难闭门造车或家中称王。同时,起步较迟的中国学者,没有…  相似文献   

5.
私权保护、国家治理和国际协调是知识产权法治建设中的三个维度。知识产权的本质是人们依法就智力活动成果享有的私权,其客体是通过知识创新或经营劳动产生的特定信息,制度运行中出现的抢占信息资源并将其包装成知识产权客体牟利的乱象应予以纠正。基于信息的无形性,知识产权保护通常需要首先确定客体范围边界,然后对权利人予以及时充分的救济,因此需要行政和司法机关提供专业、便捷的确权及公正、高效的保护。这一建立在“以公开换保护”基础上的公权力介入特色,使得知识产权制度成为国家治理工具。知识产权保护还与国际贸易紧密相关,这一领域存在诸多国际条约。法治建设不能脱离本土实践,应基于地域性原则,结合经济学、社会学等原理,寻求国内国际法治协调发展的共赢之道。  相似文献   

6.
《知识、信息与知识产权对象》①一文比较深入地讨论了知识产权的对象问题,其中就知识与信息之间的关系作者②提出了自己的见解。作者反对将信息作为知识产权的对象,并称“近年来,学界关于‘信息产权’的提法甚嚣尘上”。鉴于该文所讨论的问题是知识产权最基本、最重要的问题,是知识产权理论的立论之基,也是笔者③高度关注的问题,再加上笔者也是“甚嚣尘上”者之一,且不赞同该文的基本论证和观点,特就该文涉及的信息的概念、信息与知识的关系和信息产权的正当性问题作一简析。  相似文献   

7.
信息经济条件下的知识产权保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魏勇  谢景荻 《现代法学》2002,24(2):154-156
信息经济的迅速发展对传统的知识产权理论提出了巨大的挑战。本文分别从著作权、商标法和专利权三个方面进行考察 ,运用理论联系实际的方法分析了信息经济对知识产权的具体影响 ,并在此基础上结合国际经验与我国具体国情提出了信息经济条件下加强知识产权保护的基本思路。  相似文献   

8.
柳福东 《知识产权》2008,18(6):9-13
改革开放三十年来,中国在前十年制定了专利法、商标法和著作权法,建立了知识产权保护框架;又用了十年时间,逐步扩大对外交往,融入国际保护体系,在国际、国内知识产权保护方面实现了对国际社会的承诺,完成了从知识产权初步建立向知识产权发展完善的转变;近十年来,中国在知识产权立法、知识产权利用、国民知识产权意识、知识产权对外交流、知识产权教育、知识产权保护等方面全面推进,实施国家知识产权战略,在更深、更广的层面上利用知识产权促进科技进步、经济发展、文化繁荣,从而逐步实现从知识产权弱国向知识产权强国的伟大转变。  相似文献   

9.
11月27—28日,“北京大学知识产权保护与运用国际研讨会”在京举行,来自中国、美国、欧盟、日本等国家和地区的约200名专家、学者和从业者汇聚一堂,围绕“知识产权的保护与运用”这一话题展开热烈讨论。  相似文献   

10.
朱颖 《知识产权》2006,16(5):87-91
美国重视知识产权的作用,因而通过国内立法严格保护知识产权。进入20世纪80年代后,知识产权已成为国际贸易的一个重要因素。为了在国际范围维护美国的利益,美国就产生了“特别301条款”,并修改了“337条款”,但美国并不满足与此,结果促使了多边贸易体制中产生了《与贸易有关的知识产权协定》,但美国仍觉不满,随着推行“竞争性自由化”战略,美国在区域和双边领域产生了一系列的自由贸易协定,美国借助自由贸易协定把美国国内的知识产权保护法律写入协定文本。  相似文献   

11.
论知识产权之财产权的经济学基础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知识产权的主要内容是其财产权.财产权是关于财产的权利,是法学的范畴,但财产则是经济学的范畴.从经济学的角度看,知识具有公共产品的属性,不可能是私有财产.这与法学将知识产权作为私有财产权对待相矛盾.从讨论经济学最基本的概念入手,力图阐明知识产权之财产权的经济学基础.这些概念包括资源、财富、财产、商品、价值、效用、稀缺、劳动、劳动力、特许权、财产权、以及财产权的直接客体、间接客体和终极客体等.通过对这些概念的阐释,将知识产权纳入以边际效用价值为基础的经济学构架,从而在知识产权领域架起一座经济学与法学互通的桥梁.  相似文献   

12.
知识产权与信息自由权——一种全球治理的视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郑万青 《知识产权》2006,16(5):20-25
信息自由权是公民自由地接受和传达信息的权利。保护并促进信息商业化成为当代知识产权制度发展的一个趋势,实行创新所必须的本属公共领域的基本信息正在被私有化,从而会严重扼制新知识的产生。本文分析了近10年来出现的知识产权法律发展同实现信息自由权利相冲突的情况,并讨论了关于信息自由的全球治理行动。  相似文献   

13.
陈昌柏 《科技与法律》2009,80(4):28-31,55
在当今的全球化进程中,知识产权作为一种重要的强有力的商业竞争工具已从单纯的法律意义上的垄断转化为一种经济垄断,“过去是军队,现在是专利”,现在发达国家从发展中国家掠夺的手段主要依靠知识产权。中国在制定和实施知识产权战略的时候必须明白自己仍然是发展中国家,在我们提倡自主创新的同时,适当引进或购买其他国家的自然人、法人或非法人单位的知识产权,同样可以构成自主知识产权,有利于产生更多有价值的知识产权资源,以与西方发达国家的知识产权战略相抗衡。  相似文献   

14.
立足于知识经济背景下,分别介绍了“温州模式”、 “新温州模式”以及“区域经济”等基本概念.通过详析“温州模式”的缺陷以及知识产权在推动“温州模式”向“新温州模式”转变过程中的作用等,进一步明确了“实施知识产权战略”的重大意义以及国家适时出台知识产权战略纲要实施细则的必要性和正确性.知识产权在建立“新温州模式”方面的良好示范效应,为当前全国其他各个区域经济寻求发展,有效解决企业面临的各项问题进行了一次有益的探索与尝试.  相似文献   

15.
知识产权保护论   总被引:47,自引:0,他引:47       下载免费PDF全文
由于知识产品的非物质性特点 ,知识产权的保护范围需由法律特别规定。这种规定不仅表现为权项范围的“界定” ,而且表现为效力范围的“限制” ;侵犯知识产权行为属于非法事实行为 ,其侵害对象是知识产品所有人的专有权利 ,该类侵权行为具有区别于一般侵权行为的特征 ;对于侵犯知识产权行为 ,宜采取二元归责原则 ,即在过错责任的基础上补充适用过错推定责任 ;法律对知识产权采取了民事、刑事、行政的多层次保护措施 ,各种救济措施一并规定在知识产权之中  相似文献   

16.
文希凯 《知识产权》2012,(10):3-13,2
通过对国内外相关法规与案例的阐述与分析指出,作为连接知识产权与市场的必经通道,知识产权许可合同是促进知识产权运用,遏制知识产权滥用,防止滥用知识产权形成限制、排除竞争反垄断行为的关键.为推进国家知识产权战略的有效实施,防止知识产权滥用,政府应从规范对知识产权许可合同限制性条款的管理入手,提高企业与公众把握知识产权许可合同订立和实施中,知识产权合法行使、知识产权滥用与反竞争行为的界限.为此,本文对与专利有关许可合同的部分限制性条款进行了深入介绍和分析,提出了开展对知识产权滥用问题的深层次研究等建议.  相似文献   

17.
知识产权与标准全方位交织,即标准本体与著作权的交织、标准内容与专利权的交织、标准执行与商标权的交织。知识产权竞争策略的需要、标准对先进性与技术性的追求、标准本体需要受知识产权的保护以及标准执行需要监督的要求产生了知识产权与标准交织。知识产权与标准的交织引发了两者间的紧张关系,标准与著作权的交织产生了纳入法律的标准著作权与可获得性的紧张关系,标准与专利权的交织导致了标准必要专利权人滥用专利权的问题,标准与商标权的交织暴露了我国认证认可制度的法律供应不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8.
孙妍 《科技与法律》2009,78(2):83-86
通过对两种主要的知识产权正当性理论的分析,可以看出,知识产权靠ll度的正当性并不稳固。这有待学界寻求一条既能促进社会发展、保护社会秩序又能给予创造者合理满足的权利界限。  相似文献   

19.
论知识产权的道德基础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张勤 《知识产权》2012,(1):3-17
知识产权的道德或正当性一直是知识产权学术界和社会实践中争论最多和分歧最大的问题,也是构建知识产权理论和处理实务工作必须面对的最重要和最基本的问题.在前期对知识产权客体的哲学基础①和知识产权之财产权的经济学基础②深入研究的基础上,比较深入地分析了知识产权的道德基础问题,指出:对于知识产权问题,可适用天理道德和契约道德两类道德规范,其中天理道德主要体现为“谁创造谁所有”;契约道德包括“先占先得”和诚信.知识产权之精神权完全符合这两类道德,但知识产权之财产权却难以完全符合这两类道德.更重要的是,知识产权之财产权的对象(财产)是关于知识或特定有用信息的特许用益权,是各国立法主体根据本国整体利益最大化原则创设的,仅由立法主体代表本国人民整体利益的根本属性决定,与人类普遍遵从的道德无关.从本性和逻辑上看,知识或有用信息是公共产品,不存在盗窃问题;关于知识或有用信息的法定特许用益权只能被侵犯,不能被盗窃.因而知识产权只存在侵权与否或违法与否的问题.所谓“盗窃他人智力成果”的说法其实是一个伪命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