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安瑞 《法制博览》2015,(6):161-162
新加坡的崛起、繁荣与法治,引起人们的普遍关注,也引发了对新加坡国家治理模式的研究。本文选择从立法的层面,来考察新加坡的国家治理模式。首先概述了新加坡的立法过程,然后通过立法的视角来透视新加坡的治理模式,分析新加坡国家治理中兼具东西方文化的显著特色。  相似文献   

2.
新加坡国小民寡、资源匮乏、族群多元、强邻环伺,自建国起就一直秉持强烈的忧患和危机意识。自独立以来,新加坡以应对生存危机为动力,以"有用"为标准,打破条框限制,广泛吸收各方所长,在政治、经济、社会治理以及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等方面探索出了行之有效的治理道路,构建起具有新加坡特色的国家治理模式。但是,在全球化、信息化时代,新媒体技术的蓬勃发展与广泛应用也给新加坡的国家治理带来了新的挑战。  相似文献   

3.
随着新加坡国家安全战略领域不断拓宽,并达到一个新的高度,最近出现的令人毛骨耸然的恐怖主义威胁并没有过多地影响其军队的发展之路。目前,新加坡正在探寻军队发展的新方向。新加坡于20个世纪80年代启动了军队现代化发展战略,目前仍在进行之中。国防部长张志贤说:“军队现代化的结果是新二代武装力量的诞生,军队的转型将最终产生第三代武装力量。”  相似文献   

4.
王江雨 《南风窗》2013,(6):94-94
从根本上讲,所谓的"新加坡模式",有一点一开始就不易学,或者学不来,即新加坡并不是一个传统意义上的专制国家,而是一个具有自身特色的议会民主国家。面积不足700多平方公里,人口仅500万人的小岛国新加坡,在中国多年成为官商学各界甚至是普通老百姓的关注对象,也颇具传奇色彩。究其原因,无非两个核心因素吸引国人:一是它是经济成功的华人国家,二是它的威权发展模式。中国官员学习新加坡的热情之  相似文献   

5.
国家与"地区"之间的关系是一个互动的历史过程。主权国家对"地区"的认知及其地区战略与内外环境的变迁密切关联,不同的国家基于不同的国家特性而对"地区"有不同的反应。本文在概括新加坡与东盟关系之历史演进的基础上,试图从小国特性的理论视角探讨作为小国的新加坡其地区战略变化的内在根源及其表现形式。以脆弱性为基本特征的国家特性决定了新加坡对地区化进程的基本战略取向,进而影响着其与地区的关系式样。新加坡的地区战略实践是一个小国成功的地区合作模式:地区发展与国家发展形成了良性互动的态势。其战略理念值得其他国家,尤其是小国借鉴。  相似文献   

6.
世人最初听闻新加坡存在鞭刑制度时,许多人第一反应是鄙视加讽刺,作为一个文明国家怎么可以有肉刑,却不知新加坡的鞭刑有它自己的魅力,本文首先结合新加坡的独立历程描述出新加坡鞭刑的起源和演变,然后,以新加坡现代化为背景,把鞭刑制度放到这一背景之下来透视鞭刑,最后,通过新加坡鞭刑的启示,粗浅的谈一谈自己制度选择和制度魅力。  相似文献   

7.
新加坡于1965年8月9日宣布脱离马来西亚,正式成为一个独立国家。建国40年来,新加坡一直致力于建立一支现代化军队,经过几十年的努力,新加坡的军队已经成为东南亚国家最强大的武装力量之一。在新加坡的武装力量结构中,空军无疑是重中之重,当今的新加坡空军被公认为是东南亚地区现代化程度最高、作战能力最强的空中力量。长期以来,新  相似文献   

8.
有人说新加坡是个“花园国家”,因为环境优美,每年的外来游客几乎与本地人口一样多;又有人说新加坡是一间展览馆,在那儿各族人民和平相处,在绝无资源的情况下,共同建设了一个小型的现代化国家;还有说新加坡是崇尚儒家文化、勤劳智慧的华人在“欧风美雨”的沐浴下创建出来的国家……可是,大家可别忘记了新加坡与跨国公司的隔世情缘。早在1819年,当英国东鳊公司的代理人莱佛士爵士登上这个岛的时候,新加坡还是一个荒凉的小渔村,大约住着120个马来族渔夫和30个华人。莱佛士在当年6月给友人的一封信中写道:“在此地建立一个自由港,终将会威胁到荷兰的垄断局面,我们的目标不在拥  相似文献   

9.
在新加坡,人们虽然对政府也有不满意的地方,但从未听到有人议论政府官员有贪污腐化行为,这是新加坡人最引以为自豪的地方。他们把新加坡政府的廉政.归功于被称为“现代新加坡之父”的前总理李光耀。早在五六十年代,东南亚一些国家独立之初,政府官员道德沦丧,贪污腐化,被某些西方国家称为“东南亚之癌”。新加坡独立后的第一位总理李光耀,立志要在新加坡根治这种不治之症。李光耀多次声明:我是政府总理,我可以造就出多个百万富翁、亿万富翁,但我自己绝不能成为富翁。  相似文献   

10.
新加坡执政的人民行动党已正式推选年逾五旬、素以少壮派著称的现任副总理兼财政部长李显龙为吴作栋总理的继任者,最终接棒日期将于7月份揭晓,其荣任总理指日可待.新加坡是一个软权威的精英国家,其领袖的作用和个人魅力举足轻重.一贯作风低调务实但不乏强硬的李显龙,身系未来发展之重任,倍受关注.  相似文献   

11.
王江雨 《南风窗》2013,(13):95-95
新加坡的法律制度虽然暗合了法家的不少主张,但法家并不是新加坡法治的思想源头。说实话,几乎完全由英文教育的精英所统治的新加坡,恐怕在成为法治国家以后也不会有什么人懂得或有兴趣去了解何为"法家思想"。新加坡作为一个华人社会不同于传统中国社会(如中国大陆和台湾)的最大特征是它的法治,这一点新加坡自身深以为傲,也获得国际社会的广泛承认。李光耀曾经指出,新加坡成功的关键是法治(rule of law),以法律在今日新加坡社会至高无上的地位来看,可以说这一点并非虚言。  相似文献   

12.
中国政法大学宪政研究所所长蔡定剑教授,2005年7月到10月,应新加坡国立大学东亚所之邀做访问研究,得以对新加坡的制度亲历考查。回国后,他撰文总结考察成果,认为国内官员、学者所推崇的所谓新加坡经验其实存在很大的偏颇和误解,对人们了解新加坡产生了相当大的误导。为此,本刊专访蔡定剑先生,请他谈谈他所了解到的新加坡经验。令人困惑的新加坡《南风窗》(以下简称《南》):从邓小平到江泽民的中国国家领导人,都对新加坡推崇有加,大量的中国干部被送到新加坡学习考察,你作为一个法学家对新加坡的兴趣是从何时产生的?蔡定剑(以下简称蔡):过去…  相似文献   

13.
李克诚 《南风窗》2013,(11):44-47
当自然禀赋条件不如舟山的釜山、高雄、新加坡等地已发展为地区甚至世界性的航运中心城市时,舟山为何不能担负起更为重要的责任和使命呢?一群散落在东海洋面上、昔日很少引发外界关注的海岛,正在被历史性地推向前台.成为中国政经大棋盘和海洋大战略中角色异常重要的一枚棋子。舟山群岛,于2011年6月获国务院批准,成为继上海浦东、天津滨海、重庆两江之后,又一个国家战略层面的新区。这也是国内唯一一个以海洋经济  相似文献   

14.
社会国家的兴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首先从法律和哲学角度介绍了社会国家的诞生与发展,并说明了现代社会国家的三大支柱,然后指出了社会国家目前面临的危机与挑战。关于应对策略,作者认为,需要很好地界定社会国家,拓宽法学分析的视野,从而将社会国家这种制度建构置于历史学和地理学中加以考察。作者指出,严格的法学分析能帮助我们明确社会国家面临的三个尚未解决的问题:依法执政的危机、新的公民连带义务和社会正义观念的转变。  相似文献   

15.
龚浔泽 《南风窗》2012,(16):75-77
据新加坡人分析,如果完全参照新加坡的理念和办法建设,中国只需开发2%的国土就可以满足城市建设和工业发展需要。近日,笔者有一个10多天在新加坡逗留的机会,得以近距离地感受狮城的风土人情和制度文化,感触良多。赤道附近的室外其实并不适宜人居,作为热带地区唯一的发达国家,新加坡的成功并非偶然,经验弥足珍贵,新加坡可供中国学习借鉴的潜能远未充分发挥。第一印象新加坡是一个名副其实的"花园城市国家",绿化覆盖率达到70%,陆地面积的9%规划为自然保护区,  相似文献   

16.
开国之父李光耀的逝世,标志着新加坡一个时代的结束,他带领着新加坡独立,并且走向繁荣,创造了新加坡模式.他35岁出任总理,87岁宣布退休,奉行铁腕政策、集权治国,他曾说:“管治新加坡的人必须强硬如铁,否则只好放弃,这不是玩纸牌游戏,是关乎你我的生死存亡,我用一生去建立这个国家,只要我一日在位,就无人能够摧毁它.”他执政期间,新加坡从一个禀赋匮乏、国民素质低下、社会动荡不安的小岛跃升为亚洲“四小龙”之一.一路走来,新加坡各个方面都留下了李光耀思想和政策的烙印,时至今日依然深深影响着一代代国民. 建立新加坡的严刑峻法 新加坡地小人少,在短短十几年内,从一个又脏又乱的烂摊子变成一个社会、政治稳定,犯罪率极低的国家,不能不说是一个奇迹.当有人问李光耀产生奇迹的原因时,他自豪地说:“新加坡的今天是多年法治的结果.没有铁的社会法纪,也就不会有今日的新加坡.” 英殖民当局给人民行动党和李光耀留下的新加坡混乱不堪,不仅国小民寡、资源贫乏、工业凋敝、失业严重,而且谋杀、抢劫、勒索、纵火、吸毒、贩卖妇女等恶性事件层出不穷,搅得人心惶惶,社会不得安宁.面对这种情况,律师出身的李光耀当机立断,决心用法律的铁腕来治理新加坡.  相似文献   

17.
马克思主义国家学说认为,公共管理职能内在于社会之中.在国家产生之前,它由社会成员共同承担;在国家产生之后,上升为国家职能,由专门的机构、专职人员来履行;在国家消亡的过程中,它逐步归还于社会;在共产主义社会,国家消亡,它将完全回归于自由人联合体.国家公共管理职能的履行,是国家治理的一项重要内容.马克思、恩格斯对国家公共管理职能演变的认识,为新时代我国国家治理提供了三点重要启示:一是国家职能需要稳定地由阶级统治转向公共管理;二是公共管理主体需要积极地由国家一元转向社会多元,形成多元主体依法共治的格局;三是当代国家治理必须在法治轨道上运行.  相似文献   

18.
重读新加坡     
策划人语在当今世界上,新加坡可以说是中国政治家不吝给予好评的国家之一。“狮城”新加坡以其高度的经济发展水平、廉洁高效的政府和优美整洁的环境,赢得了世界的普遍赞誉。新加坡的治国经验特别为改革开放后的中国政府所重视,这个国家经济繁荣、法制有序、社会稳定,同时又能成功地长期保持一党执政的局面。这个华人占总人口3/4的岛国的领导人时不时提及的东亚价值观和儒家文化,无疑令它的亚洲邻居中国倍感亲近。1990年后,中国的“新加坡热”迅速升温。该国的《联合早报》这时已获准成为唯一一份能够在中国公开发行的外国华文报,成为中国人…  相似文献   

19.
正今年4月14日,我将与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组部部长陈希共同主持"中国—新加坡领导力论坛"。该论坛创办于2009年,今年将举办第七届。此前两届论坛分别于2015年和2017年在中国井冈山与新加坡举办,本次论坛将在中国延安干部学院举行。"中国—新加坡领导力论坛"是两国长期以来  相似文献   

20.
60年代初,新加坡经历了新马(马来西亚)合并与分家的历史。而那时,发生在新加坡的一桩间谍案竟牵扯到四位国家首脑。捉放美谍 50年代初,新加坡还是英国在远东的一块殖民地,直到1959年,才获得内部自治,由李光耀领导的人民行动党执政。新加坡面积虽然只有600平方公里,但它地处太平洋与印度洋之间航运要道马六甲海峡的出入口.战略地位颇为重要,胃口奇大的美国朝思暮想想把这弹丸之地玩弄于股掌之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