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干部考察是组织人事部门了解干部情况的重要途径,也是选拔任用干部的必经程序,做好干部考察工作,对于提高选人用人质量,避免用人失误至关重要。笔者就《干部任用条例》的贯彻结合工作实践,以及目前干部考察中存在的问题和原因,以及如何提高干部考察质量,谈点粗浅认识。一、干部考察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目前,干部考察工作中一个突出的问题就是考察失真,很难掌握考察对象的真实情况。具体表现在:一是谈话对象奉行好人主义原则,对考察对象谈成绩多,讲问题少,说面上的事多,涉及敏感的情况少,不想说实话;二是对考察人员心存疑虑,害怕谈话内容被…  相似文献   

2.
武兰萍 《先锋队》2012,(1):40-41
近年来,各地在推进干部人事制度改革中,对干部德的考察工作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和研究。但在实践中,领导干部德的考察失真失实的问题,一直困扰着干部考察工作,给领导干部的选拔、任用和管理带来一些不良影响。针对这个难题,我们大胆实践,在力求运用"双向双考"的方式科学、准确地考察出干部的真德方面,做了一些初步的探索。  相似文献   

3.
在干部考察工作中 ,存在着对考察对象失真失实的问题。干部考察失真失实的主要原因 :领导用人的指导思想不正确 ,考察人员的素质不高 ,缺少衡量干部标准的科学方法和量化尺度及考察范围与谈话对象设置不科学等。为了防止考察失真失实 ,“一把手”必须是党性强、公道正派、知人善任的领导者 ,考察时应动静结合 ,扩大考察范围 ,建立健全干部考察责任追究制度并建立一支专业化的考察队伍。  相似文献   

4.
"我们每位参加考察的同志都戴有工作证,恳请大家对我们考察工作进行监督."这是红花岗区推行干部考察"挂牌上岗"制度以来,在干部考察时向干部群众讲的一句话.2005年底,红花岗区以建立一支专门的干部考察队伍为契机,以推行干部考察"挂牌上岗"制度为载体,以创新干部考察机制为目的,为提高了干部考察质量,打造科学规范的考核机制作了一些有益探索,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相似文献   

5.
2011年8月,安徽省党校系统部分教研和管理人员赴新加坡国立大学进行培训与考察。通过课堂教学和实地考察,认识和体察了新加坡的简史国情、人文地理、政治架构、城市建设、经济发展、社会保障体系、精英治国及人才发展战略。本刊特刊发一组学习考察文章,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6.
当前干部选拔任用中的不正之风还在一些单位和少数领导干部中不同程度存在,主要表现为: 一是透气泄密。有个别同志不遵守考察纪律,把考察意图和目的泄露给他人。有的同志把考察结果,甚至谁说了什么也泄露给被考察对象。一些单位的个别领导干部党性观念、保密意识不强,对干部正式任免对象通风透气,影响了干部的正常任免调动。 二是平衡照顾。一些单位的领导干部用人的标准意识不强,不从工作利益出发,论感情,搞照顾,使有些还不具有领导干部素质的同志,被提拔担任了领导职务,降低了班子整体素质,影响了工作,贻误了事业。  相似文献   

7.
干部考察工作既是选拔任用干部的必要环节,也是熟悉了解干部的重要途径。干部考察的质量如何,不仅关系到能否知人善任,任人唯贤,而且关系到什么人执政掌权,关系到党和人民事业的兴衰成败。《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暂行条例》颁行以来,干部考察工作质量逐步提高,出现了良好的局面。但毋庸讳言,良好背后有隐忧,目前干部考察工作还存在着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  相似文献   

8.
一、乡村自治的历史考察 列宁在研究国家问题时说:“为了用科学眼光观察这个问题,最可靠、最必需、最重要的就是不要忘记基本的历史联系,考察每个问题都要看某种现象在历史上怎样产生,在发展中经过了哪些重要阶段,并根据它的这种发展去考察这一事物现在会怎样的”。因此,要研究当代乡村自治的状况,以及它对国家行政的作用和影响,先要对乡村自治的历史作一考察。  相似文献   

9.
<正>"环球第一敞肩桥,四穴平弧形式娇。最是雕龙栏柱巧,若飞若动压洨涛。"这是1953年11月初,罗哲文为制定赵州桥的抢险维修方案,第二次到赵州桥考察,并在桥下挖出了隋代的栏板望柱后写下的一首小诗。从他1952年第一次考察赵州桥到今天,整整65年了,其间,罗哲文先生又曾数度到赵州桥访问、考察,与古桥结下了一份深深的情缘。  相似文献   

10.
为了进一步探索新的历史时期干部培训的新路子,中共黑龙江省委党校组成考察组,于2001年6月,赴南方部分省市就党校干部培训的方式、方法等进行了考察。通过这次考察,学习了经验,开阔了视野,受到了启发,大有收益。  相似文献   

11.
西方经济学对企业性质从两个方面进行了考察:一是以科斯为代表的经济学家从企业外部入手,考察了企业与市场的替代性关系,将企业性质视为交易性;二是以德姆塞茨为代表的经济学家从企业内部入手,考察了企业与市场的互补性关系,将企业性质视为生产性。笔者认为,对企业与市场  相似文献   

12.
按照省委组织部的安排,我们来自省直及各市地州的27名同志,从7月16日到8月6日,在美国整整学习、生活了21天。期间,主要进行了两个方面的学习、考察:一是在美国西部以课堂教学为主,以参观、访问为辅,对美国的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公共服务各环节、方式进行研究与考察。二是到美国东部考察,初步深入美国社会进行观察与体验,以增进对美国的了解、理解。就我个人而言,总的感觉是信息量之大前所未有,收获之多前所未有,感受之深前所未有。  相似文献   

13.
本文从考察德育和意识形态的概念入手,分析了德育与意识形态之间存在本质联系的客观基础和理论依据,阐述了德育的两重性质及其相互关系。  相似文献   

14.
徐建军 《新长征》2007,(12):62-63
按照省委组织部的安排,我们来自省直及各市地州的27名同志,从7月16日到8月6日,在美国整整学习、生活了21天。期间,主要进行了两个方面的学习、考察:一是在美国西部以课堂教学为主,以参观、访问为辅,对美国的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公共服务各环节、方式进行研究与考察。二是到美国东部考察,初步深入美国社会进行观察与体验,以增进对美国的了解、理解。就我个人而言,总的感觉是信息量之大前所未有,收获之多前所未有,感受之深前所未有。  相似文献   

15.
在1978年全国兴起的出国考察热中,有三路由中央政府派出的人马特别引人注目,当时被人们称为共和国对外开放的“侦察兵”。时任国务院副总理的谷牧,是其中一路考察西欧五国代表团的团长。这位“侦察兵”考察归来,为我国对外开放的起步到底作出了哪些贡献呢?这不能不说是一个应该关注的话题。  相似文献   

16.
选贤任能,是自古以来的为政之道。但是如何选人得当,任人得当呢?前提只有一个,就是要明于察人。在这一点上,历史是为我们提供了不少经验教训的。 战国初期,魏文侯要励行改革,需要选任一位能干的国相。当时有两个人可以出任,一是魏成,一是翟璜。魏文候一时拿不定主意,就请教李克。李克指出魏文侯拿不定主意的原因是“弗察故也。“李克没有救魏文侯选谁为相,而是告诉他先对二人进行考察。“居视其所亲,富视其所与,达视其所举,穷视其所不为,贫视其所不取。五者足可定矣。”魏文侯听了,顿开茅塞,根据这五条去考察,很快就选择了魏成做国相,果然推动了改革,魏国成了战国时期的强国。李克在这里既强调了用人必须先行考察,而且从当时政治的道德的标准出发,列出了一个较全面的考察内容,正是进行了全面的考察之后,魏文侯的难题才得以解决。  相似文献   

17.
劳动生产率与商品价值量的关系,可以从不同的角度进行考察。一是从劳动生产率与单位商品所包含的价值量之间的关系进行考察;二是从劳动生产率与单位劳动时间内所形成的价值量之间的关系进行考察。一、社会劳动生产率与商品价值量的关系这一关系可从社会劳动生产率与单位商品所包含的价值量,以及单位劳动时间内所形成的价值量两个方面去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8.
去年6月,江西省精州市出台了《领导干部离岗考察制度》,规定在对干部进行考察前,先将其调离原工作单位,免去现任职务,不再安排回原单位任职。然后再去考察对象的原单位进行全面考察,目的是为了让被访谈人在考察时敢说真话。到目前为止,首批25名考察对象中,23名走上了新的工作岗位。  相似文献   

19.
早在上个世纪80年代,我在提倡研究中共历史要研究社会的时候,就说到其中应注意民俗的考察,最近看到钟敬文主编的<中国民俗史>(六卷本)更增强了我的看法.我认为研究中共历史,要考察其与民俗的关系.  相似文献   

20.
前不久,我随湖南高级代表团赴日本、韩国访问,重点考察城市化发展和城市群建设,这次跳出湖南看湖南、开阔视野、提升理念的比较之旅,极大地启迪了思维。解放了思想,深化了对湖南发展新型城市化的认识。这次考察时机选择较好,前期准备充分,考察工作扎实,考察成效十分突出。考察期间。自始至终以湖南为参照系数,针对性强。工作务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