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几年来 ,我们本着“边建边用 ,以用促建”的原则 ,在不断探索和实践中 ,使我市指纹自动识别系统的建设和使用逐渐趋向规范化运作 ,指纹自动识别系统直破案件数逐年递增 ,充分体现了“科技强警”的重要作用。截止目前 ,我们利用指纹自动识别系统查破各类案件 5 0 0 0余起 ,建捺印指纹库近 15万余份 ,现场指纹库近 10 0 0 0枚 (含 2 0 0 0余枚协查指纹 )。我市指纹自动识别系统能发挥较好的作用 ,是因为我们做到了以下几点 :1 领导重视我市指纹自动识别系统在研制开发阶段 ,市局、支队领导十分重视 ,1999年 12月市局又投入 4 0余万元购买了服…  相似文献   

2.
周华 《刑事技术》2010,(4):40-42
2004年以来,经过近5年的建设与发展,新疆区指纹自动识别系统实现了省、市、县两级建库、三级查询的模式。指纹系统经过基础资料的不断积累在侦破犯罪、认定人身等方面发挥了巨大的作用,利用指纹自动识别系统认定犯罪嫌疑人在侦破工作中更是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1 情况概述 瑞安市公安局自1999年底建立指纹自动识别系统以来,通过该系统直接认定犯罪嫌疑人1,467人,直接认定案件2,693起。其中2001年为284人案件507起;2002年315人案件649起;2003年281人案件431起;2004年295人案件488起;2005年292人案件618起。并在成功侦破数起凶杀案件中起到了关键性的技术突破作用,凸现科技破案之重要地位。为了进一步提高案犯归案率,于2003年建立北大高科的指纹活体采集自动识别系统,同年10月指纹活体采集自动识别系统安装完毕并开始投入运行,局指纹中心设主服务器、通讯服务器各1台、比对终端8台,面上设20个采集点,  相似文献   

4.
笔者通过对本市已破案件中的89枚现场指印进行了计算机指纹自动识别的实验研究,其目的是掌握该系统的特点和规律性,丰富相关理论,为该系统软、硬件的升级换代提供基础资料。1实验研究使用的北大方正计算机指纹自动识别系统3.1版;指纹库共存有各类犯罪嫌疑人指纹的捺印样本52500余人份;89枚现场指印条件各异,并经专家一一比对,认定其均与嫌疑人的指纹样本二者同一;库中存有该89枚犯罪嫌疑人指纹的样本,且其中的18人各存有2~5份共计60份样本。1.1方法将系统对各不同条件现场指印所自动识别的准确率、排列名次与相符特征数予以比较:(1)现场指…  相似文献   

5.
杨梅 《刑事技术》2010,(3):48-49
1案件简介 2007年4月到8月,蒙自县公安局先后利用指纹自动识别系统查中6起盗窃案件的现场指纹均系一名叫康某的犯罪嫌疑人所留,但因此人长期在外、居无定所一直未被抓捕归案,故此系列盗窃案一直没有告破。直到2008年3月,指管人员在对当月的捺印指纹进行查重时,  相似文献   

6.
北京西站作为一个新成立不久的治安分局,在每年破获的各种刑事案件中,外来人口做案高达80%~90%。指纹识别因发现率高、稳定性好而居于众多技术手段之首。随着CAFIS指纹系统的使用,这项工作更加快速、简便。2000年年初,我分局为了能够更好地体现市局科技强警的方针,购置了一套CAFIS指纹自动识别系统。下面谈谈使用这套系统的一些体会。1 通过CAFIS 指纹系统的建设和使用,增强民警指纹意识  相似文献   

7.
冯才刚 《刑事技术》2001,(Z1):44-45
指纹作为一项很重要的物证,早已用于司法鉴定。计算机指纹自动识别系统的出现,大大提高了指纹鉴定的工作效率,扩大了检索范围。目前国内外已有多家计算机指纹自动识别系统。各家系统基本上都是以专用机或工作站为平台,如法国的Morph系统、美国的Cogent系统、De La Rue系统、日本的 NEC系统,国内的北大方正系统,清华与北京市刑事科学技术研究所的CAFIS系统等。微机指纹系统一开始是以半自动处理方式出现的,前几年由于微机的内存及硬盘容量小,CPU运行速度慢,图形处理功能弱等缺点,限制了微机系统的发展。近几年随着计算机技术的高速发展,微机的速度越来越快,内存、硬盘的容量及可扩充性也越来越大,因此在微机上实现指纹自动识别系统已成为现实。下面介绍一种微机的指纹图像处理的可行方法。  相似文献   

8.
为增加公安科技含量 ,在我市局支队的统一组建下 ,将历年来采集的大量指纹档案输入了全市的指纹自动识别系统数据库 ,通过网络实现指纹资料异地查询。在半年多的时间里 ,直接查破重大刑事案件 9起 ,带破刑事案件 30起 ,查获犯罪嫌疑人 12名 (其中3名流窜作案犯罪嫌疑人 ) ,取得了技术破案的重大成果 ,我们的体会是 :1 严格培训 ,规范建库指纹自动识别系统建库的关键在于指纹的质量和与之相适应的基础管理工作 ,我们在“系统”建设和使用中主要抓了以下工作。第一、对参加建库的人员进行严格的培训 ,培训包括业务技能和工作作风两方面。业务…  相似文献   

9.
1995年,无锡市公安局经反复考察、论证,引进了北京市刑科所和清华大学共同研制的"指纹图像自动别系统",至今,已储存档案指纹29万余份、现场指纹千余枚,直接认定作案人员17名,直接认定案件36起,带破案件83起,案额达70余万元。充分论证、大胆引进无锡市公安局犯罪指纹档案创建于60年代初,共搜集档案3万余份。人工进行查阅一起案件,在指位、纹型、中心三角、特征明显的前提下,一般要15-20个工作日,长时间比对,且容易疲劳。导致差错,这种费时费工的操作方法已远远适应不了当前刑事斗争的需要。"指纹自动识别系统"的研制成功,引起了市局领导的高度重视。支队、大队领导及指纹室的同志多次到兄弟城市考察论证,并带了多种条件的现场、档案指纹当场操作演示,进行分析、比较。经考察,认为当前引进计算机指纹自动识别系统条件已经成熟,该系统不仅自动化程度高,能够储存全  相似文献   

10.
成果名称:微机指纹识别系统成果水平:国际先进完成人员:刘潞生 张国臣 郝新风 李风进张盛宏 万建刚 裘伟杰 闵祠强微机指纹自动识别系统是在微型计算机上开发的、面向中小城市的指纹管理系统.该系统充分考虑了我国指纹捺印现状,针对中小城市指纹档案管理工作的需要,采用世界上流行的windows操作系统,具有指纹图象输入、图象显示、图象压缩存贮、自动提取特征点和检索姓名卡信息等功能.能对现场指纹进行单指比对、联指比对、残指比对、模糊比对,大屏幕双画面双光标人工认定.该系统具有良好的用户界面,操作方便,易于掌握,配置灵活,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珠海市公安局坚持走科技强警之路,经过不断努力,全市的公安科技工作有了很大发展,以公安计算机信息系统为龙头的指挥中心110报警系统,全市常住人口、暂住人口、旅业入住人员、出租屋租住人员等管理系统的相继开发和使用,提高了公安机关对社会治安管理的能力。与此同时,市局刑侦部门在原有的违法犯罪人员微机管理系统和指纹半自动管理系统的基础上,引进和开发了全自动指纹识别系统、刑事情报管理系统、刑事特  相似文献   

12.
当前,犯罪手段日益智能化、复杂化,作案者的隐蔽意识和反侦查意识增强,因此,将高新技术成果引入侦查破案领域,使刑事技术成为侦查破案的第一武器,已是大势所趋。计算机指纹自动识别系统将计算机引入指纹资料管理,克服了传统人工管理指纹的种种缺陷,将指纹资料管理水平提高到了一个新的高度,增强了利用指纹资料侦查破案的时效性、准确性。从1997年9月初开始,湖北宜昌市公安局选用北大方正指纹自动识别系统。经过几个月的工作,现已初步建成了具有宜昌特色,被有关专家称为“宜昌模式”的指纹自动识别系统。针对宜昌市辖区众多(宜昌市共辖6县3市,10个城区公安分局),偏远县(市)距市区路途遥远,交通不便的特点,为了充分利用  相似文献   

13.
通化市公安局的指纹自动识别系统始建于1998年1月,到目前为止指纹档案库中已录有23000名违法犯罪人员指纹,现场指纹库指纹1000余枚,利用该系统直接查破案件50起45人,带破案件173起22人,其中直接查破重特大案件30起,仅2000年就直接查破案件24起25人,其中重特大案件21起,带破案件78起。  相似文献   

14.
一般盗窃案件因果关系不明确 ,流窜作案的可能性非常大 ,加上当前警力有限 ,所以单靠传统的侦查模式 ,一般很难突破。但是一般盗窃案件的犯罪嫌疑人作案的偶然性很大 ,反侦查意识较差 ,遗留现场指纹的可能性更大 ,并且作案目标明确 ,犯罪嫌疑人遗留的指纹很容易被发现、提取 ,所以对于一般盗窃案件利用现场指纹突破的可能性就大。指纹自动识别系统的建设 ,增加了侦查破案的科技含量 ,成为查破一般盗窃案件的重要途径。据统计 ,利用指纹自动识别系统查中的刑事案件中盗窃案件占查中比例的91% ,被盗现金、物品价值在 5 0 0 0元以下的一般盗窃…  相似文献   

15.
以科技为先导以机制作保障强力推动命案攻坚能力的全面提升焦作市公安局局长孟钢 2005年以来,河南省焦作市49起现行命案全部破获,无一积案;78名命案犯罪嫌疑人全部抓获,无一漏网,实现了“命案必破,发一破一”的奋斗目标。以科技为先导,抢占侦破命案制高点近年来,焦作市公安局坚持把有限的资金用在刀刃上。 2000年以来,我们每年都要保证400至1000万元的持续投入, 不断加大公安科技的投资力度。先后建成了八大技术平台, 即:移动和固话通信侦控系统、互联网侦控系统、指纹自动识别系统、掌纹自动识别系统、刑事犯罪综合信息管理系统、移动警务信息查询系统、350兆警用集群通信系统、GPS监控防范系统,确保焦作市的刑事技术、行动技术、网侦技术和信息  相似文献   

16.
指纹自动识别系统的广泛应用是公安科技水平迅猛提高的典型标志,其显著的破案效益日益凸显,然而,系统自动打分排位的依据算法却不甚明朗,成为广大指纹系统工作者不断思索的课题。笔者在多年运用“北大高科”指纹系统的实践中,对认定的指纹均作了详细记录,现通过对157起案件的分析,谈谈自己对指纹系统排前率和查中概率的认识。1指纹系统的排前率在认定的157起案件中,正查查中81起,倒查查中76起。指纹排位情况见表1。表1指纹排位一览表143位。3·3捺印指纹质量差笔者曾对认定的犯罪嫌疑人捺印指纹进行统计分析,发现一人多次建卡的,捺印指纹质…  相似文献   

17.
1986年公安部决定在全国公安机关开展人口信息计算机管理系统建设,揭开了我国户籍管理现代化的序幕。十多年来,全国公安机关在人口信息管理系统建设上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经历了以建设集中管理的市县级系统为主,转向以建设公安派出所系统为主,进而发展到建立在网络基础之上的派出所、区(县)公安局、地市公安局、省公安厅(自辖市市局)、  相似文献   

18.
1996年,浙江省公安厅刑警总队在“科技强警、信息强侦”思想的指引下,要求全省各级刑侦部门统一组建指纹自动识别系统,并以此为切入点,加大科技投入,积极推进刑事技术和刑侦信息化建设。1996—1998年间,省厅及各市相继建立起一套相对独立的单机系统;1999年,省厅与北京大学合作,成功开发出指纹远程比对系统,从此,全省指纹系统逐步向网络化迈进;迄今为止,省公安厅建立了总库,11个市全部建立了分库,92个县建立了217套远程比对工作站,形成“二级建库、三级查询”的运行模式。自建立指纹系统以来,全省利用系统破案效益日益显著,破案总数连年翻番。1996年全省直接查破案件仅5起;1997年直接查破168起;1998年直接查破413起;1999年直接查破1273  相似文献   

19.
1案件简介 某年12月31日,某信用联社发生一起抢劫、强奸、杀人、放火、投毒、爆炸的特大刑事案件,影响十分恶劣。现场勘查时,在一个已引爆未炸的包裹物上发现并提取到现场指纹一枚。由于某些原因现场指纹照片没有比例尺,想补拍却由于汽油挥发纹线遭破坏,无法将现场指纹录入指纹自动识别系统进行查询比对。针对这类情况,笔者采用"线数比例法"将该枚现场指纹录入指纹自动识别系统,分别编辑、查询比对,成功比中犯罪嫌疑人石某。  相似文献   

20.
随着公安科技的进步,指纹自动识别系统已经普及到每一个县级公安机关,指纹自动识别系统改变了人工管理指纹的种种弊端,减轻了大量的劳动强度,提高了工作效率,在实战中发挥出强大的威力,破获了许多重特大疑难案件。由于系统功能强大,近年来一些技术员在现场勘查中对发现的指纹不注意分析研究,不注重给现场指印定位,他们往往依赖自动识别系统,总以为提取的指纹只要输入系统就能进行识别,事实上残缺指纹、模糊指纹、自动识别系统难以完成对它们的识别,没有分析定位的现场指纹,一旦自动识别系统无法识别,再回过头进行人工查对,难度就会相当的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