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周边     
《南风窗》2014,(6)
<正>韩日举行TPP预备谈判3月6日,韩国和日本在东京举行《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议》(TPP)预备双边谈判。双方经过两小时的谈判,就商品、服务和投资等诸多领域交换意见。韩国要加入TPP谈判的话,需要获得12个成员国的同意。韩国已与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日本等参与TPP谈判的11个国家进行了第一轮预备双边谈判。韩国将从3月中旬开始与TPP成员国进行第二轮预备双边谈判。  相似文献   

2.
2012年,在全球经济复苏乏力、经济增速明显下滑的大背景下,全球自由贸易协定谈判出现了新的进展。继美国在2011年高调推动TPP(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议)谈判,并诱导日本加入TPP谈判后,日本与欧盟启动了自贸区谈判,中日韩、RCEP(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谈判也宣布启动。而美欧自贸区谈判在停滞十年后旧事重提,重新启动谈判,不仅对美欧双方的经济,而且对全球区域经济合作格局都将产生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3.
在美国主导下的TPP谈判时有发展的情况下,东亚地区经济合作呈现出两个次地区独立展开、"跨地区"与本地区经济协作竞争的迹象。东亚经济合作范围虽扩大但发展方向不明。美国借助TPP的战略化特点创造出一种广域一体化(或宏地区主义)的新模式。它试图发挥国际经济机制(如TPP)与战略或安全问题的互动功能,开辟一条美国主导的东亚经济一体化道路。美国对中国加入TPP仅口头上表示欢迎,而中国目前选择暂不加入。中国应趁TPP谈判受阻,抓住机遇,作出次优选择。  相似文献   

4.
雷墨 《南风窗》2013,(16):24-26
中国在短期内不能加入TPP的情况下,有必要大力支持东盟倡导的RCEP,同时继续推进中日韩FTA谈判。从长远着眼,中国也不妨积极主动探讨加入TPP的可能性。7月15日至25日,"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议"(TPP)第18轮谈判在马来西亚举行,随着日本首次正式参与TPP谈判,TPP扩容到12国。7月30日至8月2日,今年3月启动的中日韩自  相似文献   

5.
2008年始于美国的金融危机及至今仍然看不到“光亮”的西方国家主权债务危机,不仅严重冲击了西方经济,也对西方社会的经济发展模式产生广泛质疑.对此,西方国家不仅需要调整国内制度与政策,其对外经济政策与方式也将面临重要变化与调整.其中近年来美日两国围绕“跨太平洋战略经济伙伴协定”(TPP)的政策变化就是其中一例.如果说2009年美国总统奥巴马高调加入TPP是美国回归亚太战略在对外经济领域的集中体现,那么在亚太地区的重要国家——日本一改过去东亚共同体构想转而宣布加入TPP谈判,使TPP成为世界上最大的自由贸易区则是日本呼应美国“回归亚太”战略的重要一环.  相似文献   

6.
正拉美三国加入TPP的地缘政治影响要远远超过此举所带来的经济利益。TPP一旦获得批准,意味着美拉关系的"后门罗主义"时代到来,同时将加剧拉美国家在区域一体化发展模式上的分歧。2016年2月4日,经过长达五年的谈判,12个成员国正式签署了《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以下简称TPP)。这一被称之为"经济航母"的  相似文献   

7.
为在经济层面落实"亚太再平衡"战略,同时防范两岸经贸经贸往来过于紧密,美国声称支持台湾参与TPP新一轮会谈。但由于美国担忧自己实际利益受损,同时美国对台湾加入TPP的条件和能力也存在质疑,因而美国不会支持台湾实质上加入TPP。美国这种"似迎实拒"的矛盾态度对台湾政局、台美关系等都产生了复杂影响。  相似文献   

8.
姜跃春 《国际展望》2012,(1):26-33,47,115
"跨太平洋战略经济伙伴协定"作为美国重返亚太地区的重要战略之一近年得到国际社会广泛关注。日本作为东亚区域合作的重要国家在东亚区域合作政策上采取何种立场在很大程度上反映出日本大国外交的趋向。野田新内阁已经明确表示参加TPP谈判。日本热切参加TPP谈判的主要意图是重振日本经济,在地区问题上纠偏中美关系,制约中国在地区合作进程中的影响。参加谈判可能给日本国内政治带来分裂,也将对东亚地区合作进程带来影响。  相似文献   

9.
美国力推的TPP谈判将确立继乌拉圭回合谈判之后的最新国际贸易规则,这将对国际贸易乃至国际经济体系产生深远影响。从推行全面市场开放到更完善的投资者保护,从对国有企业行为的规制到环境和劳工保护等新议题的引入,TPP将导致现行国际贸易规则体系的重大调整。中国对包括TPP在内的自由贸易协定持开放立场,对其"高标准"表示"理解"和"欢迎",并对加入TPP谈判持积极和开放态度。但TPP代表的高标准贸易规则确实不符合中国国情,加入TPP将带来重大的现实挑战。本文从分析TPP新贸易规则的高标准出发,结合中国实际,探究这些高标准国际贸易规则对中国经济造成的各种挑战。在此基础上,结合中国当前的经济改革,探讨如何进行结构调整,以应对TPP带来的挑战。如果说中国加入WTO为中国经济过去十多年的高速发展创造了机遇,那么目前应该利用TPP所带来的外部刺激,以改革促发展,为中国经济发展创造新机遇。  相似文献   

10.
"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议"(TPP)是一个由美国实际主导议题设定、成员选择的自由贸易协议,也是一个作为美国"亚太再平衡"战略重要组成部分的自由贸易协议。美国之所以能主导TPP谈判,根源在于它在亚太地区拥有安全、生产、贸易和金融方面的结构性权力。作为地处亚太地区但被有意排除在TPP之外的新兴大国,中国的崛起将面临很大的战略压力。为此,中国在重塑亚太地区的权力结构方面要付出艰辛的努力,需要有战略部署和策略推进的灵活配合。  相似文献   

11.
《南风窗》2016,(25)
正对比特朗普的孤立主义,国际社会首次出现一个议题:中国是否会取代美国,成为自由贸易的主导者?在北京时间11月22号上午,美国还没正式上任的新当选总统特朗普发布了一段视频,阐述了他上任之后100天的执政计划,称他将在上任的第一天发布总统行政令,指示美国退出TPP(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特朗普在竞选时对TPP的态度已让社会各界对他当选后的TPP前景不乐观,这次又如此强势宣布退出,TPP很可能胎死腹中。虽然TPP并非由美国最先提出,但直到美国加入才扩大了影响。TPP是奥  相似文献   

12.
郑双双 《法制博览》2013,(10):37-38
"跨太平洋伙伴协议"(TPP)谈判从2010年3月开始,迄今已进行了17轮,但谈判具体内容很少为公众所知。2012年TPP协定投资草案的内容遭到泄露,泄露的内容显示TPP虽标榜为"贸易"协议,但草案显示TPP将限制签约国规制外国公司的经营的权利,并要求他们提供比国内企业更大的权利,同时该草案还透着一种双轨的法律制度,外国投资者将有权避开国内法院和法律而直接在外国法庭起诉TPP政府与外国公司,除此以外TPP草案还有其他重要内容值得我们的进一步关注。  相似文献   

13.
在加入WTO问题上,最近一年多来海峡两岸都有相当的进展。祖国大陆近日同澳大利亚及日本的谈判已告完成,签署了双边协议;同美国的谈判在双方达成《中美农业合作协议》后,也已进入了最后谈判阶段;在中国作出承诺开放金融和电信市场后,中国与欧盟之间有关中国加入WTO谈判的主要障碍也已经消除,双方谈判进程将大大加快。而对于台湾而言,自1990年1月提出加入GATT申请后,到目前为止已同包括美国在内的要求双边咨商的26个会员中的25个签署双边协议,与香港也已完成草签,加入WTO的准备工作已基本完成。祖国大陆加入…  相似文献   

14.
在美国的主导下,相比亚太地区原有的众多自由贸易协定,TPP谈判呈现"高标准、宽领域"的特点。倘若TPP机制完成全部谈判,极有可能超越"10+3"、"10+6"等既有机制,成为最具影响力的亚太区域合作机制。然而,TPP各谈判方在基本谈判模式、农业、原产地规则、知识产权、劳工及环境标准、投资等众多问题上难以形成统一立场。一方面,TPP机制"高标准、宽领域"的特点增大了完成全部谈判的难度。另一方面,任何区域合作机制若要在亚太地区占据主导地位,都难以承受中国的长久缺席。有鉴于此,无论美国推动TPP谈判是出于外交战略考量推动"亚太再平衡",还是出于经济利益动机加强与亚太地区的经济联系,中国都可以多重FTA机制为战略依托,应对TPP机制的潜在挑战。只有如此,才能既不过早陷入TPP机制的束缚,又不至边缘化于亚太区域合作的主流制度进程之外。  相似文献   

15.
<正>近年来,美国主导的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TPP)被广泛解读为美国亚太再平衡战略的重要工具,主要用来制衡中国在亚太的影响,同时也在战略上牵制印度和俄罗斯。事实上,TPP本质上是一项互利多赢的自由贸易协定,本身并不存在排他性。同时,TPP虽是美国构建新的国际贸易体系的重要途径,但并非唯一途径。  相似文献   

16.
浅议台美关于台加入WTO达成协议问题高群服*台湾为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以下简称WTO)而与美国进行的双边谈判,经过12天的讨价还价,最后终在台湾做出重大让步下,于2月20日达成妥协并草签协议,为台湾加入WTO跨出关键性的一步。由于协议内容对台湾经济影响...  相似文献   

17.
雷墨 《南风窗》2013,(25):72-74
中日韩三国的FTA战略,都有强烈的政治、安全动因。中韩FTA走在中日FTA前面,正好说明了韩国对中国崛起的担忧没有日本那么敏感,同时也反映了中日之间战略竞争的现实。继中韩"自由贸易协定"(FTA)第八轮谈判11月22日在韩国仁川落下帷幕后,11月26日至29日,中日韩三国间FTA的第三轮谈判在日本东京举行。12月3日在新西兰首都奥克兰,还将举行有日本参与的"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TPP)的新一轮谈判。2014年1月,  相似文献   

18.
《南风窗》2016,(10)
正关于全球贸易体系的讨论在美国从来就不是个热门话题。公众从未对世界贸易组织(WTO)或是如北美自由贸易协定(NAFTA)和跨太平洋伙伴关系(TPP)这类区域性贸易协定表示强烈支持,而反对的声音虽然广泛存在,却也是分散各处,难以拧成一股劲。但如今不同的是国际贸易已经成了政治辩论的核心话题。美国总统候选人伯尼·桑德斯和唐纳德·特朗  相似文献   

19.
台美关系大事记(1995年8月—12月)黄鑫华8月3日美国负责东亚和太平洋事务的助理国务卿帮办肯特·魏德曼在众议院国际关系委员会举行的听证会上说,美国会支持台湾加入联合国的议案违背美实行的一个中国政策。在海峡两岸就解决这个问题达成协议之前,美支持台湾...  相似文献   

20.
21世纪之初,美日两国相关领域专家曾就开启双边FTA谈判的可行性进行探讨;两国政府间谈判后来也终于启动。作为第一阶段贸易谈判的成果,《美日贸易协定》和《美日数字贸易协定》已于2020年1月1日正式生效。进入21世纪以来,美日贸易谈判得以启动,表面来看是美国为了降低与日本的巨额贸易赤字,利用追加汽车关税手段对日施压,日本被迫应允。实际上,美日贸易谈判的启动和发展是两国在经济利益、双边关系、地缘政治、权力博弈等多种动因综合作用下的结果。美日贸易谈判增加了美国重返TPP/CPTPP制衡中国的可能,为美日联手打造排除中国的数字贸易规则创造了条件,建立了不对称权力谈判的样板,并增大了日本在中、美之间实施战略摇摆的可能性。美日贸易谈判短期内对中国的影响并不明显,但从中长期来看,特别是在新冠肺炎疫情加速推动世界秩序重构、美日两国政府更替、RCEP签署、中欧投资协定谈判如期完成、中国表态积极考虑加入CPTPP并正就相关事项展开研究等新的国际政治经济形势下,会在多个方面产生较大影响。深入分析进入21世纪以来美日贸易谈判有助于中国及时妥善应对相关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