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何光英 《世纪桥》2005,(3):127-128
佛教作为中国文化三大支柱之一,对中国古代文化产生了非常深远的影响。中国古代美学源远流长,具有鲜明的民族文化特色。佛教传入中国后,中国古代美学也脱离儒、道等中国本土文化资源的樊笼,受到了佛教的影响。本文选取了妙悟和意境这两个在古代美学体系中最具理论深度和中国美学民族特色的范畴,分析佛教思想对这两个美学范畴的影响,以期通过个案分析说明佛教对中国古代美学的深刻影响。  相似文献   

2.
在现代文学史上,沈从文以反映湘西苗族儿女生活为题材创作的一系列小说、散文,奠定了他在文坛的重要地位。而沈从文散文最显著的特征是具有朴素的纪实美、浓烈的人性美、人与自然的和谐美、苍凉凝重的悲剧美、神圣执着的生命美。  相似文献   

3.
段春娟 《理论学刊》2006,(8):115-117
意境作为中国传统美学范畴,散见于我国古人的言论中,在内涵上具有情景有机统一的本质规定。至近代,王国维对意境范畴作了不同的阐发和充实。王国维的学术生涯涉及哲学、美学、文学、史学等领域,这种广泛的涉猎与他对人生诸问题的孜孜探求密切相关。作为在美学领域的探究成果,境界说实则是理想人生境界与高远艺术境界的叠合,深深打上了王国维人本追思的烙印,体现出近代中国东西方文化交流融会的最初征象。  相似文献   

4.
邵明 《理论建设》2013,(6):81-85
在长篇小说《长河》中,沈从文的现代言说涉及到市场、公共权力、市民社会与公共领域、现代传媒等现代性的关键维度。对于沈从文作品中此类主题的发掘,有助于突破在沈从文研究中已呈凝定之势的文化现代性批判视角。  相似文献   

5.
女性悲剧人物美学意义浅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夏兰 《理论建设》2008,(3):76-77
西方美学理论认为,悲剧是一种美。莎士比亚说:“美若一死,宇宙也就要再度混乱混沌。”从某种意义上说,对“美”这个字占有的最充分、最无可争议的是女性。所以在作家笔下,悲剧往往和女性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本文剖析了几位女性悲剧人物,以期浅析她们的美学意义。  相似文献   

6.
戴智辉 《世纪桥》2010,(5):50-51
孙少平是小说《平凡的世界》塑造最为成功的人物形象。本文从人性、人格、情感世界探讨一下这个人物形象的立本、丰满和真切,挖掘这个《平凡的世界》里人性中的善于美,丑与恶。  相似文献   

7.
尼采的悲剧美学在西方美学史上产生了深远的影响,集中的体现出了尼采的生命哲学和生命美学的辩证统一关系,以及艺术形而上学的理论建构。他的美学思想和哲学观的形成基础在于对生命的悲剧性的认识和对古希腊悲剧艺术审美特征的分析。尼采的《悲剧的诞生》在美学史上的成就不在于理论的研究探讨,而是在于通过对希腊悲剧的分析而主张一种审美态度面对悲剧人生。审美是一种方式,这种审美境界最终是要达到人的自由境界。通过对《悲剧的诞生》的思想解读,正确而理性的去审视这个世界以及周围的事物和现象,倡导一种辩证而理性的思维和人生价值观。  相似文献   

8.
李谦 《求贤》2012,(8):62-63
龙朱小时候和黄永玉学过画画,他手绘了若干幅父亲的肖像,十分传神。  相似文献   

9.
亓妍 《世纪桥》2014,(2):60-61
"陌生化"是俄国形式主义代表人物什克洛夫斯基首先提出的。它带我们以一种独特、新鲜、不拘常理的角度来品读作品。沈从文的《边城》在创作中充分体现了陌生化的表达效果。让读者在"陌生化"理论的带领下,远离了城市的喧嚣与复杂,走进了作者笔下清新、自然、纯净的世界,使人们的情操得以陶冶、心灵得以净化,带给读者一种新清新、与众不同之感。  相似文献   

10.
阳明心学美学及其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由先秦孟子发端,经宋代陆九渊奠基,至明代王阳明集大成的心学思想,内在地包含通向美学的契机.心学本体和心学工夫论的宗旨指向"无入而不自得"的人生境界,本体--工夫--境界则是王阳明心学美学的内在逻辑.学界已展开了对王阳明美学思想的研究,笔者则直举"心学美学"的概念.  相似文献   

11.
李承贵 《求实》2002,(7):36-38
“道”即境界 ,此境界可由“道”在事象、名利、知识、自我四方面所表现的态度加以考察。“道”境界本质上是天地人万物一体之境界。“道”境界还表现为既虚且实、直观本真、批判性、功利性等四大特征。“道”的境界意蕴成为中国思想史中精神领域的重要资源  相似文献   

12.
本文从文体学的角度对美国诗人埃伦·坡的诗作《致海伦》作了分析,作者认为优美动人的意境与如歌吟唱的音韵是这篇佳作的美丽之处。  相似文献   

13.
不能解决美或审美的本质问题 ,没有根据地引进哲学等 ,使得实践美学、后实践美学都没有形成真正的美学。美学研究怎样才能形成真正的美学?一、从实际出发 ,扎扎实实、不折不扣地研究美以及审美活动 ;二、对哲学的运用 ,必须是它的基本范畴和逻辑起点与人类审美之间具有一种具体的、特殊的联系和关系 ;三、根据美学研究的具体实际 ,明确确认一个审美实践范畴。  相似文献   

14.
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现代文学版本的钩沉和校勘工作取得显赫成绩,一些具有影响力的作家全集也相继出版。然而,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是,有些全集所收录的作品与原始版本相去甚远,且并未在文中加以必要的说明,《沈从文全集》所收录的演讲稿《短篇小说》便是一个典型的个案。笔者认为,全集的编校不仅要对原始版本有着清晰的呈现,而且对后来的修订版本也应予以准确把握,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走进历史现场,在文学史书写中展示文学发展的内在脉络和规律。  相似文献   

15.
王锡伟  程建军 《唯实》2005,(7):19-22
毛泽东实践认识论是一种境界。它的基础是实践,发展的动力是矛盾,基本结构是实与虚。其形成和发展经过了境界认识、前认识境界和认识境界三个阶段,具有整体性、主体性、形象性和预见性四个特点。  相似文献   

16.
卓越的管理者的管理方式各有不同,但他们都有属于自己的一套管理思想。境界,狭义上来讲可以称之为我们常说的高度,从广义上来讲则是一个人在处理某种问题时所自然流露而非刻意装扮出的做法。从管理学的角度来阐述它的意义则是,在企业运  相似文献   

17.
一沱江水慢慢流淌着,在阳光耀眼的照射下,显得生机勃勃。微风吹拂,带起水面上阵阵涟漪,不知不觉似乎闻到了花香。凤凰古城,山美水美,连名字都如此动人。如今来到凤凰的游人,不少都是仰慕沈从文先生之盛名而来。  相似文献   

18.
《从文自传》的写作时间涉及到沈从文创作的有关问题,也联系着邵洵美从事出版活动的文化转型问题。沈从文于1931年8月初从北京到青岛,就职于国立青岛大学。开学前的这段时间,他开始写作并完成了自传的写作。但他交稿后由于种种原因,一直到1934年才得以出版。从邵洵美翻译《谈自传》到提倡写作自传,再到策划出版自传,这一过程显示了他对自传的倾情与喜爱,也是他的出版活动中有意味的一次尝试。"作家自传"丛书出版后收到了良好的效果,成为20世纪30年代的自传热中的一道亮丽景观。  相似文献   

19.
20.
知识境界标志着不同时期人类对周围世界认识的程度 ,其实质在于说明人的文化修养水平 ,说明人与对象的关系处在何种层次之中。人类知识境界发展的历史过程充分说明了这一思想。知识境界存在着三个最基本的层次 ,即经验知识境界、科学知识境界和哲学知识境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