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精神文明导刊》2011,(6):57-57
在一个朋友家玩,朋友的女儿跑来找他要钱,说是表弟过生日,想给他准备个礼物。朋友从钱包里摸出一张50元的钞票,小女孩撇着嘴,很不高兴地说:这怎么拿得出手啊?  相似文献   

2.
溪翁 《人民公安》2009,(17):61-61
有这么一个真实故事。说是张姓老婆从星期二开始,就哄着老公,给他做好吃的好喝的,大献殷勤,但老公并不领情,于是从周四开始,便不给他做饭不给他水喝,外加给他摔脸子,终于周五早晨老公开了口,说,好好好,我答应你。于是周六他们快乐地出门。  相似文献   

3.
林登豪先生的散文诗我读到的不多。时隔多年,忽见到他的一组新作,顿有耳目一新之感。虽不能说是判若两人,至少也是飞速地跃进。我从中选出三题,说说我的感受。  相似文献   

4.
“有事情,找但平。” 现任贵阳市云岩区黔东人大代表组组长但平,群众但凡有了什么大事小事,总是首先想到他,他成为了辖区群众的“代言人”。这不,前些日子,几个老人就把电话打到他的手机上,说是找到了一小块空地,想打整出来开辟一个老年人娱乐健身场,但必须先得清除垃圾、改造建设得花十来万元,这笔资金,希望他能协调解决。  相似文献   

5.
护林员老杨     
天麻麻亮,老杨就起床了。说是“床”,其实就是山上的石板铺就的。他打开蛇皮袋看了看,能糊口的只有红薯了,他已上山将近两个月时间,干粮哪有不吃光的道理?老伴身体虚弱,不会来背粮给他的,她根本就爬不上这海拔1800米的山。他也想下山,可是,两个多月没下一滴雨了,正是高火险天气,  相似文献   

6.
张中行很敬重朱自清先生。虽然他没有听过朱自清先生的课,却敬佩朱自清先生的学识,更敬佩他的为人。一天,张中行正在家里,忽然住西院的邻居霍家的人来问张中行是否在家,说是他家有一位亲戚,要来看张中行。张中行正感到奇怪时,客人来了。他一看真是又惊又喜,来的竟然是朱自清先生。对于朱自清先生的来访,张中行很是感动,他认为自己的门外有了长者的车辙。  相似文献   

7.
八千元酬金圆一个“希望之梦”卢士梅国庆节后第一天上班,上海市“希望工程”办公室急匆匆走进一个书生气十足的青年人,只见他从包里掏出一大叠钞票,说是要捐给“希望工程”。工作人员一清点,“哇”,整整八千元。这青年人是谁?八千元又从何而来?原来,他是农工党新...  相似文献   

8.
陈明 《协商论坛》2008,(7):61-61
我13岁,我弟弟10岁时,有个周末,爸爸答应带我们去看杂技团表演,但是中午吃饭时,来了一个电话,是找爸爸的,说是有紧急事情,要他马上去城里解决。虽然我们很是扫兴,但是不得不做好放弃看杂技的准备。  相似文献   

9.
14年过去了,黄健仍然清楚地记得自己第一眼看到盾构时的感觉,用他的话说,“巨大,很复杂,里面的东西很多”。那是1994年6月,他刚从上海大学毕业,进入当时的隧道股份机修厂工作。第一年下车间实习是厂里培养大学生的惯例,工人师傅派给他的第一个任务,就是清洗盾构液压油箱。说是清洗,其实操作者的工具只有一个面团——手拿它一点一点地粘起油箱内壁上的渣滓和污垢。  相似文献   

10.
孙晓兵 《当代广西》2009,(10):19-19
明代思想教育家刘元卿曾经写过一则“丢了自己”的寓言,说是一个押解犯罪和尚的差人夜宿旅店,和尚买酒把差人灌醉,剃光他的头,换了他的衣服。然后逃之天天。差人酒醒后找不到和尚,看看身上的袈裟,摸摸剃光的头发,惊异地说:“和尚倒在,我到哪儿去了?”此事成为人们茶余饭后的笑料,流传至今。  相似文献   

11.
小品调侃的“人没了,钱没花完”的“悲剧”,最近发生在樟树市鹿江街办边街唇委会晏公巷居民杨克宽的身上,邻里帮他料理后事时,发现这个终日以拎垃圾为生的老人留下近百万存款!说是“悲剧”,是因为没有亲戚愿照顾与杨克宽相依为命的哑巴妹妹,却只对他留下的巨款感兴趣:  相似文献   

12.
孟红 《协商论坛》2014,(9):53-55
在开国大典阅兵式上,毛泽东的心情是“又愉快又不愉快” 1949年10月1日,中国的历史掀开了新的一页。一个崭新的时代开始丁。占世界人口四分之一的中国人民站起来了。作为领导和推动这一历史巨变的关键人物毛泽东,这一天在他的一生中最具有特殊意义,他的心情应当说是格外兴奋的。  相似文献   

13.
轻与重之间:现代爱情的二律背反刘鑫昆德拉《难以忍受的存在之轻》启示录1在认识到永恒的虚幻之后,尼采曾幻想过一种舞蹈与欢笑的生活。他梦想自己拥有宁静的气质和轻捷的足,"超越时代七千英尺之上"。但是,他似乎始终未能摆脱对永恒轮回的恐惧;而这种恐惧毋宁说是...  相似文献   

14.
简述韩非法治思想的历史地位孙瑞新韩非是战国末期韩国人,他出身贵族,但却是新兴地主阶级的进步思想家,法家学派的集大成者。他的学说是对先秦诸子之学的法家总结,并对现实具有很重要的意义。本文只就韩非法治思想的历史地位谈一点粗浅的看法。一、韩非的法、术、势相...  相似文献   

15.
“道北”有个好民警姚乃国,孙万牢,魏晓林在西安,没有人不知道“道北”。前些年,说起哪里社会治安差.没有人不说是“道北”。如今的道北,却已是秩序井然。今儿的“道北”有了个他,若不是穿着警服,谁也想象不到,他那北么单薄、瘦小的个儿,竟一人而手空拳抓回了6...  相似文献   

16.
他叫张合林,在省农工民主党机关工作。小时候乡亲们有啥腰腿疼的小毛病,常来找他母亲治疗,他母亲只是在患者身上按按揉揉,说是进行一按摩”,有的竟然好了。他感到很奇怪,对“按摩”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参加工作后,他买来大量的按摩医疗方面的专业书籍潜心研究,90年夏季省会有关部门举办按摩知识培训班,三伏天他仍然坚持学习,以后又参加了电视台的按摩知识讲座和按摩师培训班的学习,“锲而不舍,金石可镂”,他终于成为一名合格的按摩师并发表学术论文多篇,还自己动手制做了一些小巧实用的按摩医疗器械。有位郑女士患不明原因头…  相似文献   

17.
听过一则趣事。说是某老外去拜访其中国同事,同事的太太穿着齐整的睡衣盛意相迎,却弄得老外大惊失色,慌忙退出门外,连声地道歉,并请同事待太太“换好衣服”再请他进去。此事如果是真.除非此老外是初来乍到,不然他在上海的生活真是堪虞了:别说是人家家里,街巷、菜场、超市,尤其是居民小区里到处都有这样“衣冠不整”的男女,那岂不是要处处一惊一乍的了。  相似文献   

18.
前段时间,有位先生打电话到杭州某知名报社“诉苦”,说他正念大三的儿子在国庆期间居然消费了2万余元。其中向父母要了5000元,说是要换一台液晶电脑及办考证;孰料,转眼他又用相似的理由向六个亲戚借了1.3万元。事发后经追问得知,儿子用这些借来的钱,给女朋友买了1800元的手机、2000元的化妆品,还有价值2000元的首饰。  相似文献   

19.
家住台北的原国民党陆军团长、82岁高龄的范如驹,前不久在给他合肥三哥(堂哥)的信中说:“合肥分别,一晃三年,今秋还想回来一趟”。说是上次回大陆探亲,正值丹桂飘香,然而不幸患病,康复出院又匆匆离去,不仅合肥未玩,连省立医院为他精心治疗的医护人员也未及致谢.回台后深感内疚,“美不美家乡水,亲不亲故乡人.这次回来一定要……”  相似文献   

20.
张纯良 《春秋》2009,(4):54-54
近年来,许多有识之士发表意见,寻找中华思想文化之核心和灵魂。有的说是“和”,有的说是“仁”、“仁爱”,还有的说是“礼”、“中庸”。但是,“根”的含义更准确些。从公元前21世纪的中华圣贤之人大舜身上,明显看到了这个根—和、善,我认为这就是中华优秀思想文化之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