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冷战时期,作为维护国家安全的重要工具,核武器在美国对苏联的政策中发挥了重要作用。美国政府不仅在战后初期坚持核保密政策,而且还多次利用核武器对苏联施加压力,以迫使其在政治上和外交上做出让步,并制定了一系列针对苏联的核作战计划。与此同时,为了保持对苏联的核优势地位,对苏联构成有效的威慑,美国政府不断加强核力量的建设,使得美苏之间的核军备竞赛愈演愈烈,并使双方走到了核战争的边缘,从而使得美苏决策者都认识到,限制核军备竞赛对双方至关重要,美苏关系也由此进入了相对缓和的时期。及至20世纪70年代,限制战略武器谈判成为美国对苏政策的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2.
自抗战结束到新中国成立前,中国长春铁路依次经历了苏联单方控制、苏联与国共双方的争夺与合作、中共控制的复杂过程。它映射出了苏联与国共双方关系的转变。实际上,苏联与国共任意一方的合作与疏远都取决于自身的利益需求,无论与国民党合作还是与中共合作,苏联都未放弃对中长铁路的利益要求。  相似文献   

3.
1950年代中华人民共和国与苏联之间的军事关系主要表现为一种合作关系,它是新的中苏同盟的重要内容之一,在中苏两国关系发展、演变的过程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这一时期的中苏军事关系既包括两国之间提供军事贷款及武器装备、培训军事人才及交流军事技术等一般意义上的相互援助和协作,又包括在战争状态下双方之间的协同作战,以及在和平时期双方为保障国家安全、进行国土防御而采取的有计划、有组织的联合军事行动。 就总体言之,1950年代的中苏军事关系可以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1950—1953年。在中苏同盟建立初期及抗美援朝战争期间,苏联对中国的大规模军事援助,不仅有力地保证了中国新生政权的稳固,而且还对中国人民解放军初步实现从以步兵为主的单一陆军向诸军兵种合成的现代化军队的转化,起了决定性的作用。这一阶段中苏双方的军事合作既维护了各自的国家安全利益,也加深了两国之间的信任和了解,推进了两国同盟关系的发展。 第二阶段,1954—1957年。朝鲜战争结束后,中国进入以发展经济为主的和平建设时期。在动员全国力量投入经济建设的过程中,中国需要苏联继续提供军事援助(特别是包括核武器在内的高科技武器装备),以保障自己的建设环境。而苏联在对中国实施全方位经济援助的同时,也希望进一步  相似文献   

4.
令人叹服的两份答卷在20世纪20年代末期到30年代中叶,整个西方陷入了严重的经济危机。在最低谷时期北美和欧洲约有5亿工人失业。而苏联却因为其社会主义制度的独特性而得到幸免。这时的苏联还没有完全建立齐备的航空工业,还需要从国外引进技术。苏联积极向西方寻求帮助,而处于危机中的美国和欧洲经济界则视苏联为巨大的出口市场,并且试图将其受经济衰退影响的市场和资金转移到苏联身上。大量美国和西欧公司尝试在社会主义的苏联寻找贸易伙伴,这为苏联航空工业学习西方先进技术创造了条件。从1932年开始,大批的外国公司涌入苏联,他们向苏联推销各式的飞机,可是,苏联人却从来不大批订货,每种只买上几架。不久之后,这些飞机设计上的出色之处便在苏联自己研制的新飞机上出现了,有的甚至是完全的照搬。他们  相似文献   

5.
六十年代初以来,中苏分歧在社会主义阵营内扩大,而蒙古党选择坚决站在苏共一方,反对中共。中国为了分化蒙苏关系和争取蒙古的支持,在政治经济等方面对蒙古施加了强大的压力。但这些措施却促使蒙古进一步向苏东阵营靠拢。尽管双方都曾想在意识形态争论的同时维持国家关系领域的合作,但由于彼此之间信任的消逝和矛盾的增加而没有成功。蒙古外交政策在中苏分裂背景下具有一定的主动性,而并非一味受苏联控制。  相似文献   

6.
南庄 《法制博览》2011,(5):20-21
在苏联历史上,上世纪70年代可算是一个值得骄傲的时期。这一时期,苏联政局稳定,在与美国的军事争霸中也不落下风。然而就在这种表面繁荣的背后,苏联却多次出现了严重的粮食危机。  相似文献   

7.
为抵御美国战略导弹威胁,苏联在70年代中期基本建成一个以莫斯科为中心的完整反导弹系统。90年代初,俄罗斯首都莫斯科的防空部队在沿用苏联时期的双层大气层内外反导系统的同时,另外部署战区级反导系统,可对射程2500公里以下的战术弹道导弹实施拦截……  相似文献   

8.
1979年苏联入侵阿富汗,战争使苏联在阿富汗陷入前所未有的困境,在苏联国内造成了消极后果,其国际声誉、外交政策也受到负面影响,80年代中期苏共上层执政思维及其政治体系发生变化,这些因素促使苏联决定从阿富汗撤军。苏联通过日内瓦谈判、在阿推行"民族和解"政策、与美国接触商谈等策略谋求实现撤军。由于苏联试图维持撤军后阿富汗形势的稳定,美国不断对撤军制造麻烦,人民民主党政权一再阻挠或拖延撤军,整个撤军过程并非一帆风顺。  相似文献   

9.
中国与南斯拉夫的关系在国际共运史上占有比较重要的地位。在中苏关系恶化前,中国在对南关系上与苏联保持一致;中苏关系恶化后,南斯拉夫与苏联一道成为被批判的修正主义对象。1968年,苏联出兵捷克斯洛伐克后,中南双方都担忧会遭到苏联的武装入侵,由此开始接触并且在一系列国际问题上开展合作。根据南斯拉夫外交解密档案,中南关系的正常化可以分为破冰期、试探性接触期、高级代表团互访、领导人互访四个时期,推进中南关系正常化的主要动力是中国对于社会主义认知的变化以及中南国家利益的一致性。  相似文献   

10.
二、三十年代是苏联高度集中的政治体制进一步形成和发展的重要时期。到三十年代中期,出现了斯大林个人集权极端体制。二、三十年代的苏联存在着权力集中的客观需要。高度集权的政治体制适应了这个需要,在社会主义建设中取得了巨大的成功。但斯大林的个人集权制又带来了严重的后果,它破坏了社会主义法制,阻碍了社会主义民主的发展,造成了  相似文献   

11.
苏联解体被忽略的三个原因`` 如今关于强大的苏维埃帝国解体的原因的著述颇多,但是大家往往忽略了三种情况:第一个是苏联宪法条文中给予了加盟共和国自由脱离苏联的权利,它就像一颗延时爆炸的地雷休眠了几十年;第二个原因是在80年代末90年代初充分发作的“依赖性”这一“信息病毒”,没能经受住沉重危机的考验,加盟共和国开始后悔向邻居施舍面包而以求自保。``  相似文献   

12.
20世纪80年代,苏联为南下印度洋打开出海通道,瞄上了中亚山国阿富汗。在长期的军援和大批的顾问控制下,阿富汗逐渐成为苏联的“友好国家”。可是阿明总统上台后,不但排挤苏联人,而且出现了亲西方的举动。这使苏联非常恼火。为了保住阿富汗这个南下跳板,苏联决定派军队入侵,清除阿明这个眼中钉。 在苏联强大的装甲部队和空军的打击下,阿富汗正规军一触即溃。阿明总统被打死,阿富汗全境被占领。可视同所用的入侵者一样,苏联占领均遭到了不甘屈服的阿富汗人民的强烈反抗。由各部族人员组成的阿富汗游击队以落后的老式武器顽强打击苏联军队和  相似文献   

13.
勃列日涅夫时期苏联社会问题的各种表现是极其严重的,所带来的消极影响更是直接的和深远的。在复杂和尖锐的社会问题背后所反映的是整个苏联社会的生活方式、社会心态、价值标准、道德规范、行为准则、奋斗目标以及指导思想的失范和变异,这就为90年代初苏联的剧变埋下了伏笔。  相似文献   

14.
在整个冷战历史上,间谍叛逃的事还真不少。叛逃的间谍最大的价值就在他手上的情报,如果他将这些情报出卖,后果不堪设想。五十年代从东京叛逃到西方的苏联驻亚洲头号特工——尤里·亚历山大罗维奇叶市斯特沃罗夫中校就给苏联带来了巨大损失,他出卖了苏联在亚洲地区的整个间谍网。  相似文献   

15.
苏联模式作为人类历史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发展模式,在新中国建设初期曾显示出无比活力和巨大作用。20世纪50年代中后期,毛泽东逐渐觉察到它存在的种种缺陷和弊端,开始试图摆脱其束缚,并为之进行了不懈的努力。进入60年代后,随着中苏关系的继续恶化,毛泽东对于此前关于社会主义建设的许多重大问题的正确认识,予以否定和反复,从而未能走出苏联模式的误区。  相似文献   

16.
当前,沙特与美国关系出现不小矛盾。其主要原因有二:一是美国能源独立趋势使美沙合作的共同基础减少;二是苏联解体后,双方缺少共同对抗的强大对手。目前,沙特在"战略焦虑症"之下,在中东地区推行咄咄逼人的地区政策,由此陷入新的困境。长远看,美沙共同利益仍大于彼此分歧,合作仍是双方关系的主导面。  相似文献   

17.
"斯大林模式"(Stalinist Model)亦称苏联模式,通常是指苏联传统的社会主义政治经济体制,它形成于本世纪20年代末和30年代初,其基本特征是高度集中和高度集权。由于这种体制是在斯大林领导下,并根据他对社会主义的认知建立起来的,人们就习惯地称之为"斯大林模式"。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社会主义越出一国范围而成为世界体系,"斯大林模式"随后扩展到了东  相似文献   

18.
苏共二十五大决议指出,必须"研究发达的社会主义的理论问题,研究共长入共产主义的规律,以及这些规律的作用和利用这些规律的方法"。同时,大会还把进一步完善苏联社会结构,确定为社会主义发展计划的最基本方针。对苏联社会结构变化问题的研究,从60年代中期起就得到特别加强,但那时的论著,还主要是出自哲学家和社会学家之笔。70年代初,出现了社会历史性的著作。这些著作为从方法论、历史编纂学的角度,具体地、历史地研究资本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时期以及社会主义胜利条件下,苏联社会结构的变化这一复杂而多方面的问题奠定了基础。共中一些文章还探讨了苏联社会在发达社会主义阶段,其结构完善的趋势和主要方  相似文献   

19.
苏联的私营企业如同社会主义政权本身那样年久。不仅在新经济政策比较自由、放松的期间,和斯大林逝世之后的头几年,而且在战时共产主义和斯大林专政的时代,各种各样的农业和消费项目都是由私人生产和私人贸易的。虽然规模、合法地位、私人部门的活动在整个苏联的历史上发生了惹人注目的和经常没有想到的变化,但是,依赖于当时官方政治路线,私营企业总不会不存在。恰恰相反,在60年代和70年代,苏联工业社会成为深刻和广泛范围的社会经济改革的目标,在生产和分配中私人经济活动的新类型和体制发展到遍布全国。  相似文献   

20.
一九四○年     
3月底南斯拉夫政府通过苏联驻土耳其大使,向苏联政府提出两国间建立经济关系的建议,并提出为此目的开始就下述问题进行谈判: (1)缔结一个贸易协定; (2)缔结付款协定; (3)在双方首都设立商务机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