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经济全球化的浪潮带来了法律的全球化,法律全球化在国际私法上呈现出统一化的趋势,国际私法的统一化是社会经济发展和人类文明进步的必然要求。本文在对国际私法范围界定的基础上进行归纳总结,提出了国际私法统一化的四种途径,并通过比较分析的方法,论述了各途径的利与弊。  相似文献   

2.
(一) 国际私法统一运动发展的三个阶段早在一八四五年,美国国际私法学者斯托里第一次在其著述中表达了统一各国国际私法的愿望,而真正开始将这一愿望付诸实践的则是意大利政治家暨法学家曼奇尼。在曼奇尼的倡导和影响下,意大利政府曾先后两次企图发起制订多边条约的国际会议;美洲大陆的秘鲁政府也曾召集拉丁美洲数国代表,签订了关于国际私法诸问题的利马条约。但是直到一八八九年,根据阿根廷和乌拉圭两国政府的提议,美洲国家再次集会,才在乌拉圭首都蒙得维的亚第一次通过了关于国际民法、国际商法和国际诉讼等九个条约。蒙得维的亚条约的诞生,标志着国际私法统一化运动的开端。纵观近百年来的国际私法的统一化运动,可以划分为三个阶段。  相似文献   

3.
于飞 《法律科学》2009,27(1):142-151
《罗马条例Ⅱ》的诞生,标志着欧盟国际私法统一化的最新发展——非合同义务领域法律适用的统一,从而使非合同义务的法律适用增加了一种“超国家”法律渊源。而且,统一的内容涉及侵权或不法行为、不当得利、无因管理等非合同之债的主要方面,统一的法律选择力求在法律适用的确定性与灵活性、管辖权选择与内容定向法律选择、社会公共利益与个人利益等方面达到平衡。欧盟非合同义务法律适用的统一化给中国国际私法立法以启示。  相似文献   

4.
论欧洲联盟国际私法的统一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邹国勇 《法学评论》2007,25(1):85-90
欧洲联盟是当今多极世界格局的重要一极,它不仅在经济一体化领域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而且在国际私法的统一化方面也颇有建树。本文分析了欧洲联盟国际私法统一化的必要性、法律基础及其演进,着重阐述了欧洲联盟国际私法统一化的进程和成就,并在此基础上对其特点进行了概括。  相似文献   

5.
《罗马条例II》的诞生,标志着欧盟国际私法统一化的最新发展——非合同义务领域法律适用的统一,从而使非合同义务的法律适用增加了一种"超国家"法律渊源。而且,统一的内容涉及侵权或不法行为、不当得利、无因管理等非合同之债的主要方面,统一的法律选择力求在法律适用的确定性与灵活性、管辖权选择与内容定向法律选择、社会公共利益与个人利益等方面达到平衡。欧盟非合同义务法律适用的统一化给中国国际私法立法以启示。  相似文献   

6.
尹力 《现代法学》2000,22(3):33-36
以国际民商事关系作为调整对象的国际私法的传统功能是法律选择,实现这种功能的载体是冲突法制度。随着国际民商事关系的蓬勃发展和国际私法呈现出的统一化趋势,加之冲突法制度的固有缺陷,使得国际私法的功能必然要逐渐演进为法律协调。与法律协调功能相适应,国际私法的范围除了包括冲突法外,还应涵纳国际统一实体法,两类规范相辅相成,互为补充,共同完成对国际民商事关系的调整。  相似文献   

7.
自比较法产生以来,其研究问题的方法一直对国际私法产生着重大的影响。本文指出在当今国际私法统一化趋势的背景下,比较法的研究方法对于国际私法的发展有着巨大的推动作用,运用好比较的方法,对国际私法的发展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欧盟是从事区域性国际私法统一化运动较有影响的国际组织.荷兰作为欧共体最早的六个成员国之一,对欧盟的长期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与此同时,荷兰国际私法的理论及实成又深受欧盟通过的国际私法条约的影响.本文着重论述欧盟国际私法条约对荷兰国际私法的立法及司法实践的影响,旨在为重构和完善我国的国际私法提供可资借鉴的参考。  相似文献   

9.
邹国勇 《时代法学》2007,5(1):102-109
在传统上,德国国际私法的渊源包括制定法、德国缔结或者参加的各种国际私法条约、习惯法和判例法,但是随着欧盟国际私法统一化的深入发展,尤其是欧洲共同体在公司法、合同法、物权法、知识产权法、破产法和国际民事诉讼程序法等领域的立法不断加强,欧盟法中的国际私法规范逐渐渗入德国国际私法,从而使德国国际私法的渊源突破了传统的范围,越来越多地打上了欧盟法的烙印,呈现出“欧盟化”倾向。  相似文献   

10.
国外国际私法的新发展与中国国际私法学的发展方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认为,国际私法在国际上的新发展主要表现在:1.国际私法的范围不断扩大,内容不断充实;2.国际私法的趋同化趋势日益明显,比较国际私法学得到迅速发展;3.冲突法在与实体法逐步融合的同时,自身不断得到改进和完善;4.国际私法的国内立法形式日趋专门化和法典化。与此相适应,我国的国际私法学将呈现下列特点:1.趋同化与中国化并存发展的趋势;2.立法体系的统一化和理论体系的多样化长期共存的趋势;3.理论化与实践化交替发展的趋势。  相似文献   

11.
成文化法典化是当今国际社会国际私法发展的普遍趋势。素来坚持判例法传统的英国 ,在近 30年来 ,其国际私法成文法也正日益取代判例法的主要地位。英国国际私法的变化主要是各种国际私法研究机构推动的结果。英国的实践对我国国际私法立法发展有启示意义 :必须加强中国国际私法学会的工作 ,发挥其在国际私法改革中的骨干作用 ;积极参加统一国际私法的各种国际组织的立法活动及其制定的公约 ,采纳国际社会的普遍实践 ;以“普遍主义”作为我国国际私法法制建设的指导思想 ,加大国际私法改革中的对外开放度。  相似文献   

12.
杜焕芳 《中国法学》2014,(2):235-256
国际条约的文本制订及其为当事国接受仅实现了条约的形式统一,而条约的实质统一则需要通过一致解释和适用来达致。国际公法条约解释更多针对的是国家的权利和义务,而国际私法条约解释更多关涉的是私人的权利和义务,且没有相应的管辖国际私法条约的国际争议解决机构,故存在当事国解释的多样性风险。国际私法条约解释在路径上依赖条约解释的习惯法规则的同时,必须坚持自洽性和统一性解释要求。当事国在司法实践中对国际私法条约的解释,倾向于采用约文解释和目的解释方法,要求法官学会自我克制和比较借鉴,使用补充资料作为辅助手段,同时处理好多种约文文本和公共政策条款的解释问题。  相似文献   

13.
欧洲一体化对英国国际私法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榆青  李刚 《时代法学》2003,1(2):40-46
随着 1973年英国步入欧洲共同体 ,英国国际私法不应再被孤立地看待 ,它与欧洲联盟统一国际私法及欧洲联盟成员国中的大陆法系国家的国际私法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它们相互影响、相互渗透、相互作用、相互促进。作为欧洲联盟 15个成员国中仅有的两个普通法法系国家之一 ,而且是普通法发源地的英国 ,其国际私法受到了欧洲一体化空前的、巨大的影响。这种影响主要体现在 :推动了英国国际私法制定法的新发展 ;开拓了英国国际私法的新法源 ;创立了英国冲突法案件的新类型 ;提供了英国解决冲突案件的新方法  相似文献   

14.
当我国正在紧锣密鼓地起草和制定国际私法法典时,借鉴先进的立法经验是必要的。总结已有的立法经验,在国际私法的立法过程中,需要把握好一些最为基本、最为重要的问题,其中,辨析传统与现代理论的发展趋向、坚持保护私人利益原则和实现法律适用的确定性、稳定性和可预测性、协调冲突正义和实质正义等对立价值、选取使用管辖权选择规则与内容或结果为导向的法律规则和如何保证法律选择争议的正当解决就是一些核心内容,这最终决定了立法的基本体系和具体内容。  相似文献   

15.
西方法哲学思潮与国际私法理论流变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源远流长的自然法思想为 1 4世纪意大利法则区别说的诞生提供了理论资源 ,而当 1 9世纪分析实证主义法学在西方大行其道时 ,德国的法律关系本座说适时而生 ,它们促进了国际私法成文立法的发展 ,而 2 0世纪法社会学理论在西方的兴起 ,给国际私法提供了崭新的处理法律冲突的智慧和经验。  相似文献   

16.
法律选择是国际私法中解决法律冲突的特有方法。为了克服传统法律选择方法的弊端,法学家们提出了一系列新的法律选择方法。这些方法可以归纳为根据国家利益进行法律选择和根据当事人利益进行法律选择两类。当代国际私法的发展要求在法律适用问题上平衡当事人利益和国家利益乃至整个国际社会的利益,我国的国际私法立法应顺应这一时代潮流。  相似文献   

17.
先决问题的构成要件与法律适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先决问题是涉外婚姻、涉外继承关系中经常出现的法律问题。国际私法先哲们对先决问题已有论及。我国国际私法学界对先决问题的研究,一直承袭英国国际私法学家莫里斯的理论。莫里斯关于先决问题的理论是值得商榷的。本文从理论和实践两方面入手,对先决问题的构成条件、先决问题的法律适用重新作了阐释,提出了新的观点和主张。  相似文献   

18.
向在胜 《法学家》2012,(3):134-146,179,180
通过对英格兰、德国和法国有关外国法程序地位相关制度的历史考察可以看出,一国在程序法层面如何对待外国法主要取决于以下四个层面的因素,即:一国在历史上形成的对待外国法的社会心理态度,体现一国如何体认外国法性质的国际私法理论,一国在国际私法价值与程序法价值之间的权衡与选择,以及一国有关法院与当事人之间职责分配的民事诉讼体制。上述四个层面的总体情况决定了我国应在坚持法律说的前提下兼顾程序效益。基于这一判断,在外国法适用问题上,我国应采由法官依职权适用外国法而由当事人查明外国法的做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