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65 毫秒
1.
当代大学生肩负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国家的发展和未来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年轻人,尤其是大中专学生的素质,特别是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国家《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明确指出:"社会实践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环节,对于促进大学生了解社会、了解国情,长才干、奉献社会,炼能力、培养品质,增强社会责任感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随着经济持续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我国城市青少年的生存权、发展权、参与权、受保护权等合法权益得到较为充分的实现,青少年维权意识与能力不断增强,但也存在维权意识与维权行为知行不一、维权法治教育不理想等问题和情况。应当采取多种措施进一步加强和提高青少年的维权意识与能力,增强其社会责任感,这不仅有助于青少年的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也与法治中国建设的目标相一致。  相似文献   

3.
随着高等教育转向“增质提效”的内涵式发展阶段,社会情感能力渐趋成为考查学生发展质量的关键指标。基于浙江省4462名大学生调查数据,运用OLS多元回归、Shapley值分解、分位数回归模型,揭示先赋性的家庭背景和后致性的学校氛围形塑大学生社会情感能力的影响效应和机理。研究发现,家庭文化资本和学校氛围均会显著正向影响大学生社会情感能力;学校氛围是影响社会情感能力的核心解释要素;农村籍大学生在学校氛围中的同伴信任和教师信任获得收益更高;家庭文化资本对社会情感能力具有“边际递增”作用,而学校氛围中的教师尊重和同伴支持则对社会情感能力处于弱势的学生效益更高。研究建议,家庭应采用温暖型教养方式,并优化文化资本要素;高校需将学校氛围作为“软指标”纳入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和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体系,并增强对大学生社会情感学习的个性化支持;学生个体要积极参与高影响力教育活动,维系良性生师互动与同伴支持,以提升自身社会情感能力。  相似文献   

4.
本文首先对思想政治教育存在的一些问题进行分析,其次指出了社会认同视角下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存在问题的原因;最后试探性地提出了构建社会认同原理下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规划模式的途径,为我国全面建设和谐社会培养出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  相似文献   

5.
提高大学生社会适应能力的路径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市场经济发展和高等教育改革不断深化的社会条件下,大学生群体存在社会适应能力乏力的现象,这既不利于自身全面素质提升,也不利于社会进步和发展。增强大学生社会竞争能力,应从提高其社会适应能力的路径着手。  相似文献   

6.
当代大学生的主要社会心理机制及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学生的社会心理机制是由社会需要、社会认知、社会情感、社会态度等一系列社会心理因素及其机能共同作用的结果。只有有效发挥社会心理机制在大学生中的作用,才能更好地维护和教育大学生,促进大学生全面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7.
创业教育不仅能激发大学生的创业愿望、磨练大学生的创业意志、增强大学生的创业能力、催生大学生的创业成功,也是全面培养学生思想素质和提高面对社会生活各种严峻挑战的综合能力的一个有效切入点,更成为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载体。  相似文献   

8.
当代大学生是青年优秀分子的集合 ,他们代表着祖国的未来 ,增强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历史使命感对祖国的前途命运至关重要。因此 ,一要加强共产主义理想教育 ;二要加强集体主义思想教育 ;三要加强艰苦奋斗的教育 ,从而增强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意识。  相似文献   

9.
加强青少年社会责任感的教育,应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导向,丰富青少年社会责任感教育的内涵;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和社会实践活动,创新青少年社会责任感教育的形式;努力使家庭、学校和社会形成合力,营造良好的青少年社会责任感教育氛围。  相似文献   

10.
青少年学生社会适应能力的自我培养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要培养青少年学生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首先必须充分认识青少年学生适应社会的重要性,全面了解影响青少年学生社会适应的因素.最重要的是青少年学生社会适应能力的自我培养,即通过自己的主动性学习,自我培养各种社会适应能力,主要包括现实知觉能力、自我认知能力等.  相似文献   

11.
有关社会实践活动与大学生综合素质提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校社会实践活动是马克思主义教育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培养面向21世纪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人才的必要途径之一。在大学生世界观的形成过程中,社会实践具有课堂教学不可替代的影响力。辩证唯物主义认为,实践是孕育理想、实现成材大志的最终源泉。因此,引导大学生在社会实践中接触工农,接受教育,完善自我,发展自我,是极具现实意义的教育命题。 一、社会实践活动与大学生素质形成 随着迈入21世纪,对大学生实施全面的素质教育,已成为我国现代高等教育发展的一个方向。在学生素质的形成与发展过程中,  相似文献   

12.
高职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及其培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高职学生社会责任感存在一些突出问题,这与西方个人主义思想影响、转型期社会环境和教育缺乏人文关怀有关。增强大学生社会责任感,要加强理想信念教育,树立社会责任意识;注重情感教育,培育健康人格;开展心理教育,确立责任感形成的心理导向机制;组织实施好实训课,在实践活动中增强社会责任感。  相似文献   

13.
大学生勤工助学与创业教育的研究与实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校勤工助学作为一项特殊的社会实践活动,其促进学生素质全面发展的教育功能越来越受到重视,对于深化高校创业教育也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创业教育的目标是适应国内外高等教育改革和发展的趋势,通过勤工助学实施创业教育,培养大学生的创业意识和开拓性个性,促进大学生形成健康的创业心理,激发创业兴趣和自我设计能力,转变大学生的就业观念,培养其创新精神、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为国家培养更多的知识型高层次创业人才。  相似文献   

14.
高校女生节现象是随在校女大学生群体日趋壮大,社会性别教育逐渐由第一课堂发展到第二课堂而出现的产物。女生节活动的开展逐渐改变了校园文化的性别无差异状态,提供给女大学生成长发展更加开阔的舞台,培育了女子社团组织活动的场域空间,也为女性研究和行动组织介入校园文化建设,开展社会性别意识教育提供了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15.
姜利波 《工会论坛》2010,16(2):90-91
和谐的宿舍人际关系不仅让贫困女大学生具有归属感,而且对她们心理的发展成熟有很大的帮助;不良的宿舍关系会降低她们学习的积极性,影响她们的身心健康。因此,贫困女大学生宿舍问题应引起我们教育管理者的高度重视。要分析贫困女大学生宿舍人际关系中存在的问题和原因,加强宿舍文化建设,增强贫困女大学生的自信心;设立贫困女大学生宿舍服务站,给贫困女大学生以正确的引导;教育贫困女大学生养成良好人格;加强人际交往知识和技巧的传授与指导。  相似文献   

16.
社会性别教育对大学生就业观念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社会性别教育是女性学教学的核心内容之一,它能增强大学生主体意识的表层认识和深层认识之间的一致性;淡化性别刻板印象,理性认知性别与能力及特长与个性间的关系;提高大学生对劳动力市场领域制度化的性别不平等现象的敏感度,从而提高他们的职场应对水平。  相似文献   

17.
思政理论课是大学生的必修课,是高校德育教育的主阵地、主渠道,它旨在有效地提高大学生的思想觉悟和道德素质,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进而成为合格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思政理论课要引导大学生走正确的人生之路,提升人际交往能力、抗挫折能力和自我发展能力,为大学生更好地适应社会生活提供保障.  相似文献   

18.
高校勤工助学作为一项特殊的社会实践活动,其促进学生素质全面发展的教育功能越来越受到重视,对于深化高校创业教育也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创业教育的目标是适应国内外高等教育改革和发展的趋势,通过勤工助学实施创业教育,培养大学生的创业意识和开拓性个性,促进大学生形成健康的创业心理,激发创业兴趣和自我设计能力,转变大学生的就业观念,培养其创新精神、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为国家培养更多的知识型高层次创业人才。  相似文献   

19.
当代大学生社会适应能力的培养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具有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对于大学生走上社会,谋求生存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体育在培养大学生社会适应能力方面具有独特而重要的作用.通过营造和谐学习氛围、提高社会交往能力、培养学生自我认识能力、独立生活能力、实施挫折教育、培养创新能力和竞争意识等途径来培养大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  相似文献   

20.
新形势下女大学生就业困境与对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由性别差异所导致的社会资本不平等分配中,女大学生在学习、工作、创业领域始终处于一种边缘化地位.基于全面了解当代女大学生承受能力的视域,探求女大学生如何更好地适应当前的就业环境,合理定位自身的就业前景,可以使女大学生正确认识自己所处的位置,积极面对社会中的变化,达到个人成才的最终目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