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人类的文化赋予了动物词汇相应的文化内涵,来表达人们的情感。但不同的社会背景、文化心理、价值取向使动物词汇的文化内涵也不尽相同。因此,在英汉两种语言的翻译中,应该注意动物词汇的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2.
在人类历史发展的漫长进程中,动物一直与人类保持着密切联系,并对人类的生存与发展产生深刻的影响。这种亲密无间的关系使得人类对动物产生喜爱或同情或厌恶或恐惧的错综复杂的情感,人们也常常借动物来寄托和表达人们的情感,所以在英汉两种文化中都有许许多多与动物相关的词汇。语言中的词汇反映了文化发展的差异,由于受历史、习俗、价值观念、宗教信仰等诸方面文化因素的影响,英汉两种语言赋予动物词汇以各自特定的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3.
大学英语教学中的文化导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对语言与文化关系 ,在大学英语教学中进行文化导入的必要性 ,教材与文化内容相结合以及适用原则和方法进行了探讨 ,并针对在具体教学中出现的一些词语 ,在文化内涵方面进行了英汉差异对比研究 ,其目的是将文化的导入融入语言教学当中 ,以培养学生的社会文化能力 ,推动大学英语教学的改革  相似文献   

4.
英汉亲属语称谓的文化内涵比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称呼是言语交际中用得最广泛最频繁的词语,而且具有鲜明的社会性。亲属称谓语反映了亲属之间的社会关系。本文运用文化比较的理论,通过对汉、英二种语言中的亲属称谓词语及其用法进行了较详细的比较,试图说明它们之间的差异及由此所反映出的二种文化内涵及其差异。  相似文献   

5.
左宁  刘国伟 《工会论坛》2014,(3):157-159
在中英成语、习语中,动物词汇出现的频率极高,而且意义往往相去甚远,这既反映出不同民族之间不同的审美情趣,也说明了动物词汇所承载的文化信息各异。因此,认识、了解英汉习语中动物词汇的差异,可以让我们从中获取更多的文化差异信息,并有助于我们从文化源头上认识其异同之处,从文化内涵上把握其出入,从文化发展的脉络上理清文化之于语言的影响。同时,把握英汉习语中动物词汇的文化内涵的差异,对于我们英语教学以及对外交流实践也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6.
文中提出英语教学文化导入的三个方面内容:知识文化、观念文化、词语文化;阐述了文化导入的四种方法:启发诱导、直接阐释、归纳总结和英汉对比。指出文化导入的最终目的是培养英语学习者的跨文化交际能力。  相似文献   

7.
英汉颜色词汇内涵对比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汉英两种语言都存在着大量表示颜色的词语,它们不仅表示色彩,在不同的语境下还具有多种寓意,体现出不同的文化内涵。本文着重探讨不同文化背景影响下词汇的不同寓意。  相似文献   

8.
论警察权益及其保障机制的构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警察权益是国家特别赋予作为公务员的警察所享有的权益。从词语结构上警察对权益进行限定,使警察权益有了具体指向并被赋予特定内涵。要切实保障公安民警的执法权益,应从法律保障、组织保障、制度保障、物质保障和社会保障等各方面着手构建和完善民警执法权益保障机制。  相似文献   

9.
当前学术界对平安文化的研究比较薄弱,但在平安文化的内涵、功能、内容和建设路径等方面取得了一些重要的理论认识,是未来推进研究的基础性成果。本文建议:加强对中国传统平安文化的梳理和总结,明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平安文化的内涵、特点、构建路径,深入研究平安文化构建对公安机关的新要求和新挑战。  相似文献   

10.
新词新语的大量出现丰富了当代汉语词库,也给汉语词汇系统带来了巨大影响。新词新语的来源有新造词语、增加新意义的旧词语、跨域方言词语、外来词、数字词语等。新词新语的特点有新颖生动、衍生能产、形式简洁、语义的动态性以及中外语言交融。新词语的产生有社会背景、语言系统、人类认知以及文化传播诸方面原因。  相似文献   

11.
语言是人类进行交际的重要工具,也是文化的突出而重要的组成部分。颜色词汇是语言中不可缺少的基本词汇。维汉两种语言有着相应的颜色词汇,对颜色词汇的理解和运用有一定程度的对应性,同时又具有不同的象征意义和独特的文化含义,即又具有不对应性。所以,维汉颜色词汇的差异只有从结构形式、语法意义和文化特征等方面去分析,才能从中正确把握维汉语颜色词汇的文化含义及其应用。  相似文献   

12.
传统外语教学中语法翻译法 (Grammartranslationmethod)和听说法 (Audio -lingualmethod)占据着主导地位。但随着近年来人们对语言和文化关系的研究 ,外语工作者们意识到了文化差异在跨文化交际中的重要性。文化差异总是同一个民族的文化背景 ,心理素质 ,风俗民情 ,社会制度的变革以及社会生活的变化密切相关。因此 ,本文拟就语言的基本要素———词语入手 ,从上述几个方面来探讨英语语言和汉语语言中的文化差异 ,并阐明其重要性。  相似文献   

13.
多元主义起源于西方,是现代社会的典型特征。我们所在的社会是个多元社会,但在我们的政治话语中多元政治好象就是西方的多党制。其实不同的民族国家及其文化传统应该有自己民族特色的多元政治。我们必须接受这个事实,直面社会向多元转型中带来的新的问题和矛盾。  相似文献   

14.
外警培训汉语教学是对外汉语教学的一种方式,开展外警培训汉语教学意义重大,尤其对我国边境地区的国际警察交流和警民双边交流帮助很大。汉语教学的选词原则是基本词汇与常用虚词选择要充分和恰当;体现时代色彩的词词汇选择必须慎重而稳妥;注重词汇的文化因素,有机地结合语言教学和文化教学;慎重选择带有地域特征的词语。汉语教学词汇的选词标准是科学控制词汇选择数量;实用;覆盖率;课堂交际;易学。  相似文献   

15.
由于世界上各民族在文化风俗、地理位置、历史传统、宗教信仰、民族心理、思维习惯、意识形态等方面所存在的差异,同一颜色词语有时表现出明显的语义差异,刻上深深的民族文化烙印,甚至构成了人们对经过引申、转义之后颜色的崇尚或禁忌。本文旨在通过探讨不同文化之间颜色象征意义的差异,指出这种差异是在各民族文化历史背景的审美心理差异基础上发展衍生的,是在社会发展和历史沉淀中约定俗成的,是一种文化现象。对这种文化现象的解析有助于不同文化间的相互交流的发展,顺利地进行跨文化交际。  相似文献   

16.
汉语中存在大量与十二生肖动物有关的词和相当于词的固定结构,它们是一类特殊的词义类聚。十二生肖动物词群的词义,既源自动物的自然属性,又源自汉民族的神话传说、文学作品和民俗心理。其语义特点是:词义引申借助隐喻手段、意义系统呈现有规律的发散状网络构成、意义与汉民族“托物寓情”的思维模式紧密相关。  相似文献   

17.
宽松文化时代的出现 ,会对既存的传统文化观念构成冲击。面对发烧词汇狂欢下的大众文化的现实性及其合理性 ,我们不能忽视其“词汇与文化”现象背后所掩盖的深层的具有大众文化意义的征候 ,因为它们常常隐含着这个时代和阶层甚或是大众的价值趋向、审美流程及精神水平。发烧词汇的发展需要理性精神的重视 ,也需要传统文化精华的融进 ,向大众文化的回归是其发展的必然轨迹。  相似文献   

18.
Recently, the number of new words and buzzwords in Chinese borrowed from Japanese has exceeded vocabulary from other languages including English and French etc., showing a obvious trend of Japanization. Most of these new words were firstly borrowed, adapted and used by the young and later quickly spread via the Internet, among which some are frequently used by the mainstream media and finally accepted by the public with fixed connotation. Since most of these words are not included in dictionaries, they often cause communication difficulty and misunderstanding between people of different ages and social groups. Meanwhile, these new words and buzzwords become the target of severe criticism due to their clear Japanese characteristics and the widespread belief that they are the result of cultural invasion. With a case study of the word “yan”, this paper attempts to explore the Japanization of new words and buzzwords popular in modern China and the causes behind this trend to promote proper understanding of this trend so that it can provide help on proper use of modern Chinese language.  相似文献   

19.
从20世纪初期10年日本青年流行语的情况考察,流行语创造者的权威性或社会声望是导致某一词语广为人们仿效的决定性因素。流行语所反映或表征的对象往往是某一时期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或现象。流行语本身对有关现象的生动刻画,以及在使用过程中造成的幽默、娱乐的效果等因素,也是一些词语得以在某一时期流行的原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